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
最新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8-6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8-6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习题8-61. 求曲线x =t -sin t , y =1-cos t , 2sin 4t z =在点)22 ,1 ,12(-π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解 x '(t )=1-cos t , y '(t )=sin t , 2cos 2)(t t z ='. 因为点)22 ,1 ,12 (-π所对应的参数为2 π=t , 故在点)22 ,1 ,12(-π处的切向量为)2 ,1 ,1(=T .因此在点)22 ,1 ,12(-π处, 切线方程为 22211121-=-=-+z y x π, 法平面方程为 0)22(2)1(1)12(1=-+-⋅++-⋅z y x π, 即422+=++πz y x .2. 求曲线t t x +=1, tt y +=1, z =t 2在对应于t =1的点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解 2)1(1)(t t x +=', 21)(t t y -=', z '(t )=2t . 在t =1所对应的点处, 切向量)2 ,1 ,41(-=T , t =1所对应的点为)1 ,2 ,21(, 所以在t =1所对应的点处, 切线方程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21124121-=--=-z y x , 即8142121-=--=-z y x ; 法平面方程为 0)1(2)2()21(41=-+---z y x , 即2x -8y +16z -1=0. 3. 求曲线y 2=2mx , z 2=m -x 在点(x 0, y 0, z 0)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 解 设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为x , 将方程y 2=2mx 和z 2=m -x 的两边对x 求导, 得m dx dy y 22=, 12-=dxdz z , 所以y m dx dy =, z dxdz 21-=. 曲线在点(x 0, y 0, z 0,)的切向量为)21,,1(00z y m -=T , 所求的切线方程为0000211z z z y m y y x x --=-=-, 法平面方程为0)(21)()(00000=---+-z z z y y y m x x . 4. 求曲线⎩⎨⎧=-+-=-++0453203222z y x x z y x 在点(1, 1, 1)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 解 设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为x , 对x 求导得,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053203222dx dz dx dy dx dz z dx dy y x , 即⎪⎩⎪⎨⎧=-+-=+2533222dxdz dx dy x dx dz z dx dy y . 解此方程组得z y z x dx dy 61015410----=, zy y x dx dz 610946---+=. 因为169)1,1,1(=dx dy , 161)1,1,1(-=dx dz , 所以)161 ,169 ,1(=T . 所求切线方程为1611169111--=-=-z y x , 即1191161--=-=-z y x ; 法平面方程为0)1(161)1(169)1(=---+-z y x , 即16x +9y -z -24=0. 5. 求出曲线x =t , y =t 2, z =t 3上的点, 使在该点的切线平行于平面x +2y +z =4.解 已知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1, 2, 1).因为x '=1, y '=2t , z '=3t 2, 所以参数t 对应的点处的切向量为T =(1, 2t , 3t 2). 又因为切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所以T ⋅n =0, 即1+4t +3t 2=0,解得t =-1, 31-=t . 于是所求点的坐标为(-1, 1, -1)和)271 ,91 ,31(--. 6. 求曲面e z -z +xy =3在点(2,1,0)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解 令F (x , y , z )=e z -z +xy -3, 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n =(F x , F y , F z )|(2, 1, 0)=(y , x , e z -1)|(2, 1, 0)=(1, 2, 0),点(2,1, 0)处的切平面方程为1⋅(x -2)+2(y -1)+0⋅(z -0)=0, 即x +2y -4=0,法线方程为02112-=-=-z y x . 7. 求曲面ax 2+by 2+cz 2=1在点(x 0, y 0, z 0)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解 令F (x , y , z )=ax 2+by 2+cz 2-1, 则n =(F x , F y , F z )=(2ax , 2by , 2cz )=(ax , by , cz ).在点(x 0, y 0, z 0)处, 法向量为(ax 0, by 0, cz 0), 故切平面方程为ax 0(x -x 0)+by 0(y -y 0)+cz 0(z -z 0)=0,即 202020000cz by ax z cz y by x ax ++=++, 法线方程为 000000cz z z by y y ax x x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8. 求椭球面x 2+2y 2+z 2=1上平行于平面x -y +2z =0的切平面方程. 解 设F (x , y , z )=x 2+2y 2+z 2-1, 则n =(F x , F y , F z )=(2x , 4y , 2z )=2(x , 2y , z ).已知切平面的法向量为(1, -1, 2). 因为已知平面与所求切平面平行, 所以2121z y x =-=, 即z x 21=, z y 41-=, 代入椭球面方程得1)4(2)2(222=+-+z z z , 解得1122±=z , 则1122±=x , 11221 =y . 所以切点坐标为)1122,11221,112(±± . 所求切平面方程为0)1122(2)11221()112(=±+-±z y x , 即 2112±=+-z y x . 9. 求旋转椭球面3x 2+y 2+z 2=16上点(-1, -2, 3)处的切平面与xOy 面的夹角的余弦.解 x O y 面的法向为n 1=(0, 0, 1).令F (x , y , z )=3x 2+y 2 +z 2-16, 则点(-1, -2, 3)处的法向量为n 2=(F x , F y , F z )|(-1, -2, 3)=(6x , 2y , 2z )|(-1, -2, 3)=(-6, -4, 6).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点(-1, -2, 3)处的切平面与xOy 面的夹角的余弦为22364616||||cos 2222121=++⋅=⋅⋅=n n n n θ.10. 试证曲面a z y x =++(a >0)上任何点处的切平面在各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a .证明 设a z y x z y x F -++=),,(, 则)21,21,21(zy x =n . 在曲面上任取一点M (x 0, y 0, z 0), 则在点M 处的切平面方程为 0)(1)(1)(1000000=-+-+-z z z y y y x x x , 即 a z y x z z y y x x =++=++000000. 化为截距式, 得1000=++az z ay y ax x , 所以截距之和为 a z y x a az ay ax =++=++)(000000.。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从上册到下册内容丰富全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对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进行简要介绍。
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
其中,“函数与极限”一章是高等数学的基础,涵盖了极限的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函数的连续性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此章可以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为后续章节打下坚实基础。
“一元函数微分学”一章主要介绍了导数的概念、性质和求导法则,并通过一些实例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一元函数积分学”一章则是导数的逆运算,介绍了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常用积分法等,通过解决一些微分方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下册内容则进一步深入,包括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以及常微分方程。
其中,“多元函数微分学”一章介绍了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以及偏导数的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多元函数积分学”一章则介绍了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应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积分的几何意义。
“常微分方程”一章则介绍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通过求解一些具体的常微分方程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内容丰富全面,配有大量习题和例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
通过反复的习题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顺序清晰明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高等数学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同济教材上下册是一本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和应用性的教材。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全面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 出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1. 海伦公式
(满射)
例2. 如图所示,
对应阴影部分的面积
则在数集
自身之间定义了一种映射 (满射)
例3. 如图所示, 则有 r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 出版社
(满射)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说明:
映射又称为算子. 在不同数学分支中有不同的惯用
使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
称此映射 f 1为 f 的反函数 .
习惯上, y f (x), x D 的反函数记成
y f 1(x) , x f (D)
性质:
1) y=f (x) 单调递增 (减) , 其反函数
且也单调递增 (减) .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 出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函数
与其反函数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分析基础
函数 — 研究对象 极限 — 研究方法
— 研究桥梁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二、映射 三、函数
第一章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 出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 集合
1. 定义及表示法
简称集
定义 1.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称为集合.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元素.
左 邻域 :
右 邻域 :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全同济大学 出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2 . 设有集合 A, B ,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 或称 B 包含 A , 记作 A B.
高等数学同济6版教材解析

高等数学同济6版教材解析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而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6版教材,作为一本常用的教材,其内容与解析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高等数学同济6版》教材进行解析与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该教材的整体结构。
《高等数学同济6版》共分为两册,分别涵盖了微积分、数学分析和数学定理证明等内容。
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经过合理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例如,在微积分部分,从函数的概念开始介绍,逐步引入导数、不定积分、定积分等概念与定理,最后深入讲解微积分的应用。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该教材的内容解析。
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对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定理,配以充分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而且,教材中数学公式的演绎过程也给出了详细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
此外,教材还对常用的数学工具和求解方法进行了介绍,如级数展开、多元函数的偏导数计算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然后,我们来评价一下该教材的优点。
首先,教材内容的编排合理,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丰富多样,既有基础题目,也有扩展题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在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最后,教材中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解析详尽,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该教材的不足之处。
首先,教材中的一些证明过程可能比较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易理解。
其次,教材的难度可能有些过低,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过于简单。
此外,在一些章节的习题中,可能存在一些小错误或者不完全准确的地方,需要学生在解题时进行辨别和纠正。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同济6版》教材在内容与解析方面都具备许多优点,可以作为大学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高等数学主要版本教材

高等数学主要版本教材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于中学的数学教学,高等数学的内容更加深入和抽象,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就高等数学主要版本教材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材一:《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第六版)是目前国内高等数学教材中最主要的版本之一。
该教材以数学分析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并且难度层次适宜,能够满足大多数高校本科数学专业的教学需求。
该教材的编写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幅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具体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材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推理证明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二:《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分析》(第二版)是在国内多所高校使用的一本主要版本教材。
该教材注重数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概念的严密性和推导的准确性。
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微积分、级数、向量和多元函数等,并对这些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材的编写风格注重推导和证明的完整性,对于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证明能力。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例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三:《高等数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等数学》(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高等数学教材,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该教材继承了前几版教材的特点,强调数学思维、积累和应用,通过具体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该教材的编写风格干练简练,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2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2 1. 试求函数⎰=xtdt y 0sin 当x =0及4π=x 时的导数. 解 x tdt dx d y x sin sin 0=='⎰, 当x =0时, y '=sin0=0; 当4π=x 时, 224sin =='πy . 2. 求由参数表示式⎰=t udu x 0sin , ⎰=tudu y 0cos 所给定的函数y 对x 的导数.解 x '(t )=sin t , y '(t )=cos t , t t x t y dx dy cos )()(=''=. 3. 求由⎰⎰=+x y ttdt dt e 000cos 所决定的隐函数y 对x 的导数dxdy . 解 方程两对x 求导得0cos =+'x y e y ,于是 ye x dx dy cos-=. 4. 当x 为何值时, 函数⎰-=x t dt te x I 02)(有极值? 解 2)(x xe x I -=', 令I '(x )=0, 得x =0. 因为当x <0时, I '(x )<0; 当x >0时, I '(x )>0,所以x =0是函数I (x )的极小值点.5. 计算下列各导数:(1)⎰+2021x dt t dx d ; (2)⎰+32411x x dt tdx d ; (3)⎰x xdt t dx d cos sin 2)cos(π. 解 (1)dxdu dt t du d u x dt t dx d u x ⋅+=+⎰⎰02202112令 421221x x x u +=⋅+=.(2)⎰⎰⎰+++=+323204044111111x x x x dt tdx d dt t dx d dt t dx d ⎰⎰+++-=3204041111x x dt t dx d dt t dx d )()(11)()(11343242'⋅++'⋅+-=x x x x 12281312xx x x +++-=. (3)⎰⎰⎰+-=x x x x dt t dx d dt t dx d dt t dx d cos 02sin 02cos sin 2)cos()cos()cos(πππ ))(cos cos cos())(sin sin cos(22'+'-=x x x x ππ)cos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sin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π-⋅-⋅-=)sin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sin cos()cos (sin 2x x x π-=.6. 计算下列各定积分:(1)⎰+-adx x x 02)13(; 解 a a a x x x dx x x a a+-=+-=+-⎰230230221|)21()13(. (2)⎰+2142)1(dx xx ; 解 852)11(31)22(31|)3131()1(333321332142=---=-=+---⎰x x dx x x . (3)⎰+94)1(dx x x ; 解 94223942194|)2132()()1(x x dx x x dx x x +=+=+⎰⎰ 6145)421432()921932(223223=+-+=. (4)⎰+33121x dx ; 解 66331arctan 3arctan arctan 13313312πππ=-=-==+⎰x x dx . (5)⎰--212121x dx ; 解 3)6(6)21arcsin(21arcsin arcsin 1212121212πππ=--=--==---⎰x x dx .(6)⎰+a x a dx 3022; 解 a a a a xa x a dx aa 30arctan 13arctan 1arctan 1303022π=-==+⎰. (7)⎰-1024x dx ; 解 60arcsin 21arcsin 2arcsin 410102π=-==-⎰x x dx . (8)dx x x x ⎰-+++012241133; 解 013012201224|)arctan ()113(1133---+=++=+++⎰⎰x x dx x x dx x x x 41)1arctan()1(3π+=----=. (9)⎰---+211e x dx ; 解 1ln 1ln ||1|ln 12121-=-=+=+------⎰e x x dx e e . (10)⎰402tan πθθd ; 解 4144tan )(tan )1(sec tan 40402402πππθθθθθθπππ-=-=-=-=⎰⎰d d . (11)dx x ⎰π20|sin |; 解 ⎰⎰⎰-=ππππ2020sin sin |sin |xdx xdx dx x πππ20cos cos x x +-==-cos π +cos0+cos2π-cos π=4.(12)⎰20)(dx x f , 其中⎪⎩⎪⎨⎧>≤+=1 211 1)(2x x x x x f . 解 38|)61(|)21(21)1()(2131022121020=++=++=⎰⎰⎰x x x dx x dx x dx x f . 7. 设k 为正整数. 试证下列各题: (1)⎰-=ππ0cos kxdx ; (2)⎰-=ππ0sin kxdx ; (3)⎰-=πππkxdx 2cos ; (4)⎰-=πππkxdx 2sin . 证明 (1)⎰--=-=--==ππππππ000)(sin 1sin 1|sin 1cos k k k k kx k kxdx . (2))(cos 1cos 1cos 1sin ππππππ-+-=-=--⎰k k k k x k k kxdx 0cos 1cos 1=+-=ππk kk k . (3)πππππππππ=+=+=+=---⎰⎰22|)2sin 21(21)2cos 1(21cos 2kx k x dx kx kxdx . (4)πππππππππ=+=-=-=---⎰⎰22|)2sin 21(21)2cos 1(21sin 2kx k x dx kx kxdx . 8. 设k 及l 为正整数, 且k ≠l . 试证下列各题:(1)⎰-=ππ0sin cos lxdx kx ; (2)⎰-=ππ0cos cos lxdx kx ;(3)⎰-=ππ0sin sin lxdx kx . 证明 (1)⎰⎰----+=ππππdx x l k x l k lxdx kx ])sin()[sin(21sin cos 0])cos()(21[])cos()(21[=----++-=--ππππx l k l k x l k l k . (2)⎰⎰---++=ππππdx x l k x l k lxdx kx ])cos()[cos(21cos cos 0])sin()(21[])sin()(21[=--+++=--ππππx l k l k x l k l k . (3)⎰⎰----+-=ππππdx x l k x l k lxdx kx ])cos()[cos(21sin sin . 0])sin()(21[])sin()(21[=--+++-=--ππππx l k l k x l k l k . 9. 求下列极限:(1)x dt t x x ⎰→020cos lim;(2)⎰⎰→x t x t x dt te dt e 0220022)(lim .解 (1)11cos lim cos lim 20020==→→⎰x x dt t x x x . (2)22222200002200)(2lim )(lim x xt x t x xt x t x xe dt e dt e dtte dt e '⋅=⎰⎰⎰⎰→→ 22222002002lim 2lim x x t x x x xt x xe dt e xe edt e ⎰⎰→→=⋅=2212lim 22lim 2020222=+=+=→→x e x e e x x x x x . 10. 设⎩⎨⎧∈∈=]2 ,1[ ]1 ,0[ )(2x x x x x f . 求⎰=x dt t f x 0)()(ϕ在[0, 2]上的表达式, 并讨论ϕ(x )在(0, 2)内的连续性.解 当0≤x ≤1时, 302031)()(x dt t dt t f x xx ===⎰⎰ϕ; 当1<x ≤2时, 6121212131)()(2211020-=-+=+==⎰⎰⎰x x tdt dt t dt t f x xx ϕ. 因此 ⎪⎩⎪⎨⎧≤<-≤≤=21 612110 31)(23x x x x x ϕ. 因为31)1(=ϕ, 3131lim )(lim 30101==-→-→x x x x ϕ, 316121)6121(lim )(lim 20101=-=-=+→+→x x x x ϕ, 所以ϕ(x )在x =1处连续, 从而在(0, 2)内连续.11. 设⎪⎩⎪⎨⎧><≤≤=ππx x x x x f 或0 00 sin 21)(. 求⎰=x dt t f x 0)()(ϕ在(-∞, +∞)内的表达式.解 当x <0时,00)()(00===⎰⎰xx dt dt t f x ϕ; 当0≤x ≤π时,21cos 21|cos 21sin 21)()(000+-=-===⎰⎰x t tdt dt t f x x xx ϕ; 当x >π时,πππϕ000|cos 210sin 21)()(t dt tdt dt t f x x x -=+==⎰⎰⎰ 10cos 21cos 21=+-=π. 因此 ⎪⎩⎪⎨⎧≥≤≤-<=ππϕx x x x x 10 )cos 1(210 0)(. 12. 设f (x )在[a , b ]上连续, 在(a , b )内可导且f '(x )≤0,⎰-=x adt t f a x x F )(1)(. 证明在(a , b )内有F '(x )≤0.证明 根据积分中值定理, 存在ξ∈[a , x ], 使))(()(a x f dt t f x a -=⎰ξ. 于是有)(1)()(1)(2x f ax dt t f a x x F x a -+--='⎰ ))(()(1)(12a x f a x x f a x ----=ξ )]()([1ξf x f ax --=. 由 f '(x )≤0可知f (x )在[a , b ]上是单调减少的, 而a ≤ξ≤x , 所以f (x )-f (ξ)≤0. 又在(a , b )内, x -a >0, 所以在(a , b )内 0)]()([1)(≤--='ξf x f ax x F .。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

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是必修内容。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是一本经典教材,被广大学生和教师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一、教材概述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于20xx年出版,是在前五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的版本。
该教材内容全面、系统,逻辑清晰,覆盖了大部分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列与极限、连续函数与导数、定积分与反常积分等。
该教材的编写团队由同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和专家组成,他们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该教材不仅准确地反映了高等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融入了许多实例和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材特点1. 知识点详细全面: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在每个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各个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每个知识点都给出了定义、必要条件和相关定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
2. 题目丰富多样:该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例题,在不同难度层次上进行了分级,从基础到提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习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解题能力。
3. 理论与实践结合: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例题和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优势1. 难度适中: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的难度设置适中,能够满足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章节之间难度递进,有利于学生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理论严谨性:教材中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过程准确严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重点突出:高等数学同济教材第六版对于重点知识点进行了重点突出,以加深学生对于重要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同时,在对应关键知识点下辅以大量的习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材不足1. 缺乏应用示例:尽管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有时缺乏具体的实际应用示例,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不够直观。
第六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下课后答案详解

|sin x | | x | 3 求 ( ) ( ) ( ) (2) 并作出函数 y(x) 8 设 ( x) 4 6 4 | x | 0 3
的图形 解 ( ) |sin | 1 ( ) |sin | 2 ( ) |sin( )| 2 (2) 0 6 6 2 4 4 2 4 4 2 9 试证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 (1) y x ( 1) 1 x (2)yxln x (0 ) 证明 (1)对于任意的 x1 x2( 1) 有 1x10 1x20 因为当 x1x2 时
对于映射 g YX 因为对每个 yY 有 g(y)xX 且满足 f(x)f[g(y)]Iy yy 按逆映射的定义 g 是 f 的逆映射 5 设映射 f XY AX 证明 (1)f 1(f(A))A (2)当 f 是单射时 有 f 1(f(A))A 证明 (1)因为 xA f(x)yf(A) f 1(y)xf 1(f(A)) f 1(f(A))A 所以 (2)由(1)知 f 1(f(A))A 另一方面 对于任意的 xf 1(f(A))存在 yf(A) 使 f 1(y)xf(x)y 因为 yf(A)且 f 是单射 所以 xA 这就证明了 f 1(f(A))A 因此 f 1(f(A))A 6 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1) y 3x 2 解 由 3x20 得 x 2 函数的定义域为 [ 2 , ) 3 3 (2) y 1 2 1 x 解 由 1x20 得 x1 函数的定义域为( 1)(1 1)(1 ) (3) y 1 1 x 2 x 解 由 x0 且 1x20 得函数的定义域 D[1 0)(0 1] (4) y
y1 y2
x1 x x1 x2 2 0 1 x1 1 x2 (1 x1)(1 x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邻域 :
右 邻域 :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2 . 设有集合 A, B ,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 或称 B 包含 A , 记作 A B.
若
且
则称 A 与 B 相等, 记作 A B .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引例2.
引例3.
(点集) (点集)
向 y 轴投影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义4. 设 X , Y 是两个非空集合, 若存在一个对应规
则 f , 使得
有唯一确定的
与之对应, 则称
f 为从 X 到 Y 的映射, 记作 f : X Y.
D 上的函数 , 记为
定义域
y f (x), x D
因变量
自变量
Rf f (D) y y f (x), x D
y y
称为值域
函数图形:
C (x , y) y f (x) , x D O
D f (D)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ax bx ( D [a,b])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名称. 例如,
X (≠ ) f Y (数集)
f
X (≠ )
X
X (数集 或点集 ) f R
f 称为X 上的泛函 f 称为X 上的变换
f 称为定义在 X 上的函数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三、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定义5. 设数集 D R , 则称映射
为定义在
2
例如, 反正弦主值 定义域
又如, 绝对值函数
值域
1 O 1x
2
定义域
值域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4. 已知函数
y
f (x)
2 1
x, x,
0 x 1 x 1
写出
f (x) 的定义域及值域,
并求
f
(
1 2
)
及
f
(
1 t
).
解: f (x) 的定义域 D [0, ) y
简称元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 记作 .
元素 a 属于集合 M , 记作 a M .
元素 a 不属于集合 M , 记作 a M ( 或 a M ) .
M *表示 M 中排除 0 的集 ;
注: M 为数集 M 表示 M 中排除 0 与负数的集 .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分析基础
函数 — 研究对象 极限 — 研究方法
— 研究桥梁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二、映射 三、函数
第一章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 集合
1. 定义及表示法
简称集
定义 1.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称为集合.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元素.
y 1 x
值域 f (D) [0, ) y 2 x
f
(
1 2
)
2
1 2
2
O
f
(
1 t
)
11 , t
2, t
0t 1 t 1
1
x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函数的几种特性
设函数 y f (x) , x D , 且有区间 I D .
(1) 有界性
x D , M 0, 使 f (x) M , 称 f (x)为有界函数. x I , M 0, 使 f (x) M , 称 f (x) 在 I 上有界.
例如,
,
,
显然有下列关系 :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义 3 . 给定两个集合 A, B, 定义下列运算:
并集 A B x 交集 A B x
或 且
A B
B A
差集 A \ B x
且 xB
A\B AB
余集 BAc A \ B (其中B A)
2) 元素 x 的像 y 是唯一的, 但 y 的原像不一定唯一.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映射
若 f ( X ) Y , 则称 f 为满射; 引例2, 3
X
f Y f (X)
若
有 X
Y
则称 f 为单射; 引例2
若 f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 则称 f 为双射 或一一映射.
引例2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1. 海伦公式
(满射)
例2. 如图所示,
对应阴影部分的面积
则在数集
自身之间定义了一种映射 (满射)
例3. 如图所示, 则有 r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满射)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说明:
映射又称为算子. 在不同数学分支中有不同的惯用
X
f
Y
元素 y 称为元素 x 在映射 f 下的像, 记作 y f (x).
元素 x 称为元素 y 在映射 f 下的原像 .
集合 X 称为映射 f 的定义域 ;
Y 的子集 Rf f (X ) f (x) x X 称为 f 的 值域 .
注意: 1) 映射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对应规则, 值域.
表示法:
(1) 列举法:按某种方式列出集合中的全体元素 .
例:
有限集合
A
a1
,
a2
,,
an
ai
n i 1
自然数集 N 0, 1 , 2 , , n, n
(2) 描述法:M x x 所具有的特征
例: 整数集合Z x x N 或 x N
有理数集
QLeabharlann p qpZ, qN,
p 与 q 互质
直积 A B (x , y) x A, y B
B ABAc
y
特例: R R 记 R2
为平面上的全体点集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B AB
OA x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 映射
引例1.
某校学生的集合
学号的集合
按一定规则查号
某教室座位
某班学生的集合
的集合
按一定规则入座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实数集合 R x x 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开区间 ( a , b ) x a x b
闭区间 [ a , b ] x a x b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出 版社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半开区间
无限区间
点的 邻域
a
(
a
a
)
去心 邻域
其中, a 称为邻域中心 , 称为邻域半径 .
x D f y Rf f (D) y y f (x), x D
(定义域)
(对应规则) (值域)
• 定义域 使表达式或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集合.
对实际问题, 书写函数时必须写出定义域;
对无实际背景的函数, 书写时可以省略定义域. y
• 对应规律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