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诊疗的患者表现和防护要求

合集下载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人员防护:
应配备工作服、帽子、靴鞋、手套、围裙、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严格执行卫生通过间制度,去污保洁,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用品带出放射性工作场所。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控制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对放射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2. 患者和公众防护:
核素病房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状况,尽量避开人员稠密区,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

核素治疗病房应设置独立的入口与出口,确保出院后患者与公众、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

应合理设计出院人员通道和被服转运通道,便于人员快速离开和被服转运。

3. 辐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包括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内照射防护:总原则为围封、隔离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除污保洁防止污染,注意个人防护,如尽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把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
放射性物质应储存在专门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储存设施中。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应急处理:
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性事故或紧急情况。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上仅为核医学科防护要求的一般性内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是指在临床核医学科工作中,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制定的一系列卫生防护标准和措施。

临床核医学科工作主要包括核医学诊断和核医学治疗两个方面。

核医学诊断主要是通过应用放射性药物和影像学方法,诊断患者的疾病。

核医学治疗则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的内容:
1.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包括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存储、使用和丢弃等环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

2. 辐射防护设施:核医学科应配备辐射防护设施,如铅室、防护屏蔽等,保证放射性物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

3. 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进行核医学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手套等,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4. 病人防护措施: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隔离衣、隔离室等,保护患者免受辐射损害。

5. 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对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
能力。

6. 辐射监测:医院应定期对核医学科工作区域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7. 废弃物处理:处理核医学科产生的废弃物,如放射性药物残余、污染的器械等,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包装、储存和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以上是临床核医学科卫生防护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规,还可以制定其他具体的措施和标准。

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

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

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以确保受检者在接受核医学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背景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技术,但特殊的放射性物质使用和辐射暴露风险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受检者。

受检者防护措施1. 诊断前- 在安排核医学检查之前,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详细的访视和询问,了解其病史、过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

- 根据病情和检查需要,明确核医学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预期效果,以便受检者充分了解并做出知情同意。

2. 接受检查- 在核医学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应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和要求,配合完成各项检查。

- 针对特定检查,例如放射性核素注射或摄取,医务人员应确保受检者正确理解并遵循相关指示。

3. 放射性物质管理- 医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放射性物质使用和管理方法,确保受检者接受的放射性物质符合规定的剂量和放射安全要求。

4. 辐射防护- 根据检查类型和辐射源的特性,医务人员应合理选择和使用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围挡等,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暴露。

- 受检者应配合医务人员的指示和操作,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位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接受。

5. 后续注意事项- 检查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向受检者说明注意事项,如排尿频次、与他人的接触等,以确保辐射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减少对受检者自身和他人的潜在风险。

员工培训与合规1.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水平。

2. 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工作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

评估与改进1. 定期评估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工作的效果和合规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持续改进受检者防护制度,提高受检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以上是关于核医学检查受检者防护制度的文档,旨在提供相关指导和规范,确保受检者在核医学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一、背景介绍核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

核医学科的工作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辐射防护,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明确核医学科中放射防护的相关要求和措施,确保核医学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核医学科中涉及放射性物质使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术人员、护士等。

四、责任与义务1. 核医学科负责人应对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负总责,并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不得擅自操作放射性物质。

4. 护士应协助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放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1. 核医学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屏、防护墙、防护门等,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2. 医务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六、放射工作操作规程1. 所有放射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 放射工作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安全处理。

3. 放射工作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放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七、辐射事故应急预案1. 核医学科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种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医务人员应熟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参加相应的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八、辐射监测与记录1. 核医学科应建立辐射监测系统,对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环境辐射进行监测和记录。

2.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

九、培训与教育1. 核医学科应定期组织放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是为了确保在医学实践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和设备时,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以下是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要求:
1. 设计和设备:核医学设备必须符合辐射防护的要求,包括屏蔽、限制剂量等。

2. 训练和教育:医务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了解辐射安全和防护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

3. 屏蔽:必须提供适当的屏蔽设备,减少工作区域内的辐射剂量。

4.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眼镜、手套等。

5. 剂量监测:医务人员必须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6. 处置和储存:放射性物质必须进行安全和合规的处置和储存,防止泄漏和污染。

7.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的培训,了解如何在放射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适当行动。

8. 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辐射安全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导方针。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风险最小化,并确保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专业,它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然而,核医学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因此在进行核医学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防护标准,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医务人员在进行核医学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

在接触放
射性同位素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和面罩,以减少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放射性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放射性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其次,医疗机构在进行核医学工作时,应建立健全的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规范,确保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配备专业的放射性防护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核医学工作符合相关的卫生防护标准。

此外,患者在接受核医学检查或治疗时,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要求。


们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正确配合医学影像检查或治疗的各项操作,减少放射性同位素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放射性防护宣教,增强患者对核医学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意识。

总之,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是保障核医学工作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应共同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核医学工作的安全进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只有做好了卫生防护工作,核医学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发挥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医学放射卫生学重点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医学放射卫生学重点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21分
16
第三节 核医学诊断中对患者 的防护
一、医生和物理技术人员的职责 二、核药物选择和检查程序监督 三、减少患者体内的辐射吸收剂量 四、对育龄妇女的防护 五、对孕妇的防护 六、对授乳期妇女的防护 七、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防护 八、对儿童的防护 九、杜绝给药失误
2020年10月23日4时
三、核医学诊断检查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 成
四、各项常规核医学检查致患者的有效剂 量
五、PET 显像致患者的有效剂量
六、儿童核医学显像时典型的有效剂量
2020年10月23日4时
21分
7
一、医疗保健水平的等级划分
UNSCEAR依据每位医生服务的公众人 口数将医疗保健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保健水平:1000人 Ⅱ级保健水平:1000~3000人 如中国 Ⅲ级保健水平:3000~10000人 Ⅳ级保健水平:>10000人
2020年10月23日4时
21分
8
二、核医学诊断检查频次
表6.2给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1991年 ~1996年的5年间每年每千人口接受核 医学检查的频次
2020年10月23日4时
21分
9
三、核医学诊断检查患者的年 龄和性别构成
表6.3给出了1991年~1996年的5年间 不同保健水平国家和地区患者接受扫描、 肺灌注显像和甲状腺扫描的百分构成和 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
2020年10月23日4时
21分
4
二、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最优化
诊断检查程序最优化
以最适当的核素活度获得有用的数据和 影像质量
除非必需,否则尽可能避免对孕妇或儿 童实施核医学检查
授乳期妇女接受核医学检查后,应针对 所施予的核素种类不同停止不同的授乳 时间,以保证婴幼儿免受辐射影响

核医学治疗患者的防护基本要求

核医学治疗患者的防护基本要求

核医学治疗患者的防护基本要求
1. 治疗期间一定要乖乖听医生的话呀!就像你去旅行要听导游的安排一样。

比如医生让你按时服用药物,你就得认真照做呀,不然怎么能快快好起来呢?
2. 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哦,不要觉得无所谓!这就好比保护一件珍贵的宝物,不能随便对待。

像避免过度劳累,别去做那些超出自己体力的事情啊。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重要啊!难道不是吗?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

每天开开心心的,积极面对治疗,效果肯定更好呀!
4. 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呀!可不能乱吃东西哦。

这就像给汽车加合适的油,才能跑得顺畅。

要多吃有营养的,那些垃圾食品就别碰啦!
5. 一定要按时去复查呀!你想想,这不就像定期给车子做保养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呀,可别偷懒哦!
6. 跟医生多沟通交流很有必要呢!这就好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

告诉医生你的感受和变化,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呀!
7.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太重要啦!他们就像是你的坚强后盾。

在你难受时给你安慰,在你需要时陪在身边,要珍惜他们呀!
8. 注意个人卫生也别忘啦!就像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自然。

保持身体干净整洁,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呢。

9. 好好休息也是关键呀!就如同手机没电了要充电。

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恢复得更好更快呢。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基本要求真的都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做到呀,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核医学治疗,让患者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诊疗的患者 表现和防护要求
2020/8/2
1/96
讲述内容
• 一.核医学概述 • 二.核医学诊疗患者的防护三原则 • 三.对核医学诊疗单位、人员的要求 • 四.核医学诊疗中患者的防护 • 五.核医学操作人员的防护 • 六.核医学诊疗的质控与质保 • 七.核医学事故案例 • 八.复习思考题
2020/8/2
2020/8/2
15/96
常用核医学治疗方法
• 特异性内照射治疗,如131I治疗甲亢与甲癌转移灶 • 腔内治疗,如32P胶体腔内治疗 • 敷贴治疗,如用90Sr敷贴器治疗毛细血管瘤 • 组织间插植治疗,如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 • 其它治疗,如32P或90Y-微球、188Re-碘油治疗肿瘤
动脉栓塞
核医学诊疗的正当性
• 做核医学诊疗:利益大于辐射危险
• 不做核医学诊疗:损失将大于辐射危险
• 多因素综合考虑后,核医学诊疗的利益 与风险比最大 。
• 如果预计胎儿或胚胎会受到100mGy的照射,继续怀孕 便不具备正当性。
2020/8/2
21/96
核医学诊疗的防护最优化
• 诊疗程序最优化,如选用核药物质量佳、纯净、 半衰期短、能量低、测量准确;
2000 年代 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的融合 PET/CT
2020/8/2
6/96
核医学分类
诊断核医学 体外诊断 :放射免疫分析
临床核医学
体内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
治疗核医学:131I 、32P
核衰变测量
标记
实验核医学 示踪
体外反射分析
放射自显影
2020/8/2
7/96
体内诊断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γ)
• 以最适的核素活度获得最佳诊疗结果; • 尽量避免对孕妇、儿童实施核医学诊疗; • 授乳妇女接受核医学诊疗后,应予不同的停止授
乳时间,保证婴幼儿免受辐射影响。
2020/8/2
22/96
控制用药活度 (剂量指导水平)
检 查 项目
放射性
化学形态
每次检查常用的
核素
最大活度(MBq)

骨显像
99mTc 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磷酸盐化
12/96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与CT
2020/8/2
13/96
常用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核反应
核素 半衰期
核反应式
15O 2.05 min 14N(d,n)15O/15N(p,n) 15O
13N 9.96 min
16O(p,α)13N
11C 20.34 min
14N(p,α)11C
18F
2020/8/2
110 min
最早的人工放射性 99mTc
1950 年代 发明 Gamma 相机 1960 年代 发明 99mTc 发生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
像(SPECT)的早期发展
1970 年代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早期发展
1980 年代 SPECT 的进一步发展
1990 年代 PET 进一步发展;特殊放射性药物出现
– 几十年来核医学已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在医院中放射科 和核医学科都已成为现代医院重要科室。
2020/8/2
5/96
核医学诊断中关键技术的发展简史
年代


1896 年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
1920 年代 放射性核素生物示踪研究
1930 年代 回旋加速器问世;生产人工放射性
1940 年代 可控铀裂变;早期使用放射性碘的临床核医学;
2/96
复习思考题
• 核医学场所分级、分区? •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 • 医用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 • 如何灵活应用核医学患者防护的三原则? • 对核医学诊疗单位的要求? • 申请医师、核医学医师、技术人员职责? • 特殊患者的防护原则? • 给药失误的应急处理
2020/8/2
3/96
一.核医学概述
应、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和放射卫生防护; • 医学影像学:研究医学图象处理,包括二维和三
维的图象重建等。
2020/8/2
18/96
二.核医学诊疗患者 的防护三原则
2020/8/2
19/96
核医学患者的防护三原则
• 核医学诊疗正当性 • 辐射防护最优化 • 施用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控制
2020/8/2
20/96
多。 18F是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临床
上还有11C、13N、15O的应用。
2020/8/2
8/968
早期的γ显像
γ扫描机甲状腺显像(左)及肝血池显像(右)图像
2020/8/2
9/96
SPECT
2020/8/2
10/96
SPECT工作示意图
2020/8/2
11/96
PET与CT
2020/8/2
18O(p,n)18F/20Ne(d,α)18F
14/96
核医学治疗原理
通过口服、注射、植入等方式将放射性核素(β射线 如32P、89Sr、90Y或γ射线如131I、153Sm、188Re)引 入体内或病变组织,对病变组织产生放射损伤。
治疗原理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高选择性聚 集病变部位进行照射,受大剂量照射的细胞因繁 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 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2020/8/2
16/96
核医学诊断的特点
• 高灵敏度,目前已可测量300种以上的活体,可 探测到10-9~10-15g;
• 无创伤性; • 反映体内的生化和生理过程; • 同时反映组织或脏器的形态与功能; • 可进行动态观察 。
2020/8/2
17/96
核医学的相关学科
• 放射诊断学:利用X射线诊断疾病; • 放射治疗学:利用射线对疾病进行放射治疗; • 放射医学:研究和应用电离辐射对生物的辐射效
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入机体,选择 性聚集在器官、细胞,其聚集的程度与脏器的功 能、病变性质的变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形成放射 性分布差异,通过体外探测或成像,对疾病及脏 器功能状态进行诊断。
多采用γ核素及其标记物。99Tcm最常用,占
80%以上, 201Tl 、 123I 、 131I 、67Ga等也应用较
600
骨断层显像
99mTc 合物
800
骨髓显像
99mTc MDP和磷酸盐化合物
2020/8/2
4/96
核医学定义
• 定义: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 疾病并探索其机制与理论的学科。临床医学的重 要分支,能灵敏有效地反应脏器或组织的功能、 代谢、血流、基因及受体密度和功能的变化,对 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价研究有着 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临床核医学,1930年代开创,是一门核科学技术与医学 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