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母鸡的基本知识,如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动物的意识,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学会观察和描述母鸡的外貌特征。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母鸡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

•教具:图片、幻灯片、母鸡模型等。

•其他:课堂布置、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展示的母鸡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并带入本节课主题。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14 母鸡》,注重语音语调,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文中描述母鸡的特征。

3.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母鸡是怎样的动物?它生长的过程是怎样的?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母鸡的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观察真实的母鸡(如视频、图片等),通过观察描述母鸡的外貌特征。

2.讨论母鸡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利用幻灯片展示母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母鸡的生长过程。

4. 活动设计(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母鸡的小册子,内容包括母鸡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小册子,交流分享。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母鸡是一种常见的动物,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母鸡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对动物的兴趣和爱心,提高了观察和描述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册内容。

2.继续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写下观察心得。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如朗读、观察、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母鸡。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学设计

14 母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3.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不同。

4.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老舍的作品,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看录像,初步认识母鸡。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3.出示资料,认识作者老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1)圈出新字生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尊敬母鸡的?2.反馈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疙瘩欺侮毒手一撮毛恨不能成绩聋人孵出雏鸡警戒啄一啄啼叫凄惨三、圈画作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1.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为什么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用“——”画出来。

4.交流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原因。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是⽼舍先⽣另⼀篇脍炙⼈⼝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苦,塑造了⼀位“伟⼤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的语⾔风格⽐较⼝语化,直⽩⾃然,散发着浓郁的⽣活⽓息,读起来令⼈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读⾃悟,体会母爱的伟⼤,并通过⽐较⽼舍两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风格,加强语⾔实践。

【与⽂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吃的代表之⼀,是由糯⽶粉等做的球状⾷品。

⼀般有馅料,煮熟带汤⾷⽤。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的⾷物,历史⼗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种新奇⾷品,即⽤⿊芝⿇、猪油做馅、加⼊少许⽩砂糖,外⾯⽤糯⽶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甜可⼝,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汤圆煮在锅⾥⼜浮⼜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改称汤团。

然⽽,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五元宵节必备美⾷。

⽽在南⽅某些地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不是饺⼦。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照样⼦,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恶狠狠()凶恶()⽆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表⽰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它是鸡母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通过对母鸡的观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母鸡的描写,展示了母爱的力量。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母爱这个主题并不陌生,但在具体的文本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自己的爱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爱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音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母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然后,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母鸡,体会母爱的伟大。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母爱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生字词,巩固学习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母爱”为主题,创作一篇小短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14 母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3.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不同。

4.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老舍的作品,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看录像,初步认识母鸡。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3.出示资料,认识作者老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1)圈出新字生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尊敬母鸡的?2.反馈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疙瘩欺侮毒手一撮毛恨不能成绩聋人孵出雏鸡警戒啄一啄啼叫凄惨三、圈画作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1.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为什么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用“——”画出来。

4.交流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原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4课《母鸡》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4课《母鸡》优秀教学设计

第14课《母鸡》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描写了作者老舍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的情感由讨厌转化为尊敬,采用了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4.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1.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母鸡》。

老舍先生喜欢小猫小狗,小花小草……。

他爱这些小生命,他把小猫、小狗、小花,小草视作朋友,饲养他们,看他们淘气玩耍、花开花落。

老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真快乐。

老舍爱他们,就把他们作为朋友写进自己的文章里。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的?静下心来一起来听课文朗读录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3. 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嘎嘎疙瘩欺侮可恶一撮耳聋雏鸟啄食消瘦制伏哼唱啼鸣凄凉(2)强调:多音字“恶”的读音。

当它读[è]时,表示很坏的行为。

当它读[ě]这个读音时,表示有要呕吐的感觉。

当它读[wù]时,表示讨厌;憎恨。

师:多音字的读音要放在词句中,理解意思,才能读正确。

课件出示句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欢的情感历程。

2、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于《猫》在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比较本文与《猫》在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母鸡的活动录像、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引言
(一)看录像,聊母鸡。

听母鸡下蛋后不停地叫的声音。

生:谈谈对母鸡的认识,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读提示,抓要点:
1、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还给我们什么提示。

(1)认真读一读,看看老舍先生写的母鸡是怎么样的?
(2)比较一下,《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2、正如阅读提示中所说,既古怪又可爱的猫渗透了作者深深的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母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自由朗读,了解大意。

阅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只母鸡是怎么样的母鸡?作者喜欢他么?为什么?
这是一只_ _ _ _ _ _ 的母鸡,作者很_ _ _ _
_ 它(喜欢/讨厌),因为_ _ _ _ _ _ 。

(二)读后交流:
1、指名回答问题:
(1)这是一只爱表现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生完蛋就叫个不停。

(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要欺负老实的鸭子却又怕公鸡。

(3)这是一只可敬的母鸡,作者很喜欢它,因为它对雏鸡细心照顾,让作者想到了伟大的母亲……
2、小结:有些同学发现,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又不敢再讨厌母鸡,文中哪段话说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生:第4自然段。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朗读后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三、再度课文,提升情感
(一)这到底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让我们一起去
文中寻找原因,在文中用“——”划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划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

(二)各小组汇报交流,体会“讨厌”和“不讨厌”的理由。

1、体会作者讨厌的理由。

文中母鸡最让你觉得讨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特别是“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聋子是听不到声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母鸡真的很爱夸耀自己,吵得让人心烦。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从中感受到,当我们在工作,写作业时,母鸡不停地叫着,影响我们。

(3)“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由此可以想象,两只母鸡为了抢吃的厮打起来,两败俱伤。

(4)“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小结:作者举了这些例子来说明“讨厌”母鸡的理由,作者能写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对母鸡仔细观察。

如此让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讨厌了呢?
2、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的理由。

文中有一段总的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你能找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文中母鸡具体做了什么,是作者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
(1)“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从中感受到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是多么伟大啊!
(2)“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

结果,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从中想到妈妈平时有是好吃的,什么好玩的都留给我们,母鸡妈妈也一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母鸡是多么爱它的孩子啊。

(3)“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这句话中,感受到母鸡对自己孩子很有耐心,教多少遍也不闲烦。

(4)“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一只慈爱,温顺,宠爱孩子的母鸡。

小结:听了同学们说的,老师特别感动。

的确,老舍笔下的母鸡,对鸡雏充满了爱,鸡雏是它的心头肉,鸡雏是它生命的全部,它把爱浇灌在每一只鸡雏身上,让它们健康的成长,文中第几自然段很好的概括了母鸡身上的优点?
3、细读第9自然段,提升感情。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用一个词语概括母鸡的优点。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母鸡。

(伟大,无私,崇高……)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词语,我们经常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我们读到这里,也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无微不至照顾我们的母亲。

(2)作者不敢讨厌母鸡正是因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领悟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谛。

(1)“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的区别。

(2)在作者的眼里,此时的母鸡已不单单是动物,而是把母鸡当做人来看,因为它身上那种对鸡雏深深的母爱,让人心生敬佩。

作者此时是被母鸡身上体现出来的母爱所感动,作者歌颂的正式天地之间谁都会为之动容的母爱。

四、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虽然都是写动物《猫》一课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学
们自己写动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