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分析
物质运输的载体

无偿献血光荣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 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 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血型该如何鉴定呢?
红细胞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血型 A B AB O A 红细胞 B A和B 无
细
红
胞
蛋
白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呈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请你当医生:
•1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
白的含量过少,会引起 贫_血_ ,你认为患者会出
现哪些症状?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 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 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胞 血小板: 数量少个小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铁的蛋白质, 氧的载体
二 输血与血型
1 人的血量是多少? 2谁确立了人的血型系统? 3输血要遵循什么原则?
人体内的血量:
相对稳定的 成年人血量占体重的 7%-8% 一次失血不能超过1200—1500毫升
卡尔·兰德施泰纳
发现是红细 胞的凝集导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 些症状?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 富的食物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
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穿过血管壁
2.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细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3.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吞噬细菌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节,首先因为这章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是如何排除体外的?这必须经过血液循环才能实现。
可见本章和前两章的联系密切,也为学习第四章做好铺垫。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实现的”。
并由此展开血液运输的功能,血液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呢?这主要与血液的成分有关系的自然过渡。
二、教学设计理念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会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现象、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去医院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及出血过多对人生命的危害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物质运输的载体

练一练
取2~3毫升新鲜血液,加入少量的柠檬酸钠, 过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其上 层的液体是( A ) A、血浆 B、水 C、血清 D、稀释的血液
练一练
将新鲜的鸡血置于试管内,不久会分成液体 和固体两部分,这两部分的组成分别是 (B ) A、血浆和血细胞 B、血清和血块 C、血清和纤维蛋白 D、血浆和红细胞
白
观察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讨论
• 观察的永久图片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
红细胞
• 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 不用染色就能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 细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 清楚。 • 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血小板小,需要经过特殊的染色
检验科报告单(一)NO.0031225 姓名 王×× 性别 男 年龄 31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送检物 RBC 4.59×1012/L 送验目的 WBC 7.8×109/L 送检人 年 月 日 时 Hb 110g/L 医师 PLT 190×109/L 化验费 收费章 报告 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报告者
请你当医生: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 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 白的含量过少,会引起贫 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 现哪些症状?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 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 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 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 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 诊断和治疗。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 缓解这些症状?
形状 两面凹的圆饼状
特点
没有细胞核(成熟)
含有血红蛋白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3.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二、教学内容
1.物质运输概念
2.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3.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三、教学重点
1.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2.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四、教学难点
1.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五、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巩固。
2.案例教学,动态展示,小组探究。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
1.讲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
1.学习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的过程。
2.了解物质的运输和基本载体。
3.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听取教师讲解。
3. 讲解
1.讲解物质运输的基本载体。
4. 探究
1.组织小组实验探究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消化过程。
5. 总结
1.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教学评价
1.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
2.对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
八、教学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内容,条理清楚地做实验报告。
九、教学材料
1.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
十、教学时间
1.2课时。
31物质运输的载体

联系实际
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 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补充:喝水和补充适量无机盐
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 细 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血 小 板
红细胞
特征: 1.两面凹的圆饼状 2.成熟的红细胞无
细胞核 3.富含血红蛋白
的是( B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遇到车祸,儿子不幸受
伤,需家人输血,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儿子为A
型,女儿为A型血,根据输血原则,医生首先考虑由谁供
血( C )
A.父亲
B.母亲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7
3.5~5.0 ×1012个/L
血红蛋白
82
110~150
g/L
白细胞
12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5
1.0~3.0 ×1011个/L
(1)经医生诊断李阿姨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
是:化验单上她的 白细胞 数量过多。
(2)李阿姨的 红细胞 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含凝集素A)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同型输血
1.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A
AO
B
BO
AB
A B AB O
O
O
可输给的血型 A AB B AB AB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反思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二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
(1)纵观整堂课,容量过大,好比一棵大树枝条过多,导致主干不够清晰,学生需要接受的信息过多,掌握不了重点,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容易导致学生一无所获。究其原因是自身缺乏处理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看到自身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参考练习册来明确教学的主干,在今后的备课过程当中,第一,要进行练习,第二,多思考,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人血的永久涂片》学生观察效果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只能总结出数量较多的是红细胞,个头大的是白细胞,而不知道为什么血小板在视野中是看不到的。
教学反思札记
教师
张璐
学科
生物
授课年级
初二
时间
2013.11
反思的问题
物质运输的载体
成功之处: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本节课我通过类比城市交通与人体四通八达的血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宰”这一基本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教材,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从文本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材料中,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是依据教师的设疑来自主分析、归纳和总结。如:学生通过观察,自行分析得出血液分层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通过自学教材和观察资料,分析归纳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功能等。并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以及形成正确的血液观。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目标,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知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2. 物质运输的方式3. 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4.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5. 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相关实验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物质运输的载体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运输的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 第二课时:各种物质运输载体的特点和功能3. 第三课时: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物质运输的相关实验和观察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六、教学内容6. 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本节课将深入探讨物质运输的分子机制,包括载体蛋白的作用、通道蛋白的特性以及运输蛋白的饱和性和选择性。
7.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学生将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转导过程。
八、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8. 实例分析:氧气的运输与血红蛋白通过分析血红蛋白如何运输氧气,学生将理解结合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血液运输氧气的过程。
9. 实例分析:钠-钾泵与细胞内环境稳定学生将通过分析钠-钾泵的工作机制,了解细胞如何维持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以及这对细胞功能的重要性。
十、实验设计与分析10. 实验设计:探究物质运输速率学生将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速率,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3)白细胞
③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
(4)血小板
④防御疾病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2.将新鲜血液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加入柠檬酸钠; (2)用竹签搅动几分钟;
(3)不进行任何处理。静置后均出现淡黄色液体,三种方
法获得的液体名称分别是( )
A.血浆、血清、血清
B.血浆、血浆、血清
C.血清、血浆、血浆
D.血浆、血清、血浆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
制度,献血是每个 周
岁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6 、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C)
A、 胆汁
B、 血浆蛋白
C、 血红蛋白 D、 人体内细胞的蛋白质.
7、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C )
我的实验:探究血液的组成
抽取新鲜的血液10毫升, 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 液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 间。
看一看: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白细胞和血小板
想一想:
(白色)
红细胞
1.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 目的是什么?
(暗红色)
2.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浆(55%) (淡黄色)
血细胞 (45%)
(B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红细胞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第一节物D质、运输的载红体细胞和血小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 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输血与血型
课本46-47页内容 • 1 人体内的血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成年 8 人的血量占体重的__%~__% 。如果健康成 7 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__%(___~___ 30 1200 1500 毫 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A 型,__ B • 2 人的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即__ ABO 型,__ 血型系统。 AB型,__ O 型。这就是___ 同型 血为原则。 • 3 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____
电镜下的红细胞
课本45页第二 ,三段
大 ,呈____ 细胞核 圆球 状,有____ • 白细胞比红细胞__ 。 防御疾病 的作用。人体出现炎 白细胞起到_______ ___ 白细胞 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症时,血液中_____ 小 的血细胞,形状____ 不规则 •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__ 细胞核 且无____ 。血小板有止血 ____和加速凝血 ______的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小结
红细胞(红色,最多,双面凹圆饼状、 无细胞核)
白细胞(最大,最少,有细胞核) 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课本45页第一段
•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____,呈双面凹的圆饼 _________ 血红蛋白 是一种 血红蛋白 状。红细胞富含______ 。_______ 红色含铁 的蛋白质。它在____________ 氧气含量高的地方 ________ 氧气含量低的地方 与氧分离。 与氧结合,在_____________ 运输氧气 。血 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 液里_____ 血红蛋白 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_____ 贫血 的 _______ 症状。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课本43页
•
心脏 和_____ 血管 内的红色液体, 血液是流动在______ 结缔组织 属于________ ,它在人体内执行着重要的 运输 功能。 _______
血浆
血细 胞
自主学习一:
• A、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 时间后, 出现什么现象? 出现分层现象 • B、为何要在试管中先加入柠檬 酸钠溶液?
检查结果 项目 测定值 RBC 4.8x1012个/L WBC HGB PLT 13x109个/L 70g/L 210x109个/L
参考值 男(4.0-5.5)x1012个/L 女(3.5-5.0)x1012个/L (4-10)x109个/L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100-300)x109个/L
血浆
课本44页
•
血浆 和血细胞 血液由____ _____组成。血浆约占血液 淡黄色色液体。血浆中 55 ,是一种____ 的___% 水 ,其余为____ 蛋白质,_____ 90 葡萄糖 , ___% 以上是___ 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 血细胞 , _____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运输______ 和______ 等代谢废物。血细胞 血小板。 包括红细胞 _____,白细胞 _____和_____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Flowing Tissue ---- Blood
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 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2、识别各种血细胞,并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 单。 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认同同型输 血原则及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报告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检验者___报告者_____
注:报告单中的RBC -红细胞、WBC -白细胞、HGB -血红蛋白、PLT -血小板。
血浆: 淡黄色,半透明 水90%,无机盐0.9%,葡萄糖1% 运输物质,运载血细胞 血 液 血 红细胞: 数量多 无细胞核 运输氧 细 白细胞: 量少个大 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 胞 血小板: 量少个小 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
4.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是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 增加,并能吞噬病菌的是( C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5.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它的功能是(D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6、连接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最大有核 体积最小无核 最多无核圆饼形 红细胞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吞噬病菌 止血和凝血 运输氧气
血红蛋白含量
成年男子:120~160g/L 成年女子:110~150g/L 减少:与红细胞变化情况相似。
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作血常规化验。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 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该化验单的哪项测试定值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了 什么?
医院检验报告单
姓名:李XX 性别:男 年龄:35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临床论断_______ 检验标本_______ 检验目的_______ 送 检 人_______ 送检日期_______ 医 师_______ 化 验 费 _______
白细胞计数
成人:(4~10)×109 个/L
减少:伤寒,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 原虫感染等; 增多:炎症,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的晚 期。
血小板计数
成人:(100~300)×109个 /L 减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等; 增多:慢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 等。
血 A
B AB O
型
可接受
A、O
可输给
A、AB B、AB AB O、A、B、AB
B、O
AB、A、B、O O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血型该如何鉴定呢?
红细胞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 凝集原
A B A和B 无
模拟血型鉴定
血型 A型标准血清 (抗B) B型标准血清 (抗A)
A B O
AB
鉴定血型
A B
A型
O型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B型
献血会不会 影响自身的 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 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 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 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 康。
无偿献血光荣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 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 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B)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2.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C ) A.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3.贫血是指(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 量过少。
红蛋白过少都 引起贫血
数量增多说 明有炎症
血常规化验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 助手段。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 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 蛋白含量。 医生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 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红细胞计数
成年男子(4.0~5.5)×1012个/L 成年女子(3.5~5.0)×1012个/L 减少:贫血,失血; 增多: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 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脱水 烧伤等。
课本47页内容 • 4 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___ ___和血细胞 ____可以在短期内通过 血浆 400 毫升, ________ 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 自身的调节 成年人每次献血 __~__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 200 300 康,而且有利于提高 ______________功能。 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 1998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 • 5 从_____ ______制度。 18 60 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 献血是每个____~___ 应尽的义务。
输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红细 胞的凝集反应,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输血前 首先要鉴定血型,保证安全输血。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规律:除了同型血之间可以互相输血之外,AB
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 血的人则可以输给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 的情况下,才能输 入少量的异型血。
白细胞与炎症的关系
血管破损后, 血小板移向破 损处。
血小板在伤 口处形成血 栓,堵住出 血口。
项目 形状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 饼状
白细胞
圆球状
血小板
不规则 无 最小,较多
止血和加速 凝血 其数量决定 止血功能是 否正常
有无细胞 无 有 核 大小、数 较大,最多 最大,最少 量 主要是运输氧 功能 防御疾病 临床上的 数量过少或血 应用
淡黄色透明液体
运载血细胞、运 输养料和废物
7、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 7%~8% 8、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 有生命危险? 30%
9、如果一个人失血不超过多少毫升,血浆成 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400毫升 10、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998年 1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献血多少毫升? 200-300毫升 12、献血对献血者的要求是什么? 应尽的义务
血浆
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 可防止血液凝固,血液一旦凝固 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了。
• C、你认为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 血细胞 部分?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 的组织”?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又 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浆 血液 血 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