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香料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烟用香精及其调配

烟用香精及其调配

第九章烟用香精及其调配所有的烟草制品,不论是卷烟、雪茄烟,还是斗烟、水烟及旱烟,所赋予人们的生理享受,即生理强度(劲头)、香气和吃味等,大都来源于烟叶的天然成分。

然而在其加工制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克服烟叶自身质量的局限性,矫正、弥补和提高烟草制品的香味,遮盖杂气,减少刺激性和辛辣味,广泛应用与加香加料技术。

卷烟生产中更是把这一技术看成是一项决定产品风格和质量优劣的重要措施。

卷烟所具有的香气和吃味是紧密相连而难以分割开来的,也就是说香中有味,味中含香。

针对加香加料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言,一般分为加香技术和加料技术两部分。

前者主要是改进和增补卷烟香气并赋予产品香气风格;后者主要解决烟气的吃味,除去辛辣刺激味使得烟味醇和。

在生产上两者对香味料的选择、配制和添加方法因其侧重点不同而有较大区别。

不过必须做到相互呼应,和谐一致,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第一节加香的作用和特点一、加香的作用卷烟消费已成为吸烟者心理、生理或习惯上的需要,要求在打开烟盒时就能嗅到芬芳馥郁的烟香而引起烟欲,抽吸时又有津润爽口的烟味劲头。

而且消费者往往会对某种烟香风格形成习惯或偏爱,希望能保持不变。

但是,烟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有机体,它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取决于许多因素。

卷烟的香气和吸味主要来源于烟草具有的天然香味物质,以及经过调制、复烤、发酵和陈化过程形成的香味物质,但这些常常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烟质出现波动。

因此,在卷烟生产中,常常遇到产品质量与配方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出香气不足或平淡,或吃味欠佳等方面的缺陷。

出现这种差距时,一方面可以选用适当的原料以调整烟叶配方来补救,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加香来提高产品质量。

尤其当香味好、品质高的上等原料缺乏时,发挥加香的作用对提高产品的香气浓度及掩盖不良气息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增补和改进烟草的天然香味不同年份的烟叶中含有的天然芳香成分,包括其中能产生香味的母体,这些成分,经常会发生变化,此消彼长,会给烟草香味带来差异,故有必要按实际情况调整烟叶的配方。

天然香料

天然香料

天然香料1、香料的历史香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早有采集植物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当时人类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已很重视,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同时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

因此,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祭祀、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后来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在夏商周三代,对香粉胭脂就有记载,张华博载“纣烧铅锡作粉”,中华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于纣”,久云,“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笛曲终而上升”,可见脂粉一类产品早在三代已使用。

春秋以后,宫粉胭脂在民间妇女中也开始使用。

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消耗化妆品用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

“齐民记要”记有胭脂,面粉,兰膏与磨膏的配制方法。

随着香料需求量的增加,草根树皮不便处理和运输,花类也无法四季供应。

因此到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开始经营香料业,并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较著名的是玫瑰油和玫瑰水。

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重要物品之一。

我国香料也随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在十八世纪以前,调香师们所能得到的只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天然动植物香料。

配制的香水和香精,虽然比原始调香有所进步,但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称之为“自然派” 调香。

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有机化学、合成香料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香料相继问世,调香师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调香也逐渐由自然派→真实派→印象派→表现派→表现派+真实派,它还在不断向前发展,有待于人们继续摸索、创新。

最早制造合成香料是在1834年,人工合成了硝基苯。

不久人们发现了冬青油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苦杏仁油的成分是苯甲醛,并且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这些香料。

1868年合成了干草的香气成分香豆素,1893年合成了紫罗兰的香气成分紫罗兰酮, •这些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合成香料陆续进入市场。

2、简介香料,英文一般用spice,指称范围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

卷烟调香学第七章天然香料提取技术

卷烟调香学第七章天然香料提取技术

3 小结 现代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趋向于提取更充分、别
离产品纯度更高。考虑到萃取剂对精油的提取有选 择性,人们采用了惰性的液体C02作为萃取介质; 为减少高温对香气成分的损害,人们改变了蒸馏技 术,用更温和的连续蒸馏萃取法;在分馏方面不断 扩大降膜式分馏塔及分子蒸馏器的使用范围,为使 香味有效成分的高效浓缩成为可能,不断研究开发 出新的膜材料与结构,开发膜别离、冷冻浓缩技术 在水果香味香精别离浓缩方面的应用。
溶剂浸提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固定浸提、 搅拌浸提、转动浸提和逆流浸提。其中逆流浸 提方式不仅适于产量大的多种原料,而且生产 效率高,浸提较充分,效果好。
萃取溶剂选择:不仅要考虑芳香原料成分和产 品质量要求,并按“相似相溶”原那么选择最适 宜的溶剂,而且要考虑所选溶剂必须高沸点残留 物。
从萃取液中有效地除去溶剂且尽量降低致香成 分的损失是溶剂萃取法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同 时蒸馏-萃取装置( E法)使萃取溶剂的用量大幅度 减少,较好地解决了在除去溶剂的过程中损失致 香成分的问题 。
生产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生产方法和近代生产 方法两种。
传统生产方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和法国,主要 包括整果坐IJ榨法和果皮海绵吸收法。
近代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整果冷磨法和果皮压榨 法。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冷压榨法有FMC萃取器法、 机械“刺扎”果皮与Brown和Pelatrice法。
现在工业上用的滚筒法,优势在于可使果实的 洗净、油细胞的别离、压榨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 机械化。但冷压榨法存在操作复杂、得油率低、 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因而不适于工业推广。
由于液体的黏度大,扩散系数小, 因而别离速度慢 。
Selerity Tech.公司最新创造了
一套高温液相色谱的预加热装置,对流 动相进行预加热,温度与黏度之间的关 系将对流动相的流动剖面及扩散行为产 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显著改善了别离效 果。

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

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
!’#
-=.; 的高密度培养,优化阿魏酸到香兰素的转化率, 以葡萄糖和磷脂的混合物为碳源,代替过去以麦芽 糖为碳源的方式,经过 $6J 的培养,香兰素含量达 L’@/,7M 。
!L#
以木质素为前体,白腐真菌9ND-3CO123 P.=,-5 能将 其转化为香兰素 。$??L年,MC;0,COQCC;;C=等以香草 酸 为 前 体 , 在 培 养 "J 的 I*4=2F21.; 4-==0B01-=.; QRSM"?6"G麦芽糖培养基中添加"%6,7M纤维二糖,经 过 LJ 的培养,得到 6$@/,7M 的香兰素;在培养 "J 的 I* 4=2F21.; 4-==0B01-=.; QRSM"T&’L 纤维二糖培养基 中添加G%6,7M纤维二糖,经过LJ的培养,得到6’@/,7M 的香兰素!T#。 $%G 在内酯合成中的应用 内酯是羟基脂肪酸分子经过分子内酯化形成的 化合物,具有浓郁的香气,在各种具有水果味、可可 味、奶酪味、甜味及坚果味的食品中都曾分离到。为 了生产一些重要的内酯,工业上采用一些生物转化 法,如用微生物合成!O癸内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 ! O 癸内酯的生产而言,基本 过 程 包 括 :用
食品科技
食品添加剂
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
辛 羚#,俞 苓%,齐凤兰#,陈有容#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 %!!*++)
摘要: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但原料来源有限且提取成本高。利用生 物技术生产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简述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香精香料中 的应用,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香精香料;生物转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2((3(4%!!*5##2’’*(2’+

香料及提取工艺

香料及提取工艺
b) 净油制备工艺过程: 浸膏除植物蜡等杂质
7.2.2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
c) 残渣处理 残渣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
7.2.2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
吸收法生产香脂
• 生产特点:加工过程温度低,芳香成分不易破坏, 产品香气质量最佳。但手工操作多,生产周期长, 生产效率低。 • 生产方式有两种:非挥发性溶剂吸收法和固体吸附 剂吸收法。 • 前者得到被芳香成分所饱和的脂肪油脂,即香脂, 可直接用于高级化妆品,或再用乙醇提取; • 后者需用石油醚等将固体吸附剂吸附的芳香成分洗 脱,再蒸除溶剂得到精油。
第七章 香料及提取工艺
7.1 概述
• 广义上,凡是能被嗅觉和味觉感觉出芳香气息或滋 味的物质都属于香料。 • 多种香料人工调配所制成的混合物则为香精。 • 香精(香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分被添加在配方中, 具有遮盖原料异味、吸引消费者注意、使人心情愉 悦、抗菌和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 • 并且在近年来逐渐衍生出一种以其为基本媒介的维 护生理健康和保健的方法,即芳香疗法。 • 化妆品也由于与香精(香料)的密不可分有时又被 称为香妆品。
动物腺囊等 器官或其分 泌物中采集
7.1 概述
• 单离香料: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从天然香料中分离 提取出某一芳香成分。 • 合成香料:从石油或煤化工原料出发,利用多步化 学合成反应制备某种芳香物质。 • 单体香料:绝大多数单离香料都可通过有机合成的 方法制造出来。 • 半合成香料:从单离香料或天然香料出发,通过化 学反应制得其衍生物。 • 调和香料:将数种乃至数十种天然香料和单体香料 按照一定配比调和成具有某种香气或香型和一定用 途的香料混合物。这一调和过程称为调香。
7.2.2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生产精油
• 除在沸水中主要成分易溶、水解或分解的植物

天然香料 复习资料

天然香料 复习资料

天然香料生产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天然香料: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生物体的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动物的香腺、香囊,植物的茎、果、叶,或其分泌物中提取加工的含有发香成分的物质2、单离香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香料中提取的一种单体香料化合物3、半合成香料:利用某种天然成分经化学反应使结构改变后所得到的香料4、香料植物:含有发香成分的可以提取香料的植物5、精油的热降解精油中的聚合物成分在加热时发生的降解反应6、精油:又称挥发油、芳香油,是从植物的含香部位采用物理方法(如水汽蒸馏、萃取、压榨、吸收等)从原料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特征香气的油状物7、浸膏:将新鲜芳香植物中的芳香成分萃取到挥发性溶剂中,回收溶剂后得到的不含水分且保留原芳香植物香气的膏状物8、净油:用乙醇将浸膏轻微加热溶解和洗涤,合并溶解液与洗涤液,并在低温下冷冻过滤去除不溶物,滤液回收乙醇后得到的油状物为净油9、酊剂:指用乙醇或乙醇—水混合物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处理天然香料(动物与植物)所制成的香制品称酊剂10、主香剂:亦称主香香料,是决定香气特征的重要组分,是形成香精主体香韵和基本香气的基础原料,在配方中用量较大11、和香剂:亦称协调剂,是调和香精中各种成分的香气,使主香剂香气更加突出、圆润和浓郁12、定香剂:亦称保香剂,定香剂不仅本身不易挥发,而且能抑制其它易挥发香料的挥发速度,从而使整个香精的挥发速度减慢,留香时间长,使全体香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香精的香气特征或香型始终保持一致,是保持香气持久稳定剂的香料13、头香:亦称顶香,是最初对香精嗅辨时的香气印象,即人们首先能通过鼻腔嗅感到的香气特征14、体香:亦称中香,是在头香之后,立即被嗅感到的中段主体香气,它能使香气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保持稳定和一致15、基香:亦称尾香,是在香精的头香和体香挥发之后,留下来的最后香气16、锅内水散作用:在蒸馏釜内进行润湿称为锅内水散17、锅外水散作用:在蒸馏前进行润湿称为锅外水散18、热聚:有些精油中还存在着许多不饱和的烯烃类化合物,对热很敏感,一般在稍长时间受热后,很容易产生聚合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热聚19、热降解:聚合物在加热时所发生的降解反应。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摘要: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

但原料来源有限且提取成本高.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筒述了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植物内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分布于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

并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

现今我发现在某一植物内存在一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由真菌、细菌、原生动物等组成。

经研究与试验,发现将上述群落与某一些天然植物材料投放在封闭的发酵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生态系统。

这一系统在发酵反应器中能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由于该群落的整体协同效应,可以利用各种天然植物材料来生产各种各样的天然香精香料,并且还能把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与酶工程有机相结合,以牛乳为原料来生产天然牛乳香精。

香料、香精对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制药工业极其重要。

目前,世界上香料、香精的产量约151亿美元,占据了25%左右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且逐年增长。

遗憾的是,现今生产的香料、香精中约85%的产品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

但是用化学法合成的香料存在以下严重的缺陷:一是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滥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二是化学方法合成中由于缺乏专一的底物,造成产品纯度下降;三是化学合成的产物中常含消旋混合物,如从中提取目的异构体或手性香料将是非常困难并且花费巨大;四是人们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用于食品、化妆品等日益反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添加剂需求趋向于天然、健康、安全、营养和多功能性。

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而原来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的天然香料,由于原料有限,提取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

人们对香料的生物合成越来越感兴趣,同时生物技术将在天然香精香料研究和制备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这也是对生物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原有的香料生物技术对天然香料的定义:(1)原料必须为天然动、植物材料;(2)加工工艺包括:蒸馏,萃取、发酵、酶解、水解、加热、焙烤;(3)产物包括:果汁精油、精油、油树脂、萃取物、酶解物、发酵产物、馏出物、焙烤产物。

《香料与香精》课件

《香料与香精》课件
动物性天然香料
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 质、有机酸等,如麝香中的麝香 酮、龙涎香中的龙涎醚等。
合成香料的主要化学成分
醇类合成香料
如苯乙醇、丙烯醇 等。
酸类合成香料
如乙酸乙酯、丙酸 戊酯等。
烃类合成香料
如香叶醇、橙花醇 等。
醚类合成香料
如乙基愈创木酚、 对甲基苯乙醚等。
酯类合成香料
如甲酸戊酯、乙酸 异戊酯等。
香料与香精的分类
天然香料
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香料,如玫瑰花 、橙皮等。
植物性香料
从植物中提取的香料,如薄荷油、丁香 油等。
合成香料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香料,种类繁 多,可根据需求定制。
动物性香料
从动物中提取的香料,如麝香、龙涎香 等。
香料与香精的应用领域
食品加香
用于糖果、饮料、糕点等食品中, 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的结合方式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的结合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混合、 化学反应等方式实现结合。结合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 应用需求和产品特点来确定。
03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结合应用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香料与合 成香料结合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天然 香料与合成香料结合的产品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等领 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各个国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国 家标准,如中国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大型企业也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 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香料与香精的安全性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法
通过化学手段对香料和香精的成分进行分析,确 定其化学组成和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