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了大量的产量损失。
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制定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以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前期准备在水稻种植前期,农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种子灭菌等,以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要对种田地进行消毒处理,清除病虫害的来源,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生态环境和病虫害虫的繁殖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田间的病虫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的风险,并根据预警结果进行防治措施的调整。
三、合理施肥与水田管理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应,因此,合理的施肥和水田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此外,要做好水稻的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水分状况,避免积水和干旱,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四、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培育和引进捕食性昆虫,如寄生蜂、蝇、蜘蛛等,通过它们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木霉菌等,通过它们对病原菌的杀灭作用来防治病害。
五、化学防治与安全使用农药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农民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遵守农药使用的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农民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农业知识培训精品教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分管理
合理排灌,避免长期淹水或干旱, 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蜘蛛、青蛙 、蜻蜓等,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
化学防治技术
选择合适农药
产量损失率
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的产量差异,计算产量损失率,评价防治效果。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防治不及时
由于预测预报不准确或农民防治意识不强,导致 防治不及时,病虫害发生严重。
用药不规范
农民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规范、药剂选择不 当等问题,影响防治效果。
气候因素影响
异常气候如高温、多雨等会对病虫害防治产生不 利影响。
合理施肥
科学管水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 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实行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避免 长期深灌和串灌,以降低田间湿度和减少病 菌传播机会。
02 病害识别与诊断
常见病害症状及识别方法
01
02
03
稻瘟病
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逐 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死; 茎秆受害后易折断,影响 产量。
捕捉害虫进行识别,观察虫体 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了解发生规律
掌握各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 活习性,以便准确诊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利用昆虫分类检索表、电子显 微镜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诊断
。
0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抗病性强的 水稻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措施。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周期长、生态环境复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稻田中常常发生各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稻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对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田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水稻瘟病菌引起。
该病在稻田中发生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是在高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病毒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凋萎和死亡。
该病在稻田中发病较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降低稻米的产量。
3. 稻螟:稻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重度为害时会导致稻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稻螟发生季节较长,每年可发生多代,因此其防治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护稻米的正常生长。
4.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水稻的汁液,导致稻叶逐渐变黄和凋落,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较早,数量较多,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
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保护稻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1. 遴选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开发出抗病虫害的稻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稻米的危害。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促进稻米的生长发育。
3. 调整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稻田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除去病虫菌源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在稻田中的生长和繁殖。
5. 进行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益虫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如放养鱼类来吃稻苗中的稻螟;利用昆虫种类对抗稻飞虱的滋生等。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根据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施药,用于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

俗称“ 蜢子” 。 是水稻主要害虫之 一。比较常 见的有 白背 飞 虱 及 褐 飞 虱 。2种 飞 虱 都 是 随着 西 南 气 流从 南 方 稻 区迁 入, 一般 在水 稻的前期以 白背飞虱为主. 后期 以褐 飞虱为主, 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 田块 稻叶发黄,
水稻 常见病虫 害综合 防治要点
王 宏 志
一
、
施 药 技 术
l 、 施药 时保持深水层 施 药 田块不宜串灌 、 漫灌 . 凡过水丘 田块应在施药前 加 开排灌 沟。施药 时, 田间应保持 3 - 5 c m深水层。 2 、 对症 施 药 . 选 用新 型施 药 T具 首 先 认 真 查 虫 诊 病 辨 明 主要 为 害 的是 虫 还 是 病 , 冉 辨 别其种类 。 对 未能认准 的疑难病虫- 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 员现场确诊: 或 在 田 间拔 取 典 型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样 株 . 带 泥 用 塑料袋包好根部 . 送到 当地农 技部 门请农技人 员确诊. 并 指 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 可用塑料瓶做成 个带把 的小量筒, 并 准备一个能盛 2 0 2 5 k g 水 的桶, 配药 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 桶内. 再按 . 可选用 由农 业部农技推广 中心研制 的新型背 负式手 动喷雾器. 该 产品 操作灵活 、 方便, 不易渗漏 。一般喷施的药液( 指经水稀释后 的药液) 应在 5 2 5 k g / l 1 m 。 以上。 3 、 实行“ 后退 ” 喷药 施药时, 将 习惯 的“ 前进” 喷雾改为 “ 后退 ” 喷施操作 , 保 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 。 经实践证 明. “ 后 退” 喷药较习惯 的“ 前 进” 喷药操 作有 以下好处 : ① 因缓慢后 退, 有利 喷足药 量; ② 不致 因行走而人 为碰落过道 两旁 稻苗上 的药液 提 高 防治效果; 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 有利于人体 健康 。 在 田问施 药时应 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 不应无规律地 行走 。 根据水稻 的一般密植规格. 每 次下 田左 右摆 动喷雾的幅度 以 8 ~ 1 0行 稻丛为宜, 以防止行 走过窄造 成药液浪费 和分 布不 均: 而行 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 二、 常 见病 虫 害 防治 1 、 水 稻 纹 枯 病 氮过量 、 密植 、 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 。一 般 以分蘖盛 、 末期至抽穗期发病 为盛 , 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 烈, 主要侵害叶鞘 和叶片, 严重 时可危害穗部 和深入到茎秆 内部 。水稻 纹枯 病防治应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 以化学 防
水稻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 治,注意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
。
展望
加强科研力度
推进综合防治
加强水稻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科研力度,开 展系统研究和攻关,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
积极推进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 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优化农药使用
化学防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03
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 境,选择适合的、抗病虫害能
力强的水稻玉米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重茬,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和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减 少病虫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幼虫
稻螟虫幼虫期主要在水稻茎秆内部活动,啃食水稻茎秆、叶片等部位,导致水稻养分吸收受阻,生长 缓慢。幼虫无翅,不能飞行。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的抗 虫能力。同时要定期检查水稻长势和虫情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02
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在玉米 螟产卵期进行释放,可有效控制 玉米螟的繁殖和危害。
合理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配比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
作物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 蝇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井冈霉素 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过程易感染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土壤处理、气候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人民的口粮需求。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水稻病害生产中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扁平糯米糠病、稻瘟病、水稻猝倒病、叶枯病、灰霉病等。
水稻病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和感染,使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减少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草象、水稻灰飞虱、水稻螟虎等。
水稻虫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口的刺吸、蛀食等对水稻叶片、根系、花穗等部位造成危害,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滞育死亡和逐年减产。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病原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一些天敌如锡纸娃娃、细腰蜂等,寄生虫如拟花天牛等,以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有效果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农药如敌草快、硫酸亚铁、三唑酮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不要超量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比较环保,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往往需要对土壤、气温等因素进行精细管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支撑剪枝、灭虫灯、肥料病虫防治等。
4.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加强农业管理、科学施肥、基本农田管理、合理灌溉等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一、内容综述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防治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A. 研究背景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因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现有的防治技术还不够高效、环保、经济实惠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以期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B.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稻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研究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过度使用农药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研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手段,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抓住水稻破 口抽穗期施第一次药 , 对前 期 苗瘟 、 叶瘟发病 田, 易感病 品种 , 常发
中央具黑斑 1 , 个 下面生小 黑点 3 , 个
腹部瘦圆筒形。幼 虫 6龄左右 。末龄幼
蘖期 或晚稻孕 穗 、 穗期 , 卵孵化 高 病 区 , 抽 螟 在齐穗期再补施 第二次 药。②选 峰 后 5—7天使 用 丛 芜 影 4ml1k 、 准 对路药剂 , 0 /5g 用足剂量 。 统防统治 , ③ 群 3%; 克灵 4 m /5 g 0 ̄ I J 0 l1k 对水喷雾都 能达 防群治 , 封锁疫情 , 免你 防他不防 , 避 造 永 艳 (5 7 %三 环唑 w 6) 是防 治稻 到很好 的效果 。 另二 化螟有短距离迁飞 成 稻瘟病仍然蔓延流行 能达到最佳防效 。
2 .稻纵卷 叶螟 稻纵卷 叶螟为 迁
虫体长 2 ~ 0 m, 0 3m 头部除上领棕 色外 , 其余 红棕色 , 体淡褐 色 , 全 具红棕 色条
纹。 蛹长 1 ~1rm, o 3 a 米黄色至浅黄褐色
2 ̄ 4C地区 5 ~6代 。以 4龄 以上幼 虫在
或褐 色。2 —2  ̄ 0 4 C地区 4—5 ,高于 的习性 , 代 在防治时需要做到联防 联治才 稻桩 、稻 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 内 、 杂 草丛 、 土缝等处越 冬。气温 高于 1 ̄ C时 1
出现枯心苗和枯鞘 。孕穗期 、 抽穗期受 都有发生 , 尤以日照少 , 雾露持续期长
害, 出现枯孕穗和 白穗。 灌浆期 、 乳熟期 的 山区 、 气候较温 和的 沿江 、 以及水 稻 受害 , 出现半枯穗和 虫伤株 , 秕粒增 多 , 遇刮大风易倒折 。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 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严重 。 该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的上升,水稻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目前我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
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单纯的化学防治有三大弊病:一是破坏生态平衡,诱导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水稻病虫害越来越严重。
二是污染粮食、土壤、水源等,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一、防治措施
依靠农业防治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的环境条件。
在此基础上,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一)农业防治
1、推广抗病品种
稻瘟病的防治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
2、秋耕泡田
秋耕要达到耕深20om左右,耕匀、耕细,不重耕、不漏耕,把越冬的二化螟和纹枯病菌核深埋地下。
春季泡田时保持地面有水层15天以上,水平地后田间保持5一10cm水层10天左右,让风把漂浮在水面上的纹枯病菌核吹到地边、地角,人工捞出堆积路边晒干烧掉,可以消灭越冬二化螟和纹枯病的90%以上。
3、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生产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
4、合理稀植与科学灌水
水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与田间空气湿度密切相关。
据调查,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90%左右时,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的萌发,菌丝的生长,饱子的散发和再侵染。
也有利于稻飞虱卵的孵化,以及卷叶螟、稻苞虫幼虫的成活和生长。
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80%左右时,则对上述病虫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果田间相对空气湿度90%左右时,稻飞虱卵的孵化率为8。
%一83%。
相对空气湿度80%时,卵孵化率只有5%一10%。
合理稀植和干湿灌水能降低田间空气湿度。
合理稀植指大穗型品种公顷穗数345一375万,中穗型375一405万,小穗型405一435万,最多不超过450万穗。
当公顷茎孽数达要求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使成穗率提高到80%左右,减轻了无效分孽和小穗对田间通风透光的影
响。
采取干湿灌水,田间水层一般3一scm,灌后自然变干,待地不陷脚时再灌下次水,前后水有5一7天的间隔时间。
合理稀植和干湿灌水不但是防治病虫害的需要,也是水稻稳健生长、穗大粒多、防止倒伏的需要。
一、二代二化群集叶鞘时,灌深水10一巧cm淹没叶鞘2一3天,可淹死60%一70%的幼虫。
一代二化螟化蛹初期,先排浅水层,降低化蛹部位,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15cm,保水3一4夭,可淹死50%一60%虫蛹。
(二)生物防治
经调查发现,稻田害虫天敌主要有青蛙、蜘蛛、赤眼蜂类、绒茧蜂类和飞鸟。
这些天敌的存在对各种害虫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利用。
另外可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利用微生物对某些害虫的致病作用,达到消灭或控制虫害的目的。
如Bt乳剂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对螟虫防治效果较好。
(三)物理防治
1、灯光诱虫
2、人工捕捉
(四)化学防治
1、药剂浸种药剂浸种可消灭附在种子表面的多种病菌,对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作用较大。
如用500倍多菌灵杀虫双混合溶液浸种72小时,能有效地防治稻曲病、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等。
2、秧苗带药下田
水稻插秧前一天下午3一4时,喷药防治稻小潜叶蝇、稻蓟马等害虫。
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与效果
1、保持了田间生态平衡,减轻乃至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粮食、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有效途径。
2、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
经详细测算实行综防措施,可比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每公顷节约农药费353元,节约用工22.5个左右,每个工日按15元计,每公顷节约劳务费337.5元,两项合计690元/hm“。
3、避免了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过去每当夏季病虫大发生时,田间经常发生农药中毒事故,轻者头痛恶心,重者住院治疗。
实行病虫害综防后,再没有发生农药中毒事故。
4、保障了水稻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