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全身药物治疗
牙周病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牙周病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发布时间:2022-12-07T07:23:50.43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9期作者:刘彦[导读] 现代社会因为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人受到口腔疾病的折磨,其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就是牙周病了。
刘彦沐川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500现代社会因为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人受到口腔疾病的折磨,其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就是牙周病了。
牙周病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分为了牙龈病、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应全身性疾病的牙周炎、牙根分叉病和牙周牙髓病变。
牙周病的出现与口腔因素全身局部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牙周病通常是慢性长期的疾病。
虽然难以察觉,但是也有一定的症状,例如常出现牙龈肿胀出血、持续口臭和牙齿骚痒等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及时看牙医,发现疾病尽早治疗才能够不让牙周病,给身体带来更进一步的危害。
牙周病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了解了牙周病的危害之后,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预防牙周病,这样才能够减轻牙周病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了解一下牙周病,认知以下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吧。
你知道牙周病的危害有多大呢?(一)危害口腔健康牙周病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会对口腔功能造成危害,其次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危害,牙齿不仅具备咀嚼功能,还肩负着发音和美观等诸多功能。
粉红的牙龈,洁白的牙床就是正健康的口腔环境,也是每个人在最初所拥有的,伴随着后期的细菌感染、口腔会出现牙龈肿胀和口臭等症状,这些就影响了正常的口腔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这都是由于牙周病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牙周病发展到后期还会导致牙齿缺失,牙周病已经成为拔牙的首要原因,很大一部分的人拔牙都是因为牙周病所造成的,牙周病会导致牙根周围的牙槽骨被吸收,牙齿无法固定在骨内,出现松动脱落,影响咀嚼功能,人们无法享受美味。
还会进一步对整体的口腔健康造成影响。
(二)影响身体健康人们会想既然牙齿在口腔部位除了对口腔和肠胃造成影响,那么对身体其他影响应该不是特别重要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一、牙周病的全身用药包括全身抗菌药和全身甾体抗炎药2类.
1、全身抗菌药的用药原则包括。
1)急性感染性牙周炎如牙周脓肿,可先用抗生素治疗,取得明显疗效后立即停药。
2)基础治疗疗效不佳者(如难治性牙周炎、成人重度牙周炎)可用抗生素作短期辅助治疗。
3)用药前先做药物敏感试验和细菌学检查,针对性治疗和监控。
4)用药前去尽开菌斑和开石,破坏细菌的生态结构。
5)开周病均应基础治疗,原则上勿使用抗生素。
二、全身抗菌药及用法:
三、全身非甾体抗炎药及用法:牙周炎有一些炎症因子参与,如花生四烯
酸经环氧化途径产生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是很强的促骨吸收因子,消炎痛类药能阻
断环氧化酶的作用,常用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和阻断牙周病的牙槽
四、牙周病的局部用药: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用药剂量小,局
治疗胃溃疡处方
R:
阿莫西林0.25 g*60片
Sig: 1.2 g Bid
奥美拉唑20 mg*14片
Sig: 20 mg Bid
克拉霉素0.25 g*28片
Sig: 0.5 g Tid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1)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氨苄青霉素5.0 g
地米10mg(小直入)
(2)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丹参20 ml }ivgtt
(3) 0.4%替硝唑200 ml
(4)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病毒唑0.1g*4
维生素C2.0
2%利多卡因5mg*1支
维生素B1*1支}配用
维生素B12*1支。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牙周病
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牙周病治疗方法。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口腔卫生保健。
口腔卫生保健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基础,
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清洁口腔、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等。
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牙周病的发病和进展。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口服药
物和局部药物。
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和抗炎药,可以通过全身循环起到抗菌和抗炎的作用。
局部药物包括漱口水、牙膏、牙膏等,可以直接作用于牙龈和牙周组织,起到消炎和抗菌的作用。
第三种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牙周病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洁牙、根面平整术、牙周手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清除口腔内的病变组织,恢复口腔健康。
第四种治疗方法是牙周病的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包括牙周病的中医治疗、物理
治疗和营养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传统的牙周病治疗,加快病情的康复。
总之,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牙周病治疗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牙周炎的治疗法和治疗药物

牙周炎的治疗法和治疗药物
患有牙周炎是人们生活中比较痛苦的一件事,发作起来的时候特别的疼痛难忍,而且有的人还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的情况发生,有的还会出现口腔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有的时候患有牙周病,要好久才会好。
那么患有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牙周炎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先洗牙,做牙周刮治,再看情况是否需要牙周手术。
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医学上称为龈上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即龈下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
形成了牙周袋后,通常对牙周袋进行药物处理,可在牙周袋内置入各种药物,如碘甘油、复方碘液或抗菌药物,使牙周袋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消灭牙周袋的各种细菌,达到杀菌、消炎和收敛的作用。
维生素C:0.2克,每日3次,口服。
甲硝唑片:0.2克,每日3次,口服。
洗必泰漱口剂:10毫升,每日3次含漱。
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每日1次。
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中成药或方剂治疗:
1.属肾阴虚损型的,宜补肾益髓,可服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
2.属胃火上蒸型的,宜清热泻火,可服牛黄清胃丸、泻黄散等。
3.属气血不足型的,宜调补气血,可服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等。
以上的内容就是针对牙周炎的治疗法和治疗药物的介绍。
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以上的几种方式治疗没有效果,或者是没有好的话可以到医院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一定
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及治疗这样才能够恢复得更快。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发表时间:2017-07-20T15:13:58.37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闫翠翠1(通讯作者)崔丽华2 赵玉莹3 闫翠翠4[导读] 第一阶段主要为基础治疗,目的在于去除局部致病因素,消除或控制组织炎症。
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摘要】牙周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变,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和功能,从而为患者创造自身维护的条件。
一般牙周治疗为综合治疗,项目较多,对每位患者我们要针对其病情,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有步骤按计划地进行治疗。
【关键词】牙周病;治疗1治疗计划的制定①第一阶段主要为基础治疗,目的在于去除局部致病因素,消除或控制组织炎症。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教会患者自我控制菌斑方法如刷牙、牙线等;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施行眼上洁治术、眼下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去除菌斑、牙石等致病因子;咬合调整,消除创伤合以及去除不良修复,治疗食物嵌塞、邻面龋等。
②第二阶段包括松牙固定术和牙周手术治疗,应在牙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后进行,一般在第一阶段后2~4周。
③第三阶段主要为修复缺牙和强身固齿。
一般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治疗。
包括修复缺牙、永久性夹板和食物嵌塞矫治等。
强身固齿指在术后可服用补肾固齿药物如固齿膏、固齿丸等,以增强宿主防御功能,巩固治疗效果。
④第四阶段为维护治疗阶段,除教会患者自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外,还应定期复查复治,以巩固疗效。
牙周病的治疗基本按以上四阶段进行,但对每个患者来说,不一定要包括所有的治疗措施,而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单项或多项措施,如果病变消除,牙周袋消失就不必再做下一步治疗,但基础治疗和维护治疗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2菌斑控制菌斑控制是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消除牙菌斑和阻止菌斑形成,使牙周炎症得到改善,从而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和牙周治疗的效果,因此被称为现代牙周病防治工作中成功的基石。
菌斑是无色、柔软的物质,粘附于牙面,所以一般的检查方法不易发现,需用菌斑显示剂使之染色。
牙周炎常用治疗药物(附联合用药)

牙周炎常用治疗药物(附联合用药)牙周炎是口腔科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口腔内有害物质、牙石、创伤性咬合等因素都会引起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
如果不及时用药治疗的话,牙齿可能会最终坏死脱落。
药店治疗牙周炎的药品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有口服的消炎药,也有局部外用药,很多患牙周炎的顾客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选购。
如果药物选择不对的话,治疗效果甚微,反而会延误病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治牙周炎常用的药物第一类抗菌药物(1)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灭滴灵)。
是目前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牙周炎有很好疗效。
它常与其他抗生素配伍,如左氧氟沙星胶囊、红霉素、螺旋霉素等,疗效更佳。
常见药物有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头孢菌素类: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克洛分散片、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克圬片、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
(3)青霉素类药物,属于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
(4)大环内酯类:常见药物有罗红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喹诺酮类:常见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胶囊、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第二类中成药中医将牙齿的疼痛可分为四种类型:风火牙痛,肾虚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
常见药物有:滋阴甘露丸、口炎清颗粒、牙痛一粒丸、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火片、丁细牙痛胶囊、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白清胃散、补肾固齿丸、复方金银花颗粒、一清片、三黄片等。
第三类复方制剂常用药物: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甲硝唑芬布芬。
第四类解热镇痛药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吡罗昔康、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
第五类外用药物漱口剂:浓替硝唑含漱液、复方硼砂漱口液、西吡氯烷溶液含漱、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下面将对牙周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非手术治疗方法:
1. 牙面清理,牙周病的早期治疗通常以牙面清理为主,包括洁牙、刮治和抛光等步骤,通过去除牙菌斑和牙石,减轻炎症,促进
牙龈愈合。
2. 牙周袋冲洗,对于牙周袋较深的患者,可以进行牙周袋冲洗,通过冲洗来清除牙周袋内的细菌和炎症物质,促进愈合。
3. 牙周病药物治疗,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等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炎症,控制感染,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手术治疗方法:
1. 牙周病手术治疗,对于牙周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包括牙周病手术、牙周病修复术等,通过手术来清除
病变组织,修复牙周组织结构。
2. 牙周病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激光
来清除牙周袋内的细菌和炎症物质,促进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牙周病牙槽骨修复术,对于因为牙周病导致牙槽骨严重吸收
的患者,可以进行牙槽骨修复术,通过植骨或植骨加牙周膜修复牙
槽骨缺损,为种植牙或保留牙提供支持。
总结: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
期复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
本文的介绍对牙周病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的笑容。
牙周病全身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全身药物治疗全身应用药物治疗多在牙周组织炎症较重(如牙周脓肿形成等急性炎症发作)时采用;或者作为牙周手术前、后的预防性用药。
口腔细菌种类繁多,既有革兰氏阳性细菌(G+菌)、又有革兰氏阴性细菌(G-菌),因而全身应用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即抗厌氧菌和抗需氧菌的药物联合、配伍使用。
口服给药是牙周炎全身药物治疗最常用的途径,但在全身症状较重时如伴有发热、寒战等,亦可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给药。
一、抗生素类用于牙周炎的抗生素药物,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为以下主要三类:(1)抑制DNA合成的药物,如甲硝唑;(2)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羟氨苄青霉素;(3)抑制蛋白合成的药物,如四环素族药物。
(一)硝基咪唑类药物(1)甲硝唑(Metronidazole)为硝基咪唑类化合物,通过干扰细菌DNA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
是常用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
为专性抗厌氧菌药物,是牙周药物治疗中首选药物。
可有效地杀灭厌氧菌,甲硝唑对专性厌氧菌具有杀菌作用,能有效地杀灭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螺旋体及消化链球菌等。
因此,对由这些细菌引起的牙周炎和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需氧菌、微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无效,因此在使用中不易发生菌群失调或双重感染。
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治疗中能显著改善牙龈出血、口臭、溢脓等症状,治疗效果好,通常与某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
治疗牙周炎的常规用量为每次口服200mg,一日3-4次,连续服用5~7天为一个疗程。
正常使用不良作用少,可有胃肠道不适、恶心、食欲不振,一过性白细胞减少。
长期应用可能有周围性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可恢复。
因甲硝唑能抑制乙醇代谢,故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2)替硝唑(Tinidazole)也是咪唑类衍生物, 比甲硝唑疗效更高、疗程更短,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效。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半衰期可达12~14 h。
常用剂量为1.0 g,每日1次,首剂加倍,连服3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o r p e s o n a u s e o n y s t u d y a n d r e s a r c h;n o t f r c o m me r c a u s e牙周病的全身药物治疗全身应用药物治疗多在牙周组织炎症较重(如牙周脓肿形成等急性炎症发作)时采用;或者作为牙周手术前、后的预防性用药。
口腔细菌种类繁多,既有革兰氏阳性细菌(G+菌)、又有革兰氏阴性细菌(G-菌),因而全身应用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即抗厌氧菌和抗需氧菌的药物联合、配伍使用。
口服给药是牙周炎全身药物治疗最常用的途径,但在全身症状较重时如伴有发热、寒战等,亦可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给药。
一、抗生素类用于牙周炎的抗生素药物,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为以下主要三类:(1)抑制DNA合成的药物,如甲硝唑;(2)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羟氨苄青霉素;(3)抑制蛋白合成的药物,如四环素族药物。
(一)(二)硝基咪唑类药物(1)甲硝唑(Metronidazole)为硝基咪唑类化合物,通过干扰细菌DNA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
是常用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
为专性抗厌氧菌药物,是牙周药物治疗中首选药物。
可有效地杀灭厌氧菌,甲硝唑对专性厌氧菌具有杀菌作用,能有效地杀灭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螺旋体及消化链球菌等。
因此,对由这些细菌引起的牙周炎和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需氧菌、微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无效,因此在使用中不易发生菌群失调或双重感染。
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治疗中能显著改善牙龈出血、口臭、溢脓等症状,治疗效果好,通常与某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
治疗牙周炎的常规用量为每次口服200mg,一日3-4次,连续服用5~7天为一个疗程。
正常使用不良作用少,可有胃肠道不适、恶心、食欲不振,一过性白细胞减少。
长期应用可能有周围性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可恢复。
因甲硝唑能抑制乙醇代谢,故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2)替硝唑(Tinidazole)也是咪唑类衍生物, 比甲硝唑疗效更高、疗程更短,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效。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半衰期可达12~14 h。
常用剂量为1.0 g,每日1次,首剂加倍,连服3d。
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不适、头痛等,停药后可消失。
(3)奥硝唑(Ornidazole)第三代硝基咪唑衍生物,抗菌活性较强,不良反应少,主要是胃肠不适和头晕等,偶有诱发肝脏损害及生殖毒性的报道。
实验表明:奥硝唑对牙周优势病原菌有很强的体外抑菌活性,临床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疾病痊愈率高于替硝唑。
用法:500mg/次,一日2次,连续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
(二)青霉素类药物牙周治疗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是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又名阿莫西林,是半合成的青霉素,属于ß-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具有杀菌作用。
抗菌谱广泛,对G+菌及部分G-菌有强力杀菌作用。
口服后吸收好。
在牙周治疗中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疗效。
阿莫西林口服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三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副作用少,偶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三)四环素族药物四环素族药物为广谱抗生素,牙周治疗中常用的四环素族药物有四环素、米诺环素(Minocycline, 又名二甲胺四环素)、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又名强力霉素)。
四环素族药物口服后在体内分布广,可存在于多种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尤其对骨组织亲和力强,在龈沟液中的浓度也高,为血药浓度的2 - 10倍,利于在牙周治疗中发挥作用。
这类药物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具有抗菌作用,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繁殖,是抑菌药物,对快速增殖的细菌有效。
抗菌谱广,对G+菌、G-菌及螺旋体均有效,能抑制多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特别是对Aa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四环素族药物常作为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辅助用药。
其二,具有抑制胶原酶及其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从而能抑制结缔组织的破坏,阻断骨的吸收,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
小剂量四环素族药物有抑制胶原酶降解胶原的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其抗菌作用无关。
胶原酶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主要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隐性及活性两种形式存在,其活化需要金属阳离子的参与。
四环素族药物是一种金属鳌合剂,通过与胶原酶活化所必需的阳离子鳌合,抑制胶原酶活化,减少活性胶原酶的合成。
四环素族药物除了对胶原酶活化有直接抑制作用外,对胶原酶活化还有间接抑制作用,因其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激活胶原酶的促进因子。
炎症时胶原酶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而四环素族药物对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胶原酶的抑制作用比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牙周组织健康时)更有效。
其三,四环素族药物由于其本身为酸性,可用于感染牙骨质的根面处理,能使根面轻度脱矿,牙本质小管开放,胶原纤维暴露,从而有利于牙周膜细胞在根面上迁移,促进细胞在根面上的附着与生长。
用法:在抗微生物治疗中,四环素的口服剂量是每次250mg,每日4次,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
米诺环素口服剂量是每次l0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l周。
多西环素用法是首日每次l00mg,服用2次,以后每次50mg,每日2次,共服用1周。
小剂量多西环素抗胶原酶使用剂量是每次20mg,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数月。
四环素族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菌株,使发育中的牙齿着色等,在使用中应给予注意。
孕妇及6-7岁以前的儿童禁用。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用于牙周治疗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有螺旋霉素(Spiromycin)、红霉素(Erythromycin)和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通过与敏感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而抑制蛋白合成,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是抑菌还是杀菌取决于药物的浓度和微生物的性质。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G+菌抑菌力强,对G-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能有效地抑制粘性放线菌、产黑色素拟杆菌群以及螺旋体等。
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还对衣原体和支原体有效。
螺旋霉素:进人体内后,可分布到龈沟液、唾液、牙龈和颌骨中,且在这些部位的浓度较高,龈沟液中的浓度为血清浓度的10倍,在唾液腺及骨组织中储存的时间长达3-4周,缓慢释放,非常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疗。
该药毒性小,副作用少,偶有胃肠道不适反应。
用法为每次口服200mg,每日4次,连续服用5-7天为一疗程。
与抗厌氧菌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偶有乏力、头昏、思睡等。
罗红霉素:作用与螺旋霉素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对牙周脓肿、冠周炎等急性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红霉素:虽然也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对G+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G-菌也有作用,特别是对耐青霉素菌株效果好,但其胃肠道刺激症状较重,应在饭后立即服用。
常与甲硝唑联合使用。
常用剂量为0. 25~0. 375 g,每日3~4次,连服3~7 d。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时易产生胃肠道刺激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有药疹、药热等抗生素的联合配伍牙周感染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所造成的,可包括厌氧菌、需氧菌和微需氧菌,单一抗生素不可能对所有可疑牙周致病菌都有效,因此,临床上可采用具有不同抗菌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菌谱的交叠可以增加药物治疗效果,并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牙周临床治疗中,例如可考虑序列治疗,可先用多西霉素(抑菌剂)抑菌,再用甲硝唑(杀菌剂)杀菌,避免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可消除许多牙周致病菌,可获得较佳的效果。
二、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 Host modulatory Chemotherapy)某些牙周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快,治疗效果差。
研究表明这些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某些蛋白酶活性异常及骨代谢异常等,需要使用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阻断牙周组织的破坏。
(一)(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NSAIDs主要为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布洛芬(Ibuprofen,Ibu) 、芬必得(Fenbid)等。
研究表明,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改变,前列腺素在促进牙槽骨的吸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牙周炎病变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的过程中,需要环氧化酶的催化,而此酶的活性可被消炎镇痛类药物所阻断。
NSAIDs 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延缓牙槽骨的吸收。
NSAIDs在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还有待于大样本长期的临床观察。
(二)小剂量四环素类药物的应用小剂量四环素族药物有抑制胶原酶降解胶原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抗菌作用无关,可能是因为四环素药物能够抑制胶原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降低局部免疫反应,促进组织愈合。
临床研究表明,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后,辅以小剂量的多西环素(10~20mg,每日1~2次口服),可以减少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附着水平,但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三)对宿主免疫反应的调节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减轻组织的炎症。
动物实验已证实IL-1和TNF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附着丧失;一氧化氮(NO)抑制剂亦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表明细胞因子拮抗剂能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
重组人IL -11能抑制TNF - α、IL -1以及NO的产生,对减缓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选择安全、有效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热点。
(四)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牙齿丧失与骨质疏松有关已被证实。
应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减缓牙槽骨的吸收。
二磷酸脂(Bisphosphonates,BPS)是目前用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治疗的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阻断骨的破坏。
阿仑磷酸盐(Alendronate)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商品名称,临床研究显示能减缓与牙周炎相关的牙槽骨吸收,但其临床实际疗效需要进一步的纵向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
有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牙龈出血、附着丧失及牙周炎的患病率增高,雌激素水平会影响局部骨吸收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牙周炎的破坏,因此,提高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为绝经后妇女牙周炎预防治疗提供另一种途径。
三、中医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的理论,肾虚则齿衰,肾固则齿坚。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机体气血淤滞、阴阳失调的结果,除局部外邪侵入,更重要的是机体功能失调。
因此中医辨证施治多从机体全身人手,在祛邪的同时,注意扶正、调和,可以弥补西医药从疾病局部着眼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