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最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工程电气电线用量计算公式

工程电气电线用量计算公式在工程电气设计中,电线的用量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电线用量计算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进行电线用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电线的长度、截面积、电流负载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用量计算公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电线用量计算公式。
1. 电线长度计算公式。
在进行电线用量计算时,首先需要计算电线的长度。
电线的长度计算公式为:电线长度 = 工程布线长度 + 接线长度 + 余量。
其中,工程布线长度是指从配电箱到用电设备的距离;接线长度是指电线接头的长度;余量是指为了方便施工和维护而留下的一定长度。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余量的长度。
2. 电线截面积计算公式。
电线的截面积是指电线横截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毫米(mm²)来表示。
电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电线截面积 = 电流负载 / 电线载流量。
其中,电流负载是指电路中的负载电流;电线载流量是指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根据电线的材质和规格,可以查阅相应的载流量表来确定电线的载流量。
3. 电线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用量的计算公式为:电线用量 = 电线长度×电线截面积。
通过以上三个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到工程中所需的电线用量。
二、注意事项。
1. 考虑安全因素。
在进行电线用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电线的截面积要足够大,以确保能够承载电路中的最大电流,避免电线过载而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
2. 考虑经济性。
除了安全因素,还需要考虑电线的经济性。
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和材质,以确保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电线的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3. 考虑施工和维护。
在计算电线用量时,需要考虑到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性。
合理的余量可以确保电线的连接和维护更加方便,减少施工和维护的难度。
4. 参考国家标准。
在进行电线用量计算时,需要参考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线的选择和布线符合国家的要求。
三、结论。
电线用量的计算是工程电气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单相和三相电线计算公式

单相和三相电线计算公式在电气工程中,电线的选择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建筑和工业领域。
正确选择电线的规格和尺寸可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单相和三相电线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确选择和设计电气系统中所需的电线。
单相电线计算公式。
在单相电气系统中,电流只在一个相位中流动。
因此,单相电线的计算相对简单。
以下是单相电线的计算公式:1. 电流计算公式,I = P / (V cosφ)。
其中,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P为负载功率,单位为瓦特(W);V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cosφ为功率因数。
2. 电阻计算公式,R = ρ L / A。
其中,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ρ为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m);L为电线长度,单位为米(m);A为电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3. 电压降计算公式,Vd = I R。
其中,Vd为电压降,单位为伏特(V);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单相电线的电流、电阻和电压降,从而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和尺寸。
三相电线计算公式。
在三相电气系统中,电流在三个相位之间交替流动。
因此,三相电线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以下是三相电线的计算公式:1. 电流计算公式,I = P / (1.732 V cosφ)。
其中,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P为负载功率,单位为瓦特(W);V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cosφ为功率因数;1.732为√3的近似值。
2. 电阻计算公式,R = ρ L / (1.732 A)。
其中,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ρ为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m);L为电线长度,单位为米(m);A为电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1.732为√3的近似值。
3. 电压降计算公式,Vd = I R。
其中,Vd为电压降,单位为伏特(V);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2010 年11 月29 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 )单根导体S = nd 2/4 ( mm)2)正规绞合导体S = ( nd2/4)* n * k1其中d ---- 导体外径(mm)n ——绞线根数k1 ——绞入系数n――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p * L其中W—导体重量(kg)p——材料密度,铜,铝L ――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 ----- 绝缘外径(mm)d------ 导体外径(mm)t ――绝缘厚度(mm)4、绝缘层截面积S i = (D2- d2) * n /4或S i = n * ( d+t) * t5、绝缘层的重量W = S i * p * L其中W—――重量(kg)p ――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D2k1 ——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C-12箔构心5-9结构卜4-10箔构“1+6 的结构:D0 = 3 * d2+8 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 4+10 的结构:D o = * d5+11 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 平方毫米计算:120*=km1 、导体用量:(Kg/Km)=dA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仁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 G * C * K2。
=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0=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A2 - DA2 ) * * GD1=S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0=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A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0=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5、缠绕用量:(Kg/Km)= dA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 d A2 * * T * N * G / cos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 (发泡);;Teflon (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x +1 (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n,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2 n或护套厚度二(挤护套后的周长一挤护套前的周长)x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 90%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5%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 80%6. 钢丝铠装:根数={nx (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x入)重量=nx钢丝直径2 xpx L x根数x入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nX (挤前外径+厚度)X厚度X L Xp8. 钢带的重量={nX (绕包前的外径+2X厚度-1)X 2X厚度XpX L} /(1+K)9. 包带的重量={nX (绕包前的外径+层数X厚度)X层数X厚度XpX L}/(1 ±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p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入绞入系数(其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二导体比重X 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 4、6..… 等绝缘层重量=X (挤包前外径 绝缘厚度)X 绝缘厚度X 绝缘料比重 中PVC 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 绝缘料比重为 0.932g/cm3 )2009-07-09 10:14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125 I ~0.2 I(mm2) S-----铜导线截面积(mm2) I-----负载电流(A)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2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2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2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2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2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2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2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2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线容量计算公式(一)

电线容量计算公式(一)电线容量计算公式及示例解释在电力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电线的容量,以确保电线可以安全地携带所需的电流。
以下是一些与电线容量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示例解释。
直流电线容量计算公式•电线容量(A) = (2 * I * L * R)/(U * Cosθ)–其中,I为电流 (A),L为线路长度 (m),R为电阻(Ω),U为电压 (V),Cosθ为功率因数。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条直流电线,长度为100米,电阻为1Ω,电压为220V,功率因数为1,需要计算其容量。
假设电流为30A,则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电线容量为:(2 * 30 * 100 * 1)/(220 * 1) = 。
交流电线容量计算公式•电线容量(A) = (2 * I * L * R)/(√3 * U * Cosθ)–其中,I为电流 (A),L为线路长度 (m),R为电阻(Ω),U为电压 (V),Cosθ为功率因数。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条交流电线,长度为100米,电阻为1Ω,电压为220V,功率因数为1,需要计算其容量。
假设电流为30A,则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电线容量为:(2 * 30 * 100 * 1)/(√3 * 220 * 1) = 。
降压电线容量计算公式•电线容量(A) = (2 * I * L * R)/(U’ * Cosθ’)–其中,I为电流 (A),L为线路长度 (m),R为电阻(Ω),U’为负载侧电压 (V),Cosθ’为负载功率因数。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条降压电线,长度为100米,电阻为1Ω,负载侧电压为220V,负载功率因数为,需要计算其容量。
假设电流为30A,则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电线容量为:(2 * 30 * 100 *1)/(220 * ) = 。
升压电线容量计算公式•电线容量(A) = (2 * I * L * R)/(U’ * Cosθ’)–其中,I为负载电流 (A),L为线路长度 (m),R为电阻(Ω),U’为负载侧电压 (V),Cosθ’为负载功率因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史上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发布时间:2018-02-20 16:50目录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附录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 F=π*d12 (mm2)重量 W1=F*r=π*d12*r (kg/km)W1铜= d12 (kg/km) W1铝= d12 (kg/km) W1 钢=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 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 *K2) 综合比重法:W2=π*d12* r2 *(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线径(mm) K 线径(mm) K二.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R2 (mm2)(2) 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mm)(3) 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 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