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选择题按顺序涂卡。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涂卡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共6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大神级作家要培养高雅“上帝”何勇海“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规则。
对此,评论家白烨日前指出,这个规则需要反思。
当你是个一般网络作者时,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
当你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起到一个大神应该起的作用,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示范其他作者,而不是只去一味博得众多读者喝彩,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白烨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
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确有“读者是上帝”的意识,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希望有读者购买文学网站的虚拟货币给写手“打赏”,甚至希望有大量铁杆粉丝日夜追随,将自己捧成“网络大神”。
这些想法固然没有多大错误—哪怕是传统文学,也需市场检验优劣与成败,更何况网络文学?如果某网络写手的作品无人点击,恐怕只有放弃写作这个“春秋大梦”了。
问题关健在于,视读者为“上帝”,切不可唯读者“马首是瞻”,因为读者形形色色、品位趣味各异。
有些网络写手,却盲目迎合、一味迁就读者的口味,在作品中大打情色、暴力、仇杀等擦边球,不断走向低俗。
难怪有人说,某些网络文学简直就是个别“上帝”握着作者的手写出来的“文学垃圾”、“精神糟粕”。
网络文学虽是商品,但又不是纯粹的商品,如此写作,短期内或能赢得少数读者,长期看却会丢失大部分读者。
而大神级作家,则应当承担起培养高雅读者的使命。
正如白烨所言,一般网络作者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但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
一方面,这是爱惜自身“羽毛”之需要。
从身处底层、疯狂码字的文艺青年成长为塔尖的“网络大神”,非常不易—有报道称,1O万位作者中才会产生一位大神,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得有自己独特之处,千万勿在粉丝迷恋中迷失。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3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论述类文本阅读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
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
《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
而与儒家做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
《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条件。
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
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
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
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故不为人所知。
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
朱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
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
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之“上善”。
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困惑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恶是可以为的。
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
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
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实际上庄子认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 只要对人对己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
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了高二语文,欢迎大家来学习吧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在美国对俄制裁的大环境下,印度正在打算与俄罗斯进行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跟美国。
若作为世界第一军备进口大国的印度真的这样做,无疑要让美国的制裁行动变得了。
A.殚精竭虑唱对台戏子虚乌有B.殚精竭虑当面锣,对面鼓子虚乌有C.处心积虑唱对台戏形同虚设D.处心积虑当面锣,对面鼓形同虚设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韩愈,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
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认为文章须“唯陈言之务去”。
B.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文,往往亦庄亦谐、能近取譬、言简意深、风趣警策。
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是杂说的典范作品。
C.“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致仕”指官员到任工作;“乞骸骨”指官员年老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D.“刺史”,汉唐时州的主管官称刺史,和宋代的知州地位相当。
“司农卿”,唐时为司农寺长官,掌管国家储粮用粮事务。
3.学校为文学社、书法社、绘画社和摄影社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社团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②还我庐山真面目爱他秋水旧风神③笔走龙蛇堪称妙书到瘦硬方有神④螺黛淡描西子面柳风轻拂小蛮腰A.①摄影社②文学社③书法社④绘画社B.①文学社②摄影社③书法社④绘画社C.①摄影社②文学社③绘画杜④书法社D.①文学社②绘画社③书法社④摄影社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①以情感人是永不过时的写作法则②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③要努力地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字之中④不要掩藏、修饰你的情感⑤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A.②⑤③④①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②③⑤5.下列句子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快要退休的王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的孩子尽绵薄之力,我们深受感动。
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读拼音,写字词。
读书的意义不可gū liang。
通过读书,我懂得了lǎn duò是进步的敌人,它会磨灭你的意志,让你后huǐ不已。
只有从小立下hóng伟的志向,不畏严寒kù shǔ、qián 心读书,漫游在知识的diàn táng,你才会领lüè到人生的精彩。
2.与“呕心沥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A.处心积虑B.臭名远扬C.足智多谋D.诡计多端3.“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最能表达这句话意思的名言是()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活雷锋。
”一句中的“精神”,与下面()中的“精神”意思相同。
A.小红看起来精神饱满。
B.小明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C.我们靠团队精神赢了这场比赛。
D.爷爷打起太极拳更精神了。
5.关于《四季之美》一文,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依次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黄昏、秋天的夜晚和冬天的早晨。
B.本文作者是清少纳言,清是她的姓,“少纳言”是她宗族中人在宫中任职的称呼。
C.静态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作者通过景物的静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之美。
D.本文在表达上非常有特色,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6.关于“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提高阅读速度要不断练习,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C.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D.读想结合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
7.《中国民间故事》的中《白蛇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下面哪个情节是发生在这个传说里()A.十八相送B.哭倒长城C.断桥相会D.槐树做媒8.下列哪个故事的类别与其他三个不同?()A.《徐文长》B.《刘三姐》C.《夸父逐日》D.《马头琴》9.下面的诗句与民间故事无关的是()A.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1. (3分)D (A项“将稷下学宫内迁至小城肘腋之处”错,张冠李戴。
应该是将君障从大城内迁至小城,同时在小城西门外,紧贴小城兴建稷下学宫。
B项“波浪式前进的过后” 错,曲解文意。
波浪式前进侧重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文中强调的是“非匀速性”。
C项“改变了列国之间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状况”错,曲解文意。
稷下学宫的创立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以便学术思想的交流,但“列国之间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状况”并未发生改变。
)2. (3分)D (三则材料”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错,材料一侧重稷下学宫遗址的确认,材料二阐明稷下学宫在“百家争鸣”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材料三关注稷下学宫的影视呈现,三则材料是从不同维度对“稷下学宫”这一中心话题加以介绍的,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
)3. (3分)A (A项“齐有稷门,齐城门也。
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是地理位置的描写。
虽不具体,但为后来“稷下学宫遗址”具体位置的记载提供了佐证。
B项侧重于记录齐桓公创建稷下学宫、优待稷下先生的事实;C项侧重称赞齐国的稷下学宫促进优良的风气的形成: D项侧重对稷下学宫建筑的描述,体现其建筑规格较高。
)4. (4分)①孟子和告子在稷下学宫围绕同一话题多次论辩,这是战国中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②稷下学宫的创立,为古代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孟子和告子的学术论辩就是这一条件的产物。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注:(1)答案中蓝色字体是关键内容;(2)②中“稷下学宫的创立,为古代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松下学宫的创立,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5. (4分)①要解决表现对象内容复杂、资料不足等难题;②通过多种视听语言实现古今对话,展现历史文化的广度、深度和高度;③将创作者的思想定力,转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觉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信:④要在娓娓叙事中生动再现历史、还原场景:⑤通过专家讲解和经典文献的阐释,深度表现历史和深层次的文化肌理;⑥融入相关的成语典故,突显主题,增强可看性。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美国宇航局的“欧罗巴轨道器”(简称JEO)计划发射升空,发射六年后抵达木卫二(欧罗巴)。
JEO的任务很艰巨,这是因为它将在木星的辐射带内圈待很长时间,在那里它将遭遇高能电子的密集轰炸。
通常的飞行器在这种猛攻面前很快就会崩溃,而JEO为了应对恶劣环境,不仅采用了电子强化装置来抵御辐射,而且还披上了铝制盔甲。
当最终进入环绕欧罗巴的轨道后,JEO将使用它携带的仪器探索这颗木卫二的表面,同时还要测量其海洋深度。
欧罗巴海洋的首批证据来自1979年,当时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欧罗巴,发现它的平坦地表上交叉分布着裂缝,这暗示在它的表面下存在液态水海洋。
20世纪90年代,这一观测结果被美国宇航局的另一艘飞船“伽利略号”证实。
“伽利略号”还发现,欧罗巴扭曲了木星的磁力线,这也暗示在欧罗巴冰封的地表下存在一个导电层。
许多行星学家认为,这是欧罗巴存在地下咸水海洋的最惊人证据。
JEO将对欧罗巴的磁场和引力场进行测量,这两方面信息加在一起,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颗木卫二的结构,尤其是它的冰壳厚度和它的地下海洋深度。
JEO还配备有穿冰雷达,假如欧罗巴冰壳的厚度仅为几千米,这部雷达或许就能看穿它并看见下面的海洋。
在幽暗的欧罗巴地下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在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最终都是从阳光中汲取养分的。
但是,假如欧罗巴地下海洋中真的存在生命,它们显然不可能从阳光中获取营养,那它们何以为生呢?一些天体生物学家认为,欧罗巴海洋生命有可能依靠海底热液喷泉喷出的硫化氢或甲烷来维持生命,就跟一些动物在地球海洋中的情况一样。
为了消化吸收这种“化合物汤”,欧罗巴生命形式也必须有氧化剂的供给,可氧化剂从何而来?除了欧罗巴的表面,很难想象其他来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一政治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素养检测一(政治)(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已充分暴露②受所处时代局限,这种“不成熟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③这种“不成熟”的理论因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特定阶段而注定沦为空谈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是其“不成熟”的重要表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2024年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①改革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②实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改革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这一最新论断,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下列措施有利于推动重庆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是()①推进科技创新和支柱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多元创新联动效应②加快开辟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③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逐步淘汰传统支柱产业④深化改革赋能提质增效,增强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4.2024年3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10起外汇违规案例。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恍若(huǎng ruò)调和(tiáo hé)B. 沉湎(chén miǎn)谦逊(qiān xùn)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C.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恍如隔世(huǎng rú gé sh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因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游客。
B. 他的讲话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令人深受启发。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她的画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项是:A.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C. 他为人谦逊,总是乐于助人,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D. 他的文笔优美,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丰硕丰富B. 恢弘辉煌C. 欣喜若狂兴高采烈D. 崇高卓越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片大海,仿佛是一片无边的蓝宝石。
B. 雨后的天空,像一块洗净的蓝水晶。
C. 红太阳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大地。
D. 那朵白云,宛如一位飘逸的仙子。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朱良志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
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
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
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
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
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
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
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
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
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
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
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
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
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
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
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
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1.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B.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C.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
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D.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落花时节”到“心灵的吉壤” 中倾诉。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
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
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
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
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
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
”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
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
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
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
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
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
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
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籍.识其姓名籍:登记、记录B.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中:中意、满意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虞:忧患、祸患5.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3分)()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④所活不可胜计矣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
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
(4分)(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辋川闲居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③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答: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②,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③,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④,,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⑥,怒涛卷霜雪,。
(《望海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
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