我国古代法律名言集锦

合集下载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这句话强调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和基础,有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国家才能有序发展。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意思是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表明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国家就能治理得好;法律松弛,国家就会混乱。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强调了制定良好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5.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指出没有法律国家会混乱,而法律一成不变也会导致国家衰落。

6.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不论亲疏贵贱,都依据法律来判断。

7.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说明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8.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9.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强调了执法者对国家强弱的关键影响。

10.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说明上面确立了法律,下面就会形成习俗。

11.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主张把道作为常规,把法作为根本。

12.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形象地指出法律是天下的规程、万事的准则。

13.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强调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工具。

14.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认为先有好的法律制度,然后才有善于治理的人。

1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虽说不是直接谈法律,但在法治中也适用,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民众就会服从;选拔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民众就不会服从。

16.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古人法治名言

古人法治名言

古人法治名言一、商鞅1.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就如同走远路却没有马和牛,渡大河却没有船和桨一样,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就像是有了前行的助力工具。

2.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鞅认为法律就像是国家的秤砣和量器,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这表明在一个国家里,法律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准则,用来判定是非对错,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韩非1.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这句话说的是法律不偏袒权贵,就像墨绳不迁就弯曲之物一样。

法律所制裁的,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不能辩解,勇敢的人也不敢抗争。

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平民百姓。

这充分体现了法治的公平性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主张君主应该让他的群臣不要在法律之外动心思,也不要在法律之内行私惠,一举一动都要依法行事。

这体现了法治的全面性要求,任何行为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

三、管仲1. “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他说法律是天下的准则,是用来解决疑惑、辨明是非的依据,是百姓命运所系。

这表明法律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根本性的意义,是人们判断对错的依据,关系到百姓的身家性命。

2.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认为不能为了珍贵的宝物而损害法令,所以说法令比宝物更珍贵;不能为了自己喜爱的人而歪曲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更值得被尊重。

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不应因私情而破坏法律。

四、狄仁杰1.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狄仁杰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

他指出法律可以惩罚人但不能使人廉洁,能判处死刑但不能使人有仁爱之心。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1.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3、太平之世不立刑。

——康有为14、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1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曹操16、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

2.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1.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2. 知法者明,行法者智。

-《墨子》3. 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诗经》4. 守法如守山,守法如守宝。

-《荀子》5. 百姓若守约,祸乱自消除。

-《山海经》6. 法者,尚德之门也。

-《战国策》7. 同仇敌忾,同舟共济。

-《礼记》8. 赏善罚恶,使民安宁。

-《红楼梦》9. 泽被于下,则民安宁矣。

-《左传》10. 法者弃,而刑者止。

-《司马法》11. 法者,治国之大宝也。

-《汉书》12. 规矩是民生之本,法律是社会之基。

-《庄子》13. 善善者,虽无魁梧之力,必有过人之智。

-《孟子》14. 不法者,疾之也。

-《史记》15. 君子以法制民,小人以民制法。

-《韩非子》16. 法者,安民之器也。

-《大学》17. 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子》18. 天下艰难必以法律为上。

-《庄子》19. 法者,立国之本也。

-《孟轲》20. 法制之法,莫为众恶所轻。

-《鬼谷子》21. 严刑峻法,以防止悖乱。

-《孔子家语》22. 人欲行善,法者助之。

-《荀子》23. 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论衡》24. 法若明镜,治若细绳。

-《荀子》25. 法令者,安定之主也。

-《汉书》26. 举法乃治国之根本。

-《三国志》27. 法者,国之巨器也。

-《刑法通义》28. 德法相辅,共同维护社会的正义。

-《孟轲》29. 法者,人心之河山也。

-《汉书》30. 法本正直,不偏不倚。

-《管子》31. 笔者以德行为准则,法律为框框。

-《梁启超文集》32. 不守法律者,必将自食其果。

-《左传》33. 法者,维护公平正义之利剑。

-《晏子春秋》34. 其道虽远,其法必行。

-《韩非子》35. 法者,至治之纲。

-《左传》36. 法者,身之衣冠也。

-《管子》37. 法者,国之垣墙也。

-《礼记》38. 官恩,法正。

-《孟轲》39. 殷法不替,无以得治。

-《荀子》40. 法者,国之福祸。

-《荀子》41. 法无定法,治无常治。

古代法治名言

古代法治名言

古代法治名言古代法治名言(精选280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古代法治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法治名言 11、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3、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4、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5、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6、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孙中山7、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8、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

——爱略特9、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美)杰弗逊10、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1、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格老秀斯(荷)12、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

――洛克(英)《政府论》1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14、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克罗维乌斯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刘安《说苑·政理》17、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18、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

——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19、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毕达哥拉斯20、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21、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22、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古代起就有很多的是关于法律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1)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2)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3)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汉)《盐铁论·疾贪》4)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5)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6)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9)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0)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1)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1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3)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4)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5)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6)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7)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18)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19) 五权宪法。

——孙中山20)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古代皇帝的诏令经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既可以认可、公布法律,也可以改变、废除法律。

以下是店铺为你分享的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推荐1)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2)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3)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4)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5)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6)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7)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8)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9)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0)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1)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2)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3)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4)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15)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16) 五权宪法。

——孙中山17)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18)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9)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20)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夏敬渠《野叟曝言》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精选1)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2)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3)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4)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5)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就好比一栋房子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法,社会怎么能安稳呢?想想看,如果没有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那不是会乱套了吗?就像村子里没有了规矩,大家都随心所欲,那还得了!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话说得太对啦!一个国家要是人人都严格遵守法律,那这个国家肯定强大呀!反之,要是都不把法律当回事,国家能好吗?这就好像一支军队,纪律严明才能打胜仗啊!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就治理得好,要是法律都没人管了,国家不就乱啦?就如同航行的船只,没有明确的航线指引,不就迷失方向了吗!4.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高层制定了法律,下面的老百姓自然就会形成遵守法律的习俗呀!这就好像老师在课堂上定了规矩,学生们慢慢也就养成习惯了,不是吗?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没有法律这个规矩,社会怎么能有秩序呢?就好像玩游戏没有规则,那还怎么玩得下去呀!大家都乱来,那不乱套啦!6.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国家没有法律肯定会乱呀,但是法律一直不变也不行啊!这就好像衣服,一直不换款式也会过时呀!7.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可不能偏袒权贵呀!它应该像拉直的绳子一样,不弯曲!这就好像比赛,要是裁判偏袒一方,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呢!8.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犯错了不管是大臣还是普通人都要受罚,做好事了也都该奖励呀!不能因为身份不同就区别对待嘛!就好像吃饭,大家都得吃,不能因为谁有钱就多吃呀!9.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制定好的法律在天下推行,天下就太平啦;在一个国家推行,这个国家就治理好了呀!这不就像有了好的工具,干活就更有效率嘛!10.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好心可治理不好国家,光有法律它自己也不会执行呀!这就像有了好材料,还得有人会用才能做出好东西来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代这些关于法的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它们深刻地揭示了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名言警句集锦
古代篇
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2.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
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吴兢《贞观政要》
5.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
6.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
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1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
11.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1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13.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
14.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周公》
15.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现代篇
1.依法辨曲直,仗义论是非。

2.让所有的辩护都通往正义。

3.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

——江平
4.做有思想的律师,让法治成为信仰。

5.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霍姆斯(美)《普通法》6.道德只能律己,法律才能律人。

7.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8.忠诚爱国、忠于法律、文明执业、诚信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