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植物造成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它们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甚至是森林资源的损失。
以下是它们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导致森林病虫害的爆发。
干旱和高温条件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虫害的繁殖。
2. 生物因素:某些病菌和害虫本身就存在于森林中,它们通过感染和繁殖来导致病害和虫害。
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也会增加病害和虫害的风险。
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
过度伐木、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外来物种等都会导致森林植物的弱化和病虫害的增加。
防治对策:1. 强化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来及早发现和报告森林病虫害的爆发。
这样可以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方便采取控制措施。
2. 生态修复: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对于预防病虫害的爆发至关重要。
采取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等措施,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使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引入天敌捕食有害昆虫,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病虫害的损害。
4. 使用化学防治:在严重的病虫害爆发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使用化学农药需要谨慎,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并遵守相关法规。
5.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气候、生物和人为因素。
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公众和森林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和努力。
会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99科研◎林业科学会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李晓珍 张志刚林业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林业系统内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晓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对林业病虫害“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实现病虫害的真正防治。
1 会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1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损失重会宁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会宁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
从笔者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普查收集的资料来看,会宁在短短十几年间病虫害的数量逐年增多,其中有从外地调运苗木引进传入的,也有当地发生的。
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上,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林木受灾面积有几百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1.2 病虫害治理的难度大、易复发很多病虫害在经过治理之后就不再发生,但是有少数的病虫害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给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比如说松毛虫等病虫害在其发生的早期就表现得非常顽固,并且大多数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很难得以根治。
2 会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2.1 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2.1.1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比如会宁在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杨树防护林(华家岭林带会宁段),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除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外,在会宁出现的柠条豆象病虫害,其发生也与树林的结构较为单一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会宁人工造林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重视树种结构及配置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中的植物遭受病菌、病毒、真菌、昆虫等有害生物的侵袭,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引起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水源枯竭等因素都会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减弱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植物抗病能力下降:森林植物的抗病能力是防止病虫害侵袭的重要因素。
人类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森林植物基因多样性下降,抵抗力减弱。
3.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过度砍伐森林、乱伐乱种、不合理的土壤施肥等行为都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使病虫害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并根据预警结果进行防治措施。
2.生态防治:通过增加森林植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森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合理植被配置,增加抗病虫植物的比例,以控制有害生物繁殖和传播。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但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型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等进一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通过引入对有害生物具有控制能力的天敌、益虫,建立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合理经营管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管理,选择适生物种进行林木的种植,认真进行治理工作,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植物抗病能力下降和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合理经营管理等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中由于病害、虫害等因素引起的森林树木的损害或死亡。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人为活动、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1.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使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
2.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采伐、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得树木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3. 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病原体和虫害生物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它们通过侵入树木体内,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并导致树木的死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防治策略的制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植物等生物控制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利用菌剂、昆虫等对病原体和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阻止病虫害的侵入和繁殖。
利用隔离网、陷阱等物理防治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正确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6. 加强森林培育和抚育:通过合理的森林培育和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强化森林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等。
7.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引起的林木生长发育异常、疾患及死亡等问题。
它们是森林健康的重要威胁。
以下是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一、成因森林病虫害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了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的稳定。
2. 人为破坏:过度砍伐、疏伐、采伐等造成了树木的机械性损伤,开辟了大量的森林道路和光明区,从而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在入侵过程中,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树种的超量生长或者大规模损失,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森林营造不善:意外的自然灾害,像严重的风灾、火灾和洪涝灾害等,也会对森林造成很大的破坏。
同时,由于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对于人为的干预非常敏感,再加上大量种植了与环境不适应的植物,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变化。
二、防治对策防治森林病虫害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机的方法,旨在使用寄生的真菌、昆虫、线虫等微生物来对付森林病虫害。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
2.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方法,旨在通过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条件,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保护天敌和树种、提供适宜的光、温、湿等环境条件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针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通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防治病虫害。
但是,化学防治反效果也很明显。
它除了会污染森林和破坏生态环境之外,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治疗效果。
4.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治方法,它主要通过使用机械装备来剪除患有病害的枝条和树干,或用毒饵控制虫害的数量。
浅析海城地区玉米病虫害趋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于玉米生长 、 而不 利 于 病 害 发 生 的环 境 。 结合间苗 、 定 苗 拔 掉 病 株 以减 少 毒 菌 源 ; 及 时 中耕 排 涝 , 并彻底清 除地头 、 路边 、 沟渠等地的杂草 . 减少害虫 、 病 原 的介 体 和越 冬 寄 生 , 创 造 有
病 原 菌 积 累 。与 大 豆或 其 他 作 物 间作 , 有 利 于 发 挥 天 敌 的控 害作用。
2 . 仔 细 阅读 农 药 说 明 书 。农 药属 于知 情 消 费 的 技 术性 产 品, 需 要严 格 按 照 说 明 书 或瓶 签 上 的使 用说 明使 用 。首 先 应
对 选 用 的农 药 的性 能特 点 有 了全 面 了解 时 方 可 使 用 。 盲 目使 用 不 仅 达 不 到 有效 控 制 病 虫 害 的 目 的 。 反 而 会带 来 对 植 物 的 药害 、 对 产 品和 环 境 的 污 染等 副 作 用 。
高大 , 施 药 不 方便 , 加之 一些 农 户 对 防病 的认 识 不 足 , 一 般 防
治 较 晚 或 根 本 不进 行 防治 。 致 使病 害严 重 发 生 。 二、 防治 对 策 1 . 选 择 和 推广 抗 病 品 种 各 地 应 根 据 当地 病 害 发 生 规 律 因地制宜 地选种 , 利 用现代技术培 育多抗性 品种 . 以 保 证 玉 米高产 、 稳产 。
黑穗病 、 玉 米 苗枯 病等 。 对 玉 米 生产 造成 了很 大 影 响 。
一
户 开展 防治 。及 时 化 学 除 草 , 改 善通 风 条 件 , 增强抗逆能力。
三、 正 确 用 药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03
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规律改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周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导致防治难 度加大。
极端气候事件对病虫害防治的挑战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增加了病虫害爆发的风险,对防治工作带来极大 挑战。
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
长期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分布广泛
病虫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从热带雨林到寒带地区,从城市到 乡村,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
传播速度快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快速发展,病虫害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 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现有措施
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是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但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 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 威胁。
参与国际病虫害防治组织
加入国际性的病虫害防治组织,与其他国家交流防治经验和 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病虫害问题。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国内 防治水平,推动防治工作的现代化。
建立病虫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1 2 3
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病虫害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 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防治工作 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对防治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防治工
03
作的实际效果。
提高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 和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让更 多的人了解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普及病 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的自 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加强学校教育,将病虫害防治 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 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植物造成伤害的疾病和虫害。
它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防治森林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因素、植物保护措施不当和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
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虫类的繁殖和传播,而过度湿润的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真菌病害的发生。
植物保护措施不当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可能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某些病虫害的暴发。
滥用杀虫剂或过度伐木破坏了天敌和病原体的平衡,使得某些虫害或病害的发生率增加。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的扰动,如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等都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大面积的森林开垦和农业发展导致了森林栖息地的破坏和片断化,进而增加了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入的可能性。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森林管理、提高防治技术、加强监测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加强森林管理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基础。
合理的森林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进行森林培育和植被恢复,保持森林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落实森林防火和防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提高防治技术是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键。
研发和应用高效、低毒、环保的防治技术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或建立抗病虫害的遗传改良体系,提高森林植物的抵抗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加强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及时发现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可以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近期和各地百姓和种植户沟通中经常听到有些农户抱怨:一是病害虫害连年不断,不好防治,天天打药治不住,药量增加也不行。
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可是每年肥料投入增加不少,产量不增反降。
三是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软腐病、枯黄痿病等病害每年都泛滥,而且很难防治。
这些抱怨反应两个问题:一是病虫害防治需要标本兼治的深层技术和服务;二是农药肥料厂家都急需了解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就讲一下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3大原因)
一:长期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匮乏
1、土壤板结
原因:主要因素是磷肥的长期超量施用,磷在土壤中容易和可溶性的钙、铁、锰、锌和铝结合固化,和这些离子同时失活,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
危害:板结直接危害是土壤团粒结构破坏,通透性差,作物根系不发达,营养失调,生理障碍和死棵烂苗等土传病害严重。
方法:首先活化磷,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一是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庄家秸秆和牛马羊糞,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
二是使用生物肥料(菌肥),但是生物肥料使用复杂,与农药,化肥不能同时施用,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较大,且有机质含量低。
三是施用其他活化磷的产品,“万亩康”及其其他产品,纯生物制剂,但是里面不是活菌,可与其他产品混合使用。
2、土壤酸化(长江以南地区多酸性土壤)
原因:自然酸化(酸雨)、人为酸化:过量施用氮肥被氧化成硝酸,破坏土壤钙镁盐基,使土壤酸化。
危害:直接危害是缺乏钙、镁、硼等生理性病害发生。
还会限制固氮菌的生存,影响豆科植物生长,同时加重白菜根肿病,番茄辣椒,茄子,花生等的青枯病的发生。
方法:酸化严重的土壤亩用一百公斤生石灰翻耕,浇水中和,同时又补钙。
3、土壤盐渍化
原因:目前的盐碱地全是人为造成的。
关键是施肥量大,一次性施用化肥过多或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根源,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危害:土壤中积盐过多,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肥料多了“撑死“。
方法:大水漫灌。
施用配方肥,根据土地情况定产量,根据产量定氮肥施用量:磷肥全部底施;钾肥大部分底施,部分追施;氮肥以追施为主。
4、土壤养分失调
原因:十六种营养元素调配不当失去平衡,有些大量积累,有些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产量,高投入低产出。
方法:合理施你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施用“万亩康”的相关产品,促进大量元素吸收提高利用率,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不科学用药使病虫抗性增强、作物免疫力降低、土壤生态平衡破坏
1、病虫的抗药性(适应环境变异,人类抗生素)
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的害虫,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用药剂量越大,越频繁,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选择性越好,专用型越强的高效药,越容易产生抗药性;
方法:合理用药浓度和药量,均匀喷雾,,轮换用药。
2、作物免疫力降低(作物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
原因:频繁使用农药,自身缺乏甚至失去抵抗力
方法:不要频繁打药,打药间隔不要低于五天。
每次打药加上三十毫升液肥万亩康。
3、土壤生态平衡遭破坏(杀菌剂大量使用)
原因:土壤本身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为种地导致平衡不同程度遭到破坏(森林为啥茂密),主要是土壤的菌群破坏: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
危害:病害严重,特别是土传病害。
方法:控制杀菌剂的使用、使用“万亩康”产品冲施或者底施,其有效成分是菌体代谢物,有利于土壤中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
三、连年重茬造成病原体指数上升、土壤缺素、积毒问题严重
1、重茬及重茬障碍(同一块地种植同一科植物两年以上)
原因:养分失调(同一种作物对某几种元素需求是一致的)
土壤积毒(外在毒素除草剂杀虫剂残留,自身代谢产生毒素)
病菌积累(病原菌数量累积,土传病害严重:立枯猝倒根腐枯黄痿)危害:死根烂棵、生长发育不良、根系不发达、易早衰、产量低
方法:轮作:实施难度大,影响经济效益
嫁接:局限性大,操作繁琐
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只能起到缓解作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重茬肥:使用专业重茬肥“万亩康”,本品是针对重茬障碍的根源全方位解决问题,而且是肥字登记,具有药、肥、调节三效功能,属于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绿色环保产品,效果又快又好。
万亩康:定位准确、切中要害、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抑杀病菌,提高产量
要害:重茬种植、土壤退化(板结、酸化、盐渍化、营养失调、微平衡破坏、碳氮比失调、水肥气热失调、毒素积累、病菌积累)。
方便:适用于各种作物各个生长期(早用更好)各种方法(粉剂、水剂、颗粒剂)
效果:重茬越严重越明显、问题多多用、少了少用
重茬歌
茬口调得顺,粮食打满囤
倒茬如上粪
豆茬种谷子,准备闲屋子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芝麻茬种了瓜,大马车往家拉
苜蓿地里种西瓜,吃得人们笑哈哈谷种豆,吃肥肉;谷后谷,蹦着哭商量不商量,豆茬种高粱
绿豆茬,要发家,荞麦黑豆是冤家豆见豆,必定瘦
重茬谷,守着哭
油见油,年年愁
瓜茬瓜,永不发
重茬瓜,没钱花
瓜茬种瓜,种了白搭
不怕瓜重茬,就怕重茬瓜
豆茬不种棉,种棉收僵瓣
豆茬种花,十年九瞎
葱韭蒜,不见面
蒜见蒜,空一半
辣对辣,叶不发
西瓜种西瓜,十年种一茬
棉花虽不怕重茬,重茬久了就要瞎要想发,种杂花
要想富,地里开个杂货铺
高粱地里带黑豆,一亩多收一石六
生地瓜,熟地花
生地芝麻茄子熟地花老茬种花用车拉,老茬种棉结白莲麦茬黍,黍茬麦,老茬棉花开不败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
转转茬口,多收一斗
茬口不换,丰年变歉
新种一年发,连种三年塌
谷茬种棉花,气死两邻家
谷茬种棉花,十年九不差
今年棉花明年稻,水旱轮作产量高
高粱豆茬喜种麦,玉米谷地喜种棉
种种红薯种种稻,水稻红薯两相好
豆茬庄稼肥上肥
黑豆茬,种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