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小岗村
凤阳小岗村旅游景点

凤阳小岗村旅游景点
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它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岗村集体经济改革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摇篮,凤阳小岗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以下是凤阳小岗村的一些旅游景点:
1. 小岗坝:小岗村的核心景区,有小岗村改革的纪念碑,以及展示改革历程的展览馆。
游客可以了解小岗村改革的背景和过程。
2. 农民创业纪念馆:展示了小岗村改革的成果和影响。
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岗村的改革经验。
3. 休闲农庄:小岗村周边有一些农庄和农家乐,游客可以在其中享受乡村风光和农耕体验。
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体验农民的生活。
4. 农田景观:小岗村周边有大片的农田,游客可以漫步在农田间,欣赏美丽的农田景色,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凤阳小岗村虽然景点不多,但是通过参观小岗村的相关纪念馆和了解小岗村的改革历程,可以更好地感受农村改革的浪潮对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冒着坐牢的危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
事实正如他们想的一样,关于大包干对与错的争论一直争论了多年。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但与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小岗村也一度陷入“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惑。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兴建了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等教育文化设施,还有4家农户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轿车。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
小岗村故事

小岗村故事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一个脱贫致富的成功故事。
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凤阳县,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村庄。
当时,村庄由于计划经济的限制,农民们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农田面积进行种植,无法享受到劳动所得。
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苦,村里经济发展极为困难。
然而在197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农村改革政策,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土地。
小岗村的一些勇于创新的村民们,决定冒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公有土地按家庭进行分配,并将农民的劳动成果归村民个人所有。
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的限制,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激励。
在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下,小岗村的农民开始积极种植,并从中获得劳动所得。
他们开始争相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梦想。
村民们还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小岗村的经验启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政府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并逐步放宽对农民的限制。
这一改革在中国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如今的小岗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现代农村示范村庄。
村里的农民们不仅种植粮食作物,还发展了农业产业链,包括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
村里的农民也开展了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小岗村的故事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勇于创新和改革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也启示着中国农村发展的路径,鼓励农民们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想。
安徽凤阳小岗村故事

安徽凤阳小岗村故事第一篇:《小岗村的故事》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我跟爷爷坐在院子里,听他讲起那些年小岗村的事儿。
那时候的小岗村,跟现在可不一样,整个村子就像个大家庭,家家户户都认识,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邻居送点儿。
爷爷说,那时候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雪地里跑来跑去,那叫一个热闹。
“那时候啊,”爷爷眯着眼睛,恍若回到了那个年代,“大伙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人心齐,泰山移嘛。
我记得很清楚,1978年的冬天特别冷,风刮得脸生疼。
有一天晚上,村里的几个头头脑脑聚在一起商量事儿,说是要搞个大包干。
”爷爷比划着,好像在重现当年的场景。
“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新鲜事儿,心里没底,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的人开始忙碌起来,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每一步都充满希望。
到了收获季节,田里的稻谷金灿灿的,比往年都要好。
村民们笑开了花,都说那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从那以后,小岗村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孩子们也有了上学的机会。
每当提起这些变化,爷爷总是感慨万分:“变化太大了,真是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第二篇:《小岗村的变迁》小时候,奶奶常常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小岗村。
她说那时候村里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走起来特别费劲。
但是,不管天气如何,村子里的人都很团结,尤其是农忙时节,大伙儿互相帮忙,一块儿劳作,虽然辛苦,但那份默契和快乐是现在难以体会的。
后来,听说村里实行了“大包干”,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都有点儿担心,毕竟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干过。
可是,当看到自己种的地长出了绿油油的苗,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每个人都笑逐颜开,恍若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岗村也在不断变化着。
以前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老房子变成了崭新的楼房,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年轻人也有机会出去闯荡,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忘不了那个曾经养育了自己的小村庄。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做法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做法说实话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我一开始也不是特别明白具体怎么做的,但后来查阅了好多资料,自己琢磨了挺久,总算能说个大概了。
最开始的时候啊,就是要把集体的土地分给各家各户。
这分地可是个大工程呢,就像分糖果一样,要分得相对公平合理。
对于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块和比较贫瘠的地块,要搭配着来分给每户人家。
我想当时大家也是特别纠结这个分配的方式的。
比如说,哪户人家分在哪块地,尺寸多大,这都是要考虑的。
然后呢,确定了分给各家各户的土地之后,就是要明确责任了。
这就好比这个地你分到了,那么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都是你自家的事情了。
政府可不会再像以前集体干活的时候那样事事都管了。
但是呢,这种不管不是真的就啥都不管了。
比如种什么农作物,就要根据自己家土地的情况来确定。
我自己曾经也想象过如果我在那样的情境下面,肯定会先看看这块地是适合种麦子呢,还是种大豆或者玉米更合适。
小岗村的农民就得自己去考虑这些问题了。
最关键的是最后的收成这一块。
以前集体劳动的时候,收成多少最后再分配,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呢,自己家地里产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了。
就像自己种了一棵果树,结出的果子大多就是自己家能够享用或者拿去卖了换钱了。
不过这中间也有一定的比例要上缴一部分给集体或者国家,像交公粮啥的。
虽然听起来这个比例不是很大,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平衡集体与个体利益的方式。
但是这种上缴也不是随便上缴的,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和标准的。
比如粮食的质量得合格之类的。
在这过程中呢,我觉得肯定也有失败的地方。
比如说一开始可能土地分的时候有矛盾,或者有的人家不太会计划自家土地的种植,导致产量并不是很高。
但随着大家不断地摸索,互相交流经验,慢慢就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就像你刚开始做一道菜,肯定不是一下就做得色香味俱全的,都是慢慢改进的过程嘛。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问题。
虽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但是像水利设施这个可是大家共用的,怎么维护也要大家商量着来。
安徽小岗村

小岗村发展模式
合作化
大包干
合作化
农村土地改革始于安徽 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 冬 , 该村18人按下手印,搞起 “包产到户”,从偷偷摸摸到 得到肯定,小岗人在几年内 迅速“冒尖儿”。随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大 农村推广开来。21世纪,小 岗开始第二次“革命”:通过 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 搞合作化经营。从“大包干” 到回归合作化,小岗在内外 的纷争中再次转身。
安徽小岗村
发展模式及启示
主要内容part 1 pa源自t 2 part 3小岗村概况
发展模式
小岗村启示
小岗村概况
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 , “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全国十 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 景区,沈浩精神起源地、中国幸 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 全国旅游名村 。 截 至 2 0 0 8 年 , 辖 23个村民组,940 户、3970 人, 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 土地面积1.9万亩。截至2012年, 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5.8 亿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 410 万元、较上 年翻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 10200元。
案例思考二
• 有人说,“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改革不能一劳永逸,要是始终走在社会 发展前列,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 将改革推向深入。”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 什么?
• 首先,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 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 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不断推进社会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论案例中的观点前一部分是正确 的。但是我们组认为改革具有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而社 会矛盾是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的,所以改革应与社会发展 同步或滞后于社会发展。而题中的观点是 “ 改革应走在社 会发展前列”,因此,我们认为案例中观点不完全正确。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的真正的发展

四、小岗村的发展
•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 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 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 •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 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 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序幕; • 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 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 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 跃式的发展;
我们所在受到的启示
• 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敢为人先, 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的胆 魄; • 面对困难和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面 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能够正确的做出正 确选择;
我们所在受到的启示
• 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不以无所作为的 理念来干事; • 杜绝安逸不思进取 ; • 爱祖国但不能包庇时代的错误。
二、大包干——十八位农民的抉择
• 那个夜晚,一张皱巴巴的白纸上,清清楚 楚地印上了十八个红手印。那个夜晚,以 十八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红手印为证, 以十八个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 庄稼汉子的心愿为证。 • 那个夜晚,从小岗村射出了十八支响箭, 放飞了十八颗五光十色的火球,开启了九 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又一个崭新的黎明。
十八个红手印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一、时代背景
•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 •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 “三靠村”; • 中国大的格局稳定,但发展方式未固 定,处于混乱当中; • 部分农民渴望一个政策能够稳定自己 的生活。
一、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
• 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 • 毛主席的亲密战友, 最红的红太阳,伟大 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 的导师,伟大的领袖, 林副统帅,永远健康, 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伟大的统帅,伟大的 舵手,我们最最最最 •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 敬爱的毛主席,万寿 亲 无疆,万寿无疆,万 寿无疆。
小岗村_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尝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对外开放 扩大: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 A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B贵州关岭农民 C河北沧州农民 D山西大同农民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香港 3、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 这种方是谁提出来的? 2 2、通过这种方式开放了哪些城市? 3、当时的经济特区包括哪些?(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海南岛)
1、看完以上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比较现代开放和近代开放什么不同?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安徽凤阳小岗村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食 1981年产粮食 1982年产粮食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问题:面对小岗村的来,我过农村经历了那几次 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1950年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 3、1958人民公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 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颗手榴弹也炸 不死人。”
——20年对青岛冰箱厂的描述
提问:这句话体现怎样的一种生产经 营局面?
美国纽约 海尔大厦
20年来,海尔由一个亏空147万的集体小厂 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 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问题:海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和国家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具体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