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内各种生物造成危害及危害程度较大的有害生物活动。
由于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障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防治森林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态措施通过加强森林的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的抗病虫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障了自然界内脉络的平衡,因此,提高森林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保护森林中的重要物种,如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生物来实现。
二、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一种技术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物理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例如,可以使用人工降雨或浇水降温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这可以帮助减少疫情的发展,以便控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也可以使用光线、电击和冷却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三、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选用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和控制各种有害生物。
但是,使用化学药品的时候,必须谨慎,以防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控制是一种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利用其他昆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的数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损害。
五、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和动态措施的综合应用,来控制和治疗森林病虫害。
技术措施包括剪枝、修剪、喷洒化学讲座等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喷洒药剂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也可以剪枝来切除有害部分,或者使用修剪来减少动植物的群体数量。
六、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一种防止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保护和控制森林内的物种,细心关注森林的生态系统平衡,以及监测病虫害的不同阶段。
通过不断进展,加强病虫害监测和研究,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以让生态系统得到维护,同时也要保障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中大量发生并严重危害森林健康的病虫害现象。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多样性: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多种昆虫和螨虫等。
它们能够影响森林的树木、植被和土壤等各个环节。
2. 快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它们通过气候、环境、昆虫载体等途径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导致病虫害范围不断扩大。
3. 高度破坏性: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很高,它们能够导致森林植被大面积凋落,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综合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综合防治技术:
1. 防治措施综合运用: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例如土壤改良、物理障碍、化学药剂喷洒、生物防治等。
2. 生态平衡调控:通过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能力,调整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平衡,例如合理利用天敌、增加病虫害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建立生态平衡。
3.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性能好的树种进行森林建设,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4.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5.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森林从业人员和公众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在森林病虫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综合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加强监测和预警,应用适当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一)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一)引言概述: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正文:一、病虫害监测和预警1.定期巡视和检查森林病虫害情况2.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病虫害监测4.开展害虫生态学研究,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5.加强病虫害信息共享和科学研判二、病虫害生物防治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进行防治2.研发新的生物防治产品和措施3.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的自然抵抗力4.加强对生物防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成果三、病虫害化学防治1.合理选择化学药剂,确保安全环保2.科学制定防治时机和施药方法3.加强化学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指导4.进行药剂效果和药害评估5.强化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手段的配合应用四、病虫害物理防治1.采取合理的林业措施,如疏伐、修枝等2.利用物理障碍手段,如建立防护网、地膜等3.利用物理方法处理病虫害源头4.控制森林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传播5.建立物理防治技术评估与示范体系五、病虫害综合防治1.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2.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的合作3.综合运用各类防治手段,形成联防联控态势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治意识5.加大病虫害防治的经费投入和科技支持总结: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然而,病虫害防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
01
人工捕杀
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害虫,如天 牛、金龟子等,可以采用人工捕 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02
03
灯光诱杀
阻隔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 等诱杀害虫。
对于一些在树木表面活动的害虫 ,可以采用涂胶、涂药等方法进 行阻隔。
化学防治技术
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避免使用剧毒、高残留的
目 录
• 森林病虫害概述 • 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 •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 • 森林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森林病虫害概述
森林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森林病虫害的定义
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其他生物 的侵袭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引起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生长发育受阻,外部形态受到损伤,致使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
监测与预警的必要性
预防灾害
通过监测与预警,可以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 的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灾害 的发生和扩散。
科学决策
监测与预警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防治策略。
保护生态
通过监测与预警,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 平衡,减少过度干预和破坏,维护生物多样 性。
生物监测
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指标,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 和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
数据收集
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包括病虫害种类、分布、 密度等信息。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 径和潜在风险。
预警发布
森林灭虫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特制定本森林灭虫施工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
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施工范围本次施工范围为我国某森林区域,总面积为10万亩。
四、施工时间本次施工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
五、施工方法1. 生物防治法(1)引入天敌:在适宜的季节,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病原菌等,通过天敌的捕食和繁殖,降低病虫害的种群密度。
(2)利用昆虫信息素: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和迁徙,降低其种群数量。
2. 物理防治法(1)人工捕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人工捕杀,针对病虫害的幼虫、成虫等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人工捕杀方法。
(2)物理隔离:在病虫害发生区域设置隔离带,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3. 化学防治法(1)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2)生物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4. 综合防治法(1)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森林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2)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合理配置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
六、施工步骤1. 病虫害调查与评估(1)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分布范围等。
(2)对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防治方案(1)根据病虫害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2)明确防治目标、防治方法、防治时间、防治区域等。
3. 施工准备(1)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492023.12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梁燕博(葫芦岛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森林病虫害严重影响森林的正常生长,一旦暴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稳定,阻碍动植物的生存发展。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防治,保证森林的生态环境稳定,促进生态平衡。
1 防治森林病虫害影响的有效举措1.1 科学培育种苗不同种类以及生命状态的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植株的生长环境稳定,活力旺盛,那么,就能很好抵抗病虫害的威胁,实现植物的正常生长。
但如果其本身生命力就比较弱,就很容易遭受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基于此,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从育苗着手,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品质优良,生命力旺盛的苗种。
在选苗阶段,首先要根据后期栽种的地域环境,针对其气候特征、土质环境等进行仔细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苗种进行栽培。
此外,确定苗种种类之后,要着重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幼苗,从而提升生长存活率,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比如在干旱少水的地方就需要选择樟子松之类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同时选择生命状态良好的苗种进行栽培,以提升后期生长成活率,达到维持生态环境稳定的目的。
另外,对于苗种的选择,还要对其进行检疫工作,选择健康良好的苗种,以保证栽种的苗种不存在病虫害等问题,更好地完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选择生命力旺盛的植株,进行科学的检疫工作,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以保证苗种能够正常生长,预防病虫害发生。
1.2 建立完善的育苗培养机制人工林种植区域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苗种自身以及植株身上携带的虫卵病菌等,这些病虫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通过汲取植物营养慢慢发育,最后危害植株生长。
因此,在进行苗种选择之后,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苗种进行消菌杀毒工作,使苗种携带的各类病菌虫卵被消灭,从源头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同时,刚种下的苗种比较脆弱,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林区的环境为苗种建立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为苗种生长提供适宜的湿度、温度、肥度,有效提升苗种的生长存活率,提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精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精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精选:
1. 预防措施
- 加强林地的日常巡查,尽早发现有害生物的迹象。
- 进行及时的生态修复,增加森林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暴发。
- 配备并培训专业的防治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认识。
2. 物理防治
- 使用生物监测技术,通过监测设备收集有害生物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手工收集有害生物,如使用陷阱或捕捉器捕获昆虫。
3.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和寄生生物阻断有害生物的繁殖过程,如使用昆虫和微生物类防治病虫害。
- 引入外来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森林害虫。
4. 化学防治
- 使用合适的农药和杀虫剂进行喷洒,如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害虫。
- 注意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5. 教育与宣传
- 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有害生物
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 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活动,传授防治技巧和知识。
这些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可根据不同的有害
生物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林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经济效益,还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常见的林木病害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侵袭引起的危害,病变初期表现为松树枯黄干枯,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主要传播途径为松褐天牛。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移除感染树木、采用化学防治等。
2. 松树大斑病松树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病变主要表现为松树树皮出现大面积的疮痂,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理病斑树皮、合理施肥等。
3. 松材虱松材虱是一种长有吸头的刺吸虫,在松木上寄生并吸食汁液,导致松木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剪除被害枝叶、喷洒农药等。
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幼虫主要以松树叶片为食,严重危害松木的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手工捕捉松毛虫、喷洒杀虫剂等。
2. 松褐天牛三、防治方法在发现林木病虫害时,及时移除病虫源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将感染严重的树木及时清理,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防止疾病的扩散。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林木的养分吸收,减少病虫的危害。
3. 喷洒农药在病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设置天敌设置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是保护林木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林木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Word文档仅供参考 二、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20XX年是云南森防总站建站23年来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把行政执法提到了总站的首要职能,全省首次实行了统一着装上岗执法,完全解决了XX年国家《植物检疫条例》颁布以来没有着装上岗执法的咨询题。派业务精干人员参加省政府对外服务中心实施检疫的社会化服务。全省依法检疫种子、苗木、木材率达99%,商品木材及要紧林产品的调运检疫率达95%,同时加大了源头执法,对外地调入本省的这些检疫项目也加大了复检力度,全省实现了电脑办理《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和网上传输,严防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二是加大资金支撑力度。资金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程的有力保证。国家和省财政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总量在逐年加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比20XX年增加4倍以上,通过界定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强化治理,确保了重点区域的治理资金和投资效益。 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依照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任务、指导思想、宣传报道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机制、组织领导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省各级森防站要紧领导要像抓防治业务一样,亲自抓、具体抓、始终抓、抓到底。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业务性强、专业水平要求高、技术知识更新快。为了不断拓宽防治业务知识,2005年重点举办了检疫员、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和除治、椰心叶甲防治、小蠹虫综合防治、松毛虫病毒增殖及林间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强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次,占全省专兼职森防人员的35%。对松材线虫病还特地从中国林科院邀请闻名专家到云南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三、推进四个转变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大了四个转变的新进程,即防治思想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防治策略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防治效果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20XX年又有了新的飞跃和推进,专门是对小蠹虫治理有效药物的科学实验和筛选,有效遏制了小蠹虫发生和危害面积的扩散蔓延;对松毛虫病毒增殖加工技术科研成果的有效运用,使云南寻到了对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最佳方法,有名的松毛虫老灾区永仁、弥勒、易门等地能连续控灾8年以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性防治新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实行生物防治新举措有了更大的突破,防灾御灾主动性有了更大的提高。监测+预防性防治+生物防治为要紧内容的低成本可持续控灾新防治模式正在得到新的推行。 四、十二五新目标 十二五XX之年,省森防部门在提出全省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操纵在4%以下,成灾率操纵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商品木材及产品调运检疫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云南林业快速健康进展的新目标同时,又提出了四个新的亮点,即:促进一个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灾后救灾向预防为主转变;抓好一个创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上将具体的防治行为逐步面向社会推向市场;打好一个攻坚战,集中资金技术人力打好小蠹虫攻坚战;组织两个歼灭战,对入侵云南的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积极除治,予与歼灭。 篇二: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杨树食叶害虫 要紧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躯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躯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Word文档仅供参考 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落。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刻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落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用白僵菌高孢粉,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喷雾或喷粉。 4、在郁闭度0.7以上,林内用1.2%苦、烟乳油每亩35-40克,药剂配比为1份药剂配9份柴油,早上或傍晚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要紧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峻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胖治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胖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4、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2000倍液,发病期可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埋伏其中为害。阻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梨树萌芽期,用10%吡虫啉3000倍,50%抗蚜威2000倍防治。五、胡柚防冻处理及树势恢复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胖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胖,追胖宜薄胖多施,专门要注意操纵施胖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篇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爱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进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的内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为目标;以操纵病害发生面积为重点,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等各种防治措施,严格防治技术规程,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确保防治达到最终效果。 二、差不多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二)坚持谁治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 (三)坚持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统一时刻,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三、防治对象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