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合集下载

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三)临床应用 1、镇痛 、 2、心源性哮喘:机制①扩张血管、 、心源性哮喘:机制①扩张血管、 降低阻力 ②镇静、消除恐惧 ③ 镇静、 降低呼吸中枢对CO 的敏感性、 CO2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 的敏感性 、 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 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 3、止泻 、
2、消化系统:引起便秘,其原因 、消化系统:引起便秘, 平滑肌张力↑ 肠蠕动↓ 是①平滑肌张力↑②肠蠕动↓③ 括约肌张力↑ 消化液分泌↓ 括约肌张力↑④消化液分泌↓⑤ 中枢抑制 3、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降低 、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 血压。其可能机制是① 血压。其可能机制是①释放组胺 ( 可被抗组胺药对抗) ② 激动 可被抗组胺药对抗 ) 孤束核阿片受体, 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交感中枢 可被钠洛酮对抗) (可被钠洛酮对抗)
1、癫痫:是治疗大发作的首选药 癫痫: 癫痫 物之一。 物之一。 2、外周神经痛 外周神经痛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毒性:胃肠道反 、与剂量有关的毒性: 应和神经系统反应
2、过敏反应 、 3、 慢性毒性反应 ① 、 齿龈增生 、 慢性毒性反应① ② 、 叶酸缺乏 ③ 、 低血钙和拘 偻病等。 偻病等。
其他苯二氮卓类 卓类 氟西泮 硝西泮 氯硝西泮 三唑仑
巴比妥类 一、常用药物 常用药物 长效类( 长效类(6~8h):苯巴比妥 ) 中效类( 中效类(3~6h):戊巴比妥 ) 短效类( 短效类(2~3h):司可巴比妥 ) 超短效类( 超短效类(0.25h):硫喷妥 )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镇静催眠及麻醉作用 、
苯妥英钠不宜用于( 苯妥英钠不宜用于( A.癫痫大发作 B.癫痫持续状态 C.癫痫小发作 D.局限性发作 E.抗心律失常
)
治疗癫痫小发作首选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口服硫酸镁临床主要用于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麻醉药:是一类局部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药物。

局麻应用方法:①表面麻醉(涂敷或喷射)②浸润麻醉(皮下给药或手术区浅表)③传导麻醉(神经干或神经丛附近用药④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

(蛛网膜下腔给药)⑤硬脊膜外麻醉(硬脊膜腔给药)常用局麻药物2、全身麻醉:是一类可以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应用方法:①吸入麻醉药:常用乙醚、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

3、镇静催眠药地西泮:①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快速起效但作用时间短。

用途:①镇静、抗焦虑②失眠③中枢性肌肉松作用④抗惊厥抗癫痫巴比妥类:(常用苯巴比妥)①随剂量增大,中枢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②诱导肝药酶活性增强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

不良反应:头晕、困倦、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4、抗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用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苯妥英钠:(大仑丁)①抗癫痫②治疗外周神经病③抗心律失常不良反应:①局部刺激(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等)②齿龈增生③神经系统的反应④抑制叶酸吸收⑤过敏反应卡马西平:(兼有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作用,可以对抗尿崩症)常见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嗜睡、共济失调和手指震颤等。

5抗惊厥药惊厥是一种神经过度兴奋类疾病。

常用硫酸镁。

6、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分裂症药:(常用氯丙嗪)①疗各型精神分裂症②对抗呕吐③人工冬眠与低温麻醉抗抑郁症药常用丙咪嗪,常口服给药。

狂躁狂症药常用碳酸锂,口服给药。

7、镇痛药吗啡:(久用成瘾)①镇痛、镇静②抑制呼吸③镇咳常用于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哌替啶:(口服给药)主要用于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

8、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口服给药)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防治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

布洛芬:(口服给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

抗痛风药常用别嘌呤醇。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抑制药物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尿频等血液、泌尿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免疫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抑制药物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等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抑制药物使用可以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抑制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2 注意饮食
某些抑制药物可能会与某 些食物产生相互作用,导 致不良反应。
3 避免酒精
抑制药物和酒精一起使用 可能增加中
1
神经系统
如头痛、头晕、嗜睡等
食欲、消化系统
2
如口干、消化不良等
3
体重、代谢
如体重增加或减轻、代谢紊乱等
血液、泌尿系统
4
如血压升高、尿频等
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抑制药物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嗜睡、运动协调障碍等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
食欲、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 应
抑制药物可能导致口干、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食欲、消化系统方面 的不良反应。
体重、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
抑制药物使用可导致体重增加或减轻、代谢紊乱等体重、代谢方面的不良反 应。
血液、泌尿系统方面的不良反 应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 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本演示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应用领域和相关不良反应,帮助 您全面了解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
抑制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药物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调节突触传导速度等方式,降低中枢神 经系统的神经活动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学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学
作用机制:抗癫痫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稳定细胞膜,减少癫痫发作。
抗癫痫药的副作用: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血液紊乱、神经系统异常等副作用。
抗癫痫药的使用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并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的分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等 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阻断多巴胺受体、抑制5-羟色胺受体等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紊乱等 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
老药的新用途等
抗焦虑药的未来发展方向: 预测抗焦虑药的未来发展 方向,包括新型抗焦虑药
的研发、老药的优化等
抗焦虑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讨论抗焦虑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以及如何提高抗焦虑
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癫痫药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抗癫痫药的分 类:根据作用 机制和化学结 构进行分类
研究进展:新 型抗癫痫药的 发现和临床应 用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 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镇静催眠药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镇静 催眠药通过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 起到镇静、催眠、 抗焦虑的作用。
不良反应:常见 的不良反应包括 头晕、头痛、记 忆力减退、嗜睡、
乏力等。
药物依赖性:长 期使用镇静催眠 药可能导致药物 依赖性,突然停 药可能会出现戒
注意事项:避免长期使用, 以免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 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 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头晕、 头痛、记忆障碍等副作用
特殊人群使用:孕妇、哺 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 人群使用需谨慎
抗焦虑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抗焦虑药的种类:包括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 氟西汀等

药物化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药物化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
用于苯二氮卓类过量或中毒,及麻醉解除
氟马西尼 Flumazenil 单独使用无活性
4).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体内代谢
5).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理化通性
空气中稳定,酸、碱中受热水解
6).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5
Chemical name of Diazepam
3H- or 1H-1,4-Benzodiazepine
pKa
未解离百分率
作用
巴比妥酸
4.12
0.052
无效
5-苯基巴比妥酸
3.75
0.022
无效
苯巴比妥
7.29
43.70
长效
异戊巴比妥
7.9
75.97
中效
戊巴比妥
8.0
79.92
短效
海索比妥
8.40
90.91
超短效
1,3-二乙基-5-乙基-5-苯基巴比妥酸

100
无效
5位上需有两个亲脂性取代基,且取代基的碳原子总数为4 ~ 10,最好7 ~ 8
2).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是活性必需结构
01
1位N上可以引入甲基、二乙胺乙基、环丙甲基等基团
02
2位羰基氧以硫取代,或变为甲胺基,活性下降
03
B环(1)
2).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3位引入羟基使毒性下降
5位苯环专属性很高,代以其他基团则活性降低
4, 5位双键饱和,活性下降
1, 2位或4, 5位拼合杂环可提高活性
6).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Diazepam的合成路线
01
苯二氮卓类药物 Benzodiazepines

药物化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药物化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制备工艺
制备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纯化、反应条件的控制、分离纯化等步骤,通过优化工艺参 数,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阿片类药物的合成与制备
阿片类药物概述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具有镇痛、镇静、止咳和止泻等作用的药物,通 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来发挥药效。
阿片类药物合成方法
阿片类药物的合成主要采用生物碱法和半合成法等,通过选择合适 的起始原料和反应条件,控制反应进程,得到目标药物。
吸衰竭。
血压下降
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引起 血压下降,甚至导致休
克。
肝肾损害
长期使用巴比妥类药物 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 影响代谢和排泄功能。
非巴比妥类药物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过敏反应
非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导致过敏 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
困难等。
精神异常
非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导致精神 异常,如焦虑、抑郁、幻觉、
非巴比妥类药物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纯化、反应条件的控制、分离纯化等步骤,通 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合成与制备
苯二氮卓类药物概述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类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抗惊厥等作用的药物,通过增强中枢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来发挥药 效。
苯二氮卓类药物合成方法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合成主要采用醛酮法、烯酮法等,通过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和反应条件,控制反应进程,得到目标 药物。
阿片类药物制备工艺
制备阿片类药物的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纯化、反应条件的控制、分离 纯化等步骤,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其他药物的合成与制备
其他药物概述
除上述药物之外,还有许多其他 化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

精神药品应用

精神药品应用
6、双向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期和抑郁发作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作为辅助治疗。但应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情感稳定剂作为治疗基础。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必须短期内减量、停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
7、神经症中的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常见的焦虑障碍形式有广泛性焦虑、恐惧症、惊恐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从药物归类时已被归于抗焦虑药物,因此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一度在各种焦虑障碍中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由于抗焦虑药物的依赖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它们治疗焦虑障碍通常不能达到痊愈,因此抗焦虑治疗的首选药物从2000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各种抗抑郁药成为治疗各种焦虑障碍的首选药物,归类于抗焦虑药的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一类被作为抗焦虑治疗的强化药,而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退为短期、小剂量使用的辅助药。各种焦虑障碍仍然可以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但必须坚持短期小剂量原则,尽量在2-4周内停药。
本药起效快,服后15分钟生效,持续约2~3个小时;消化道易吸收,脂溶性较高,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本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6%~70%。在肝脏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脏排出,未结合的原形药物仅少量(约5%)经肾脏由尿液排出。成人半衰期为20~28小时。
【适应证】
(1)入睡困难的患者。
(2)抗惊厥(如破伤风等)。
【使用方法】
(1)口服:催眠,50~200 mg,睡前1次顿服;麻醉前用药,200~300 mg,术前1小时服。成人极量1次300 mg。
(2)肌肉注射:催眠,1次100~200 mg;抗惊厥(用于破伤风),1次5.5 mg/kg,需要时可每隔3~4小时重复给药。
【慎用及禁忌】

镇静药名词解释

镇静药名词解释

镇静药名词解释镇静药是一类药物,也被称为镇静剂或安定药。

它们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减轻焦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产生镇静和安定效果。

镇静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安定等),另一类是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噻唑类药物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增加GABA的抑制性功能。

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可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使大脑保持平静和放松状态。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感到镇静、松弛和安宁。

它们还具有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噻唑类药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强乙酰胆碱能神经传递系统的功能,达到镇静和安定的效果。

噻唑类药物则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能系统的活动,减少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产生镇静和安定作用。

镇静药的主要适应症包括焦虑和紧张症状、失眠、抑郁、精神兴奋和惊厥等。

在临床上,镇静药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麻醉前药物预处理,以及各种神经症、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的治疗。

此外,镇静药还可以用于镇痛、肌肉松弛、酒精戒断和儿童癫痫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镇静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肌肉松弛、平衡障碍等。

长期或过量使用镇静药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滥用和戒断症状。

因此,在使用镇静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同时,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因为不同人对镇静药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NH C OOH
Cl CH3 N O H
+
N CH3 NH O + H 2N C H 2C O O H
Cl
N H OH
+
Cl CH3 N C H 2N Cl C O O
C
6).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地西泮 Diazepam 口服后,胃液中4, 5位水解开环;肠道 内又闭环成原药。
CH3 N O
N NHCH3
CH3 N
O
Cl
N O
Cl
N
R1 N
X R2
R4
N R3
R1 CH3 H H (CH2)2N(C2H5)2 CH3
R2 H H H H H
R3 H H Cl F F
R4 Cl NO2 NO2 Cl Cl
X O O O O O
Names 地西泮 硝西泮 氯硝西泮 氟西泮 氟地西泮
CH2
N 1 5 N
2 3 4
3H- or 1H-1,4-Benzodiazepine
N 1 5 N
2 3 4
1,2-Dihydro-3H2,3-Dihydro-1H1,3-Dihydro-2H-
1,4-benzodiazepine
6).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CH3 N O Cl (C H 3 ) 2 S O 4 C H 3C 6H 5 Cl N
巴比妥类 Barbiturates
2).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1)
O R1 R2 O H N X N R3
名称 巴比妥 Barbital
R1
R2
R3 H
X O
作用时间 长效 4-12h 长效 4-12h
用途 镇静、催眠、 抗癫痫 镇静、催眠、 抗癫痫
C2H5 C2H5
苯巴比妥 C2H5 C6H5 Phenobarbital
• 7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活 性增强,顺序为 8 NO2﹥CF3﹥Br﹥Cl 7 在6、8或9位引入这些取代 基则活性降低 苯环被其他芳杂环如噻吩、 吡啶等取代,仍有较好活性, 其他芳杂环活性下降
9
N
1
O
2 3
A
6 6' 5' 5
B N4
1' 2'
• •
C
4'
3'
2).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② B环(1) * 是活性必需结构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Benzodiazepines 2. 巴比妥类药物 Barbiturates
3. 其它类药物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Benzodiazepines
1) 发展及结构类型
2) 构效关系
3) 作用机制
4) 体内代谢
5) 理化通性
6) 代表药物:地西泮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⑦ 在4, 5位上拼合四氢噁唑环,得生物前体 药物 R R R R Names
1 2 3 4
R4 N O
CH3 H H F
Cl Br
H H H H
噁唑仑
Oxazolam 卤噁唑仑 Haloxazolam 氯噁唑仑 Cloxazolam 美沙唑仑 Mexazolam 氟他唑仑 Flutazolam
R1 R2 O H N O N H N aOH or N aC O3 R1 R2 O H N ON a N
巴比妥类药物的不稳定性
• 易水解开环,速度及产物取决于pH及温 度。随pH及温度的升高,水解加速
O R1 R2 O H N ON a N p H 8 .5 -1 0 R1 C H C ON H C ON H 2 R2 R1 C H C OON a R2 + NH3 + N aH C O3
+ CO2
4). 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 酸性解离常数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脂水分配系数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酸性解离常数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名称 巴比妥酸 5-苯基巴比妥酸 苯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戊巴比妥 海索比妥
1,3-二乙基-5-乙基-5-苯基巴比妥酸
pKa 4.12 3.75 7.29 7.9 8.0 8.40 -
H
O
2).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2)
O R1 R2 O H N X N R3
名称 异戊巴比妥 Amobarbital
R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2
R3 X
作用 时间
用途
C2H5 CH2CH2CH(CH3)2
镇静、 中效 催眠、 H O 2-8h 麻醉前 给药
H O 中效 镇静、 2-8h 催眠
环己巴比妥 C2H5 Cyclobarbital
未解离 百分率 0.052 0.022 43.70 75.97 79.92 90.91 100
作用 无效 无效 长效 中效 短效 超短效 无效
脂水分配系数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 lgP值~2.0的药物,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 5位上需有两个亲脂性取代基,且取代 基的碳原子总数为4 ~ 10,最好7 ~ 8 • 烯烃取代,体内易氧化,作用时间短 • 引入卤素,增强作用;引入OH,NH2, RNH,CO,COOH,SO3H等,作用 丧失
R1 N R2 R4 N 9 R3 8 N 1 2 3 N 1' N 6' 5' Cl N F S R N Cl N Cl N R2 H 3C N N 2' 4 R2 R3 O N R1 X R4 N O
A
7 CH3 N 6 5
B
C
3' 4' N R1 N N
2).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① A环
8 7 6 6' 5' 4' 5 1' 2' 9
N
1
O
2 3
A
B N4
C
3'
2).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④ 3位手性中心与B环构象,对映体活 性强弱,假平伏键
CH3 N O H H CH3 N O
Cl
N
Cl
N H
H
a
b
3).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 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 (GABA),作用于GABA受体(配体依 赖性Cl-通道),使与其偶联的Cl-通道开 放增多, Cl-进入细胞内增加,产生超极 化而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苯二氮卓受体与GABA受体复合 当苯二氮卓类药物占据苯二氮卓受体时, 促进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使Cl-通道开 放的频率增加,产生中枢抑制的药理作用。
H CH3
H
OH OH
F
H H
Cl
Cl Cl
O
O O
氟托西泮
奥沙西泮 替马西泮
H
CH2CF3
OH
H
Cl
F
Cl
Cl
O
S
劳拉西泮
夸西泮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⑤ 在1, 2位上拼合三唑环,增加代谢稳定 性及与受体亲合力,作用增强
R1 N N N
R1 H
R2 H
Names 艾司唑仑 Estazolam
③ 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又名利眠宁Librium)
是本类中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药物(60年),副 作用小,其发现纯属偶然 R1
N O
N
NHCH3
X R2
N
目标产物
R1 N
Cl
N O
X
N
O R2
误认产物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④ 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地西泮 Diazepam(又名安定Valium),及 一系列同型药物
Cl
N
1位去甲基及3位羟基化的 代谢产物奥沙西泮仍有活性
Chemical name of Diazepam
CH3 9 8 Cl 7 N 1 5 6 N O 2 3 4
7-Chloro-1,3-dihydro-1-methyl5-phenyl-2H-1,4benzodiazepin-2-one
N 1 2 3 5 N 4
Cl
N R2
CH3
CH3
H
Cl
阿普唑仑 Alprazolam
三唑仑 Triazolam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⑥ 在1, 2位上拼合咪唑环,起效快,作用 短,碱性较强
CH CH3 N N O N N N N CH3
Cl
N F
O 2N
N Cl
咪达唑仑Midazolam
氯普唑仑Loprazolam
R3 O R2
N R1
H
Cl Cl
CH3 Cl Cl H F
Cl CH2CH2OH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⑧ 以噻吩代替苯环,保留安定作用
H 3C N N N S R N Cl
R C2H5 Br
Names 依替唑仑Etizolam 溴替唑仑Brotizolam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结构类型
2).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3)
O R1 R2 O H N X N R3
名称
R1
R2
R3 X
作用 时间
用途
司可巴比妥 CH2CH=CH2 Secobarbital 戊巴比妥 Pentobarbital C2H5
C H (C H 2 ) 2 C H 3 CH3
H
催眠、 短效 O 麻醉前 1-4h 给药 催眠、 短效 O 麻醉前 2-4h 给药
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① 19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具有镇 静、催眠、抗焦虑、中枢性肌肉松 弛、抗惊厥等作用。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