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物质运输的载体

无偿献血光荣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 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 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血型该如何鉴定呢?
红细胞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血型 A B AB O A 红细胞 B A和B 无
细
红
胞
蛋
白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呈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请你当医生:
•1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
白的含量过少,会引起 贫_血_ ,你认为患者会出
现哪些症状?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 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 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胞 血小板: 数量少个小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铁的蛋白质, 氧的载体
二 输血与血型
1 人的血量是多少? 2谁确立了人的血型系统? 3输血要遵循什么原则?
人体内的血量:
相对稳定的 成年人血量占体重的 7%-8% 一次失血不能超过1200—1500毫升
卡尔·兰德施泰纳
发现是红细 胞的凝集导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 些症状?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 富的食物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
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穿过血管壁
2.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细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3.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吞噬细菌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节,首先因为这章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是如何排除体外的?这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能实现。
可见本章和前两章的联系密切,也为学习第四章做好铺垫。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实现的”。
并由此展开血液运输的功能,血液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呢?这主要与血液的成分有关系的自然过渡。
二、教学设计理念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会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现象、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去医院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及出血过多对人生命的危害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三中执教人:侯照明联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三中邮政编码:262737电子信箱:houzhaoming885@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43~47页的内容。
(2)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3)搜集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认识三种血细胞。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掌握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知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教学思路: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目的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图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济南版)复习课件

项
形
目
状
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饼状
白细胞 圆球状 有细胞核
最大,数目最少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最小
有无细胞核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大小、数量 比白细胞小,数目最多 功 能 运输氧气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 病菌
止血和加速凝血
8、红细胞富含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 铁 的蛋白质, 其特性是 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 方容易与氧气分离。 。 9、当 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 时,就会出现贫血症状。 10、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 白细胞 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加。此时血 常规化验单中 白细胞 的测定值将偏高。 11、为什么输血前必须先鉴定血型?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出现
红细胞凝结成团的现象
12、人的血液可分为四种类型: 。 A型、B型、AB型、O型 13、填表:P47 14、输血时应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 O 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AB 型血的病人原则 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15、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 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 以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 调节作用 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 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 血器官的 造血 功能。 1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 无偿献血 制度。献血是每个 18--60 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17、P492、4题
所示的部分。其主要成分是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功能。来运输。A
能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的
结构 血小板 存在于图中 C 。 C ( 4)静置一段时间后量筒中B的部分呈 暗红 色,C部分会变成白色。B
31物质运输的载体

联系实际
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 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补充:喝水和补充适量无机盐
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 细 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血 小 板
红细胞
特征: 1.两面凹的圆饼状 2.成熟的红细胞无
细胞核 3.富含血红蛋白
的是( B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遇到车祸,儿子不幸受
伤,需家人输血,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儿子为A
型,女儿为A型血,根据输血原则,医生首先考虑由谁供
血( C )
A.父亲
B.母亲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7
3.5~5.0 ×1012个/L
血红蛋白
82
110~150
g/L
白细胞
12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5
1.0~3.0 ×1011个/L
(1)经医生诊断李阿姨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
是:化验单上她的 白细胞 数量过多。
(2)李阿姨的 红细胞 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含凝集素A)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同型输血
1.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A
AO
B
BO
AB
A B AB O
O
O
可输给的血型 A AB B AB AB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浆的成分
思考:血浆的功能有哪些?
谢细 血 废胞 浆 物, 的 。运 主 输要 营功 养能 物是 质运的作 电镜下的血小板(PLT) 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有无细胞核
两面凹的 圆饼状 无
圆球形 有
不规 则 无
谈收获:
请您以“感受生活中的雷 锋--郭明义”为题,结合本节 内容写一篇课后感。
知识回顾
血液 物 质 运 输 的 载 输血与血型 体
组成
功能
种类
原则
凝集状况
练一练: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 A运输氧气 B运输水分 C运输养料 D运载血细胞 2.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液体涌出 输血时最好输入( )。 A A.血浆B.全血C.浓缩血小板D.浓缩红细胞 3.已知甲乙丙丁血型各为ABO系统中的一种, 现用B型血清检验,甲乙凝血,且甲只能接 受丁的输血,则丙的血型是( B ) A.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大小数量 功能
较大、最 多
运输氧和 一部分二 氧化碳
最大、 最少 吞噬病 菌,防 御保护
最小、较多
止血和 加速凝 血
血 型 的 发 现
红细胞
遇到
凝集 血清
不凝集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 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血液凝集原理
血型
A
B
凝集原 (红细胞) A B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AB
O
A、B
无
无
抗A、抗B
思考:P32教材导学二、2.(1)凝集反应表格!
输血和献血
想一想: 输血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3)白细胞
③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
(4)血小板
④防御疾病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2.将新鲜血液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加入柠檬酸钠; (2)用竹签搅动几分钟;
(3)不进行任何处理。静置后均出现淡黄色液体,三种方
法获得的液体名称分别是( )
A.血浆、血清、血清
B.血浆、血浆、血清
C.血清、血浆、血浆
D.血浆、血清、血浆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
制度,献血是每个 周
岁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6 、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C)
A、 胆汁
B、 血浆蛋白
C、 血红蛋白 D、 人体内细胞的蛋白质.
7、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C )
我的实验:探究血液的组成
抽取新鲜的血液10毫升, 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 液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 间。
看一看: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白细胞和血小板
想一想:
(白色)
红细胞
1.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 目的是什么?
(暗红色)
2.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浆(55%) (淡黄色)
血细胞 (45%)
(B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红细胞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第一节物D质、运输的载红体细胞和血小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 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济南版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潍坊锦程中学孙朋朋【内容简析】《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及血常规化验单两部分内容,这也是本章内容的重要部分。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
对于血液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同时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展示、视频演示等方法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结合实际,完成对血液的理性认识升华。
【学情分析】通过一学期的生物课程学习,初一下学期的同学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生物学实验,尤其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往往还不容易在表象背后深刻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点拨。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认识三种血细胞。
【能力目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方法】实验法、视频演示分析法、列表归纳法【活动方式】以实验室同桌和前后桌为小组,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共同进步。
【评价方式】小组评价、个人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分层血液和凝固血液的试管(26组)、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分发给学生准备的导学案和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结合前两章的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怎么会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怎么会运走?二、课内探究课内探究导学(相信自己,我最棒!)【课内探究一】认识血液的组成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思考、交流下列问题:1.右图A试管中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现象。
2.由图A可知,血液由和组成。
前者约占血液的,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主要功能是运载,运输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 红细胞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上层 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占血液 容积的55%左右,是血浆;下层是 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 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 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 血小板。可见,血液中含有大量的 血细胞,这些血细胞和血浆共同构 成了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颜色 成分 作用,数量 形状 结构 作用为什么红色? 作用?
项目 形状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不规则 无 最小,较 多 止血和加 速凝血
两面凹的 圆球形 圆饼状 有 有无细 无 胞核 大小、 较大,最 比红细胞大, 数量 多 最少 功能 运输氧气 吞噬病菌,对 和部分二 人体起防御和 氧化碳 保护作用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流动的组织 -- 血液
Flowing Tissue ---- Blood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 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 白原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不溶 解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织 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络其中,形成 血凝块。 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 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淡黄色液体, 这种液体成为血清。
2、该同学可能患有贫血。贫血是指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 量低,低于正常值,这都会导致血 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因为 蛋白质含量不足或缺铁,都会影响 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贫血时应补充 蛋白质和铁。
1、该化验单中的白细胞和血红 蛋白不正常。 2、化验结果说明该患者患有炎 症和贫血。
1、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 出现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
2、除同型血之间可以输血之外, 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 他血型的血液,而O型的血液可 以输给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3、(1)献血前体检是为了确保
献血者的自身健康及其提供的血 液是健康、安全的。化验血型, 是便于向病人输血时选择使用。
(2)献血200毫升,不到全血量 的5%,是不会影响正常生理功 能的,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 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观察: 分成几层?
思考: 为什么分层? 血液由不同成分组成的 推测: 每层是什么成分?
抗凝血剂
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 间后,会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 间一薄层白色物质,即出现血液 分层现象。
根据上述观察,你认为: 每层是什么成分? 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浆 血液 血 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观察:人血涂片中的血细胞Biblioteka 2、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两面凹
的圆饼状,染色后呈红色,数量 多。白细胞的个体都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 核,染色后才能观察清除。血小 板形状不规则,最小,染色后才 能观察到。
吞噬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 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 入人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 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吞噬细 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 吞噬细胞的具有趋化性。由细菌或死亡的 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吞噬细胞向 该处移动。一般情况下,一个吞噬细胞处 理5-25个细菌后,自身也就随之死亡。死
亡的吞噬细胞聚集成团,与细菌 分解产物共同构成脓液。
血浆: 淡黄色,半透明 水90%,血浆蛋白约7%,无机盐0.9%, 葡萄糖 1% 血 液 运输物质,运载血细胞 血 红细胞: 数量多 成熟无细胞核 运输氧
细 白细胞: 量少个大 有细胞核 胞 吞噬病菌 血小板: 量少个小 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铁的蛋白质, 氧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