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

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

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

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

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

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

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

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种类(12%)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第一章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要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或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加工炮制工艺。

民族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药物。

中药资源的特征?(1)中药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可再生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体(3)中药资源与多种资源并存(4)中药资源具有多用性(5)中药资源具有可解体性(6)中药资源具有国际性。

●第二章我国的气候:我国形成强烈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西部地区大陆性强烈,温度和降雨变化大。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疏松表层,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北方钙土:甘草、枸杞、麻黄、苦豆子。

盐碱地:罗布麻。

酸性:肉桂、黄连、槟榔。

碱性:甘草、枸杞。

)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高山土壤,水成土壤。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我国植被类型及特点:荒漠,草甸,沼泽(森林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森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灌丛:高寒灌丛,落叶灌丛,常绿灌丛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药资源与土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质地、酸碱度、水分状态和肥力水平等均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也对药材的产量具有一定影响(1)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2)土壤酸碱度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土壤生物对某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3)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状态,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比例,施肥等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要用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作用。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

名词解释: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作为传统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资源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科学。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分为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

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资源危机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世界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

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物构成植物界为数众多的任何有机体区系道地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中药资源保护中药区民族药中华各民族应用的天然药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

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判断题:民族药情况:17家中药材市场:安徽省亳州、河北省安国、四川省成都荷花池、江西省樟树、河南省禹州、湖南省邵东县廉桥、甘肃省兰州黄河、山东省鄄城县舜王城、陕西省西安万寿路湖北省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黑龙江省哈尔滨三棵树、重庆市解放西路、广东省普宁广东省广州清平、广西玉林、云南省昆明菊花园中药资源调查对象:动物,植物,矿物三大区特点:论述:中药特征:1.有限性2.地域性或道地性。

3.复杂性. 4.成分的非单一性。

中药资源研究内容:调查的技术、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发展、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检测。

中药资源研究任务:资源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定向培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科学管理中药资源的现状:保护政策法规:第十章分区原则:道地药材产区及其辐射区域。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科学,主要涉及中药材的生物学、
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中药资源学的核心概念的解释:
1.中药资源:指用于中药制药或中药研究的各种植物、动物、矿
物等资源,包括中草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预混剂等。

2.中药材:指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一般是指采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如花、叶、根、茎、皮、果实、虫、兽等。

3.野生药材:指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并采集的中药材,具备一定
的药用价值和采药价值,包括山野、河滩、丛林等野外资源。

4.人工栽培药材:指为满足药用需求而人工种植、培养的中药材,以提高产量、品质和保护野生资源为目的。

5.优质药材:指具备高药效和品质的中药材,通常包括生长环境
适宜、正常采收时间、适当处理和存储等要求。

6.种质资源:指中药植物的遗传资源,包括不同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或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7.药材质量标准:为保证中药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的对中药材质量的指标和要求,如外观、气味、理化性质、微生物质量、有效成分含量等。

拓展:
中药资源学的重要性在于对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以确保中草药的供应、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利用效率,同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促进人工栽培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中药资源学还涉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一致性。

最后,中药资源学还包括对中药材药理活性和药效的研究,为中药研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与地位:中药资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后上的另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及教学实习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中药资源的在制药、中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及中药工作有一个基础及帮助。

2、知识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新的中药资源寻找及寻找方法及过程;了解中药资源学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3、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完成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讲授外,还应现代中药资源研究新内容和研究新方法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作好笔记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实习调查时,学生应在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调查方法应用及调查实习报告撰写,分析调查成功经验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通过具体的资源调查实习,学生具有初步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制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奠定相关。

学生今后可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新药生产、中药学研究、中药药理等相关的工作。

也为学习中药GAP生产技术、中药农业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在今后的中药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数分配1、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讲授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有时还辅以挂图和实物(药材品种、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类型、分布、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中药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矿物、细菌、真菌等天然物质。

中药资源学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药的生产和研发密切相关。

中药资源的类型包括中药材资源、中药植物资源、中药动物资源、中药矿物资源、中药微生物资源以及中药信息资源等。

其中,中药材资源是指可用于制备中药的植物及其根、茎、叶、花、果实等;中药植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制备中药的植物品种及其变种、栽培种等;中药动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制备中药的动物及其家畜、野生动物等;中药矿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制备中药的矿物及其制品,如矿物药、矿物粉等;中药微生物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中药信息资源是指包括中药品种、产地、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信息的资源。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确保中药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药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资源,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加强中药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等。

中药资源的利用包括发掘、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中药资源,开发新的中药品种和制作工艺,以及推广中药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等。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中药资源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中药资源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中药资源,还可以为中药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中药资源学总结

中药资源学总结

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广义的中药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养殖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动物及其产生的有效物质。

2、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是在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生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

3、多度: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即:某种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求取方法:(1)记名计数法(2)目测估计法4、盖度: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

5、郁闭度:乔木郁闭天空的程度。

6、频度:某种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

计算:出现某种植物的样地数/设置的样地总数7、药用植物的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和非药用部分)。

8、药材蓄积量:某一地区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只包括药用部分)。

9、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蓄积量。

10、年允收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11、定期挖掘法:在一定时间间隔挖取地下部分,测量其生长量,经过多年观察得出其更新周期。

(适用于能够准确判断年龄的植物)12、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层片结构和外貌以及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相互关系的植被。

13、生态效率: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量)/年实际采收收量14、中药材GAP产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订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中药材GAP产品标志的产品。

15、地道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

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

“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12.用于中药资源数量评价的指标主要有4类,即生物种类数量、生物个体数量、资源蕴藏量、药材产量。

13.用于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的指标主要有3类,即性状评价、理化评价、道地性评价。

14.国家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很受国家政策重视,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如麝香的人
工麝香、熊胆活体胆汁引流技术、塞隆骨替代虎骨的开发利用、人工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等。

15.“浙八味”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的简称,即浙白术、浙白芍、浙贝母、浙玄参、温郁金、
延胡素、杭麦冬、杭白菊8种道地药材
16.“四大怀药”是指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17.我国珍稀濒危药用生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可以归纳为过度采挖和捕猎,生境破坏或被侵占、生物自身的原因等三个方面。

18.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基地选择、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
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等五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

19.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以保证药材质量为核心,调控影响药材质量的内因和外因,规范化药材生产各环节
及至全过程,己达到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20、中药资源预警系统建立应该遵循规范性、可靠性、可扩充性、重点监控与分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21、“新浙八味”指铁皮石斛、三叶青、西红花、衢枳壳、覆盆子、前胡、灵芝、乌药。

问答题
1.何为中药资源学。

试述中药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空变化、开发保护、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中药资源学是在自然资源学、中药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农学、化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上,融汇了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面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
中药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①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及其时空分布和蕴藏量的研究
②中药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③中药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④道地药材研究和定向培育
⑤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
⑥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应用
⑦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
2.试述17个国家批准建立的全国性中药材专业市场。

安徽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重庆市解放路药材专业市场;哈尔滨三棵树药材专业市场;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南岳阳花板桥中药材市场;湖南省邵东县药材专业市场;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3.试述中药资源的保护策略
①开展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
②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
③广泛宣传和加强执法,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④合理开发利用:
⑤加强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⑥寻找稀有濒危中药材的代替品:
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4.论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大原则以及可以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品类型。

四大原则:①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②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则
③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遵循中药资源区域分布规律的原则
可以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品类型:
①非中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中药化妆品的开发,中药香料和色
素开发,中药天然农药开发,中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开发。

②非传统药用部位的利用:如酸枣,果实可制成果茶、果酱和用于酿酒,种仁为中药材
“酸枣仁”,树叶可用于提取芦丁、或作茶叶,果核可制活性
炭,酸枣树是优良的固沙和薪柴植物。

人参茎叶可制成人参
茶,人参花制成参花精,人参果制成冲剂和参果酒等,经综
合利用后,人参全株各部分均可开发成产品,大大提高经济
价值。

③生产废物利用:大多数中药渣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油、挥发油等,可回收利用。

5.试述“中药新资源”的概念及其可能的寻找和开发技术途径。

“中药新资源”的概念:指新发现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物质是人们通过一定手段获得的,不
经过化学修饰面可应用于临床或作为制药原料
可能的寻找和开发技术途径
①利用本草与方书文献:如翻阅《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

②挖掘整理民间民族医药:如藏族、蒙古族的《四部医典》、《蒙医医典》、《藏药志》等著作都记载了
一些独特的药材和理论体系。

③扩大药用部位: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的利用往往只是使用动植物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位,其余弃之不
用,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④从海洋药物资源发现新药源
6.论述中药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内容
中药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资源保护和货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②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则
③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遵循中药资源区域分布规律的原则
中药资源开发的内容
⑤中药新药的开发
⑥传统中药资源的再开发与综合利用
7.试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以法为本,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②保护、修复中药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奠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中药货源可持续利用
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中药资汉可持续利用
⑤挖堀新的药用资源成药用部位,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⑥矿物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