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

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

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

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

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

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

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

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

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

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

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

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

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

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

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

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

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

考古学思考题

考古学思考题

旧石器时期1.人类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第一阶段由猿到人的最初时期,大约在600万-700万年前;●第二阶段即能人阶段,大约在160万-250万年前;(早期猿人的代表)●第三阶段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80万年或160万年前持续到20多万年前;(晚期猿人,过去统称猿人)●最后一个阶段智人阶段,从早期智人一直到约10万年前演化到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的形态与现代人类基本一致。

2.打击石片的方法有哪几种?直接打击法A. 锤击法: 是用石锤直接敲击石核产生石片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打下的石片,一般较薄而长,台面较小;石片角多在90─110 度之间;打击点集中,半锥体明显;在质地较好的石片上可清楚地看到同心波纹和辐射线等特征。

B. 碰砧法:是用石核直接碰击石砧产生石片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一般较厚,台面较大,石片角多在100度以上;打击点粗大而散漫半锥体浅凸或不清,一般不见锥疤。

C. 砸击法:把石核放在石砧上,用石锤砸击石核而产生石片的方法。

典型的砸击石片一般形体较小,常呈近长方形,多无台面、半锥体和同心波纹。

由于打击时尾端受到石砧的反作用力,也有类似打击点的痕迹,因此,常被称为“两极石片”。

间接打击法A. 击钎法:把石核放稳固,然后用一根带尖的硬木棍或骨棒压在石核台面边缘,再用石锤打击棍棒的上端,使打击力通过木棍传向石核,从而产生石片。

用这种方法剥落的石片一般较薄而长,两侧缘接近于平行;石片的台面较小,打击点和半锥体均不甚明显;石片背面常有一条或两条纵向的棱脊,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

B. 压剥法:把石核在地上放平稳并用双脚夹牢,再把一个尖端装有硬尖的“T”形工具的尖部压在石核边缘,用胸部猛压横木,即可剥下细长规整的石片或石叶。

3.简述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分群。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河湖相沉积层。

“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由上新世残留种剑齿虎、爪兽、长鼻三趾马、板齿象,经变化地古老种鬣狗、犀牛、拟鼠兔、剑齿象共出,并由大量现代种象、马、犬、熊、羚羊、羊、野牛的出现。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史前考古课程习题一、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 我国有 " 手斧 " 吗?为什么?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13.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14.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15.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16.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17.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18.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19.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西大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

西大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

西北大学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答案分段总结一、考古学家1、谢里曼德国考古学家。

在世界考古学史上,谢里曼第一次把地层学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发掘。

1871年他用这种方法发掘了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西萨克立城。

谢里曼是现代考古地层学方法的奠基人,田野考古发掘正是由此而逐渐走向成熟的。

以至于有人认为近代考古学是“伴随着谢里曼开始的”。

2、汤姆森“三期说”曾任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

1819年,汤姆森将丹麦皇家博物馆藏品按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分类方案进行陈列,以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把人类史前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即著名的“三期说”,成为近代考古学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尽管这种分类并不等于类型学研究,但分类是类型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对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蒙特留斯瑞典考古学家。

他在《东方和欧洲古代文明诸时期》一书第一章《方法论》中专门总结介绍了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

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考古学的发展,标志着田野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

在1885~1895年间,蒙特留斯把北欧新石器时代分为4期,青铜时代分为5期。

4、布基英国考古学者。

1926年在《我们的祖先》一书中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观点,正式提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四大特征:农耕、家畜饲养、制陶术、磨光石器,使得新石器时代的基本体征和内涵被考古学界所认识。

5、柴尔德英国考古学家。

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欧洲文明的黎明》、《史前时代的多瑙河流域》和《远古时代的东方》等著作,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杰出代表;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认为由农耕畜牧而达到食物生产,是人类自掌握用火以来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他是农业起源理论之一——“环境决定说”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绿洲说”,认为农业起源是由于更新世、全新世交替之际,西亚气候恶化而日益变得干旱所致,但这一学说几乎没有具体的证据。

《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一、概论1、名词解释文物:文物旧时称“骨董”、“古董”、“古玩”等,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古代遗留的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器物,而广义的概念则是指人类活动中一切有价值的遗留物,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个部分。

赝品:远古以贝为币,造假者以雁骨刻之与贝币相仿充当贝币,故以雁贝和为“赝”字作为文物中假货的代名词。

“鬼货”:即是各地农村盗掘古墓得来的殉葬明器。

“要得富、掘古墓、一夜一个万元户”,这是众多以盗掘古墓、走私文物为业的犯罪分子信奉的致富“捷径”。

在古墓遗存最多的陕西、河南、山西、四川等省,更是盗墓者横行猖獗的地区。

“贼货”,是小偷从文博单位和机关单位藏品中偷窃出来的脏货,更有甚者,光天化日之下在有些国家考古发掘的现场,也有人敢偷盗甚至哄抢文物的。

拍卖行:拍卖行是一种经营文物艺术品等物品的公司。

拍卖行是通过收取佣金来获取利润的根据卖出价钱与估价之间的差价的高低,拍卖行收取10%—30%的佣金。

二、第一章玉器名词解释软玉:指硬度系数较低的玉。

我国是盛产玉石的国家,著名的产玉地有四处,分别是: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岫玉和陕西蓝田玉。

这些玉都属于软玉。

硬玉:指硬度系数较高的玉,硬度系数在7左右,主要指缅甸的翡翠。

翡翠:“翡翠”现在一般指硬玉的一种,其原产地主要在缅甸,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

“翡翠”本意是指颜色,翡翠并称乃是指翠绿颜色的硬玉,而缅甸玉又以这种色泽最珍贵。

玉琀:葬玉中的一种,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多为羊脂玉雕刻的动物,流行于汉代。

沁色:古玉(特别是出土玉)因为受周围矿物或其它化学元素的影响而出现部分颜色变化称之为色沁,色沁有多种颜色,是判断真假古玉的关键特征。

狗玉:将假玉器烧成赤色,再在活猫犬或刚死的猫犬腹部割一深口,趋玉正热时急纳入内,再将猫犬埋入地中,一年后取土即成,称为“狗玉”,带有新玉颜色。

梅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至玉质松软处被乌梅水镂空后,再用提油法(即以绳系玉于半沸油中煎熬)上色,冒称“水坑古”,称为“梅玉”,其沁色不自然。

新石器试题

新石器试题

西北大学 2003 ----2004 学年第 1 学期本科考试出题专用纸西北大学 2003 — 2004 学年第一学期考古学专业本科考试试题“新石器时代考古”参考答案(要点)一、简答题(每题 15 分 , 共 60 分):1. 试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问题。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上的分期结果不尽一致。

① 探索阶段,安特生把当时发现的仰韶文化等归为新石器时代末期。

② 初步确立阶段,基于磁山、裴李岗诸文化的发现与确认,不少学者把中国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晚两期。

③ 基本确立阶段,中国新石器时代不仅被划分为狭义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约当龙山时代)两个大的阶段,狭义新石器时代也被划分为早、中、晚三期。

④ 目前,一般把中国新石器时代划分为 4 个阶段,即早期(或初期)、中期(或早期)、晚期(或中期)、龙山时代(或晚期)。

2. 简述聚落考古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聚落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常也被视为社会考古学的重要方法。

① 聚落是人们日常居住并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聚落考古学就是以聚落为单元进行田野作业和研究的思想方法。

② 单个聚落形态研究是聚落考古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聚落内部各种遗迹的形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

③ 聚落相互关系也是聚落考古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涉及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与等级差异等。

④ 聚落的历史演变也是聚落考古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涉及各类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等。

3. 简述仰韶文化的墓葬形制与埋葬特点。

仰韶文化是中国最早确立且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已发现了大量的墓葬遗迹。

① 仰韶文化的墓葬形制主要是竖穴土坑墓。

② 成人与婴幼儿通常分别埋葬,成人葬于氏族公共墓地,婴幼儿一般以瓮棺葬于居住区内。

③ 埋葬方式多为单人一次葬,有些地区还流行二次葬。

二次葬除双人与多人合葬外,甚至还有集体合葬者,郑洛地区曾一度流行成人瓮棺二次葬。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2. 史前考古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史前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3. 古代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古代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4. 考古发掘: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答案:考古发掘是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5. 文物保护: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答案:文物保护是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二、填空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

答案:商代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______遗址。

答案:兵马俑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史前考古学,古代考古学,近代考古学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各省市考古研究所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答案:D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阶段B. 三个阶段C. 四个阶段D. 五个阶段答案:B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哪一个遗址?A. 兵马俑B. 秦始皇陵C. 故宫D. 颐和园答案:A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哪一个?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答案:D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哪几个?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包括哪些朝代?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E. 汉代答案:A, B, C, D, E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 萌芽期B. 形成期C. 成熟期D. 衰落期E. 复兴期答案:A, B, C, D, E3.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E. 环境考古学答案:A, B, C, D, E4.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哪些?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高校考古系E. 博物馆考古部门答案:A, B, C, D, E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考古类型学B. 考古地层学C. 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D. 田野发掘技术与实验室分析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判断题: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以彩陶为显著特征。

2013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3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3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2013 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0*8细石器与小石器封土与封泥陶土与陶衣陶模与陶范遣策与哀册铜钟与铜鍾自然层与文化层郭城与宫城二、简答20*6 简述华北地区旧石器的特征并举例说明陶器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殷墟分期和陶鬲演变简述新莽铜铸币系统西安地区粟特人墓葬的发现西安地区唐墓分期和女俑的变化三、论述50*2 史前铜器的发现与意义战国秦汉陶明器的起源发展及其时代特点一、名词解释1,细石器与小石器细石器是一种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但并非所有的小型石器均为细石器。

所谓细石器,一般以间接打击法产生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为限。

严格来讲,细石核本身并不属于工具,细石器应指的是有使用痕迹的石叶或采用石叶加工而成的时期,它们主要是作为装备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

而小石器则指的是小型的石器。

2,封土与封泥封土指墓室之上搞出地面的土堆,也叫坟、坟丘。

墓上封土是中国古代葬俗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封土的目的是为了封护墓室,也有标识墓位甚至含有显示墓主等级地位的作用。

即所谓“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也” 。

最早的封土墓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

秦汉以来除崖墓外,一般墓葬多有封土,帝后陵墓的封土顶小而底大,整体似覆斗形。

封泥也称为泥封、艺泥。

春秋末期出现了印玺,封泥也随之产生。

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工具为简牍。

在封缄公私信函时在简牍外面加以封检,然后用绳索将封检捆缚起来。

并在槽内捺上湿泥将绳结盖住,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引文。

封发物件时也用此法。

这种铸印有印章的土块就称为封泥。

3,陶土与陶衣陶土即制陶用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

我国史前时期的陶土主要是一些低钙高铁易熔黏土以及少数高铝质黏土。

古代各地的先民,多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就近选择合适的黏土作为陶土。

如华北的黄土地区,人们常选择红土、再生黄土或黑土等黏土作为原料。

但并非自然界所有的黏土都适合于制陶,太细的黏土,制成陶坯易干裂,需加入羼和料;而含砂较多的土,可塑性差,应先行淘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
考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史前考古课程习题
一、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
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
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
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
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
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 我国有 " 手斧 " 吗为什么
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
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
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
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
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
13.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
14.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
15.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16.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
17.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
18.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
19.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20. 环壕设施的防御特点与意义。

21. 中原地区的政治一体化是如何实现的
22. 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疑古辨伪运动的主要学术贡献如何
23. 如何理解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24. 新石器时代考古对探讨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作用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