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简介

合集下载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蚀以沟蚀为主.其有空问分布不均,”立体侵蚀”明显f季节差异大,侵蚀曲线呈.双峰”型.侵蚀高蚌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这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减轻川中丘睦土壤水力侵蚀的对策是;(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推行坡改梯f(2)丘顶丘坡,造林种草f(3)改良耕作技术,实行轮作套种l(4)逐步建立和实行建房必须营造耕地的制度.关键词JI1中丘凌土壤水力侵蚀沟蚀防治对策丘银SoilWaterErosionandItsPreventiveStrategies inHillyoftheCentralSichuanBasinXuMaoqiZlmngDaquan(South~uesternTeacher’University,Chongqing-Bedbei-630700) AbstractThehillyofcentralSichuanbasinismailysourc~placeofsedimentde positioninThree--GorgereservoiroftheYangtzeRiver.Onthebasisoffieldobservationandinve atagetionformanyyears,aftercomprehensivelyanalysisthetype,featuresandinfluencingfacto rsofsoilwatererosion,it’srecognizedthatthesollwatererosionmainlywasgullyerosion,whichtempor aldlstribufionisnot’uni-form,stereo--erosionisserious,seasonalchangeisobvious,erosioncurs~pre sentsdouble—peaktype,thehighpeakoferosiongetsaheadofthatofprecipitation.Thesewerethe resultsthatnatural factorsandhumanactioneffectcomprehensively.Strategiestodeereacesoil watererosioninhillyof thecentralSiehuanbasinwereasfolbw:(1)Tostrengthenfarmlandbasicconst ruction,andchangeslopelandintoterrace;(2)Toplanttreeandgrassontoslopetopandalonggully bank;(3)Toimprovetillagetechnologe,andcarryOUtrotationandinterplanting;(4)Tobuildupgra duallyandputinto practicesystemsthatconstructinghousemustforestatetillageland KeywordshillyafthecentralSichuanbasinsoilwatererosiongullyerosion preventivestratagies川I中丘陵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龙泉山以东,华蓥山以西,长江以北,剑阁,苍溪,仪陇等县以南.包括49个县市,面积7.89万km.,占全省总面积的14.12;人口428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3;耕地3858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O左右;农业生产总值69.68亿元,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收穑日期I992一O5—2l牛36水土保持6卷的45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2(I(I~70(Im,出露近水平的中生界侏罗系,自垩系红色砂岩,泥岩,页岩地层,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丘陵和纵横交织的沟谷.气候上,川中丘陵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水热同季,地表物质风化强烈,成土作用迅速.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天然植被稀疏,水力侵蚀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以上,年平均侵蚀量高达6820.4t/km.,成为长江上游土壤水力侵蚀量严重的地区.这不仅使该区农业经济发展深受其害,同时也威胁着三峡水库建成后各项设施的效益和安全,缩短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研究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全面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规律,适时采取困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1.1土壤水力侵蚀类型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主要有雨滴击溅侵蚀,片蚀和沟蚀三种类型.据研究,在无植披的土壤表面,一个直径为5mm的雨滴,到达地表的速度为9.5ms,能使0.5~l_0mm的颗粒物质杨程达到0.8~1.(Jm.,使半径4mm的砾石移动20cm的距离.在6.的坡面上,击溅引起向坡下移动的物质量是向坡上移动物质量的3倍..同时,击溅作用还能改造薄层水质点的紊流强度,增强水流的挟沙能力,破坏土壤结构.但在坡度平缓或植被覆盖较好的条件下,击溅作用总的侵蚀效果是微弱的.片蚀主要发生在丘体上部或平缓地面上.在沟谷十分发育,坡度陡,坡长短,坡面微地形又十分复杂的川中丘陵地区,片蚀作用的坡面面积较小,因而片蚀作用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在川中丘陵区,土壤水力侵蚀最严重的是淘蚀,沟蚀量为片蚀量的2~3倍”.1981年在蓬溪县黄泥乡油房村泥岩,页岩中丘上部1072km面积上进行的观测表明,沟蚀面积占62.7以上,年平均侵蚀深度达1.15m,年侵蚀总量9.66t,侵蚀模数高达90l1.2t/km.?a,3种土壤水力侵蚀的特征见表l.表1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Tab.1TypesandfeaturesofsoilwatererosioninhillsofcentralSichuanbasin.1.2土壤水力侵蚀空间分布不均,”立体侵蚀”明显,据四川省水电厅利用遥感技术测算,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面积为4.89万km,占长江上游地区侵蚀总面积的l3.92,侵蚀模数3000~80(I(It/km?a,侵蚀总量32605万t/a占长江上游的20,79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表2).绵阳,广元两市为中度侵蚀,侵蚀模数分别为3011.71t/km?a和4583.59t/kin.?a,其余地区为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侵蚀模数均在5000t/kin?a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犍为,井研,荣县,中江,蓬溪,内江,安岳,逐宁市和南充地区的各县,市尚有侵蚀模数大于13500t/kma的剧烈侵蚀存在,侵蚀面积达到(1)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意见.1987(2)~lJI『省水电厅.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水土流失综合报告,1988,4期徐茂其等,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1282km.这是川中丘陵农业生产的严重隐患川中群丘林立,丘包众多,丘坡面积大.坡耕地所占比例高.坡地是土壤水力侵蚀的策源地.因丘坡部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的不同,其土壤水力侵蚀类型和侵蚀量是完全不相同的(表3).表2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地域差异Tab.2Distribution.fsoilwatererosioninhills.fcentralSichuanbasin表3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空间差异Tab.3Spatialdifference.fsoilwatererosiononhillslopes(3)道南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渣南县农业区蛔报告枭.1984年38水土保持6卷长江北岸的嘉陵江中下游各级支流和沱江中下游的各级支流,把丘体与丘体之间纵横交错的各类型沟谷贯连起来,构成了川中丘陵区别具一格的脉络状负地貌景观.沟谷的类型主要受丘陵类型的控制:在高丘,中丘地区,一般以冲沟,切沟为主;在低丘,缓丘地区,则坳沟多见.沟谷内土壤的水力侵蚀强度随丘陵地貌组合而有较大差异(表4)”.丘坡土壤水力侵蚀的空间差异与丘间沟谷侵蚀相叠加的结果,不仅使丘陵区呈现出”立体侵蚀哟状况,同时也加强了侵蚀的强度.表4丘陵淘答的组合殛其土壤水力侵蚀的关系Tab.4Relationshipbetweencombinationofhillsandgully--valleyandsoilwa tererosionI_3侵蚀集中夏季,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根据实地观澍,川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主要集中于夏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O 上,多暴雨,侵蚀强烈;10月至翌年4月降水较少,侵蚀微弱.在研究降水与侵蚀的年内变化时,发现二者的变化过程均呈双峰型(图1).这虽然与一般的土壤侵蚀相吻合.但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最大峰值在5月,而降水的最大峰值则出现于7~9月.呈现出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地面植被盖度和农事活动有关.2土壤水力侵蚀强烈的原因JI『中丘陵强烈的土壤水力侵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抗蚀力,降水特征,地貌条件,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2.1土壤的抗蚀力l皿廿州上丁图l侵蚀和降水的年内变化Fig.1Changesofsoilerosionandprecipitationwithinayear土壤的抗蚀力是指土壤对雨滴的冲击和水’流的冲刷,搬运有一定的缓冲和阻抗作用.它主要取决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又主要受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2.1.1成土母质对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川中丘陵广泛出露近于水平的侏罗系沙溪庙组(Ls),逐宁组(J3s),蓬莱镇组(JP)和白垩系的城墙岩组(K),夹关组(Kz)紫红色泥,页岩夹砂岩地层,其中抗蚀力弱的泥页岩占5otrio,极易风化崩解破碎,成土过程快,土壤年轻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性质(图2).园沉积成岩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时代的地层,其岩性,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及结构等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成土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表5)2,1.2不同类型土壤的抗蚀力4期镣茂其等:川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39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试分析表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质地,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4个园子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性质,基本上能够作为JIl中丘睦土壤抗蚀力的衡量指标.据乐至县的观测和研究,灰棕紫泥土中碳酸盐的平均含量为6.10左右.经过综台评价,抗蚀力较强的是大泥土和夹黄泥.其质地轻粘,土层厚,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唯夹黄泥比大泥土的质地更粘重,耕作比较困难.抗蚀力最低的是石骨子土和沙土,平均侵蚀模数多在9O00t/kma以上,一些地方可高达14O00t/km.?a(表6).表5不同母岩上形成的紫色土的理北性质Tab.5Physicalandchemkalpropertiesofpurp~soilsdevelopedindifferentpa rentrocks灰棕紫泥红棕紫泥棕紫泥黄红紫泥中壤一重壤,中度一强度侵蚀.中壤为主,岩层上部含大量1~3ram的钙,泥结核及碎屑,碳破盐含量高,溶蚀强,片蚀,沟蚀掇为严重.轻壤一中壤,岩层顶部>lmm,碎屑,砾石含量高达45.33,溶蚀强,沟蚀片蚀极为严重.轻壤一中壤,粉砂含量高0.OL~O.05mm的粉砂含量高达60~65,片蚀,沟蚀严重红紫泥轻壤为主,裸露地面片蚀沟蚀严重,有机质贮存量低.据《乐至土壤}1986整编2.2降水特征在地面裸露情况下,暴雨是土壤水力侵蚀的主要动力条件.JI『中丘睦年降水量1100~1400mm,其中6~8月降水400~600mm,中江,乐至,永JIl一线的东北为400500ram,西南为500~600mm.一日最大暴雨量一般150~2OOmm,盐亭,简阳,荣昌曾达250ram.造成疏松裸露地表径流横溢,沟壑纵横,土壤遭受大量i中刷和流失.图3为遂宁组泥页岩地层上发育的红棕紫泥土耕地40上,坡度为5.~20.时,土壤侵蚀观测值与日降水量的关系当土层厚度足够时,土壤侵蚀量与日降水量之问呈线性关系.日降水量小于50~60mm时,侵蚀强度大多为轻度一中度.当日降水量超过60~70mm时,则侵蚀强度有突然转化为强度和极强度的趋势.2.3地貌条件的影响川中丘陵的坡度和坡长是间接和直接影响土壤水力侵蚀的主要地貌条件.2.3.1坡度,坡长对土层厚度的影响从不同岩性,坡度,坡长和坡向的丘坡上,取得了400多个土孔的数据,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外,还对坡度,坡长,海拔和相对高度5个变量与土层厚度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Y=86.16—2.03(i)y——丘坡土层的平均厚度(cm);z——丘坡的平均坡度(.).F检验:F一14.47,显着水平取0.1时.检验临界值F一2.76,标准差s=160246aIO12土壤侵蚀量”/km水土保持6卷圈2川中丘陵紫色土及其母岩分布图Fig.2Distributionmappurple~oltsandtheirparent rocksinhillsofcentralSiehuanbasin1,符合精度要求.=59.26—1.07l一0.12x2(2——丘坡上任意点(i)的土层厚度(cm){≈——i点的坡度(.)固3潼南,蓬溪土壤水力侵蚀与日降水量的美系Fig.3Relationshipbetweenamountofsoil watererosionandday-preclpitatlonF检验;Fl一6.25,F:一2.88,S1—4.3,S2=4.4,取显着水平为0.1时.完全符合精度要求.’从(1),(2)式可以看出;第一,丘坡上土层的平均厚度主要与坡度呈线性相关,而与其他参评因子. 关系不大;第二,丘坡上菜点的土层厚度与坡度,坡长均呈线性负相关,即坡度愈小.坡长愈短,土层愈厚.因此,愈靠近坡麓,土层愈厚第三,按(1)式计算,坡度超过42,4.后,丘坡成为裸露岩坡地;若按(2)式计算,25.为粮食作物耕种的坡度上限.坡长50m处(低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26.5cm,坡长1OOm处(中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20.5 cm.坡长200m处(高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8.ISere.上述两式的计算结果与川中丘陵实际情况冒Ⅲ】捌*世4期徐茂其等: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厘防治对策41相吻台.2.3.2坡度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高丘和巨厚层块状砂岩分布区的丘陵,坡度一般>60.,其余地区丘坡的坡度均<50..据观察,坡地上土壤侵蚀类型,物质迁移方式和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异.坡度>45.,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都比较严重;坡度<25.,则以水力侵蚀为主.但在同一条件下,水力侵蚀强度涟坡长的增长而增大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抗蚀力有很大差异,遂宁组(Js)上发育的红棕紫泥,其侵蚀强度比沙溪庙组(Ls)上发育的灰棕泥土大得多(表7).丧7坡度与土壤水力侵蚀的关系Tab.7Relationshipbetweenslopegradientsandsollwatererosion2.4植被和人类活动坡地有无植被覆盖,其土壤水力侵蚀量相差大约10~10’倍”.植被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截留降雨,减小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作用;第二,降低流速,增强下渗,减少径流,达到降低土壤水力侵蚀的目的;第三,植物根系网对土壤有很好的固结和保护作用,韦弗发现,植物根系发达的土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蚀力,并能使土壤侵蚀开始的时问延后5~20倍;第四,枯枝落叶和根系的腐烂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雨水下渗量和土壤抗蚀力的作用..由于人多地少,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川中丘陵的自然植被已破坏殆尽,垦殖指数高达50以上,现有植被主要是以农作物占绝对优势的人工植被.每年冬季至翌年春季,川中丘陵地面小春作物低矮稀疏,郁闭度低,裸露面大,地表物质风化强烈,而这时期的降水量少,多以潆潆细雨或小雨方式降落;故土壤水力侵蚀徽弱,碎屑颗粒物积累较多.4月以后,雨季来临,降水明显增多,这时正是小春作物收割后,大春作物播种时期,由于对土壤的频繁翻耕,地表裸露疏松.尽管5月份的降水量不是全年最多月份,但所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确非常严重,形成了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最高峰值.6~8月尽管正值川中丘陵雨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但由于水热同季,农作物生长繁茂,地面郁闭度高,植物地下根系固土力强,所以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反而不及5月.9月,川中丘陵大部分地区降水仍然很多,这时正是大春作物成熟和收割期,枝叶凋零萎缩,地表覆盖度低,固而形成了第二个侵蚀高峰期(图1).这就是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与水,热大致同期,侵蚀高峰超前于降出高峰的原因,这为减轻和防治强烈的土壤侵蚀提供了可能性.3减轻土壤水力侵蚀的对策川中丘陵严重的土壤水力侵蚀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体制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固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采取综台防治措施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3.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将目前普遍存在的坡耕地逐步改造为梯耕地,以降低耕面坡度,缩短单元耕地坡长.同时作好耕作区排水系统馓到排蓄结台.溢,拦并重,防治耕面沟蚀发生.3.2丘陵,丘坡造林植草,不留裸露地面目前川中丘陵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0,丘体部分不到4.通过造林,逐步使川中丘陵森林覆盖率达到20~25,丘体部分达到8~10.这样就42水土保持6卷可以大大减轻土壤水力侵蚀,改善整个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3.3改良耕作技术条件研究夏秋作物品种的合理配置,层次结构和叶盖率的关系,实行间作,轮作和套作.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水土.JI『中丘陵改善土壤结构的关键:一是改造低产田,二是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量,使板结恶化的土层逐渐恢复活力3.4逐步建立和实行建房必须营造耕地的制度JI『中丘陵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9亩.良田好土被侵占建房造屋的现象在各地,市,县有增无减,这是危及川中人民赖以生存的一大忧患.建议各级国土部门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严禁占用耕地建房实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求申报修建单位或个人,将批准建筑地面上的熟土,按一定厚度标准搬运到指定的差性土或荒地上营造一定面积的耕地,并在组织验收后,再第二次批准修建.4结语川I中丘陵严重的土壤水力侵蚀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危及川中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和三峡库区安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本文分析认为,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具有时空差异大,侵蚀与水,热基本同期.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是自然固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与人类的耕作活动和作物盛衰关系密切.应该提出的是,JI『中丘陵地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耕作技术条件,研究作物品种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增加5月和9月地面覆盖率等是目前减轻和防治土壤水力侵蚀的有效措施.为防止和减轻因建筑占耕地过多的现象继续发生,应该用行政或法制手段逐步建立和实行”营造耕地的制度,同砍伐必须造林一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参考文献[1]刘清泉,高天宇主编.四川省经济地理.成都t四川科学撩l术出版社.1985}1—248[2]承继成.坡地汽水作用的分带性.地貌学论文选集.北京I科学出版社,1963I99—104[3]EHison.W.D.Studies0fRaindropErosion.AgriculturalEngineering,194 4:25?6—131[胡穆桂春,l杜子荣l,刘安明等.四JI『省自贡地区I;50’万地貌图分析.西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1982门(1):66—79.[5]柯克比.摩根着,(王礼先,吴斌,洪惜英译).土壤侵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8—19.[6]Slaymaker.H.O.!PatternsofSub--arm]ErosioninInstrumentedcatchme ntswithpartloularRdereneetotheVp_●perWyeV a|ley,M.d—Wales?1968168—113[7]徐茂其.张大泉,周晓骆等.九寨沟流域突发性重力侵蚀初步研究.水土保持.1991I5(2),1—7[8]W~ver.J.E.E{{ects.{V egetationnErosionContro1.UnitedStatesDepart mentofAgricultureTechnicalBullet一-in.SoilConservationSerace?MimeoPaper?1937}26—66[9]马斯特斯着.(程倥人等译).环境科学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I1—61。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西河是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的一条河流,属于岷江流域的一部分。

川中丘陵区是西河所在的地形,该区域地势较为崎岖,地形起伏较大,山川交错。

在这种地形下,流域内的水文多样性非常丰富,具有极强的分形特性。

分形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尺度下,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

分形特征也是研究自然界中复杂系统的常用手段之一。

分形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分形维数来描述对象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和结构特征。

针对川中丘陵区西河流域,下面将对其分形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统计西河流域的水文数据,分析其主要水文特征。

根据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化量,可以确定汇流阈值,即西河为一个以汇流阈值为分界线的分形系统。

随着汇流阈值的增大,西河的分形维数也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了西河在不同的尺度下都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且随着水位的升高,其形态越来越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次,利用汇流阈值分析法计算西河流域的分形维数。

该方法是指,在不同的汇流阈值下计算西河流域的断面数与流域面积的关系。

由于西河流域的断面数量不随汇流阈值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因此可认为该河流流域是一种分形系统。

经过计算,西河流域在汇流阈值为20000~25000m2时,分形维数达到最大,约为1.13左右。

这个结果表明了西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在该阈值范围内维持稳定,即该水系的几何形态最为稳定。

分析分形特征对于认识西河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以及相关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分形特征是指在不同尺度下,自然界复杂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在西河流域中,流域内的水文变化随着不同的汇流阈值而变化,但整个系统都具有分形特征,即系统的几何形态存在着相似性。

在具有分形特征的水文系统中,不同时间或空间尺度下的水位资料均可以相互转换,这对于对流域内水文过程的研究具有很大帮助。

此外,分形特征还能够通过几何分析手段,推测出流域表征信息的重要参数,以及在分形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区分众多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力特征,通过对分形维数和分形层次的分析,能够描述出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分形分析是理解和研究水文地貌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国丘陵介绍

中国丘陵介绍

中国丘陵介绍1、辽东丘陵位于辽宁东南部,包括大连,丹东,营口,抚顺,本溪,鞍山地区。

边界由辽东半岛,千山山脉横贯南北,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面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遥相望,仅西北和北部以营口、鞍山、抚顺、宽甸至鸭绿江江边一线与辽河平原和长白山地相连,成一半岛。

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中国三大丘陵之一。

2.辽西丘陵辽西丘陵是位于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的总称,主要由努鲁儿虎山、松岭、医巫闾山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的渤海和辽河平原逐级降低。

山脉海拔多在300-1000 米之间,由于大凌河、小凌河的切割,地形较为破碎。

辽西丘陵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锰、钼是这里著名的金属矿藏。

3.山东丘陵位于山东中部和东部。

边界由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的广义上的山东半岛。

面积约占广义半岛面积的70%,中国三大丘陵之一,平均海拔650-800米,最高峰泰山玉皇顶海拔1532.7米,除崂山、沂山、蒙山、泰山等少数山峰高过1000米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足500米。

半岛中部的胶莱平原(位于潍坊东部,青岛中北部,烟台莱州)将山东丘陵分隔为鲁东和鲁中丘陵两部。

4.东南丘陵中国长江以南丘陵统称,三大丘陵之首,由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四部分组成。

⑴.江南丘陵位于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

边界由中国长江以南(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江西东部有黄岗山、武夷山、怀玉山、雩山)、雪峰山以东(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的丘陵的总称,江西湖南之间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

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陆地海拔为200米—500米之间。

⑵.江淮丘陵(淮阳丘陵)地处安徽省中部和江苏西部一些地区,包括六安,合肥(肥西、肥东、长丰、巢湖),滁州(定远、凤阳、天长、全椒、来安),南京(六合)、扬州(仪征、邗江)等地。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条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域。

本文将探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川中丘陵区包括眉山市洪雅县、彭山县和丹棱县,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和山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因此,该区域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规划,包括确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和投资方案等。

规划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市场需求等来确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

二、农业产业升级休闲观光农业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产业,川中丘陵区可以通过农业产业的升级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业升级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升级、需求转型等方面,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景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吸引人的景点来吸引游客,川中丘陵区可以发掘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建设一些旅游景点。

如利用当地的山地、林木资源,建设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公园;同时也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建设一些文化古迹和人文景点。

景点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的兴趣,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四、特色旅游产品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独特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川中丘陵区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如开展水果采摘、山野徒步、温泉泡浴等农业体验活动,同时也可以发掘当地的民俗、美食等,打造一些独特的旅游产品。

这些旅游产品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还能够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五、品牌营销品牌营销是休闲观光农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川中丘陵区可以通过品牌营销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营销可以包括宣传推广、媒体合作、网红引流等方式,通过推广当地的文化、景观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川中丘陵区。

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整体规划、农业产业升级、景点建设、特色旅游产品和品牌营销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带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川中丘陵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中西部地区,地处川东平原和川西高原之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川中丘陵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探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本文将从资源优势、需求分析、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资源优势川中丘陵区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盛产优质水果、蔬菜,还有丰富的畜牧资源,农耕文化深厚。

该地区还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天然风光和旅游资源,如天荒坪、大邑李家山、邛崃卧牛山等风景名胜。

这些资源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需求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川中丘陵区,城市居民对于假日出游、赏花采摘、农家体验等活动的需求较为旺盛。

而且,随着都市化的加速,人们对于农村风光、田园风光的向往也逐渐增加。

川中丘陵区有着巨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市场需求。

发展模式针对川中丘陵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可以建设农家乐、民宿等农业旅游基地,为游客提供农家风情体验、农作物采摘等活动。

可以推广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品尝。

可以开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应当加大对农业旅游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投身农业观光产业。

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项目,为农业观光企业提供贷款、补贴等金融支持。

可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规划和指导,确保发展方向和效果。

可以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打造出一批具有川中丘陵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

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法难度太 , 为水 土流失 屡禁 难止 人
得 到一定 程度 改善 , 但是 长期 以来 由于 资源开发 和 生 产建设 中乱采 乱挖 、肆 意 破坏地 貌植被 、倾倒废 土弃 渣等人 为造 成水 土流 失现 象十分普 遍 , 各地严 重 的水土 流失状 况仍未 得 到根本 的改 变 。 省 20 据 01
WT O后 , 中丘 陵 医水 土保持 生 态环境 建设 面临 宣传 、 川 建设标 准 、 入体 制 、 投 治理方 式 、 范管理 等新 规 的挑 战 , 故提 出有 效遏制 水土 流 失 , 改善 和保护 生 态环境采 取 的综合性 对 策措施 厦 建议 。 【 关键词1 川中丘陵区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对策
战。
减少 或避免 水 土保持 生态 环境 建设 的盲 目性 ,实现 水 土治理 与产业 化发 展 的对位 配置 。 同时对 国家重 点投 入治理 区域 ,应把 基 础性 治理后 的 工作 纳入通 盘考 虑范畴 .引 导农 民群众 按 市场 要求 优化 配置 资 源, 为区域 内产业 化发展 起 到探 路和示 范作用 。 34 优 化现行 治理模 式 . 新治理 机 制 . 创 引入市场 机 制 , 确立 农 民的 主体地 位 , 行全方 实 位 开放 ,调动 各种 社会力 量参 与水 土 流失 治理 和水 土保 持 生态环 境建 设 。积 极 推行 大户 承包 治理 ,下 岗职工 、 国家公 职人 员 、 退休 人员 等租 赁经 营 、 离 股 份台 作 制等多 种治理 形式 ,探 索 一条适 台新 时期川 中丘 陵区发展 的新路 子 ,促进 各 生产要 素 的优 化组 台, 加快 水保生 态环 境建设 进 程 。
维普资讯
20 . o2 02 N .
四 川 水 利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刘晓娇;徐娟;张斌;刘守江;覃发超;罗明良【摘要】河成壶穴是记录流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以川中丘陵区两类岩性区(砂岩、泥岩)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定义壶穴形态规模与比例两类参数,对比两地壶穴形态差异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规模上,砂岩壶穴的密度和深度较泥岩壶穴偏大,而长、短轴则较之偏小;在平面形态上,砂岩壶穴的扁率较泥岩壶穴偏小;在垂直断面形态上,砂岩壶穴多呈倒“Ω”型、“U”型,口径深宽比偏大,泥岩壶穴多呈“V”型,口径深宽比偏小.这与两地水动力、构造、推移质、基岩与时间等因素相关,并建立壶穴概念模型.本研究将丰富与完善壶穴地貌的非地带性特征及区域代表性,为川中丘陵区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6【总页数】8页(P723-730)【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形态;对比;成因【作者】刘晓娇;徐娟;张斌;刘守江;覃发超;罗明良【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1河成壶穴是现代河流常见的微地貌形态,是记录流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

壶穴研究不仅具有其形成与演化的地貌学意义,还促进了地貌学和冰川地质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1],对壶穴形成的不同见解会导致不同的地球环境演化方向结论[2]。

研究壶穴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3],一百多年来壶穴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初期的以定性分析[1,3-15]为主,发展到现在已深入到以定量[2,16-24]研究为主的阶段。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摘要结合川中丘陵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同时为庭院生态工程在川中丘陵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性的对策和措施,并分析了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在川中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庭院生态工程;农村生态建设;意义;对策;川中丘陵区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包括9个市地、49个县市。

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用地结构极不合理,林地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超坡限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

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该区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之一。

1川中丘陵区生态现状1.1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川中丘陵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耕作方便,因此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

川中丘陵区土地总面积约12.1万公顷,以县为单位平均人口密度500~600人/km2,最高可达1 054人/km2(南充市顺庆区);耕地面积330多万公顷,占区内土地总面积的29.4%,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5.8%,区内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是全省主要农业区、经济区。

1.2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的过度垦殖,使川中丘陵区森林覆盖率显著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根据1987年遥感监测资料,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达7.7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3.72%,其中强度、极强度水土流失占总面积的44.87%。

另据研究表明,嘉陵江中下游区坡耕地土壤年侵蚀模数为1 000~4 000t/km2。

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腹地的遂宁市,虽然经过1989~1999年“长治”工程及相关水保措施的实施,共有2 275km2水上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但仍然有3 000km2左右的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仍然是困扰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亦是本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

1.3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明显该地区天然林几乎绝迹,代之以人工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林分单一,主要为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中丘陵
川中丘陵
川中丘陵(ChuanzhongQiuling)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

又称盆中丘陵。

西迄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东止华蓥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以丘陵广布、溪沟纵横为其显著地理特征。

本区是四川东部地台最稳定部分,大部分地区岩层整平或倾角甚微,经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后,地表丘陵起伏,沟谷迂回,海拔一般在250~600米,丘谷高差50~100米,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为四川省丘陵集中分布区。

同时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经侵蚀剥蚀后常形成坡陡顶平的方山丘陵或桌状低山,丘坡多呈阶梯状,多达3~4级。

仅剑阁和苍溪一带,属由白垩系砾岩组成的地区,地表经褶皱后成为单面低山。

威远和荣县一带也分布有石灰岩低山。

川中丘陵西缘的龙泉山为东北向狭长低山,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亦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自然界线,长约210公里,宽约10~18公里,海拔700~1000米,最高处1059米。

川中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和泥岩,质地松脆,极易遭受侵蚀和风化,故土壤中多沙和碎石。

全区植被稀疏,森林覆被率不到7%,有的县份仅1%,为四川森林覆被率最低地区。

同时丘坡较陡,每当夏半年雨水集中时,常造成水土流失,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如嘉陵江,涪江和沱江流域,每年冲走的泥沙多达2.5亿吨,成为长江上游泥沙的重要来源。

热量有余而降水不足为川中丘陵另一特征。

本区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280~350天。

冬暖春早,是四川热量较高地区。

年降水量仅900~1000毫米,冬干春旱明显,其中,春旱频率高达60%,是四川著名旱区。

红层地区地下水贫乏,广大丘陵地区田高水低,故干旱为本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川中丘陵地区是四川最大的产盐区和天然气产地,亦是四川棉花、甘蔗、黄麻、花生和蚕桑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棉花和甘蔗产量各占四川90%与65%。

粮食产量占四川粮食总产的40%,南部长江河谷还生长有龙眼、荔枝等南亚热带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