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称

合集下载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

泰山的形成地质简史泰山,素以“五岳独尊”位列五岳之首而驰名中外。

从泰山的高度看,主峰天柱峰(即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05米,在我国五岳中位列第三位,而何以位列五岳之首?泰山,古称“岱宗”,岱,大也:宗,长也。

又因它雄居我国东方,在我国古代。

“东方”意为“东方万物之始,春始自东方紫气东来”,而“春之初曰泰”,故春秋时期改称为泰山。

自秦代始历代封建帝王每逢登基定位都来泰山“封禅”,从而抬高了泰山的“身价”,使它成为我国名山而位列五岳之首。

从地质角度看,组成泰山山体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变质杂岩,其年龄距今约2 5亿年,亦当位列五岳之首。

泰山是地壳发展某一阶段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化、今日泰山形成三个阶段。

地质年代表参见表1。

在距今大约25亿年的太古代末期,地球发生一次造山运动,称为“泰山运动”(五台运动),它使太古代早期地槽阶段堆积的泥砂质—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层发生摺皱隆起为陆,并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而耸立在海平面之上,古泰山形成。

在古泰山褶皱隆起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括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后来又遭受多次混合岩化与花岗岩化作用,才形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组成泰山山体的变质杂岩岩石。

古泰山形成之后,又经历了长达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时期,使古泰山山体地势趋于平缓。

到距今约6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地壳发生震荡运动,使古泰山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而进入海陆演化阶段,并在古泰山变质杂岩之上沉积了近二千米厚的海相石灰岩地层。

大约从4.6亿年古泰山再次上升为陆至今,一直处于剥蚀时期。

今日泰山大约在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中期掘起形成。

当地史发展进入到距今约2.45亿年的中生代,发生全球性造山运动,在我国称为燕山运动,它使太古代时期形成的稳定的结晶基底发生破裂而解体,构成许多断块凸起与凹陷,这时期古泰山处在泰山断块凸起构造位置上。

在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沿泰山断块凸起的南缘产生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称泰安—大王庄断裂,使处在该断裂北侧的古泰山不断地抬升和遭受剥蚀,把山体高处变质杂岩上面的沉积岩盖层全部剥蚀掉,才使古老的变质杂岩得以重新裸露,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山东泰山导游词15篇

山东泰山导游词15篇

山东泰山导游词15篇山东泰山导游词1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

泰山岱庙天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

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

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

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

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

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全程1公里多,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400米。

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

如今,从中天门至岱顶望府山已架设了空中缆车。

山东泰山导游词2传说,司马迁游过泰山后留了一句话给泰山,那句话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啊!这句话实在太有意义了!相信在场的游客们也是这么认为吧!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泰山了,好!现在我们上山吧!呜呜……,终于到了!现在大家累了吧!都坐下吃点东西吧!说到泰山,我记得杜甫也为泰山做过一首诗,应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封禅历史

《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 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 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 得而记闻云”,然后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 始记起,并在文章中间引用《管子〃封禅 篇》的“……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 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 云……”,由此可见,封禅之仪在“三皇 五帝”时便已有之。

作为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封禅, 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强调君 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
封禅来源

封禅来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 , 它是人类最早的 准宗教形式之一。而泰山崇拜主要是由太阳崇拜、 东方崇拜、大山崇拜结合在一起。太阳为世上万 物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人类自古就有太阳崇 拜。 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东方就是万物发育、 阴阳交替之所,于是又产生了东方崇拜。在山区, 大山往往成为崇拜的对象,即大山崇拜。在地理 位臵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 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 。
“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 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
封禅的含义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 祭祀天地神的礼仪活动,表达对浩荡天恩 的感激;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
原因三:神话传说

Leabharlann 远古传说泰山是开天祖神盘古的头颅所化,所以泰山就 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更 是被称为:冀近神灵之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 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史记集结》) 而另一传说,五岳即五天柱,而泰山则是东天柱----不 周山。 共工触折不周山,导致洪水泛滥则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洪 水相挂钩,这样一来女娲补天的 而在当时人们还处于神灵崇拜的的阶段,泰山的地位不 可撼动,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 因此泰山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昊天族氏)

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

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

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泰山导游词精选,希望对你有帮助!泰山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泰山旅行社的导游——周仁杰,欢迎来到泰山参观游览。

今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让我们共同爬上五岳之首的泰山,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攀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笔云”,历代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赋,留下佳句,讴歌泰山的雄奇宏伟。

让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一路蜿蜒曲折,请看松柏夹道,苍翠欲滴,山花烂漫,万紫千红。

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着一个,随时映入你的眼帘。

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对松亭,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登上南天门,漫步天街,泰山在你脚下,世界尽收眼底。

你一定会自豪的感到,我国不愧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灿烂的文化,更有勤劳而又勇敢的炎黄子孙,让我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声喝彩!如果泰山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可以转告亲戚朋友们,有机会和他们再来游玩。

谢谢大家,再见!泰山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开心旅行社的赵婷,大家叫我赵导好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闻名中外的泰山。

因为路很难走,请大家小心摔倒,而且要保持游览景点的卫生,不要在物品上乱刻乱画,不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要随的吐痰。

泰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是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它气势磅礴,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司马迁有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导游词3大家好,我是导游张智堃。

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

泰山
我国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 遍布全国各地,富有奇特的形 态,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人文的景观,具有明 显的特征。千姿百态的山岳, 或雄奇浩荡,或险峻巍峨,或 清新秀丽,或幽古神秘,各有 其动人心魄之处。“五岳”在 中华名山中最负盛名。
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是富有绚丽的自然景观 二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 三是具有典型的科学研究价值 四是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龙潭飞瀑
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 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 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 瀑布常年倾泻,冲击崖下 成潭,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 “黑龙潭”。清人有诗云: “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 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 有龙”。“龙潭飞瀑”是 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 引人生出无限遐思。
扇子崖
岱庙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25 公里处的大汶河畔,1959年 首次发现并发掘,为新石器 时代晚期遗存,是“大汶口 文化”的发现命名地。遗址 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 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 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 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 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 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 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 了渊源。1982年,被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登封台碑刻
泰山摩崖刻石有“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 1899年)山东省济南名士刘廷桂题镌的。刘廷桂留在泰山上的书法 刻石作品大约有数十副,“虫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副刻石为 行书,笔力沉稳挺拔,豪情昂扬,两字之间,动静相宜,前呼后应, 蕴意无穷。作为泰山刻石中的佼佼者,“虫二”刻石是令人侧目的 作品。它外观表现比较怪异,看上季风气候 区。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 作用,垂直梯度,水平分布,气候 特点亦有较大差异。泰山顶无明显 的四季划分,只有冬夏之分,雨量 偏多,属半高山型湿润气候。

五岳之首:泰山等11则

五岳之首:泰山等11则

五岳之首:泰山等11则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9期五岳之首:泰山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有孔子故里曲阜,后有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1545 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

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距今约25 亿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

因为山峰突兀峻拔,所以古人以为其高接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祭祀,绵延不断,并且还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 余处古建筑群,2200 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历代古建筑群、古遗址,星罗棋布;数千年来,先后有12 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泰山峰峦叠翠,自然风光独特卓绝,著名风景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天门云梯”等十余处奇观闻名遐迩。

泰山于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名胜。

(赵明)“一扇门”撞醒唐伯虎幼年时,唐伯虎拜周臣为师,学习绘画。

经过刻苦学习,唐伯虎画技进步很快。

一年后,他觉得自己的画和老师的画比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便打算告辞回家。

临别那天,老师带着唐伯虎来到一间陌生的房子里。

唐伯虎惊奇地发现,那间房子四周全是门;而顺着每一扇门望出去,都能看到园子里花红柳绿,流水潺潺。

老师对他说:“你想去看看风景吗?那就过去吧。

”唐伯虎点了点头,打算推开离他最近的一扇门。

不料,门非但没有被推开,唐伯虎的头还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随后,他又打算从另一扇门出去,结果也是一样。

唐伯虎生气地问:“老师,这几扇门都锁着,我怎么出得去呀?”老师笑了笑,说:“你再仔细看看,那些门是锁着的吗?”唐伯虎再次走到门前,仔细一看,这哪里是门,分明是老师将画挂在墙壁上。

泰山简介

泰山简介

泰山――简介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

起伏于长清、济南、泰安之间。

为片麻者构成的断块山地。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

封禅祭天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泰”、“岱”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

尧、舜、禹、炎帝、黄帝………都曾到泰山封禅祭天,以表达对“天”佑护的谢意。

泰山是一座圣山,在帝王封禅的同时,泰山也正以它博大的胸怀陶冶着人们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

以孔孟为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就曾直接受到过泰山的巨大影响。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便充分反映了2000年前中国圣贤们“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站在泰山般高度上观察社会与人生,以实现自己理想的崇高精神追求。

泰山不仅给了华夏先民以生存的庇护,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了广阔的精神驰骋的领域。

从原始的祭天活动直至“仁者乐山”,中华民族从这里由蒙昧走向文明。

泰山文化泰山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封禅文化、宗教文化、石刻文化和建筑文化四个方面。

封禅文化为泰山所独有,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封禅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宗教文化从其原始古朴的封禅祭天仪式,发展成为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展示的平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而石刻文化和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宗教文化的衍生物。

泰山名人泰山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的祖先所开发,泰山的南北麓,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繁荣地区,相传远古时有72位君主来泰山巡狩祭祀,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至明朝历代帝王,先后有12位皇帝,亲临泰山封禅祭祀的有27次,其中汉武帝曾八至泰山。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汉朝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晋朝的陆机,唐朝的李白和杜甫、宋朝的苏辙等名人雅士也纷至沓来。

泰山又称岱山

泰山又称岱山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

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

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到春秋时开始称为“泰山”。

“山以岳遵,岳为东最”。

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自从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为五岳之首,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由于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的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而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留下大量石刻。

游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010.3.19年逢六旬甲子应朋友之邀,包车赴山东登泰山,以应长寿之景。

泰山,巨石林立,林茂泉飞,殿宇辉煌,故迹遍布,石文荟萃。

自从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历史来看,泰山受到历代72个帝王的朝拜、封禅;从“稳如泰山”、“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一系列人人皆知的成语来看,泰山的地位一直处于独尊,因此把泰山看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一点也不为过。

泰山的石刻文学就像一个导游老人,它用在岩石上镌刻的大量历代文化来讲解泰山的精神,除可以历练一个人的心志外,更能引导你仰观俯察古今泰山过客的心态。

庄子曾说,“七十二君登封泰山留石刻一千八百处”,我试图寻找这些墨宝的真迹。

因为这些“石文”,不管是撰文,还是楹联;不管是石经墓铭,还是颂岱诗文,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或行等,无不出自当代名家之手,有帝王御笔,有诗人大家,也有近代、现代文人,其范围之广,其造诣之深,足以代表各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水平。

泰山石刻主要有碑刻和崖刻两种,碑刻集中在岱庙,而崖刻则绝大多数分布在登山途中的快活三和云步桥与岱顶一带。

泰山石刻自秦至今,代代相继,各有佳作,基本上囊括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因此可以讲泰山“石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史书”。

泰山登山道分成了三个明显的阶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

我们登泰山那天,选择了一条传统路线(红门浏览路线),在山脚下坐中巴车到中天门,然后客运电缆索道。

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2078米,落差602米。

电缆车每车可乘座游客40人,上、下行两车相对而开,7分钟即达。

200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

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

但是那天碰巧刮沙尘暴,风力超过六级,索道停止运行。

着对于我们来说不啻是个沉重打击。

但是已经到了中天门,如果不是奋力攀登,岂不是太煞风景,大家都会扫兴。

于是打定主意,能走多少算多少,实在登不上再说,自己不加压力,顺其自然。

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

它建在东西向横卧的黄岘岭之巅,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

中天门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

中天门峻岭阔谷,风景秀丽,楼阁簇拥,登临可赏中鲁大地。

清代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孔宪彝在此题刻:“长风莽荡日曛胧,回指天门又几重。

云海平销三万里,朗吟人在众高峰。

”中天门的石阶旁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的孔子的经典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石碑由山东书法家张乃森所提。

张乃森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拾级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

跟经过的泰山各座庙宇一样,香火旺盛,到处挂满连心锁。

增福庙的斜对面有一棵枯萎大树,树中心已经都空了,但是还是引得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

位于增福庙西有题刻“大清光绪丁亥年三月,蜀中仲蓹由桂森、雨农席庆云、漱泉王丙悫、湘泉王丙懿同游。

”此题刻,系清光绪丁亥年(即公元l887年)三月,蜀中由桂森等人隶书体刻制。

题刻文字共4行,仅是到此一游留念,并无其他文字描绘泰山。

增福庙西约50米盘路的石壁上,有清咸丰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在道光丁末年携友游泰山的石刻:“道光丁未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偕平湖高振镆、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缃业、归安姜赓元同登,夜宿碧霞宫,次日黎明养云亭观日出。

”道光丁末年是公元1850年,石碑记录了他们的游览经过,是夜宿在碧霞宫,次日黎明登养云亭观日出。

此题刻在中天门刻于道光丁未年即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

共69字,字径20厘米,楷书。

何桂清(1816-1862),云南昆明人,进士出身,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等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即登泰山题刻之年,他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时正在山东学政。

咸丰四年(1857年)五月,清政府命令何桂清为两江总督。

游人从山下至此一直是向上攀登,而到了中天门后却出现了下行的石阶,这就是“倒三盘”。

东侧有吴大澄书写的大篆象形字“虎”,翘尾蹲坐,栩栩如生。

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

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泰山山道波浪起伏的节奏感。

沿倒三盘下行是马蹄形的后弯,中途有名泉,崖壁上书刻着“玉液泉”三个字。

此泉与山下的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

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现在是全国优质矿泉水之一。

民国年间的医学家高宗岳在他的《泰山药物志》中,将此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

旧时泰山人流传着一首《名泉诗》:“云泉雾泉白鹤泉,青泉龙泉护驾泉。

醴泉双泉大众泉,石乳肝花戏珠泉。

圣泉福泉广生泉,香泉神泉王母泉。

大珠小珠落玉盘,马跑明堂万福泉。

”因为这一段“路平景幽,林茂风清,游人登山至此,忽遇坦途,好不快活。

”快活三这一段是走起来很舒服的土路,这里也是上泰山最爽的一段路。

这段路就是笑傲江湖中所描述的快活三。

这段路上有很多卖纪念品的小贩,可以顺便看看。

但是快活三又是摩崖石刻最密集地段,一处接着一处,是欣赏石刻文化的好机会。

位于快活三里路旁的崖壁上有王普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仲春有用楷书体题书的“五岳之尊”。

刻有“民国十年仲春之月,富波王普题。

”再向上只见巨石挺立,似剑凌空,路旁有碑刻,上刻“斩云剑”。

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

“斩云剑。

民国拾年六月四日重立。

王均书。

”此题刻王均题书。

系民国十年(公元l921年)六月四日根据旧刻重立。

隶书体。

前面路东又有巨石,纹理盘旋若龙,上书“蛟龙石”,又名“龙纹石”。

北为月牙亭故址,东崖之上遍布大字题刻。

位于快活三里上段的崖壁上有“既雨晴亦佳”题刻。

题跋是“丙午首夏,冒雨登岱,宿山中。

次日晴霁。

书此五字,以誌胜景。

天津宁世元。

”粗略一看,书此五字似很简单,仔细一看,又好像不是很简单,而是有多重读法,是读“既雨晴—亦佳”,还是“既雨—晴亦佳”?后来一查,多处发现此语的出处。

如杜甫长诗《喜晴》中的“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宋代仇远《郊行集句》中也有这句话:“今日我重九,无钱对菊花。

昨夜雨鸣渠,既雨晴亦佳。

出郭望西郊,山林迹示赊。

……”宋代赵蕃《抚州城外作》中也有“旧闻既雨晴亦佳,岂但蕙叶蒙宠光。

”的句子。

这样看来,比较正确读法显然属于后者。

这五个字题刻在这里的意思是:雨中登山景色很美,天气晴了,举目眺望,风景也极佳。

由于山里天气多变,登山者经常会遇到雨雨晴晴,但是无论碰到下雨还是晴天,泰山给游人的景象都是好的。

“佛”。

此题刻采用行书体刻于快活三里上段。

该题刻既无署名亦无日期。

经多方查证无果。

改题刻的书写手法非常有艺术效果,在泰山诸多石刻中少见。

斩云剑北约250米路东侧石壁上就有“泉”题刻,这是1916年长芦李星源题,字体端庄凝重,疏密自然。

“泉”,是古代钱币的名称,作者虽是题泉,却市有感而发,对阿堵物---钱发出一篇议论,全文如下:“泉。

余来岱之次年,岁在丙辰。

是年春。

暴风甚多,寒暖不时,余因之而病。

病后因阿堵物有感曰: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岂西人所谓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然英雄豪杰为汝坟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

己不能致者,必欲强人以致之。

汝之势力,不可方物。

无论如何不可捉摸之。

生龙活虎,一入铜臭范围,立时与至无灵之蠢鹿顽豕等,真可叹也。

余老矣。

不能从诸君后,请拭目以观之。

长庐李星源题,民国五年八月。

”当时西方的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已侵入华夏大地,作者借题发挥,语意恳切,警人醒世。

当时钱的存在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从以物易物进化到使用价值的代表物,贝币,刀币,布币,铸铁钱,从黄金,白银,银元,铜元进化到纸币。

但是不管形式如何改变,古人总喜欢用“阿堵物”来称呼。

即使英雄豪杰亦往往为了不义之财,“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

据说作者并非暴风甚多,寒暖不时,而真正伤风遇寒得病,却是借以“暴风甚多,寒暖不时”寓意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以及“金钱至上”的思想。

他沉痛地批判说:“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岂西人所谓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然英雄豪杰为汝坟,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

”在斩云剑北的路东侧石壁上有“云路先声”题刻,碑文如下:“云路先声。

宣统庚戌二月,偕乌程章君祖僖、谢君毓洙同登岱顶,伯兄宗基命摩崖题字。

海盐王寀基。

”此题刻,刻于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

“云路先声”4字横列1行,跋语5行,亦隶书。

是王寀基清宣统二年(1910)题书。

此石刻一语双关,有双重含义。

一是形容每当盛夏来临,北有虹桥飞瀑,长谷松涛云深,当大雨即将来时,先听到黑云隆隆之声,随之松涛呼啸,雨云滚滚而来;同时又含仕途之意,言古人腾达前必先有声威,而后官运亨通。

大字深刻,奇肆俊俏。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这里是登顶途上相对平坦的一段,饱受登山之累的游客,都有歇一阵的要求,但这仅仅是最高境界的先声,无限风光还在险峰。

以此鼓励人们,不要安于现状,一定要继续攀登,才能到达最高境界。

王寀基(1872-1940),小名春明,号君择。

清书法家。

跋语提到的“章君祖僖”即章祖僖,清末名流时贤、法官。

“谢君毓洙”即谢毓洙,泗门谢氏明清两代封荫录载“封赠(清)封通议大夫三品封典”。

吴昌硕为谢毓洙篆刻印章,两人彼此交往甚密。

“伯兄宗基”即王寀基之大兄,清光绪殿试二甲六十七名,赐进士,时任四品卿衔简放山东财政正监理官。

当时王寀基与文人墨客往来密切,其书法笔力雄健,求其墨迹者甚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