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周期长、生态环境复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稻田中常常发生各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稻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对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田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水稻瘟病菌引起。

该病在稻田中发生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是在高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病毒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凋萎和死亡。

该病在稻田中发病较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降低稻米的产量。

3. 稻螟:稻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重度为害时会导致稻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稻螟发生季节较长,每年可发生多代,因此其防治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护稻米的正常生长。

4.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水稻的汁液,导致稻叶逐渐变黄和凋落,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较早,数量较多,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

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保护稻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1. 遴选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开发出抗病虫害的稻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稻米的危害。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促进稻米的生长发育。

3. 调整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稻田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除去病虫菌源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在稻田中的生长和繁殖。

5. 进行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益虫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如放养鱼类来吃稻苗中的稻螟;利用昆虫种类对抗稻飞虱的滋生等。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根据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施药,用于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巧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巧

Z i x u n t a i一、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②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③种子处理。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h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 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h,洗净后催芽。

④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富士1号1500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 250~3000g/hm2。

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 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二、稻水象甲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为害水稻的主要是越冬代成虫,防治好越冬代成虫,既可减少越冬代幼虫危害,又可降低新一代成虫数量,从而减少下一年越冬代成虫基数。

因此,做好越冬代成虫的防治是稻水象甲防治的关键。

稻水象甲一般在4月末5月初出土,先为害越冬场所附近杂草,5月中旬玉米出苗后向玉米田转移为害玉米苗,5月下旬水稻插秧后开始向水稻秧本田转移为害水稻。

水稻的最佳防治时间是插秧后7~10d,即5月末至6月上旬[1]。

防治药剂:过去普遍应用象甲净、稻乐丰、克甲螟,还有的农民用甲基异柳磷、氯氰菊酯、呋喃丹颗粒剂等,这些药剂虽然对稻水象甲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它们有的含有高毒的有机磷农药,有的是水田禁用的菊酯类药,水稻生产田要禁止施用。

按照水田安全控害技术要求,对稻水象甲防治,可采用1%苦参碱1125mL/hm2,或20%三唑磷乳油1500~2250mL/hm2,或5%锐劲特悬浮剂750mL/hm2,或25%杀虫双水剂3000 mL/hm2,或10%吡虫啉150~300g/hm2对水喷雾。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病虫害当前水稻种植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三、防治策略1. 病害防治策略(1)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利用抗性品种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供应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施肥过量。

(3)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有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病菌在水中的传播。

避免在高湿度条件下灌溉,减少病害的发生。

(4)定期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对水稻病害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2. 害虫防治策略(1)生态控制:通过调整田间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减少害虫的繁殖和生存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可采取种植一些具有结构和花期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害虫天敌的天敌效应,降低害虫密度。

(2)农药合理使用:在害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轮作休闲:适时采用休闲轮作措施,利用低风险的轮茬作物种植休闲农田,使害虫无法在种植面积内连续繁殖和生长。

(4)精准施药:通过精准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损耗和环境污染。

四、管理措施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2.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1.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监测,包括采集样本进行检测、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及时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2. 科学合理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性的水稻品种,通过基因改良等技术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3. 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定期清理田间杂草、积水等,保持地块清洁整齐,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适时深翻耕作,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菌虫的数量。

4. 合理施肥: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5. 种植绿肥作物:在水稻轮作中,合理种植绿肥作物,如菜豆、豌豆等,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6. 实施无草田间直播技术:采用无草田间直播技术,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7.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可采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防治手段,但需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8.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综合防治能力。

9. 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选取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块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对各项防治措施进行示范和推广,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10. 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过程易感染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土壤处理、气候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人民的口粮需求。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水稻病害生产中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扁平糯米糠病、稻瘟病、水稻猝倒病、叶枯病、灰霉病等。

水稻病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和感染,使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减少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草象、水稻灰飞虱、水稻螟虎等。

水稻虫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口的刺吸、蛀食等对水稻叶片、根系、花穗等部位造成危害,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滞育死亡和逐年减产。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病原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一些天敌如锡纸娃娃、细腰蜂等,寄生虫如拟花天牛等,以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有效果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农药如敌草快、硫酸亚铁、三唑酮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不要超量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比较环保,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往往需要对土壤、气温等因素进行精细管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支撑剪枝、灭虫灯、肥料病虫防治等。

4.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加强农业管理、科学施肥、基本农田管理、合理灌溉等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浅谈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4 、 稻 飞 虱 稻 飞虱俗称 “ 蜢子 ” . 稻 田发 生 的 主 要 是 白 背 飞 虱 及 褐 飞虱 。 2种 飞 虱都 是 随着 西 南 气 流 从 南 方 稻 区迁 入 。 一 般 在
水稻 的前期 以白背飞虱为主, 后期以褐 飞虱 为主 。 即 白背飞 虱 主要 在 分 蘖 至 拔 节 期 为 害 。 ( 1 ) 危害症状 : 受 害 田块 稻 叶 发 黄 分 蘖减少。 严 重 时 水 稻成 片“ 落塘” 枯死 。 褐飞虱主要在孕穗 至成熟期为害. 危害 严重 时, 稻丛 基部变成 黑褐色, 逐渐全株枯 死. 受 害 田常 “ 黄 塘” , 严重时全 田枯黄。 形如火烧。 ( 2 ) 防治 措 施 :两 飞 虱 的 防 治适 期 都 应 在 田间 有 虫 量 5 0头/ 百丛 以上时开 始用药, 效果好 的药剂为大功 臣 、 扑虱 灵、 叶蝉散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2 ) 防治措施 : ①种子消毒: 1 %的石灰水浸种; 强氯精消 毒 。② 药剂浸 秧:用 2 %的三环唑可湿 性粉剂按 5 0 g 对 水 2 5 k g 的 比例. 将秧洗净甩 干, 浸入 药液 中 3 O s 取 出堆 闷, 闷 3 0 a r i n , 然后栽插 。 ③喷药防治 : 一旦 出现 叶瘟发病中心, 及时 用 甲基托 布津 、 乙基托布津 1 0 0 0 ~ 1 5 0 0倍液 喷雾 : 亦 可用 富士一号, 一般用 7 5 0 mL / h m2 对水 9 0 0 k g喷雾。在水稻孕穗 破 口期 不管 田块是否发病 。 都应用 2 0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1 . 5 k g / h m z 对水 9 0 0 k g 喷雾 防治 1 次 。在抽 穗后发现穗 颈 瘟. 用 富士一号 1 5 0 0 mL / h mz 对水 9 0 0 k g 进行喷雾 。 3 、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 主迁入期 一般 为 5月下旬至 6 月中旬 。 产 卵盛期 在 6月 中旬, 危害盛期在 6月下旬 至 7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加适量水稀释 , 拌细土 3 0 0 ~ 3 7 5 k g / h m 2 撒施。 2 、 稻 纵 卷 叶 螟 稻纵卷 叶螟又叫裹叶虫 , 是水 稻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 西南气流 由中南半岛入迁 ,主迁入期一般为 5月下旬至 6 月 中旬 , 产卵盛期在 6月 中旬 , 危害盛期在 6 月下旬至 7月 下旬 。以幼虫进行危害 , 幼虫吐丝将稻 叶纵卷成筒 , 取食叶 肉, 形 成 白条 斑 , 受害严重时 , 稻 叶 一 片枯 白 。 防 治措 施 :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 ,一般年份 防 第 3代在 6月 2 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 、 杀虫单 等防治 。
1 、 植 物 检 疫
植 物检疫能杜绝或者对大程度地减轻外来 病虫害 , 施 用要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 , 辨明主要为害 的是虫还是病 , 再 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 的疑难病 虫 , 应 及时找当地 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 , 并根据指导对症下药 。 2 、 农 业 防治 预防水稻病虫害 的一个最有效途径就是选择优 良的抗 病品种 ,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浸种灵浸种消毒 , 可以有效 预防 传染性病害 ; 加强肥水管理 ; 烧毁病稻草可减轻稻瘟病 和白 叶枯病的发生 ;冬季在对稻 田进行深耕 的基础上用深水将 稻 田泡透彻可以冻死 、 淹死在土壤 中越冬的螟虫 , 从而 大大 地降低来年的虫害基数 ;加强肥水管理 ,一般要 求底 肥要 足、 追肥要早 ; 灌 溉 要 遵 循 秧 苗 期 防止 淹苗 , 大 田期 不 串灌
水 稻 病 虫害 综合 防 治措施
王秀香
主 要 病 害 1 、 水 稻稻 瘟 病 长期灌深水 和稻 田过分干旱 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 易导致稻瘟病 的发生 。水稻一生中有 3 个易感稻瘟病 的时 期, 分别是苗期 、 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水稻稻瘟病分苗 瘟、 叶瘟 、 节瘟 、 穗 颈 瘟 和 谷粒 瘟 , 对 水 稻 产 量 的影 响很 大 , 应彳 F 破 口期 及 齐穗 期 及 早 预 防 。 防治措施 :首先要 做好 种子处理 , 1 %的石灰水浸 种或 者用 2 0 %二 三 环唑 可湿性粉 剂 6 0 0倍 液 浸 种 2 4小 时 催 芽 , 然后将 2 %的三环 唑可湿性粉 剂按 1 : 5 0 0的比例兑好 , 将 稻秧 浸 入 药 液 中 3 0 s 后 取 出栽 插 。对 水 稻 叶 瘟 病 可 以 选用 7 5 % 环 唑可湿性粉剂 4 5 0 g mm z 喷洒 。 2 、 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 、 密植 、 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 般以分蘖盛 、 末期至抽穗期发病 为盛 , 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 烈, 主要 侵 害 叶 鞘 和 叶片 , 严 重 时 可 危 害穗 部 和深 入 到 茎 秆 内部。 防治措施 :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 中心 , 种植的 时候基肥要施 足, 抽穗时要追肥 , 施肥时要注意氮 、 磷、 钾 以 及锌肥的配合施用 。 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 , 最好 在拔节期 以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适时播种,改进播种方法达到避病的目的,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烧毁病稻草可减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春耕浇水时打捞浪渣,可以消灭纹枯病菌核,减少初侵染源。

2. 化学防治:对症下药、适时施药、合理用药,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科学施药,选用新型的喷雾器,采取低容量喷雾,提倡农药合理的混配、轮用。

3. 生物防治:以微生物治病,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以虫治虫,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

4. 物理防治: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除枯心团、诱集或诱杀;筛选种子,去除病粒;采用晒种也可以减少病菌侵入。

5. 水稻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来使用专门的药剂进行治理,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例如稻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坚持水稻始穗、齐穗期两次用药;稻曲病选用较抗病品种,适当疏植,抛秧栽培一定要注意疏抛,培育强壮的有效穗,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以上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水稻
病虫害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数。②移栽后 5 0天 , ~1 在早 、 晚稻分
抓住水稻破 口抽穗期施第一次药 , 对前 期 苗瘟 、 叶瘟发病 田, 易感病 品种 , 常发
中央具黑斑 1 , 个 下面生小 黑点 3 , 个
腹部瘦圆筒形。幼 虫 6龄左右 。末龄幼
蘖期 或晚稻孕 穗 、 穗期 , 卵孵化 高 病 区 , 抽 螟 在齐穗期再补施 第二次 药。②选 峰 后 5—7天使 用 丛 芜 影 4ml1k 、 准 对路药剂 , 0 /5g 用足剂量 。 统防统治 , ③ 群 3%; 克灵 4 m /5 g 0 ̄ I J 0 l1k 对水喷雾都 能达 防群治 , 封锁疫情 , 免你 防他不防 , 避 造 永 艳 (5 7 %三 环唑 w 6) 是防 治稻 到很好 的效果 。 另二 化螟有短距离迁飞 成 稻瘟病仍然蔓延流行 能达到最佳防效 。
2 .稻纵卷 叶螟 稻纵卷 叶螟为 迁
虫体长 2 ~ 0 m, 0 3m 头部除上领棕 色外 , 其余 红棕色 , 体淡褐 色 , 全 具红棕 色条
纹。 蛹长 1 ~1rm, o 3 a 米黄色至浅黄褐色
2 ̄ 4C地区 5 ~6代 。以 4龄 以上幼 虫在
或褐 色。2 —2  ̄ 0 4 C地区 4—5 ,高于 的习性 , 代 在防治时需要做到联防 联治才 稻桩 、稻 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 内 、 杂 草丛 、 土缝等处越 冬。气温 高于 1 ̄ C时 1
出现枯心苗和枯鞘 。孕穗期 、 抽穗期受 都有发生 , 尤以日照少 , 雾露持续期长
害, 出现枯孕穗和 白穗。 灌浆期 、 乳熟期 的 山区 、 气候较温 和的 沿江 、 以及水 稻 受害 , 出现半枯穗和 虫伤株 , 秕粒增 多 , 遇刮大风易倒折 。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 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严重 。 该病
瘟病的 专用杀菌 剂 , 内吸性 强 , 具预防
保护作用 。 5 / 2g 亩对水喷雾施药后能迅
飞性害虫 , 生轻重与 气候 条件 密切相 速被稻叶及稻根吸收。 发 也可在叶瘟初期
适温高湿的气候 , 利成 虫产卵 、 有 孵 或始穗期叶面喷雾。 防治苗瘟时可用药 开始化蛹,5 6 1 ~1℃时成虫羽化。 低于 4 关 。
龄期幼虫 多在翌年土温 高于 7 ℃时钻进 化 和幼虫成 活 , 因此 , 多雨 日及 多露 水 液处理秧苗根部 , 即将洗净的秧苗根部 稻桩 及小麦 、 大麦 、 蚕豆 、 油菜 等冬季作
物的茎秆中 。 均温 1 ~1 ̄ 0 5 C时进入转移
的高湿天气 , 有利于猖獗发生 。2 0 0 9年 浸 泡在药 液 中 1 分钟 后取 出沥干 , 0 即 在我省发生 隋况较严重 。 药剂防治主要 可栽插 , 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 。
虫。 雌虫成虫体长约 1 —1. 4 6 mm, 5 触角
丝状 , 前翅灰黄色 , 近长方形 , 沿外缘具 锤形 。 雄虫成 虫体长约 1 5 m, 3~1r 前翅 a
小黑点 7 ; 翅 白色 , 个 后 腹部灰 白色纺 土 , 深水 灌 田, 销毁 带虫稻草 都能 使越 三个关键 , 才能取得好 的防治效果。① 冬的螟虫大部分死亡 , 低来年的虫 口 降

1 生危 害情况 稻瘟病又称稻热 发 纹枯病 、白叶 枯病被 列为 水稻三大病
类很多 , 近年来全省发生严重 的病 虫害 叶鞘处群集为害 ,造成枯鞘 ; ~3 后 病 , 世界性 的重要稻病 , 2 龄 是 在我 国它同
害。 水稻 稻瘟病是一种通过气流传播的
() 1危害特 点
在水稻分蘖期受 害 流行病 。 在我省大部分水稻栽培的地方

水 稻 虫 害 的 发 生威 胁极大 , 年份 , 流行 一般

心 苗 ,幼虫先 群集在 叶鞘 内侧蛀 食为 减产 1 % 一 0 0 2 %,发生重的 年份可达
1二 化螟 . 在我 省 多称 其为 钻心 害 , 叶鞘 外面 出现 水渍状 黄斑 , 叶鞘 4%~ 0 局部田块 甚至绝收 , 后 0 5%, 造成一 枯黄 , 叶片也渐死 , 称为枯梢期。 ( )防 治方 法 2 ①在冬季 深耕翻 些农户 口粮短缺和农村社会不稳定 。 2防治措施 . 预 防穗瘟 , 必须抓住
发生较严重 , 如不能及时防治 会造成 难
出羽化孔 , 仅留表皮 , 后破膜钻出 。 羽化
片上, 圆秆拔 节后将 卵产在叶 宽 、 粗 秆
主 要用 2%好 年 冬或 4%巨雷 对 水喷 0 0
二 、 瘟 病 稻
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 但是水稻 的病 虫害 二化螟有趋光性 , 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 雾 。 以估 量的经济损失 。 在我省水稻病虫种 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 。 初孵幼虫先钻 入 有稻蓟马 、 化螟 、 飞虱 、 二 稻 稻瘟病 、 稻 钻入茎秆 ; 龄 后转株为害 。 3 该虫生活力 曲病 、 纹枯病等 。局部发生较严重 的主 强 , 食性 杂 , 耐干旱、 潮湿和低温条件 。 要有稻 苞虫 、 三化螟 、 稻纵 卷叶螟 雌 稻 粒黑粉病 等。 防治上应该做到预防为 在 主、 防治为 辅 , 别是二化 螟 、 特 稻瘟病 、 稻 曲病等难治病虫害 。
夏秋 多雨的年份 , 易酿成大发生 。飞虱 对水稻危害主要为直接刺吸汁液 , 使生 长 受阻 , 严重时 稻丛成 团枯萎 , 至全 甚
田死秆倒伏外 ,产卵也会刺伤植株 , 破
坏输导组织 , 妨碍营 养物 质运输 并传播 病毒病 。 药剂防治 前期主要用刺可(0 7%
吡虫啉 )2 % 、5 噻嗪酮对水喷雾 ,在大爆 发时使用 4%巨雷等对水喷雾。 0 4 蓟马 多发生于低温多雨季节 , . 稻
( 通联 :成都 汉丰农 资有限公 司
606 ) 10 6
盛期 , 移到冬季作物茎秆后继续取食 用 4 %巨雷 2ml1k 转 0 0 /5g水对 水喷雾 。 内壁 。发育到老熟时 , 在寄主内壁上咬
3 飞虱 . 稻 在 盛夏不热 、 晚秋不凉 、
21 0 o年第 3期
如 78 、 月份 。在秧 苗期 、 分蘖期和幼穗 分 化期 , 马的严重 为害期 , 是蓟 尤其是 晚稻秧 田和 移栽初期 。为害症 状 : 叶面 有微细黄白色斑 , 尖两 边向内卷折。 叶
防 治上 应在 蓟马 发生规律 、 时期上有针 对性 的用药 才能 达到 最好 的杀虫效果 , 水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 为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