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运动力学教学文件(1)

合集下载

第三节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河流,特别是北方河流自古多沙。

多沙河流的水流运动有其特殊性。

这种区别于清水河流的特殊性使多沙河流的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古代对河流泥沙运动的理论认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取得突出的进步,经过北宋的发展,至明代后期达到高峰。

这些大多处于定性阶段的理论认识在古代世界是领先的,其中一些还在治河实践中得到应用。

一泥沙运动力学的起源与张戎的贡献(一)对泥沙运动的观察水流有清浊之分,古人早有观察和记录。

《诗•小雅•谷风之什》曰:“相彼泉源,载清载浊。

”战国时人解释河水变浊的原因是:“夫水之性清,土者汨之,故不得清。

”②《尔雅•释水》并且具体解释黄河之所以含沙量高的原因是“河出昆仑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晋代学者郭璞(273~324)对黄河之所以黄注解说:“潜流地中,汨漱沙壤,所受渠多,众水溷淆,宜其浊黄。

”即黄河之浊是众支流挟沙汇入所致。

水流含沙是水流的搬运作用。

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曾指出,以黄河为首的华北诸河多浊流,河水挟带的泥沙都是上中游被冲蚀的土壤。

所以他的结论是:“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堙耳。

”③并且举例说,舜杀治水失败的鲧于羽山,这个羽山当时是在东海里,现在则在大陆,以为证明,正确地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

他还认为,浙江温州的雁荡山诸峰挺立,“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

④那么,泥沙是否能被流水携带,还要看水流的速度与泥沙的粒径和比重。

东汉初年王充(27~97)指出:“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

”⑤而相反的情况则是大哲学家老子所概括的:“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⑥当挟沙水流静止下来的时候,便失去拖曳力和上举力,原来被流水挟带的泥沙随之沉降下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建设中,已实际应用了水流冲淤的概念。

《考工记.匠人》中说:“凡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

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01、第1次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泥沙的性质(几何性质、重力性质))

01、第1次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泥沙的性质(几何性质、重力性质))
6
第二节 学科性质及现状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量测中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2、量测中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水流携带泥沙以后,大大增加了水流的浑浊度, 水流携带泥沙以后,大大增加了水流的浑浊度,使得直接观测泥沙运动 比较困难。 比较困难。 在泥沙运动中,最重要的是靠近床面附近的一个区域, 在泥沙运动中,最重要的是靠近床面附近的一个区域,这里的流速梯度 和含沙量梯度都比较大,水流的势能在此集中转化为紊动的动能, 和含沙量梯度都比较大,水流的势能在此集中转化为紊动的动能,床沙 和推移质之间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之间的交换也在此进行。 和推移质之间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之间的交换也在此进行。 由于床面层的厚度不是很大,远远不到水深的十分之一, 由于床面层的厚度不是很大,远远不到水深的十分之一,现有的测流取 沙仪器往往不能深入到这个区域。对于动床来说, 沙仪器往往不能深入到这个区域。对于动床来说,当量测仪器靠近床面 还会引起局部的扰动,会使该处的边界条件及水流情况发生变化。 还会引起局部的扰动,会使该处的边界条件及水流情况发生变化。 在浑水中紊动特性的测量技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过关。 在浑水中紊动特性的测量技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过关。 在天然河道中,由于水流的多变及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在天然河道中,由于水流的多变及具有三维性的特点,量测中的困难更 大。
d pj =
∑d ∆p
i =1 n i
n
i
∑∆p
i =1
38.645 = = 0.388mm 99.7
i
查粒配曲线, 查粒配曲线,知 d50 = 0.36mm
20
27
小 于 某 粒 径 沙 重 百 分 数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1

08--第8次课(第5章:推移质输沙率1)

08--第8次课(第5章:推移质输沙率1)

3、 公式列举
gb
md
U
U
' c
U
U
' c
3
d h
1 /
4
① 、沙莫夫公式
gb 0.95d1/ 2 U Uc'
U Uc'
3
d h
1/
4
属于这类公式的还有
② 、列维公式
gb 2dU Uc
U gd
3
d h
1/ 4
(5-5) (5-6)
5
5.1 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1)公式形式
gb
(2)各变量的含义及单位
n' n
3/2
hJ 0.047
0.125
1/
2
s
s
s g
d
3
/
2
(5-7)
n为河床综合曼宁糙率系数,可由曼宁公式通过实测资料反求
n h2/3J 1/2 U
n’ 为河床平整情况下的沙粒糙率系数,
n'
d
1/6 90
26
d90为床沙粒配曲线中累计频率为90%所对应的粒径。
此即为单位床面上单位时间内推移质运动所消耗的能量。
W’为单位时间单位床面面积上的推移质水下重量,单位时
间运动床面面积为 1×ub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床面泥
沙的重量为W’ub ,以质量计的则为W’ub/g
以水下质量计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gb'
W 'ub g
15
1、Bagnold公式
(2)、公式推导
21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在卵石河流中,如组成推移质的是粗沙K0=7.3~9.1,

第五讲泥沙运动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五讲泥沙运动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5.3.3 划分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实际意 义
弯道环流对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影响不一样。 在发生沉积的环境中,两者的淤积部位不同。 山区河流的河床变形主要受推移质的影响。 ……
5.4床沙质和冲泻质
按泥沙的相对粗细及来源的不同,可分为 床沙质和冲泻质。
钱宁将“质”这个字专用于水流中运动的 泥沙。组成河床的泥沙叫“床沙”。
5.4.1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等发现床沙中粗的颗粒多于细的颗粒, 运动的泥沙中则相反。运动泥沙中较细的一部分 在床沙中没有或很少,这部分细颗粒与床沙似乎 没有交换。
水流中粗颗粒泥沙的含量与流量相关,而细颗粒 则不明显。
粗颗粒泥沙可以看成是来至上游河床,称“床沙 质”,细颗粒泥沙来至流域,在本河段很少停留 一泻千里,叫“冲泻质”。
接触质:运动中与河床保持接触 跃移质:跳跃前进的泥沙 层移质:河床表面泥沙成层运动
悬移质:随漩涡悬浮在水中,并随水流前 进的泥沙称为悬移质。
推移质与悬移质的相对重要性
水流强度较弱时,以推移质为主
随着流速的增大,悬移质的重要性将超过 推移质。
平原河流中、推移质沙量往往不足总沙量 的5%。高坝大库的库容损失主要受悬移质 影响。
在多沙河流中,即使是床沙质也存在“多来多排” 现象。
河床的粗化或细化,可以使河道挟沙能力随之减 小或增大。
划分冲泻质和床沙质的标准
床沙中最细的5%看成冲泻质。 将床沙和悬移质级配曲线上下叠绘,用公
切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确定为临界粒径。

治河及工程泥沙第1讲

治河及工程泥沙第1讲

(2)平面形态

a、宽窄相间(由地质构造构成)

河 流
b、走向有急弯
c、有许多巨石突出。 d、溪口滩。 (3)纵向 总体看河床较陡,锯齿状。
9
3、水文泥沙特点 山
(1)水文: 洪水猛涨猛落,年内Qmax与Qmin 相差 达几百倍。 (2)水流: a、流速:v大, 最大6~7m/s,变化幅度大。 b、比降J :一般在1‰以上,局部1%,且变 化也大。 c、流态:紊乱、有回流、旋涡、跌水、水跃 、泡水、横流、流向险恶。 (3)泥沙 : a、 悬移质都是冲泻质 b、 推移质较多
22
水沙不 平衡性
谢 谢!
19
一、基本特性
三维性
对于天然河道,其过流断面为不规则的形 状,流速和泥沙含量不但沿纵向流程改变,在 过流断面上分布也不均匀。如弯道水流受离心 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水面形成横比降。 水流在横断面上形成环流运动,结合河流纵向 运动,构成螺旋流,在螺旋流的作用下,还会 引起泥沙横向输移,使凹岸受到冲刷,凸岸产 生淤积,水流、泥沙运动均呈十分明显的三维 运动特性。
20
一、基本特性
非均 匀性
由于河道断面形状不规则,因此 河道水流往往不满足均匀流条件。同 时沿河床运动的泥沙,一般会在床面 呈起伏不平的沙波形态。沿沙波不同 部位,泥沙运动的数量不同,沙波附 近的流速也不同。因此,河道水流是 运动要素沿流程变化的非均匀流.
21
一、基本特性
水流中的泥沙与床面上的泥沙不断地 进行交换,挟沙水流在河床表面的各个 部分保持不冲不淤平衡状态。 河道中经常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 使水流中的水沙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这 种改变必将引起水、沙逐渐向新的相对 平衡发展。与此同时不断产生的新干扰, 又会破坏新的平衡,再向更新的平衡发 展。因此平衡是相对的,而水沙不平衡 是绝对的。

泥沙起动理论1

泥沙起动理论1

泥沙的临界起动(滑动)条件τc是如何推导的?
注意:此处的推 导只适用于无粘 性均匀沙 床面沙粒开始滑动的条件
颗粒所受的上举力
FD = k (W '− FL )
摩擦系数 总压力
颗粒所受的拖曳力
W’ 颗粒的水下重量
河流动力学基础 22
研究泥沙起动的方法
-
定量确定起动条件
-
起动的随机性
-
临界起动的切应力表达法
断面平均流速
理论上说,用τc表达临界起动条件更准确; 但是,在很多时候用Uc更方便。
U
床面平均剪切应力
τ0
河流动力学基础
19
研究泥沙起动的方法
-
定量确定起动条件
-
起动的随机性
-
临界起动的切应力表达法
-
Shields曲线
临界起动条件是指最容易起动的颗粒即将起动
“上限” : 最难起动的那个颗粒将要起动了。 “下限” : 最容易起动的那个颗粒将要起动了。
起动和推移运动现象的观测
野外河流观测 推移运动(所有的大颗粒和小颗粒都在运动)
河流动力学基础
10
研究泥沙起动的方法
-
定量确定起动条件
-
起动的随机性
-
临界起动的切应力表达法 -
Shields曲线
确定性分析:受力平衡法给出临界起动条件
一颗静止于床面上的泥沙,受重力、床面摩擦力和水流的作用力影响。当 重力或摩擦力和水流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泥沙颗粒处于临界起动状态。
河流动力学基础
15
研究泥沙起动的方法
-
定量确定起动条件
-
起动的随机性
-
临界起动的切应力表达法 -

第十章淤泥质海滩的泥沙运动

第十章淤泥质海滩的泥沙运动
二、风、浪和潮流作用下的平均含沙量
考虑前面所讲的动力因素 ,水体的垂线平均含沙量应与 这种流的流速、泥沙本身的特性、水深等因素有关。假 设泥沙的沉速为常量,则垂线平均含沙量的函数形式
共四十七页

LOGO
第三节 淤泥(yūní)质海滩的冲刷与淤 积
实际观测的水流流速应是风吹流,潮流(cháoliú)的向量合成的结果,即
泥沙的矿物、泥沙粒径、含沙浓度
(1)泥沙粒径。泥沙粒径越细,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越强,絮凝现象越明显(míngxiǎn)。研究表明把0.01mm作为粒
径界限。
(2)含沙浓度。
刚絮凝时
絮凝体均匀 的悬浮在水 中
浓度增大
絮凝体相互干 扰,联结成网 架结构
浓度再次增大
絮团相互靠 近,网架结 构密实
共四十七页
质有一定的关系。
共四十七页
LOGO
第二节 淤泥(yūní)的性质及其运动规 律
3.波浪作用(zuòyòng)下浮泥的运动特性
(1)底部浮泥流
波浪作用下,浮泥层中也产生相应的波动。
刘家驹的实验研究
共四十七页
LOGO
第二节 淤泥(yūní)的性质及其运动规 律
流变特性服从牛顿定律
2.异重流的特质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比重相差不大、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的差异
而发生的相对运动。
共四十七页
LOGO
第二节 淤泥的性质(xìngzhì)及其运动规 律
淤积
异重流的速度
(sùdù)
uK gd 其中
泥沙含量增加,K值减小
相对流速超过某一个临界值时
刘家驹根据相关实验研究,得出二维稳定条件下
浮泥含沙量的垂线分布关系式

海岸泥沙动力学课件Chap.1Introduction

海岸泥沙动力学课件Chap.1Introduction
• Coastal Sediment Budget
–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and bathymetry change
2020/10/27
3
Coastal Morphodynamics
Coastal Morphodynamics
Coastal Morphodynamics
Coastal Morphodynamics
Contents
•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 Social society
• Coastal Topography
– Coastal glossary
• Properties of Coastal Sediment
– Physical features
h
Closure depth
The wave condition can no
longer change the beach
profile.
11
Coastal Morphodynamics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EBP 岸滩平衡剖面)
Bruun (1954), Dean (1976,1977,1991) x
Low water level
Berm crest
2S02e0a/1w0/a2r7d zone
Shoreward zone
8
Beach Profiles
Coastal Morphodynamics Cross-shore sand transport
Mild wave (Summer)
Reversible
Ocean engineer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沙运动力学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cs第一章概述1. 泥沙运动力学—泥沙在流体中,冲刷(scour)、搬运(transport)和沉积(deposition)的运动规律。

二相:固、液运动:河流、渠道、荒漠、水库、海滨、管路中,在流水、风、波浪作用下运动。

2. 著名产沙河流:黄河:16亿吨/年、土壤剥蚀1.6毫米/年。

总沙量和平均含沙量世界第一。

印度、孟加拉国的恒河:14.51亿吨/年,世界第二。

孟加拉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7.26亿吨/年,世界第三。

3. 国内外著名泥沙研究机构:(1)国内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电学院、新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各大学研究侧重点不同)(2)国内科研院所:中国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淮河水利委员会水科所、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各单位研究侧重点不同)(3)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4)国外: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Iowa, The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Dundee university, Birmingham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Karsluhe Universit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水道实验站美国农业部国家泥沙实验室美国地质调查局海湾海岸水利科学中心荷兰德尔夫特水力实验室印度水资源部水电研究中心日本中央大学水力实验室挪威水工实验室…(5)国际泥沙研究机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IRTCES),北京4. 泥沙学术会议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1980年第一届(北京),1983年第二届(南京),1986年第三届(美国),1989年第四届(美国),1992年第五届(德国),1995年第六届(印度),1998年第七届(香港),2001年第八届(印度),2004年第九届(宜昌),2007年第十届(俄罗斯),2010年第十一届(南非)国际水力学会学术会议—四年一届,已举办30届(2011年31届川大)国际随机水力学会议—三年一届,已举办12届国际水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三年一届,已举办6届亚太地区国际水力学学术会议—三年一届,已举办13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学术会议—90年第一届,已举办5届5. 泥沙学术期刊《水利学报》,《地理学报》,《泥沙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海洋学报》,《人民长江》,《人民黄河》,各大学学报《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Hydraulics Engineering》《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Journal of Water,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Water Resource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6. 我国河流泥沙研究的二大特点:(1)以黄河为代表:颗粒细,含沙量大,级配窄,悬移质(2)以长江为代表:颗粒粗,级配宽,推移质如都江堰实测:D max=510mm, D min=0.15mm,D max/ D min=3400倍7. 泥沙带来的问题(泥沙灾害)(1)水库淤积:全国20座重点水库的观测资料说明,多数水库运行不足20年,总淤积量即达设计库容的18.6%。

* 黄河三门峡水库:1958年截流,1960年蓄水后不仅库容淤损较为严重,1962年3月总淤积量就达15亿吨,占同期入库沙量的93%,到1964年淤积量已达44亿吨,而且淤积末端不断向上游延伸(翘尾巴),威胁着关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被迫放弃蓄水,将已安装好的第一台机组拆迁,进行工程改建(9孔冲沙闸)。

* 大渡河龚嘴水库:从71年汛末蓄水发电至86年底,已达设计运行年限,水库520米以下库容已损失87.6%,仅存0.3亿立方米,85年底对水轮机过流部件检查,发现活动导叶片和转轮叶片已有明显磨损,磨蚀沟槽最深处约10毫米。

90年代初进行加高改建,但受成昆铁路线影响,而只能有限加高。

*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泥沙淤积,特别是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问题,已作为专题研究20多年。

(生态)(2)河道(航道)演变:* 平原河道泥沙淤积对防洪和航运影响极大黄河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淤积量4亿吨,为世界所仅有,各水文测站水位比50年代初期同流量水位高出2米左右,多次加固大堤,成“悬河”。

长江枯水季节,局部河段(如下荆江)通航靠挖泥船疏浚,河口航道每年挖泥量达1400~1800万立方米。

1998年长江发生的大洪水水量比54年小,但水位高,原因是长江河道淤积减少过水面积1/3,洞庭湖淤积及围垦减少水面面积1/3。

* 河道淤积影响港口码头的正常运行,造成“死港”、“废港”。

* 河道淤积影响工农业取排水口运行。

* 河道淤积影响生态平衡。

(3)电站取水口及引航道泥沙问题:许多枢纽工程运行中存在着推移质泥沙进入引水渠,粗沙磨损水轮机,泥沙、水草堵塞栏污栅。

枢纽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航道内淤积泥沙影响船舶安全进出。

(4)水库下游冲刷(清水下泄)产生的问题:以长江三峡工程、葛洲坝为例:—滩险演变;长江中游沙市三八滩演变造成整治建筑物破坏,航槽水流条件发生变化,影响航运安全。

—堤防安全;丹江口水库下游,因清水冲刷,下游河床变化剧烈,不但刷深,还严重崩岸,仅宜城县就有5万亩良田崩塌于汉江中。

—港口功能失效;受河床冲淤影响,一些内河码头在中、枯水期不能使用。

—工农业取水口;—下引航道门槛水深不足;葛洲坝坝下枯水期水位比设计低水位还低0.6米,下引航道和二、三号船闸下闸首的槛上水深不能达到原设计标准。

(工程措施)—河口海水入侵。

(5)桥渡冲刷:洪水引发河道急剧冲刷,造成桥渡墩台破坏。

(6)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山溪泥石流可能造成沟口砂石堆积,形成急流滩,如川江、金沙江等山区河流存在许多溪口急流滩均是例证;大型崩岩、滑坡,泥石阻塞河道,形成急流滩,造成长时间断航,如1952年川江青滩因山体滑坡,曾造成断航82天,1982年川江鸡扒子滑坡、1994年乌江边滩滑坡也严重影响航运畅通。

(7)灌溉渠系淤积问题: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修建灌溉渠系较多,由于地势较平坦,渠道设计受到坡度限制,挟沙能力一般不可能很大,泥沙易在渠道中落淤。

(沉砂池、螺旋流排沙等)…….8. 目前泥沙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流域产沙与水土保持(黄河较成熟);—泥沙运动基本理论(起动、输移机理等);—河床演变规律及治理措施;—水库淤积;—河口泥沙;—引水防沙及渠系泥沙;—高含沙水流运动;—野外及室内泥沙测验及河工模型实验技术;—泥沙数学模型;—环境泥沙与灾害预防和治理。

9. 泥沙研究的重点课题:—泥沙起动机理;—推移质与悬移质交换机理;—非均匀沙输移规律及输沙率的确定;—非恒定流输沙机理;—泥沙测验仪器及模拟技术;—高含沙水流及泥沙流;—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环境泥沙(湿地泥沙学);—河道挖沙;—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现代数学的应用(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分形理论等);—泥沙灾害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10.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及形式:共40学时,约32学时课堂教学,6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2学时考试。

以钱宁、万兆惠著《泥沙运动力学》为基本教材内容,主要讲要点,补充泥沙数学模型的内容,结合水利枢纽、航道整治等工程示例讲泥沙基本理论的应用。

11. 参考资料:(1)武汉水电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 (2)沙玉清,《泥沙运动学引论》,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3)《河流动力学》(多种版本)(4)《泥沙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5)韩其为,《水库淤积》,科学出版社,2001(6)韩其为,《明渠挟沙水流运动的力学和统计理论》,科学出版社,1995(7)王光谦,《泥沙研究进展》,中国水电出版社,2006(8)方红卫等,《环境泥沙的表面特性与模型》,科学出版社,2009(9)Yalin, M. S., 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ergamon Press, N. Y., 1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