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合集下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

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战后初期,在50年代中期到70初期达到高潮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也给人类和世界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以前的两次技术革命大有不同,它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其中而形成的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二)科技经济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与生产及经济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基础理论的突破带动了各门技术科学的发展。

(三)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电子计算机在30年内就经历了5代,每6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这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从发明到运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科技到生产的周期在缩短。

(四)科技发展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极快的速度波及世界各国,不仅使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课题规模日益大型化,经费和人员需要量加大,而且科技也成为社会事业,现在科学技术已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波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生产力体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发生了突破性变化。

首先是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带仪器的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接着是自动化工厂的应用,在这些工厂中一切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最后是机器人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前由人操纵与控制的机器现在则由机器人操作。

(二)劳动对象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劳动对象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基础,人类进人了蒸汽时代。

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在社会生活方面,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状况出现。

从国际关系方面来讲,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使世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并加剧。

在生产关系方面,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断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向外侵略扩张,出现了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在国际关系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西方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侵略。

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西方差距扩大,世界变得密不可分。

在文化方面,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准不断上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往,人们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在社会生活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国际关系方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调整。

科技竞争在国际间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消极作用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等〕。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A.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带动了社会生产发展
B.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C.优先发展自然科学,指导社会技术革新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6.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为
A.工业资产阶级日益集中社会财富
B.对外掠夺由商品输出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大力采用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
东西方关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完全形成,世界基本瓜分完毕,所有民族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亚洲的觉醒。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经济工业化
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的扩展速度相当惊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主动或被动卷入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在推动机器普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①法拉第②麦克斯韦③赫兹④波义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政治民主化
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民主的内涵和享有者范围显著扩大。
阶级关系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主体。
东西方关系
亚非拉民主主义运动持续高涨,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国家从此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相关练习
政治民主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英、法、美早期现代化国家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俄、德、意、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升;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但增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但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合,使人的观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水准持续提升,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合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升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别,促动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7.对世界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升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水平,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注重的世界问题.。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只进行过三次大的由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浪潮。

第一次是以冶金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了冶炼金属,能制造金属的农具,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转变,社会从此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

伴随这冶炼技术的诞生,在军事上有了金属兵器,人类的战争史也由此进入了冷兵器时代。

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次是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制造能产生动力的机器,人工小作坊变成了由动力机器为主的工厂化生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蒸汽机的诞生和不断的改进提升,人类学会了制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愚蠢的人类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是不忘记运用到军事上,于是新的战争兵器也随之出现,坦克、军舰、作战飞机,人类的战争史也随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这种变革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才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快捷方便。

无论是你的出行、通信、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会更加明显。

表现在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信息战、网络战、卫星制导、精确打击。

战争的模式悄然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战争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当今就是生活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变革浪潮之中,这种浪潮的冲击才刚刚开始,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离开计算机就不能做成事的时代就会到来。

朋友,认清形势学好计算机吧,这是你参加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科技革命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

这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首先是工业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技革命之一。

它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并在19世纪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替代了人力和动物力量,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运输的出现,使得工业化进程迅速加速。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

接下来是信息革命,这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产物。

信息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和处理。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大幅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信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推动了虚拟办公的兴起。

同时,信息革命还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新的科技革命是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调度效率;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革命将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如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人机合作与替代的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又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动力:蒸汽机能源:煤炭成果及作用:①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②哈格里夫斯研制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③史蒂芬孙(英)研制蒸汽机车: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④富尔顿(美)研制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影响:①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D:环境被污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蒸汽时代】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动力:发电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成果及作用:①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发展(美德领先);②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汽车(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的发明。

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特点:①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科技产品结构越来越精密复杂;②科技技术商品化的周期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③科技各领域各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

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

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

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

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

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

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

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

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

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

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

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

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

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

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

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

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

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