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布置田坎、疏浚沟渠,确保排水良好,保持田间均匀水分供应,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湿度条件。

2. 种植防病虫害抗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选择有抗病虫害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

3. 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营养需求。

同时,注意栽培水稻连作间作,进行有机质肥料的施用和土壤改良。

4. 多样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轮作:采用轮作栽培制度,合理选择水稻与其他作物之间的轮作关系,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5.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定期进行田间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6. 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合理选用农药:采用合理浓度和剂量的化学农药,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规定,注意农药的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

8. 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9. 引进耐逆性强的优质新品种:通过引进耐逆性强、抗病虫害效果好的优质新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综合以上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下面是根据提供的资料整理的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1.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防治:种子处理:在播种前2—3天或秧苗立针期,每亩使用5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对水30公斤床面喷雾,或者水稻播种后,当种子露白时或立针期,每亩使用30%扫弗特乳油100毫升加水喷雾,以封闭床面杂草。

后者相对于前者更有利于秧苗的安全性。

2. 稗草防治:早期防治:针对出苗的稗草,可每亩使用50%二氯喹林酸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按产品说明使用方法使用。

3. 杂草控制:秧苗二叶一心时:使用20%甲基立枯磷500倍液或康有力1500倍液进行喷雾,以有效控制杂草。

4. 立枯病防治:主动防治:及时发现有立枯病株时立即进行防治,以防治失时。

检查方法包括观察叶尖是否有吐水情况,若叶尖不吐水,是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征兆。

5. 综合防治害虫:定期喷雾:在5月25日左右和6月5—10日,进行二化螟、稻蓟马、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每亩使用杀虫双200毫升加bt杀虫剂200毫升混合喷雾,以达到虫、卵兼治的效果。

6. 针对苗床蝼蛄的防治:喷雾处理:使用攻夫1500倍液进行喷雾,同时可以兼治二化螟、蓟马、稻象甲等害虫。

7. 稻瘟病、胡麻叶病、白叶枯病防治:插秧前喷雾: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病害敌500倍液、远东菌星500倍液或贝姆500倍液进行喷雾,以防治稻瘟病、胡麻叶病、白叶枯病,确保秧苗不携带病害进入大田。

8. 条纹叶枯病防治:防治稻飞虱:结合防治麦蚜兼治稻飞虱。

在小麦成熟期,麦田飞虱迁入秧床,使用10%蚜虱清或啶虫咪20克对水30公斤进行防治2—3次。

也可用吗啉胍铜喷雾或者条纹叶枯净30—5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抑制飞虱的发生。

注意事项:科学施肥:保持适度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以减少水稻患病的可能性。

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范文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的水稻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病虫害调查与监测1.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格根据水稻生长区划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建立病虫害监测网格,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样品采集。

2. 病虫害调查方法(1)定期巡查法:每个生长期定期到田间巡视,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并标注。

(2)田间样品法:根据发生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收集样品并进行详细观察,确认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

3. 病虫害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调查所得的病虫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确定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季节、发生程度和分布范围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1.约束病虫害源头(1)选用抗性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水稻品种,对病害具有更高的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健康种子:对种子进行病虫害检测和处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种子健康无病无虫。

2. 强化田间管理(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肥,做到科学用肥,避免肥料过量导致水稻生长异常和病虫害的滋生。

(2)择优浇水: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需求,合理浇水,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优化田间布局:合理配置农田和排灌设施,使水稻田之间的空间间隔适当,有利于空气流通和病虫害的扩散,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病害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用药安全操作,避免药害和农残。

(2)生物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选用适当的生物控制剂进行防治,如拮抗菌、微生物杀虫剂等。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1.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监测,包括采集样本进行检测、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及时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2. 科学合理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性的水稻品种,通过基因改良等技术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3. 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定期清理田间杂草、积水等,保持地块清洁整齐,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适时深翻耕作,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菌虫的数量。

4. 合理施肥: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5. 种植绿肥作物:在水稻轮作中,合理种植绿肥作物,如菜豆、豌豆等,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6. 实施无草田间直播技术:采用无草田间直播技术,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7.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可采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防治手段,但需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8.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综合防治能力。

9. 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选取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块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对各项防治措施进行示范和推广,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10. 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2023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2023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2023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二、病虫害概况根据过去几年的调查和观察,水稻主要遭受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减产、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针对这些病虫害制定有效的防治管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三、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1. 预防措施(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提高水稻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施肥。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积水,控制水田中杂草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2. 病虫害监测(1)定期巡田:定期巡田观察,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建立监测网络: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通过传感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提前预警。

(3)提高技术水平:培训农民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同时,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病虫害控制(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和杀虫菌等生物防治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剂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化学防治: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3)物理防治:如采用陷阱贴、粘虫板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4)农田环境调整:合理布置田间田坎,防止病虫害在农田内传播。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作为一名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知道此刻我要完成的是一份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的方案。

下面,就让我以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为大家呈现这份方案。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防治目标1.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2.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水稻生长环境。

(4)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2.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控制害虫数量。

(2)施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杀死害虫。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性诱剂、病毒防治等。

3.化学防治(1)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防治时期。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3)科学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减少环境污染。

4.综合防治(1)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情况。

(2)实施统防统治,统一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确定防治重点。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

3.宣传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4.实施防治:按照方案,有序开展防治工作。

5.监测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效果。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案范文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案范文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案范文____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科学防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原则:(1)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使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手段,确保防治效果。

(2)早期预防:注重早期预防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采取控制措施。

(3)科学合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4)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滥用农药,保护生态平衡。

三、病虫害防控措施1. 病害防控措施:(1)稻瘟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浸种、轮作制度。

(2)稻纹枯病:采用轮作、深翻土壤、病株清除、间隔种植等综合防控措施。

(3)稻纹枯病:合理施肥、间作与轮作、深翻土壤、适时播种、选用抗病品种等。

(4)稻瘟病:用草木灰浸种、轮作制度、植株间距合理、适时灌水、选用抗病品种。

2. 虫害防控措施:(1)稻飞虱:生物防治、轮作制度、适时灌水、合理施肥、选用抗虫品种。

(2)稻螟:黄板诱捕、轮作制度、适时灌水、选用抗虫品种、合理施肥。

四、组织实施1. 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水稻病虫害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3. 组织培训: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的防治能力。

4. 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专家咨询热线和技术支持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五、宣传教育1.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和宣传动画等。

2.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农民开展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宣传活动,宣传防治知识和技术。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____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导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病虫害一直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增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

本方案将从病虫害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病虫害监测与评估、病虫害综合防控、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____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以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病虫害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基础1.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建立病虫害早期预警机制。

2. 推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3.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促进病虫害防治的理论创新。

三、病虫害监测与评估1. 建立区域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

2. 制定病虫害监测标准和方法,进行定量监测和评估。

3.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大范围的病虫害监测。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 合理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4. 发展病虫害防治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确施药和监控。

5. 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 加大草地埋葬病虫源的力度,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

7.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8. 建立病虫害防治的长效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持续性。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1.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高防控效果。

2. 推广应用病虫害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水稻新品种。

3. 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揭示病虫害致病机制。

4. 开展病虫害生态学研究,提高防治技术的生态安全性。

5. 发展病虫害防治的新型农药和防治剂。

6. 建立绿色防治技术的评价体系,推动绿色防治技术的发展。

六、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1. 成立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委员会,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

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

~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

(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

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

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

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

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

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5、开展筛选替代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对口品种。

6、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技物结合的社会化服务。

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做到技术指导到农户,对口农药供应到田间,提供优质科技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综合防治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

四、主要技术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和控制农药残留为目标,协调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把对生态环境和对包括天敌在内的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推广适时播种技术,采取抛秧(包括免耕抛秧),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科学用水,适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等适用农业措施,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为害,减少农药使用。

2、物理防治。

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雌虫产卵量,压低虫源基数。

3、保护和利用天敌。

推广选择使用对自然天敌杀伤力小的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充分利用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作用。

4、加强病虫害监测与发生预报,提高病虫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

做好病虫田间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