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发生碰撞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确保船舶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船与其他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船舶碰撞事故应急指挥部,由船长担任总指挥,副船长、大副、轮机长等船员担任成员。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2)组织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理;(3)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4)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3. 各成员职责:(1)船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2)副船长:协助船长进行现场指挥,负责船舶安全航行;(3)大副:负责船舶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处理;(4)轮机长:负责船舶机械设备和能源的应急处理;(5)其他船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执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生碰撞事故时,船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船员采取以下措施:(1)发出警报,通知船员进入应急状态;(2)查明碰撞部位、损坏情况、进水情况、油污染情况及程度;(3)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4)采取堵漏、排水、抢滩等措施,防止船舶沉没;(5)若发生火灾或油污染,启动火灾应变部署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6)若发生人员受伤,立即组织抢救;(7)若船舶破损进水严重,可选择适当浅滩进行抢滩;(8)若船舶进水,启动主副机工作,保证船舶安全航行;(9)若情况紧急,请求第三方救助。
2. 发生碰撞事故后,船长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碰撞部位、受损程度;(2)气象海况及对方船舶的有关情况;(3)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3. 事故处理后,船长应组织船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五、应急物资及设备1. 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2. 消防设备:灭火器、消防水枪、消防泵等;3. 防污设备:围油栏、防污布、吸油器等;4. 其他应急物资:食品、药品、急救用品等。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船舶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它可能会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时,了解应急措施和应急须知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保护生命安全和最小化损失。
以下是船舶碰撞应急须知的重要事项,详细说明了在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 保持冷静和警觉: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时,保持冷静和警觉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这只会增加事故的风险和危害。
保持冷静和警觉有助于快速采取应急措施,并尽量减少损失。
2. 发出求救信号: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这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旗和闪光灯等设备完成。
向附近的其他船只和海上救援机构发出求救信号,以便他们能及时提供协助。
3. 确保人员安全: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确保船上的所有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人员遇险,应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并确保他们迅速离开受伤或潜在危险的区域。
使用救生艇、救生圈和救生衣等装备,确保所有人员都得到适当的保护。
4. 维持船舶稳定: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必须采取措施维持船舶的稳定。
尽量防止船舶进一步倾覆或沉没,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和风险。
关闭进水孔和泄漏口,维持船舶的平衡和浮力,是维持船舶稳定的重要措施。
5. 防止火灾和爆炸:船舶碰撞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所以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
及时关闭可能泄漏燃油或易燃物质的管道和设备,使用灭火器或泡沫炮控制火势,确保船舶的火灾风险最小化。
6. 进行应急通信: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确保与其他船只、海上救援机构和相关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应急通信。
不断更新事故情况和位置信息,以便协调救援行动。
使用无线电、卫星电话和其他通信设备,确保通信畅通,及时获得所需的援助。
7. 寻找安全避难点: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时,寻找安全避难点是至关重要的。
尽量将船舶驶离事故现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船舶无法继续航行,寻找最近的陆地或其他合适的地方停靠,以确保人员得到适当的救助。
8. 遵守逃生原则: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必须遵守逃生原则,并按照事先制定的逃生计划行动。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范本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范本船舶碰撞是海上事故中一种常见的情况,因此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十分重要。
应急措施的目标是尽快控制事故的发展和后果,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个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措施范本,帮助指导应对相关的应急工作。
第一步: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1.评估碰撞的影响:判断船舶碰撞对船体的破坏情况,以及对人员的威胁程度。
在评估过程中,必须考虑是否存在船舶沉没、火灾或泄漏等情况,以及船上是否有人员受伤或失踪。
2.采取紧急措施:在评估了碰撞的情况后,必须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保护船员的安全。
这包括着手进行船舶清查、协助受伤的人员、确认船舶是否会继续受损、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人员疏散等等。
第二步: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1.立即通过船舶通信系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事故。
报告必须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船舶标识、碰撞后的损失情况和伤亡情况。
2.向船舶保险公司报告事故,并提供相关的事故报告和损失评估报告。
第三步:控制事故发展1.尽力控制可能的泄漏或火情。
如果有燃油泄漏,应尽量使用防油污物料和油污吸收剂进行应急清理,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2.密切监测船舶的浮力和倾斜状况。
如有需要,可以采取紧急措施,比如加固船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持其浮力。
第四步:救援和人员疏散1.在船舶碰撞后,船员必须立即穿上救生衣,并确保每个人都正确佩戴。
同时,准备救生艇,并确保艇上的救生设备齐全。
2.根据情况进行人员疏散。
如果船舶不再安全,应立即疏散所有乘员,并启动相关救援措施。
第五步:保护现场和调查1.确保现场的安全。
尽量不要擅自离开现场,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比如设立航道标示。
2.开展事故调查。
对于机能良好的船舶,可以通过相关机构进行事故调查,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第六步:处理事故后的工作1.注册和保留所有相关的证据,包括照片、视频和目击证词等。
2.与其他船舶的船长和船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并协商相关事宜,以便进行后续的索赔或其他处理。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船舶碰撞后,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避免慌乱和恐慌情绪的扩大。
2. 评估伤亡情况:立即检查船员和乘客是否受伤,优先处理重伤者,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3. 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及时向相应的救援机构和附近船只求救,使用航标、信号灯、雷达和GPS等设备发出求救信号。
4. 灭火和防范溢油:如果发生火灾或燃油泄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或防范溢油,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5. 封闭船舱和舱口:如果船舶严重受损,需要尽快关闭船舱和舱口,以防止进水和船体进一步崩塌。
6. 组织撤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乘客和船员有序地撤离船舶,并使用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等救生设备。
7. 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无法撤离船舶,应寻找合适的避难场所,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存。
8. 协助救援人员: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船员应尽力协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9. 进行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必须展开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措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碰撞程度、受损程度、航行地点等,以便做出最佳应对决策。
第 1 页共 1 页。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二篇)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1.目的本须知规定了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当时及之后,当事船舶必须采取的应急部署与行动,旨在为船长提供处理碰撞事故的原则指南。
2.船舶应急措施2.1船舶发生碰撞,船长应即赶赴驾驶台。
当碰撞危及本船安全时,应即发出警报,全体船员迅速进行应急工作岗位,开始实施本须知。
2.2迅速确定碰撞部位,碰撞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双方大概的危险程度与人员伤亡情况、是否发生污染、对方的船名、呼号、船籍港、始发港与目的港、载货情况、船东名称及地址。
当时的潮汐与能见度等情况。
2.3将上述情况迅速报告公司。
2.4向附近港口主管机关报告上述情况。
2.5保持与公司及港口主管机关有效的的联系。
2.6针对碰撞损失的情况迅速组织自救,或根据公司指示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防止污染扩大。
2.7当一船撞进另一船时,造成对主水线以下船壳破坏时,应告诫对方船长不能用倒车使两船分离,以免加速进水,应将被撞入船推顶离开主航道/深水水域至浅水水域坐浅。
2.8全力抢救落水及伤亡人员。
并在现场附近守候和搜巡,直至双方人员及船舶已脱离危险或无此种必要。
并要在接到港口主管机关或公司指示后方可离开现场。
2.9如实慎重记录航行日志等法律文件等。
2.10当碰撞导致船舶搁浅、触礁、进水下沉、污染、倾覆等紧急情况时,应转入相应的应急操作。
2.11拟写事故报告送港口主管机关,做好接受港口主管机关调查的准备工作。
3.记录船长将事故情况按《内河船舶航行日志记载规则》记载于航行日志,并写出事故报告尽快送达公司。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二)船舶碰撞是海上运输中的一种严重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船舶碰撞事故的应对能力,保障船舶安全,以下是船舶碰撞应急须知的内容。
一、事前准备1. 平时应加强对船舶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
2. 熟悉船舶碰撞事故处理流程和相关应急预案。
3. 船舶应携带完备的应急装备,如救生衣、救生艇、浮标等,确保船员的安全。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范文

船舶碰撞应急须知范文一、紧急刹车:在发现与其他船只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立即启动紧急刹车系统,并确保刹车力度足够强大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二、调整航向:如果无法避免碰撞,应及时调整航向,尽量减小碰撞的力度。
首先向与对方船只相反的方向转舵,然后再迅速转回避让方向,以使船体的一侧避开碰撞。
三、发出警报:在碰撞即将发生之际,使用船舶上的声音警报装置,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提醒对方船只注意避让,并吸引其他船只的注意。
四、通知船员:在发现碰撞即将发生后,立即通知船上的所有船员,并告知他们采取何种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
同时,指派相应的人员负责对应急设备的启动和操作。
五、佩戴救生衣:在任何船舶碰撞应急情况下,船员都应及时佩戴救生衣,以防止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救生衣应该被放置在易于抵达和使用的地方。
六、启动应急设备:船舶碰撞时,应立即启动应急设备,如浮筒、生命舱、救生艇等,以保证船员的安全。
在启动这些设备时,要确保船员已经佩戴救生衣,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
七、与其他船只保持通讯: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时,应与其他船只保持通讯,并及时向他们发出求救信号。
通过与其他船只的通讯,可以获得更多的援助和支持,提高自身的生存几率。
八、保持冷静:在发生船舶碰撞事故后,船员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必要的行动。
任何慌乱和恐慌都会增加事故的危险性,导致更大的损失。
九、密切观察周围情况:在船舶碰撞事故中,船员应密切观察周围的情况,包括其他船只的动向、海况以及救援船只的接近情况。
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行动,以避免二次碰撞或受到更大的损失。
十、保持团队合作:在船舶碰撞事故中,船员应保持团队合作,相互支持。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实施救援行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一、等待救援:在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船员应及时向救援机构或其他船只发出求救信号,并等待救援的到来。
在等待救援期间,船员应尽可能采取措施保证自身的安全,如远离沉船的危险区域、找到可供抓住的物体等。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评估情况:立即评估船舶的受损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
需要确认是否有人员受伤、是否有船舶漏水、是否有火灾等紧急情况。
2. 发出求救信号:若船舶出现严重问题,立即向相关海巡、救援部门发出求救信号,报告碰撞事故并提供船舶的位置和情况。
3. 采取适当行动:对于严重受损、漏水或着火的船舶,应立即启动适当的措施以控制和缓解危机。
这可能包括通知乘客和船员,并组织他们进行紧急撤离。
4. 避免次生事故:船舶碰撞后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如火灾蔓延、船舶倾覆等。
船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封闭相关舱室、切断相关供电线路等,以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5. 与他船保持通讯:若与另一艘船发生碰撞,船员应尝试与对方船只保持通讯,了解其情况并进行信息交流。
6. 不离船离岛:在海上等待救援时,船员应尽可能留在船上,避免离船游泳或使用救生筏,以增加被救援的可能性。
7. 保持冷静和勇敢:船员应保持冷静和勇敢面对船舶碰撞事故,尽力应对突发情况,并遵从船长或船上救生设备的使用指南和指示。
第 1 页共 1 页。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确保安全:首先要考虑船上人员的安全,确保所有人员都佩戴救生衣,并且迅速进行人员清点,确保没有人员失踪。
2. 发出紧急信号:船舶碰撞后,应立即向海上交通管理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或发出求救信号,以便获得及时救援。
3. 进行急救:如果有人员受伤,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停止出血、保持呼吸通畅等,可以使用急救箱中的器具给予临时救治。
4. 防止事故扩大:如果船舶出现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封堵、灭火等,以防止事故扩大。
5. 进行逃生和撤离:如果船舶遭受严重损坏,可能会导致沉没或倾覆,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逃生和撤离,并使用救生艇等逃生设备。
6. 与对方船舶进行沟通:如果船舶碰撞后仍然可以继续航行,应与对方船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交换必要的信息,如船名、呼号等。
7. 事故调查和记录:船舶碰撞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记录,以确定责任和原因,并为后续的保险索赔提供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发生船舶碰撞后,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碰撞后应急措施引言船舶碰撞事故在海事中发生率高,经济损失通常很大,而且时常造成船毁人亡。
据交通部海事局介绍,根据对1995年至1999年5年内的重大事故统计,碰撞事故占70%。
船舶碰撞以其发生之多和严重程度位居海事事故之首。
因此,专家学者以及各资深船长们便对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对碰撞后的应急措施进行研究,以期降低损失。
现今面对两船碰撞人们对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视情况采取慢车顶推撞击船船体堵住破损口以减少进水量,确信脱离险境方可离去。
也有的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为保一船而造成两船损失的增加甚至在有些时候造成两船倾覆或者沉没。
此时作为船舶的决策者,应该顾及本船自身的利益,义无返顾地选择倒车以减少总损失。
[1]本文将对船舶碰撞后被撞船的破损状况和外部条件的分析,确定最终的措施,使得总损失减少到最低。
1.现今碰撞后应急措施的弊端由于船首部位加强,而且局部坚硬而船中光滑且未进行防撞舱壁的设置,局部承受压力小,因而船首对船中碰撞成为船舶碰撞中造成损害最大,且对其研究最多。
根据各专家对碰撞后应急措施的研究和总结,现今船舶碰撞后一般采取微速顶的措施来减少船舶的进水量,降低船舶损失,但在某些时候存在一些弊端。
1.1球鼻首撞双层底情况下采取微速顶的弊端。
由于船舶的双层底位于水线以下,当撞击船球鼻首撞入被撞船双层底后,若碰撞产生破洞很大,则进水量将会很大。
若船舶排水能力小于单位时间进水量,船舶内的进水量将会大大增加。
而根据双层体中线构件的隔离作用,只会造成船舶一舷侧进水,产生船舶的横倾。
此时由于撞击船采用微速顶的措施,撞击船球鼻首与被撞船破洞相连,被撞船由于横倾将会把船体压在撞击船球鼻首上,使得撞击船承受一定外力来阻挡被撞船的继续横倾。
当外力超过破损处的允许强度时,船舶将会进一步破损使得破洞增大,使得球鼻首更加深入被撞船船体造成船体中线处双层底构件的损害,产生开孔。
根据船舱结构得知,在船中0.75L范围内船舶中线处构件不允许开孔,而且此处承受船舶总纵弯矩,将会对船体造成更大损害。
此外,由于被撞船破损增大,船舶的单位时间总进水量将会增加,船舶继续下沉,使得撞击船承受更大外力,当外力大到靠撞击船自身退车推力不能脱离被撞船船体时,撞击船将会随同被撞船一起下沉,甚至沉没。
1.2船舶碰撞发生在水线附近时采取微速顶的弊端。
同样地,当船舶因为排水能力小于单位时间进水量时,船舶会下沉,但由于初始时船舶的进水面积较小,进水量也相应很小,船舶下沉幅度较小。
撞击船会认为采取微速顶可以平衡此下沉趋势,而采取微速顶。
当船舶下沉到进水面积为整个破洞面积时,船舶进水量会增大,下沉幅度变大,使得被撞船破洞处和撞击船首部将会承受更大外力。
外力增大到超过允许的强度时,会造成被撞船破洞增大,破损变大。
撞击船由于首部受到外力的下压,将会引起船体变形,产生中拱。
由于船舶后退的推力小于正车时的推力,此时可能造成撞击船靠本身推力不能脱离被撞船,造成两船下沉甚至沉没。
2.船舶碰撞及应急措施分析2.1船舶排水能力大于进水量时船舶碰撞分析及其应总措施2.1.1船舶排水能力与进水量大小的判断(1)定性分析船舶破损后由于进水,将使得船舶承受由进水产生的外力,船舶将会因此下沉。
当船舶排水系统开启前,船舶在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都将会增加,船舶下沉幅度增大。
当船舶排水系统开启后,排水能力大于排水量,单位时间内船舶总的进水量为负,船舶总的进水量将会减少,船舶会因承受外力减小而上升,最终停留在受力平衡的特定位置。
此时,船舶一进水便会被抽光,船舶时而下沉时而上升,总是围绕着特定位置上下浮动。
(2)定量分析假设船舶破损后在△t时间内船舶的进水量为△Q,船舶排出的水量为△q,船舶总的进水量为△p,则△P=△Q-△q。
由于△t时间很短,船舶总的排水量和船舶总的进水量相比很小,将船舶在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p作为船舶额外加重处理,根据船舶吃水变化公式得△d=△p/TPC。
根据船舶静水力曲线可以查得船舶的TPC,从而可以求得船舶在△t时间内船舶吃水变化量△d。
因此在船舶碰撞破损进水并且开启船舶排水系统后,测得船舶的吃水量变化来估略确定船舶在单位时间内总的进水量的大小。
当△d的变化量为负值时,[2]可以推得船舶的排水能力大于船舶单位时间内总进水量,船舶将会上升,最终停留在一个平衡位置。
2.1.2应急措施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可以了解船舶破损上升和下沉情况,船舶是否安全;根据定量分析,可以判断船舶排水量和排水能力的大小,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船舶排水能力大于进水量时,船舶将会停留于一个特定位置。
此时由于船舶进水很少,趋近于零,船舶因破损而受到的影响很小。
(1)应立即停车,然后可以采取进车进行微速顶的措施使得船舶的进水量减少,但是进车时一定要慢,防止破损度增加。
(2)进行抢滩。
根据海图查得附近浅滩位置,利用雷达测得距事故点的距离。
由于此种情况,船舶碰撞后不会有太大危险,可以根据距离远近来决定是否进行抢滩进行修理。
(3)亦可采取退车。
由于此种情况,船舶的进水不会很大,撞击船选择退车也不会造成被撞船因进水量增大而下沉,但应该在周围观察其状态变化,以决定相应补救措施。
在此过程中,应该对破损舱采取检查、堵漏措施,减少货物的损失。
2.2船舶排水能力小于单位时间进水量时船舶碰撞分析及其应急措施分析2.2.1船舶排水能力和进水量的大小的判断(1)定性分析船舶碰撞破损后会产生下沉。
当排水系统开启后,由于船舶的排水能力小于单位时间内船舶进水量,虽然排水系统的开启可以减少船舶单位时间内总的进水量,从而延缓船舶下沉的幅度,但是由于总的进水量为正,则船舶的进水量将会继续增加,船舶继续下沉,直到船舶受力平衡。
当船舶不能平衡所增加的外力时,船舶将会倾覆或者沉没。
(2)定量分析计算船舶在单位时间△t内总进水量为△p=△Q—△q。
根据吃水变化量公式,在单位时间△t内吃水变量△d=△p/TPC。
由船舶静水力曲线可以查得船舶的TPC,来求得船舶吃水变化量。
当船舶排水系统开启后,若测得船舶的吃水变化量为正值,则可以推得船舶的排水能力小于船舶单位时间内进水量,船舶的吃水增加,船舶将继续下沉。
当船舶的进水量超过了船舶本身的储备浮力时,船舶将会沉没。
因而可以根据船舶进水量公式求得当船舶不再进水时,船舶进水量△Q是否大于船舶本身的储备浮力,来判断船舶是否有沉没的危险。
2.2.2应急措施分析由于在此种情况下,船舶碰撞后进水情况对船舶的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船舶的沉没,如处理不当时会造成两船沉没,造成更大损失。
由于现今通常采取的应急措施———微速顶存在的弊端,不可一律采取进车来减少损失,而应根据不同分析确定不同措施。
(1)堵漏措施。
在船舶发生碰撞造成进水后,被撞船应该立即发出堵漏警报,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快速、积极抢救。
在此同时,应该采取备车、停车,以减少船舶进水量。
当周围有波浪时,应该尽量让船舶在其破洞处于背着波浪的方向停车。
根据船舶吃水、干舷变化来确定船舶破损的大小,确定相应堵漏措施。
开动所有排水泵排水,使得船舶单位时间内总的进水量减少,来延缓船舶下沉的幅度,减少因船舶进水而造成对船舶稳性和浮性的影响。
被撞船船员应该根据船舶破洞的位置和受损面积的大小确定应采取的堵漏措施。
A.对于水线以下船体破洞且直径小时,采用软木塞或者堵漏板进行堵漏。
当直径大时,选择堵漏毯临时堵住洞口,排水后用水泥箱堵漏。
B.水线以上船体破洞,可以选择从外向里堵。
C.对于裂缝,可以采用麻丝或者破布,橡胶盖住裂缝然后钉牢。
D.对于承受水压力较大但本身承受能力较小处应进行加固。
在被撞船采取措施的同时,撞击船慢速准确地微速进车,堵住船舶破洞使得船舶进水面积减小,单位时间内进水量减小。
同时,应该密切注意被撞船的浮性和稳性的变化,以及采取措施是否有效;应该及时将情况通知领导机关和附近的港务机关,以求得指示和救援。
(2)恢复船舶的浮性和稳性。
船舶在破损后由于进水,会使得船舶的稳性和浮性发生变化,甚至造成倾斜过大而倾覆。
船舶的浮性变差,造成本船和撞击船的损坏,因而在采取堵漏措施的同时应该采取措施恢复船舶正常的浮性和稳性,以免产生以上后果。
在被撞船采取堵漏和恢复被撞船浮性和稳性的同时,撞击船应该利用通讯手段迅速了解被撞船破洞的大小,根据破洞产生的位置,确定可能产生的后果。
根据船舶本身推力的大小,确定撞击船承受被撞船横倾产生的极限压力。
利用自身的资料和计算工具,根据进水量和排水量公式确定此时的总的进水量,从而根据△d=△p/TPC,确定此时的船舶吃水变化,来决定船舶采取后退时的时间。
(3)抢滩。
船舶碰撞后,根据船舶状态分析船舶有沉没的趋势,若附近有浅滩时,应迅速分析是否有抢滩的可能。
首先,比较碰撞事故发生到被撞船所到达搁浅位置的时间与船舶从碰撞后进水到船舶沉没的时间。
再次,应该考虑浅滩位置的底质。
当浅滩的底质为岩石或者较坚硬的物质时,船舶将会造成船体刮伤或者更大损害,不适宜抢滩;当浅滩底质为沙泥或者柔软物质时,船舶不会造成大损害适宜抢滩。
此外,在船舶前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船前进的一致性,防止产生错位或者速度变化造成船舶更大损坏。
当以上条件都满足时,应该迅速决定采取抢滩措施。
在此过程,撞击船也应该注意被撞船下沉对于本船的影响,根据船舶设计资料查得船体此部位的允许强度,确定船舶首部承受的外力极限,从而确定船舶是否会发生本身破损,来决定是否应该采取后退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4)弃船。
若以上堵漏措施、恢复船体措施不能改变船舶沉没,而选择抢滩措施又不满足条件时,被撞船船长应该决定弃船。
撞击船应该及时、迅速地采用退车使船体完全脱离被撞船,防止本船被牵连造成损害。
特别是小船撞大船时,由于大船在进水后下沉,小船船首部受力将会增大。
根据船舶动力学得知,一般船舶倒车的推力只有正车推力的60%—70%。
当船舶受力很大时,船舶靠自身的动力不能脱离被撞船船体而造成两船沉没的危险。
因而小船作为撞击船时,更应该考虑此因素,及时确定船舶倒车的时间。
在撞击船完全安全时,应该迅速抢救被撞船上的船员、重要物品如航海日志以及重要文件证书等,减少总损失。
[3]3.结束语根据以上碰撞情况的分析,作为船舶的决策者绝不能千篇一律地采取现今通常采取的做法——微速进车来堵住破洞以减少进水量,使受害船损失减少。
不能因为欲使一方损失减少而不顾大局,使损失不仅不能减少反而增大甚至造成两船均沉没。
作为船舶的决策者,船长应该综观大局,应该根据当时情况迅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使损失减少并且应该多多了解船舶抗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由于船员在紧急情况下精神高度紧张和慌乱,船舶负责人应该在平时进行船舶碰撞后应急行动的训练来使得船员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平常化,使用各种方法使之平静,协调救助船与受害船之间措施的默契和一致性,而且应该训练各种情况下应考虑因素和本身资料及计算工具的应用,缩短计算时间,使应急措施行之有效,使损失降低至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