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优秀作文(精选17篇)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优秀作文(精选17篇)《》优秀作文篇120xx年的《开学第一课》非常,关于梦想,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语要说,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们的梦想。
毕竟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坚持我们的梦想才会有可能成功。
在一些还挣扎在温饱线的小朋友眼里,梦想是可口的饭菜,是他们妈妈的温暖双臂。
在残疾人的眼里,梦想就是能够看清这个时间,和正常人一样自由快乐地生活。
运动员眼里,梦想是支撑着自己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梦想,你就会有所收获。
在汶川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
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她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舞蹈最后终于练成了轮椅舞。
她又能在舞台上跳舞了。
可见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梦想是一缕阳光,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惊人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梦想不仅仅是20xx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梦想更加是我们一辈子的主题。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家都要全力以赴。
开学第一课里的“太空教师”王亚平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飞天梦”,她也是一位平凡普通的人,但是她坚持了自己的的梦想,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向王亚平学习。
梦想就是一种力量,可以给失去希望的人带来无限的光明的强大力量梦想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心中设立一个明确的梦想,梦想要实实在在的不能空洞,不然等到久了,这个梦想就没有了新鲜感,也就不会再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的拼搏了。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的话,那么请设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梦想,好让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的拼搏吧!《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优秀作文篇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就像阳光一样洒满大地。
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阳光,即使再困难,在偏远的地方,都会有阳光,都会有美。
《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9篇)《》观后篇1盼了又盼,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了,今年的节目内容主要为青少年描述了关于我们祖国从建国至今的70年变化,向青少年们传递祖国一直在奋斗、一直在成长的拼搏信念。
我看完之后感触颇多,时光过隙,岁月如梭。
时光就像是一头往前飞奔的白马,带领着我们不断向前,从1949年建国至今,70年的风风雨雨,祖国由开始的落后到现在的强大,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祖国70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70年前的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泥砖方、走的是泥路,而70年后的我们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不仅穿得暖了,还穿得时尚,住的是楼房,走的是水泥沥青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国为我们所带来的。
踏过了当初的荆棘与泥泞,尝过了那时的艰辛和苦酸,我们中国在发展的路上一直都走得谨慎小心,一步一个脚印,至今天功成名就,仍能不忘初心,旨在为百姓谋福利,带领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国家,如果能让我不爱她呢?我无法预料明天的世界,明天的祖国,明天的我会是什么模样的,但我知道,无论明天的我是什么模样的,我都会一样地爱你。
《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体会篇2今天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线,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为主题进行了讲述,让我们记住了许多英雄的事迹。
听着支持人讲述各位英雄爷爷、奶奶的故事,我内心激动、澎湃,让我对各位爷爷、奶奶肃然起敬。
但是让我感动的还是一位与王二小形象最接近的史玉山老爷爷讲述的故事。
史玉山爷爷的二哥年纪那么小,但是他的认识和思想觉悟却是那么高,他让比他还小的史玉山给队伍报信,自己却把敌人带到了另外的地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及我们部队及电台的安全。
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勇敢、坚强及不畏生死的精神,在他十三岁那么小的年纪为了大家的安全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爷爷我们向您致敬!主持人还讲述了许多勇敢的人的英勇事迹,让我受益良多,更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竟是那么多英雄先烈付出宝贵生命换来的。
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0篇

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0篇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1)我们正值青春,时光正好。
静谧的夜晚,我与父母一起观赏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精彩而绚丽的画面触及内心,让我年轻的骄傲里,更多了一层拥有强大祖国的自豪。
“中华骄傲!”每每提到中华,好像自骨髓里就有一种震撼,又或许不能将这种奇异的感觉称为震撼,简简单单四个字,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突然给了我劲头和希望。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持人董卿单膝下跪,聆听许渊冲老爷爷讲话的那一幕。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位96岁的老爷爷用他所有的力气为我们讲述“白日依山尽”之美,他眼中的神采折射出他对翻译古诗文的热爱深深震撼了我。
这就是中华的儿女,中华的骄傲,誓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天下。
我也很喜欢古诗词。
尤其是唐诗宋词,让我能透过一点一滴的文字看到朝代的兴衰,看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快乐或伤怀,失落或骄傲。
一个一个字汇聚成诗,美得令人惊叹,让我寄居在诗词的浩瀚里,坐看文学的磅礴。
从小就喜欢写作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写出一些传世的文字,将我所观所想所忆能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我所经历的中华之美留给后人。
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在舞台上讲述了关于她与恩师之关的故事,那是关于一群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米斯巴老师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她希望教汉语直到她教不动为止。
我听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我们的母语被如此推崇和喜爱,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发出她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喜爱她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是骄傲自豪的,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无私。
《开学第一课》,正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2)今天下午,爸爸陪我观看了,开学的第一课《中华骄傲》。
我看的有点入迷,看完后,爸爸突然问我:“视频的题目是什么?”“视频的题目是......”我实在是想不起来,只顾的看视频的内容了,有点尴尬,心想,这还是我亲爹吗,天天给我挖坑儿,坑儿的我上气不接下气。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今天是20__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三届《开学第一课》,它的主要内容是幸福,讲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铃声一响,很多小朋友背着书包跑了出来,又唱又跳,这使我想起了我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见面的情景,那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通过林妙可同学和张毅叔叔表演的一封家书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使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是许多叔叔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失明小男孩——刘浩的故事,使我很惭愧,很震惊,一名盲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活的那么自信,那么有成就,那么快乐,而我有着健全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却整天对周围的事情不满,给自己与家人制造一些不满,我应该向刘浩这种身残志不残的同学学习,多为自己,为家人,为周围的人创造幸福。
通过孟培杰的故事,我看到了付出,我看到了奉献。
她对自己的养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心甘情愿的付出,让我非常感动,想想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心甘情愿的付出,而我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今后我也要学会付出,因为对别人付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多。
总之通过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得到了很多,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它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旁;它是快乐的分享,它是无私的奉献,它还是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们要时刻抓住自己的幸福,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暑假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我们迎来了小学最后一学年,在开学的前两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当我听到成龙叔叔讲述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经历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成功的光环之下,他是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啊,从六岁开始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武功,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上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创伤,甚至还脑出血,他仍然坚持不放弃,最终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成为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武功英雄”。
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两次高考失利后,他依然不放弃,坚持努力学习,最终在第三次考上了北京大学。
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开学第一课作文专题

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最新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已经在20xx年的九月一号播送完毕了。
大家看过节目了吗?大家对对这期节目的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xx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
关于中华骄傲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很多,如四大发明、精美的瓷器、丝绸等等。
但我觉得汉字更有代表性。
正如节日中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
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
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字,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它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蕴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
汉字是一种拥有无限魅力的文字。
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
汉字正在飞速向国外推广,现在,美国有了“孔子学院”,许多美国人,都到那里去学习中国的汉字。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只有汉字才能独享“艺术”这个词。
汉字能写得像水滴滑过荷叶般轻柔,行书流畅,正楷端庄,而英语,只被束缚在四线格中,松也松不开。
汉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个人伸长了腿在走路吗?还有的是谐间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时会因谐音闹笑话。
所有的汉字都不是僵硬的符号,它们都有各自的含义。
我看见“花朵”这两个字,仿佛闻见了花儿的芳香,看见了花儿的美丽纯洁。
我看见了“绿草”这两个字时,我好像站在绿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种清凉的感觉向我袭来,我仿佛触到了小草,柔软,舒适。
当我看到“光”字,我便觉得有一道温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
暖暖的,柔柔的。
我又瞧见了“爱”,一种朋友之间的、家人之间的,一种很温暖的爱,把你包了起来。
当你写到“人”时,一股敬佩之情传遍了我身上。
伟大的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汉字,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下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高分作文(通用26篇)

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高分作文(通用26篇)2023《》观后感高分作文篇1自从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知道了,爱是由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多种元素组成的。
一个叫马鹏飞的14岁男孩,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去了,只剩下了奶奶相依为命。
不久,他的奶奶患了糖尿病,被迫退休,退休金每月只有二百元。
每天的开支和医药费然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马鹏飞的奶奶就开始减少药量,后来的日子渐渐有了些好转。
直到四年后,又一场噩耗降临了,鹏飞的奶奶由于长时间不治疗,旧病复发,使得双眼失明。
这时只有5岁的马鹏飞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从此,做饭,干家务,读书,陪奶奶散步,喂奶奶吃饭吃药等都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
一干就干了9年,9年来,他每天都是如此,没一天松懈过,而且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秀,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承担,爱的责任。
马鹏飞是一个自强自信的男孩,他把对奶奶的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和忧愁,从而把快乐带给了奶奶。
杨利伟叔叔说过,他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伟大的祖国。
多少年来,中国人民都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并取得许许多多的荣耀,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爱我的祖国。
我认为,爱来自于伟大的祖国,荣耀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影霸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行动,是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所有带都是无私的,爱一个人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是为了他人的快乐而做出的付出与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就能承担任何痛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战胜任何苦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祖国将变得更加美好灿烂与辉煌。
爱,让我们中国更美丽!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高分作文篇2《开学第一课》在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长城脚下继续开讲,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主线, 融入演讲与互动内容,化传统的爱国教育课为一次别开生面的聚焦"爱"的主题班会,让所有的学生理解了爱的——"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
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篇

2020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20 篇20xx 年开学第一课播完后,很多同学纷繁撰写观后有感。
写好观后有感的基础是认识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的主题,让我们学会理解爱国精神,感悟人物背后的感人。
今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 20xx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 1当娇艳的五星红旗洗浴晓风,迎风招展,升上那湛蓝的天空的顷刻,我老是动容得百感交集,我感觉这就是人根治在精神最深处的爱国精神吧,这类精神不需要任何原因证明,由于我们都知道它的存在。
20xx 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借着这个平台,给我们叙述了飞扬在五星红旗之中的爱国人物和故事。
当他们在舞台上饱含骄傲地向人们叙述着自己的故事时,我没法不被感人,当他们静静地展现为了让五星红旗飞扬在世界上空时所获得的伤口时,我没法不被感染,由于我们都是人,一面娇艳的五星红旗,将我们牢牢地联系着。
前辈们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飞扬在世界的上空中,而且到了今日,这面五星红旗愈发地刺眼。
我们作为祖国的将来,接受了前辈们用全力气换来的幸福和繁华,自然也要传承那一份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守卫那一抹娇艳的红色。
20xx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 2 你知道什么时候最让全体人骄傲吗毫无疑问就是当我们神态庄严,心潮汹涌,向着威严的国旗行注视礼,一边唱国歌一边仰望着国旗升到杆顶,以表达对祖国最崇敬的敬意的时候。
从视觉上看,五星红旗的红色拥有很大的刺激性,但我们知道这一份红色背后更多的是艰辛光阴。
时到现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了了 70 周年,是拥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为了让我们持续传承前辈们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骄傲为主题,持续向我们祖国的将来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让我们接过中华民族精神的接力棒。
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做给中小学生看的,可是实质上,爱国这个主题是中华民族永久不变的主题,因此这是给中小学生的一份开学礼品,相同也是给全体人的一份精神洗浴,更是给我们的共和国“阿中哥”70大寿的诞辰礼品 !20xx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 3你们知道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五星红旗在哪里吗假如合适我相同有看今日夜晚的《开学第一课》的小朋友应当会知道答案,没错哦,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五星红旗在太空。
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通用18篇)

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通用18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篇1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关于“梦想”的一课。
这一课,一共分为三个篇章——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
有的梦,是我们幻想的美好未来;有的梦是自己将准备努力达成的理想;而我们正在梦中成就自己,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去达成梦想。
今天的一颗,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所拥有的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梦想,给予了我深深的感触与启迪。
廖智,便是这样的一位“生命舞者”。
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也有一名可爱的孩子。
可是,在那场五·一二地震中,她失去了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和作为一名舞者引以为傲的双腿。
可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她并没有倒下!她选择了坚持并重新穿上舞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她在疼痛中与假肢磨合,在泪与汗中不断尝试,直到今天,她微笑着用自己的经历对我们说:“如果将没有尊严地活下去,那为什么要在废墟中坚持二十几个小时?”的确,她失去了双腿,可是梦想却为她和她的坚持撑开了一双坚实的翅膀,她才能更轻盈地用生命舞蹈!比起自己的梦想,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梦想则显得更加无私和伟大。
她,叫郑亚波。
是一名加油站女工,同时也是一名智障儿的母亲。
她一遍又一遍地将儿子连手指都分不清的状况,教成了会弹钢琴曲!因为她的坚持,让儿子原本单调封闭的生命,折射出了阳光的七彩!生命本该就像花朵一样怒放,而梦想能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夺目!我,也想围绕“梦想”给我初三紧张而又丰富多彩的一年定几个关键词,并借由它们来勉励自己——信念,乐观,坚定。
坚定信念,乐观面对。
我相信,未来不管再无常,我们都能拥有一双梦的翅膀,助力飞翔!有梦想心才飞翔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篇2今天晚上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开学第一课——乘着梦想的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主题: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打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长卷,通过讲述那些与五星红旗紧紧相连的高光时刻与动人故事,带来一堂恰逢其时的“开学第一课”。
20XX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有哪些精彩看点呢?看点一:董卿、撒贝宁携手主持,带领孩子们聆听五个动人的国旗故事。
1949年10月1日,在《义勇军进行曲》庄严雄伟的旋律中,他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每个中国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70年来,我们凭借这四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五星红旗在各地招展飘扬,告诉全世界“中国梦”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远……看点二: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主角”,新技术“和鸣”爱国情。
带领孩子们“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学年开始之际,迎接一场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节目特别强化了孩子们的“主角意识”,通过展示他们的才艺、挑战,或是分享他们的经历、感受,达成和“国旗故事”的精神衔接:来自上海高境第三中学的三位初中生姜大礼、黄俊凯、金振宇组成“大黄金”组合,将挑战30秒最多的交互跳绳纪录;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团队将在沙盘微缩景观之上,来一场“机器人限时救援比拼”;不同民族、地区、年龄的孩子们纷纷登台,带领大家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山高路远》《七子之歌》《歌唱祖国》等曲目,用歌声诉说深情。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综合运用AR虚拟技术、5G、自动机械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演讲、朗诵、情景剧、游戏互动、第二课堂连线等多样表现形式,力图呈现一堂新颖生动、真挚感人的“爱国电视公开课”。
此外,节目播出前后还将推出“我为祖国升国旗”等相关新媒体活动,带领广大青少年见证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感受“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与自豪,生发“我与祖国共成长”的美好心愿。
看点三:走近《红岩》狱中绣红旗的原型故事感受五星红旗的信仰与荣耀《红岩》中,江姐含热泪绣红旗的画面成为经典。
这个故事,来自原著小说作者罗广斌的一段亲身经历。
“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高举着这面红旗冲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区还未解放,仍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革命志士们,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他们怀着美好的畅想,拆下红色被面,缝上黄纸星星,在狱中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将其藏在了牢房一块地板下。
因为从未见过五星红旗的模样,对于五颗星的布局无从知晓,他们只好按照想像,令一颗大星居中,四颗小星对称分布四方。
他们制作的是“不够标准”的国旗,但这面用信仰织就的旗帜,却是革命先辈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最佳见证之一。
当年从白公馆虎口脱险幸存的志士,有一位健在。
她就是现年95岁的郭德贤奶奶。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郭奶奶在激动之余,忍不住为不幸遇害的战友抹泪。
翻开老相册,抚摩着复刻版的“狱中红旗”,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老人哽咽了:“想起我们多少同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红旗能够永远飘扬……”彼时的他们正当青春,为了信仰出生入死,前赴后继。
今天的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而不可侵犯。
“绣红旗”的故事激励孩子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看点四: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国旗插上珠峰之巅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第二台阶”的地方,架设了一个金属的梯子。
到20XX年,一共有1300多个中外登山者通过这个梯子圆了自己的“珠峰梦”,它被许多国外的登山家称为是“中国梯”。
和共和国同龄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参与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设“中国梯”的过程。
但“中国梯”的缘起,其实是受了第一代中国登山运动员的指引。
节目中,夏伯渝动情讲述了背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台阶”位于珠峰北坡约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个30多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峭壁。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从未被人逾越的北坡登顶必经之路。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四位突击顶峰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到达“第二台阶”之后,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
“中国梯”的雏形无疑是悲壮的。
因为登山者的高山靴下绑着尖利冰爪,要搭建人梯,得脱下靴子,他们没有犹豫,为了可以更稳地站在冰锥上,后来索性连毛袜都脱了。
短短的一段里程,他们用了一个多小时。
甘当“人梯”的刘连满,体力耗费过度,无法前进,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
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品、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从北坡登顶,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也成为全世界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批人。
86岁的贡布老人回忆,“登上顶峰,我拿出背的国旗升起来,那个时候天气是最好的,国旗飘了!”喜讯传开,就在群众欢呼雀跃的时候,王富洲、屈银华静静躺在了医院,王富洲登山前160斤,下山时体重101斤,双手因为被冻伤做了截肢手术;屈银华的十个脚趾,两个脚后跟,全部做了截肢手术。
第一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在他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
贡布老人专门写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八个大字,送给代表着新一代中国登山力量的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
对攀登者们而言,五星红旗是团结拼搏的化身,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将随着中国人的脚步,屹立在五星红旗飘扬的雪山之上。
看点五:“中华神盾”打海盗“身披”五星红旗护航深蓝“我们喜欢和爸爸聊天,就是得在手机里”“爸爸很喜欢和我们讲故事,我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大海的故事”……4岁的团团和5岁的圆圆,与爸爸相聚的时光屈指可数,她们总说,爸爸的家是在海上。
这位爸爸名叫严冬。
他在海上的家,是舷号为171的海口舰——它还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叫做“中华神盾”。
入列20XX来,海口舰“身披”五星红旗走过34万海里,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洲,多次击退武装海盗。
20XX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舰“时代楷模”的称号。
身为一名舰艇官兵,严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在《开学第一课》的这次同台,是他们五年间的第12次见面。
孩子们一定好奇:爸爸平日里的工作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当两个女儿和广大的孩子们听完严冬和战友们一起“打海盗”的故事,一定会从心底理解、佩服和尊敬如此能和五星红旗融为一体的职业,甚至心向往之。
20XX年9月30日,海口舰护送五艘远洋渔船,行驶在亚丁湾上。
高度警觉的海口舰,发现疑似海盗小艇在高速靠近,这些海盗胆大妄为,狡猾异常,还装备有火箭筒、自动步枪,一旦接近渔船,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复杂的形势,海口舰不断喊话:“这里是中国海军,请你立即远离!”为制衡海盗的游击战,舰上的重机枪手将一连串的子弹扫射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舰上直升机凌空而起,爆震弹、信号弹在天空划出了流星,极大震慑了海盗。
在将近两天的时间里,海口舰共计驱离了二十多艘疑似海盗小艇的冲击,保护了商船的安全。
第二天正值国庆节,海口舰终于将五艘远洋渔船护送过了曼德海峡,进入了红海。
“在分航的时候,他们打出了‘感谢人民海军’的标语,还送给我们一面锦旗,我们在大海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严冬自豪说道,“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在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猎猎飘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非常地激动。
”当我们离开祖国,身处海外,看到了五星红旗,就会油然而生家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这份安心来自强大的祖国,来自力量与担当。
我们知道,有一批可爱的人在五星红旗下的照耀下,始终为和平与美好护航。
在国旗下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未来也将奔赴社会的各个岗位,勇挑重担,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光。
看点六: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20XX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在1月11日,“嫦娥”和“玉兔”在月球背面完成互拍。
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它俩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是什么样的特殊材质,能让五星红旗在月背闪闪发光?我们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整个工程的难度到底有多大?“玉兔”还能回家吗?围绕着这些孩子们备感关心和好奇的问题,“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将来到现场,在AR和虚拟技术装点的宇宙背景中为大家答疑解惑。
同时,“呆萌”的AR虚拟形象“玉兔二号”将作为小助教,与现场小朋友亲密互动,分享它在月球上的所见所闻。
身处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强紫外线和严酷环境之中。
为了让它们身上的国旗不褪色,“嫦娥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制作国旗的材料和工艺,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完美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
而这,只是整个庞大研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别看“嫦娥”和“玉兔”个头不大,但它们身上有300多套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个产品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即便难度巨大,“嫦娥人”还是一往无前,并且成功了。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团队代表们,也将亮相于20XX《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将殷切的希望传递给孩子们。
总设计师孙泽洲寄语道:“我相信,未来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也会登陆月球、登陆火星,我也希望登陆火星的第一个宇航员,很可能就在在座的你们之中。
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同学们,加油!”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闪耀”在月背的五星红旗,凝练着着九天揽月的千古情怀,代表着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它将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让“航天梦”徜徉于宇宙更远的地方。
看点七:老校长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爱国课”一上就是70年今年六一前夕,主席在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小朋友们的回信中写道:“希望同学们不辜负杜岚老校长的期望,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信中提到的杜岚老校长,是一位“巾帼英雄”。
她身在澳门,心系祖国,把一堂关于五星红旗的“爱国课”,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直上到20XX年她以101岁高龄辞世。
而后,女婿尤端阳成了她事业的接班人,把爱国主义教育继续传承下去。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着杜岚校长当年的英勇无畏。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她带领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五星红旗。
当时升旗有很大的阻力,因为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杜岚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就这样,五星红旗在澳门的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
之后每年的十一国庆,学校都坚持升起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