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速度的美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训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

未来主义对现代平面的影响

未来主义对现代平面的影响

未来主义对现代平⾯的影响未来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运动是20世纪初期发⽣在意⼤利的⼀场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运动,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和艺术设计等众多领域。

20世纪初期的各种先锋学派、各种主义都或多或少的从未来主义艺术思想中汲取⼒量,并将其影响⼀直持续,导致绘画、建筑等诸多范畴发⽣了根本性的变⾰。

未来主义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速度之美。

认为艺术应表现现代机械⽂明的速度、暴⼒、激烈运动的⾳响和四度空间等这些所谓的"现代感受"。

毫⽆疑问地为现代招贴设计的视觉语⾔⼜增添了新的表现⼿段。

未来主义艺术家,意⼤利诗⼈菲利波·托马索·马⾥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这标志着未来主义的开端。

在宣⾔中,马⾥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

他认为真正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应该是意⼤利和欧洲的技术成就,⽽不是古典的传统。

马⾥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等元素的狂热喜爱。

汽车、飞机、⼯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因为这些象征着⼈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然。

未来主义艺术家崇尚“艺术即游戏”的信条,迷恋形式的创造,主张摧毁旧世界,否认⽂化的传统,即否定普希⾦、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学⼤师的经典作品,⾃称⾃⼰是唯⼀的艺术创造者,是照亮宇宙的未来⼈,是发出光线的新⼈种。

其主要分成两⼤派:以谢维⾥亚宁为⾸的⾃我未来主义和以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体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承认艺术是认识和反映⽣活的⼀种⼿段,作了种种⼤胆的、新奇的试验,在扩⼤表现⼿法上有所突破;但另⼀⽅⾯,由于这个流派的艺术家从主观唯⼼主义的⽴场出发,把这种认识和反映过程中的某⼀⽅⾯的特征,把某些⼿法予以极端的、⽆限的夸⼤,往往使它们达到完全脱离客观实际的荒谬的地步。

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对平⾯设计的影响主要从版式设计中体现出来,体现在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上。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由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流派组成。

掌握现代主义文学,可以从对其主要流派的具体分析人手。

(一)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

它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不羁的文字中追求刺激性和冲击力,大力扫荡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反叛激情。

为了打碎传统,开创未来,未来主义仇视过去,为此不惜鼓吹暴力、恐怖和战争。

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

他1909年在巴黎《费加罗报》用法文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诞生。

其后,未来主义“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纷至沓来,前后十年间,掀起了一股颇有气势的热潮。

到法西斯主义崛起,未来主义分化,20年代初趋于沉寂。

未来主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

他们提出,“时间和空间已于昨天死亡”,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

文学必须依赖直觉想象,挣脱语言规范,捕捉奔突狂放的意象,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于是,在瞬息万变的运动中,行走的人闪现出十二条腿,奔跑的马翻飞着二十只蹄,港口怀抱着千百艘汽轮,飞机的螺旋桨像一面旗帜呼啦啦迎风呼啸……新世界呈现出一派光怪陆离的色彩、震撼人心的声部和复杂多样的形态,成为速度的展示与力量的集合,制造出动感强烈的奇特效果。

未来主义以摧枯拉朽之势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及时地提出了文学艺术应当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历史要求,并以新奇的构思启发了创新思路,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

然而,把革新与传统绝对对立起来,视传统为敝屣,一切唯新是举,则混淆了艺术标准,使现代艺术走向喧嚣狂躁。

外国美术史之二十世纪美术课堂笔记

外国美术史之二十世纪美术课堂笔记

外国美术史综述之二十世纪美术(2010-03-08 19:47:58)一、西方现代美术(一)二战前1913年2月17日,军火库展览,美国首次介绍欧洲现代艺术的展览。

现代主义(Modernism)占主流,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的流派。

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得到更大张扬;艺术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开始走向市场。

后印象主义塞尚和凡高分别成为现代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人物。

欧洲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

1、野兽主义(Fauvisme):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为首的青年艺术家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被批评家路易·沃塞尔戏谑的称之为“野兽”,“野兽主义”从而得名。

是一个很松散的群体。

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实际上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

马蒂斯,驱使他迈向革新之路的是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和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等人的作品。

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非洲土著雕刻+近东阿拉伯艺术。

20世纪初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画面上特有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

早期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妇人》、《奢华·宁静和愉悦》、《华丽》、《舞蹈》、《音乐》。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宁静的艺术”。

30年代以后“野”气有所收敛。

有些画家并未一直坚持1905年前后的画风,如德安、弗拉芒克、杜菲、卢奥、荷兰的唐元等。

2、立体主义(Cubism)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

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未来主义

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未来主义

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未来主义未来主义倡导着速度和运动的表达。

艺术家们迷恋快速运动的美感,并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这种动感。

通过利用机械化的手段,比如色彩的使用和构图的安排,艺术家试图创造出一种令人感到眩晕和兴奋的视觉效果。

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坠入无底》,通过色彩的使用和构图的布置,呈现出一种高速下坠感,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冲击力。

未来主义强调机械化和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家们将机械和科技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并试图表现科技发展带来的现代文明和进步。

乔治·吉洪的作品《机器系列》,通过绘画机械设备的机械结构和复杂的零件,表达了对机械和科技的崇拜。

这种机械化的艺术风格强调了技术发展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革新。

未来主义强调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情感和体验,并试图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活力和变革。

马林堡的作品《电光都市》,通过绘画纽约市的密集楼群和电线等现代化元素,表现了现代城市的繁忙和充满生机的一面。

这种现实生活的表达与观众的真实经验相连接,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

未来主义强调艺术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他们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更是一种影响社会的力量。

维特鲁维奥·多迪乌斯的作品《飞机的动态铁线》,通过绘画飞机悬浮在空中的图像,表达了对于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的向往。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激励人们积极追求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未来主义通过技术崇拜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

它强调了速度和运动的表达,强调了机械化和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强调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艺术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这种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向,对后续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来主义名词解释

未来主义名词解释

未来主义名词解释
未来主义(Futurism)是一种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

未来主义主张拒绝传统艺术形式和价值观念,代表着对机械、科技和城市生活充满热情的一代人的态度。

该运动以其革新精神、对未来的追求和信仰技术进步的立场而著称。

未来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
1. 技术进步:未来主义者相信技术和科学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富有活力和高度发达的未来。

他们崇尚机器和工业化,认为机械化的生活方式能够解放人类的潜力和创造力。

2. 破除传统:未来主义者反对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认为它们束缚了个体的创造力和自由发展。

他们渴望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现实生活和技术进步相契合,表达当代文明的精神。

3. 革新与速度:未来主义崇尚革新和速度,强调行动、力量和运动的美。

他们追求“动感美学”,表现为强调速度、冲击力和能量的视觉效果和形式。

4. 现代都市:未来主义者对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兴趣和热爱,认为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和人类进步的中心。

他们欣赏城市的繁忙、嘈杂和充满活力的氛围,并将其作为表现主题和艺术元素。

5. 我们应统一为一个目标:未来主义强调团结和凝聚力,主张
集体行动和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们认为个体应服从于集体,将个人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

未来主义对20世纪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它开启了现代主义运动的浪潮,引领艺术家们摆脱传统约束,追求自由的表现和创造方式。

尽管未来主义在政治上与法西斯主义存在联系,但其追求现代性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在后来的艺术、建筑、设计和科技领域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

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兴起于18世纪。

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

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

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

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英国大笨钟。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

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

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

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

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

幕墙架构,梁柱支撑。

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

美国的弗兰克·赖特。

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

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

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

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代表人物:柯布西埃.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

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

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

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

现代主义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

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及主要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

是二十世纪上半期欧美众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同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二十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

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而现代科学和现代经济相结合后,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降低了,政治已经成为经济的附庸,经济的畸形发展使欧洲战乱不断,而且不断升级,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尤其可怕的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性大厦,使人们陷入了精神失落和迷茫中。

这使得西方现代派作家用他们那犀利而变化多端的笔描绘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焦虑不安的人们,探究了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西方人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

科学研究的理论发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工业文明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也加速了财富的集中;加快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人的“异化”步伐。

现实生活的残酷性,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人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是文学自身的继承和超越性决定的。

现代主义作家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实质,如主观性、内在性、情感性。

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浪漫主义的许多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幻、象征、怪诞等。

但是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又使得它在对传统文学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西方世界的社会危机和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使得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而这种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直接影响了文学的产生。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派文学正是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本文通过对未来主义的产生原因、主要画家的作品分析和理论支持等方面来阐述未来主义的影响,地位。

关键字:未来主义、速度、时间
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今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速度因素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速度改变着时间和空间,从而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新世界的意识取代了旧的家庭观念、乡井观念,大都市、机器时代、速度与竞争,构成了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未来主义的形成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最先产生于文学界。

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未来主义者称拉斐尔画中的圣母“令人生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有失风雅”。

他们想表现“敢作敢为的运动、狂热的失眠、急速的脚步”。

二、美术领域的未来主义
在美术领域,未来主义者借助于摄影技术,与立体主义透明重叠的方法相结合,把时间引进空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未来主义美术作品中充满速度感和时间感的原因。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

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

”在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未来主义深受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

它借鉴了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

它也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并与立体主义一样,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

然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立体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它通过分解重构展示机械的静态美,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和变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

1、波丘尼
波丘尼是未来主义美术的核心人物,他在绘画和雕塑中寻求一种“运动的风格”。

他认为雕塑家理所当然地具有将人和物做成变形或破碎的形式的权利。

他的雕塑《空间中的连续形式》就表现了一个向前买进的人,分解后的形体由圆形、菱形重新组合,裤摆飘动,如在风中,让人联想起快速运动的机器。

这件作品充分显示了波丘尼提倡的在静态的造型艺术中体现动感的主张。

波丘尼在1909年发表的《未来主义画家宣言》中主张:1、创造永恒,崇拜无处不在的速度。

2、主张心灵状态的同时性。

3、表现运动中的物象,不停地复化着自己,变自己的形。

4、拒绝一切静止的形态,主张使用旋转的圆圈、椭圆形、螺旋形等运动形态。

他还在1910年4月发表的《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中说:
在我们看来,一个举动不再是普遍动感的一个“静止因素”,它肯定是一种如实地永恒化的“动态感觉”。

一切都在动,一切都在跑,一切都在迅速旋转。

一个形象在我们面前从来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出现和消失。

……
2、卡拉
未来主义的主要人物。

卡拉从立体主义那里借来了结构和浅灰色调,同时试图在其严谨结构中加进人群的运动。

在他的创作中引进一些字词,充分发挥造
型魅力。

当他结识抽象画创始人之一吉里柯时发现在表现最简单不过的对象时,找到绘画迷人的魅力。

他说过:大发慈悲地充满着我们灵魂的都是那些最常用的物品。

因为平常的事物无不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即最奇妙的艺术的秘密所在。

《参战宣言》又译《爱国庆祝会》,这是卡拉的代表作品。

在这幅画中,卡拉追随马里内蒂用“自由单字”来取代“自由诗句”的主张,直接借助各种不同字体的字句、乐谱的剪贴,组成有力的动感的图案,运用色彩、线条和词句象征符号的四处放射,赞美国王和军队,从视觉上模仿噪音、警笛及乌合之众,去感动和激发一种没有什么道理参与进去的精神和联想。

他在1910年4月的《未来主义学术宣言》中叙述了未来主义纲领(9点声言、4点反对)。

3、巴拉
在学生带动下参加未来主义画派。

巴拉追求表现运动和速度。

他在《阳台上
奔跑的女孩》一画中,以新印象主义点彩分色方法描绘强烈的光感,同时表现出奔跑的运动感。

而在《链条上的狗》一画中,人物和狗都在行进的动态中,由于运动的速度,画面上的狗不是四条腿,而是很多条腿,链条不是一根,而是多条,整个画面似乎给人以运动感。

三、未来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

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

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

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

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赛伯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参考书目:
《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术理论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汪晴、张禾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马里奥·维尔多内:《理性主义的疯狂—未来主义》,黄文捷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