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 物稀为贵
3种二代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分析_韩惠芬

05) , 见表 1。
表 1 三组疗效比较 ( n)
组别 A组 B组 C组
病例 30 30 30
显著进步 22 18 17
进步 3 5 5
无效 5 7 8
有效率( % ) 83. 3 76. 7 73. 3
2. 2 最小成本分析 从表 1 可以看出, 三组有效率之间 均无
显著性差异, 因此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法, 比较其 成本差异, 数值 小者 为优。三 组成 本- 效 果分 析结 果, 见 表 2。
作者单位: 如皋市第二人民医院 邮 编 226500 收稿日期 2010- 03- 07
规、肝功能等检查皆为平 行, 故 不纳入 成本计 算, 此 外误工 费 也不计入。药品价格 以我院 2008 年 6 月为 准, 其中 利培酮,
每片 1 mg , 3. 48 元, 实 验期 间 总用 量 114 片, 3. 48 @ 119 = 396. 72 元; 喹 硫平, 每片 100 mg, 2. 67 元, 试验 期 间总 用 量
表 2 三组成本- 效果分析
组别 A组 B组 C组
成本( C) / 元 396. 72 421. 86 479. 50
有效率( E) / % 83. 3 76. 7 73. 3
C/ E 476. 25 550. 01 654. 16
2. 3 不良反应 非经典抗 精神病 药的不 良反应 相对于 传统
的抗精神病药, 其不良 反应发生 率要低 得多[ 6] 。三 组药品 不
Journal of Q iqihar M edical College, 2010, V ol. 31, N o. 9
王志涛
前列地尔又称为前列腺 素 E1 ( pr ostag landins, PG E1) , 是 一组含有 1 个 五碳环和 2 个侧链的 二十碳不饱 和脂肪酸, 前 列素腺 E1 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 板聚集、缺血- 再灌注损 伤保护作用; 增加心肌 收缩力; 保护 心肌细 胞膜、稳定溶 酶体
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成本—效果分析目的比较单用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治疗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济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对出院时使用利培酮治疗方案或阿立哌唑治疗方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随访1年,运用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比较两组优劣,观察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在疗效方面比较,利培酮组较阿立哌唑组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4,P=0.84);利培酮组药物费用略低于阿立哌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9,P=0.69);成本-效果方面利培酮组优于阿立哌唑组(62.41比64.40);利培酮组高泌乳素发生率高达26.19%(11/42),而阿立哌唑无高泌乳素发生。
结论使用利培酮及阿立哌唑费用及疗效相当,而利培酮引起的高泌乳素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对于门诊青年女性患者可优先选择使用阿立哌唑。
标签:利培酮;阿立哌唑;成本-效果分析;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为高复发的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行为紊乱,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及社会的安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重的负担[1]。
我国政府部门在解决精神卫生经济方面推出了大量的优惠性政策,在2013年5月正式以立法形式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权益。
不仅我国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已经密切关注精神分裂症带来的负担。
尽管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仍然不清楚,但不少研究认为复发率增高会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恶化预后[2]。
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与患者自行停药密切相关[3-4]。
当然患者停药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以药物副作用大及医疗药费昂贵而停药的患者比例较大。
因此,选择安全、经济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5-6],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本研究对从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式出院且出院后继续服用利培酮或阿立哌唑的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卫生经济学的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及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国产及进口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经济学价值比较

国产及进口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经济学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及进口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方法:选取患有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使用国产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对其使用进口奥氮平治疗。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的药物应用产生的相关成本比较,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CER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国内或进口的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相同,但就成本而言,国产的性价比更高。
【关键词】奥氮平;精神分裂症;药物经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310-02奥氮平是现今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的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症状[1-2]。
奥氮平是由国外公司研制,随后被引入我国市场,但因价格的限制促使我国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出国产奥氮平并已上市[3]。
本次研究对国内、国外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就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共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0到53岁之间,平均34.9±4.9岁;观察组:共30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8到48岁之间,平均31.93±3.8岁。
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已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伴有其它严重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为了排除患者之前服用的精神病药物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影响,在开始之前进行停药处理,不能停止服药的患者在1周内用国内(或国外)的奥氮平逐渐替换原药。
奥氮平治疗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一
用 苯 二氮 革类 药 物 , 果患 者 兴奋 激 越 , 肌 肉注 射 行描 述 性记 录 。 如 可
氯 硝西 泮 1 g 次 , 日总量 不 超 过 6m , 般 24 数 据分 析 所 有 数 据 使 用 S S 4 0统 计 软 ~2m / 每 g一 . P S1. 不超 过 1 。出现 其它 不 良反 应 可对 症 处 理 。不 得 件包进 行 整理 , 访 谈 前 后 重 复 测 量 数 据 均 数 之 间 周 对
【 e od 】 l z i ; ci pr o s C ri et Scry K y rsOa a n Sh ohe s ; uav e c; e i w n pe z ni te f ut
奥氮 平是 一种 新 型 的非 典 型抗 精 神病 药 。该 药 12 排 除标 准 .
① 妊 娠 或 哺 乳期 妇 女 及 计 划 妊 娠
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生产 的奥氮平 ( 商品 对 奥氮 平 过敏 者 。 名 : 兰 宁 , 格 : / ) 欧 规 5mg片 进行 了开放式 临床研 究 , 13 一 般 资料 所 有 观察 病 例 均 筛 选 自陕 西 省 荣 .
结果 报告 如 下 。 1 观 察对 象
合并 使 用任 何 其它 抗精 神 病药 物 、 抑郁 药 、 躁 狂 两两 比较 采 用 方 差 齐 性 分 析 之 最 小 显 著 差 值 法 ( 抗 抗 药等 。 L at i icn iee c etL D) 行 统计 分析 。 es Sg f at f rn e s, S 进 ni D T
DI G a -fn GU X e—fi HA N G i e g, u e ,Z NG e—qn,e a Xu i tl
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小成本分析_汪洋

汪
洋
,
陈太友(
安徽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铜陵市
244 003)
中图分类号 R 956; R 971+ 1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1- 0408( 2007) 32- 2487- 02
摘 要 目的: 评价 3 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12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 A 、B、C 组, 分别 给予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 6wk, 观察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应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A 、B、C 组的药品成本 分别为 414112、373180、383160 元, 有效率分别为 8510% 、8215% 、8215% ( P > 0105) , 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 487120、453109、 581121。结论: C 组方案为较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喹硫平; 阿立哌唑; 最小成本分析
表 2 3组成本- 效果分析
Tab 2 Cost- ef fectiveness analysis on 3 group s
平、阿立哌唑均属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
特点。笔者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对利培酮、喹硫平、阿立 哌唑进行最小成本分析 ,[2] 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选择 2005 年 6 月~ 2006 年 11 月 我院 精神 科门 诊病 例 120 例, 符合 5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 ( CCM D-
Tab 1 Curat ive eff ects of 3 groups( n)
3种二代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分析

3种二代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分析
韩惠芬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9
【摘要】目的评价3种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12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6wk,观察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应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A、B、C
组的药品成本分别为396.72、421.86、479.50元,有效率分别为83.3%、76.7%、7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76.25、550.01、654.16.结论利培酮组方案为较佳治疗方案.
【总页数】2页(P1379-1380)
【作者】韩惠芬
【作者单位】如皋市第二人民医院,226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产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小成本分析 [J], 侯锐钢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J], 王萌;陈元堂;戴尊孝;吴斌;王惠民;李伟;师建国
3.不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对糖脂代谢影响研究 [J], 韩书贤;黄歆;李廷;付周;江雨虹;罗丽;李慧;何军;宋良六
4.MECT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递质和免疫
功能的影响 [J], 韩鹏飞;陈长浩;沈子童;孙莉;张华峰
5.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结局 [J], 刘娜;陆峥;赵靖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龚晶淼;王春蓉;胡尚久【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08(003)027【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 方法对本院过去一年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四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出的264例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氯丙嗪组(1),氯氮平组(Ⅱ)、舒必利组(Ⅲ)、利培酮组(Ⅳ).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各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分别为:2 116.12、2 568.57、3 634.65、9 632.14元;有效率分别为:62.25%、72.32%、80.63%、89.36%.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四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33.99元、35.03元、45.05元、107.80元.在方案1的效果基础上,每再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方案2、3、4所花费的成本依次为22.80元、71.62元、269.87元. 结论方案1为成本效果比最低的方案,但有效率不高;方案2、3、4有效率有较大提高,而三种方案中增加相同的效果所需的成本则以方案2最低.【总页数】3页(P66-68)【作者】龚晶淼;王春蓉;胡尚久【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J], 王灵敏;寇芃苑2.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J], 孙轻骑;俞锴;黄建龙;周建红3.精神分裂症7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J], 童梓顺;赵素华;蒋泽宇4.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J],5.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J], 杨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层塔

千层塔千层塔,又名蛇足石杉,系野生蕨类植物,是一种名贵珍稀野生药用植物,属石杉科石杉属。
民间用全草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淤血肿痛和精神分裂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千层塔所含有的石杉碱甲具有高效、可逆、选择性强的乙酰胆酯酶(AchE)抑制剂,对治疗老年痴呆症、重症肌无力和单纯记忆障碍等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记忆、认知和得为功能。
千层塔平均亩产为1000千克(鲜重),该品属小品种,关注力不强,后市看稳。
目前市场价40元/千克,亩产值40000元。
但千层塔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散生于山林阴湿处,野生资源十分有限,并且植株中石杉碱甲含量极低,限制了它的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人口中的比例将逐步增加,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夺去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病魔。
仅在美国就有300万患者,中国上海地区55岁以上人群中患不同程度痴呆症者约占20%,因而国际国内市场上石杉碱甲的供应缺口势必越来越大。
石杉碱甲对老年痴呆症有特效,同时具有抗癌、消炎、抑制艾滋病毒等作用。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Qiān Cénɡ Tǎ【英文名】all-grass of Snakefoot clubmoss【别名】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生扯拢、蛇足草、千金榨、矮杉树、万年杉、铁板草、千金虫、刘果奴、矮罗汉、狗牙菜、金不换、金锁匙、横纹草、充天松、打不死、矮松、跌打损伤草、杀蛆药、山芝、直立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
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
【原形态】蛇足石松,多年生草本。
根须状。
茎直立或下部平卧,高约15~40厘米,1至数回两叉分枝。
顶端常具生殖芽,落地成新苗。
叶纸质,疏生,螺旋状呈4行排列,水平开展,具短柄;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3厘米,宽2~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锯齿,中脉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物稀为贵”王传跃概述: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中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要比在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临床医生的盲目信念有关,即认为用多种药物治疗更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及大剂量使用只会大幅增加风险而不会提高临床疗效。
人们普遍认为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及多药联用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程度更严重等相关。
新近的研究证据还表明,抗精神病药联用及抗精神病药物总剂量相应增高会导致较高的纹状体D2受体占有率(致使药物耐受及停药困难),并使精神分裂症中已受损的突触可塑性恶化(使与此状态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雪上加霜”)。
临床医生需要在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药物治疗中遵循“物稀为贵”的原则。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联用;认知功能障碍;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突触可塑性[该文仅为英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引用此文为参考文献请写:Wang CY.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less is more.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 Epub 2015 Nov 10. doi: /10.11919/j.issn.1002-0829.215086]•论坛•减少精神病治疗中的多重药物使用中国北京安定医院通信作者:wang.cy@在2014年召开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年会 (Europ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ENCP) 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ieuwe de Haan 教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物以稀为贵 (less is more)”原则表示支持,并阐述了低剂量和有时限的治疗策略[1]。
充分领会并在临床实践中执行这一原则,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并提高治疗患者的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在亚洲 (32%) 和欧洲 (26%) 比在北美(16%)更为常见[2]。
根据跨国研究——亚洲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Asian Psychotropic Prescription Patterns, REAP) 的报道,中国多个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率在2001年和2009年分别为25%和36%,均低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47%和43%)[3]。
另一项2006年在中国十省进行的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4% (1439/5898)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有54% (3191/5898)同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4]。
抗精神病药的联用尚未获得充足的循证支持。
相反,某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的联用与住院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用药总剂量增加、更频繁和严重的副作用、高额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临床上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是为了在单药疗效不足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逐渐完成由某种药物改用另一种药物的转变[5]。
2009年的一篇meta 分析[6]表明,当单一抗精神病药物(非氯氮平)疗效不足时,联用第二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然而,当剔除来自中国的样本之后,结果不再有统计学意义[6]。
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 APA)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7]推荐:当除氯氮平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无效时,使用氯氮平进行单药治疗;只有当单药完成整个氯氮平疗程治疗后仍无效时,才考虑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辅助使用其它精神药物。
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 PORT)[8]报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抑郁症状(而非阴性症状)辅助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可能有效,没有证据支持对伴有情绪激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激动药物是有效的。
事实上,一项芬兰的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HR, 1.91; 95% CI, 1.13-3.22)[9]。
总的来说,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必然是治疗首选,也就是说“物以稀为贵”。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时,经常会出现高剂量甚至超高剂量的情况。
临床医生希望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而高剂量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很可能是它们疗效低的原因之一。
高剂量用药无疑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然而没有证据表明高剂量用药实际上能够提高疗效。
2000年的一篇meta 分析表明,无论是在疗效或是耐受性上,日剂量大于12mg 的氟哌啶醇或等效量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疗效都不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0]。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less is more Wang CYSummary: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s more common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tha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unclear, but it may be related to an unsubstantiated belief among clinicians that multiple medic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clinical outcom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but the use of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and of high dosage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risks without conferring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high dosage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nd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multiple antipsycho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adverse drug effects. More recent evidence also suggests that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and the associated high overall dosage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lead to excessive striatal D2 receptor occupation (resulting in tolerance and drug withdrawal problems) and exacerbation of the impaired synaptic plasticity seen in schizophrenia (magnifying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condition). Clinicians need to apply the ‘less is more’ principle in the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Key words: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cognitive impairment; low-dos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synaptic plasticity[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Epub 2015 Nov 10. doi: http:// /10.11919/j.issn.1002-0829.215086]抗精神病药物的假定作用机制是阻断多巴胺受体。
然而,纹状体D2受体占有率过高与阴性症状更为严重、抑郁以及药物依从性差有关[11]。
初步证据表明,最佳的纹状体D2受体占有率为60-70%,每日服用氟哌啶醇或利培酮2~4 mg或每日服用奥氮平10~20 mg可以达到最佳D2受体占有率[1,11]。
多巴胺受占有率过高会增加受体激活阈值,并因此导致药物耐受和依赖,使后续的减药或停药变得十分困难。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伴有突触可塑性低下的神经发育障碍,因此,保证治疗过程不再加重这种认知损害是很重要的。
动物实验表明,除了氯氮平和奥氮平外,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的急性给药与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和特定认知能力的损害有关。
这意味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高剂量用药,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继而发生认知减退。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尽可能减少抗精神病药的用量,从而减低这些负面后果的危险或严重性。
所谓“物以稀为贵”。
与此相对的问题是,在治疗急性发作的过程中,上述担忧致使患者、家属及精神病医生过早减药或停药。
国际精神病学界已达成共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样,所患的都是慢性病,需要连续不断地合理用药治疗,而不仅仅是在急性症状出现时[7]。
尽管大约20%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在精神药物治疗后完全恢复,无需继续用药,但是目前尚无有效指标能够判断患者是否预后良好,因此临床医生在考虑停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应十分谨慎。
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运用“物以稀为贵”原则,能够减少药物相关损伤,增加依从性,并使患者更快恢复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而在初始治疗中贯彻这一原则,还能够使急性症状缓解后的药物减量更加顺利,对一部分患者而言,最终能能够完全停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
资金来源此稿的撰写未接受任何机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