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涵:我亲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诞生

合集下载

五星红旗的来历

五星红旗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为了让新中国的旗帜在开国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决定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

全国政协办公厅退休干部彭光回忆说:“第六小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报筹备会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内外3000多幅国旗设计图案寄到筹备会。

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9岁学童还是耄耋老人,人们在对共和国未来旗帜的描绘中,倾诉着从奴隶至主人的豪情。

其中第32号方案咐起了代表们的重视。

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说:“1949年7月份,我在报纸上看到征稿启事后,我的心情就很激动。

考虑到中国的茫茫长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朝霞满天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山回路转,祖国的前程就非常远大光明,因此就决心响应号召,设计了国旗。

”第六小组同意采用这个方案,并对象征意义作了修改:第一项红色代表革命;第二项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形成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第一面五星红旗缝制任务交给了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艺美术社工人赵文瑞说:“绸子买的时候可麻烦了,瑞玞祥跑去说没有宽的料。

都是小窄料啊,那时候没宽的。

我让他改,他说这可没法改,不会织宽的,做的那窄。

完了我在地上爬(着缝)吧。

”北京有色金民总公司离休干部宋树信说:“制作国旗的任务是北京市下达的,我当时在北京市直接领导下的永茂实业公司供销科。

我们做国旗时发动了北京市所有的缝纫社、裁缝铸。

当时做了多少万面。

到了29号,我们经理曾树德同志他跟我谈,说毛主席亲自升的第一面国旗(的缝制)就是10月1号,这个任务、政治任务就交给咱们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讲。

我说行,保证,保证完成。

”第六个组精心设计了开国大典上升旗的具体方案。

五星红旗诞生小故事

五星红旗诞生小故事

五星红旗诞生小故事稿子一:嗨,朋友!今天跟你讲讲五星红旗诞生的有趣小故事。

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了设计出咱们国家的国旗,那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呢!当时征集国旗图案的消息一出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积极参与,那热情,简直像燃烧的火焰。

好多好多的设计方案像雪花一样飞来了,工作人员们一个个认真地看啊,选啊。

有一些图案挺好看,但是不太符合咱们国家的气质和要求。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曾联松的人设计的图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的设计里,那大大的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大五角星,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这个寓意多好啊!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这个设计就成了咱们现在的五星红旗。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时候,那场面,激动人心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鲜艳的旗帜上,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现在,咱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五星红旗,就像看到了家,心里头暖暖的。

朋友,这就是五星红旗诞生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稿子二:嘿,亲!来听我跟你唠唠五星红旗诞生的小故事。

你想啊,新中国要成立了,得有一面属于咱自己的国旗,这可太重要啦!于是就开始征集国旗的设计。

那时候,大家都开动脑筋,纷纷拿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人画得特别复杂,有的人画得特别简单,但每一个设计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

就在这么多的设计里,曾联松的作品一下子脱颖而出。

他的想法多妙啊!大五角星代表党,小五角星代表着咱们老百姓,大家紧紧围绕在一起。

不过,一开始也不是完全就这样定下来的。

经过反复琢磨,怎么让这面旗更好看,更能体现咱们国家的精神。

颜色啦,比例啦,都经过了精心的调整。

五星红旗终于确定下来了。

当它在风中飘扬的时候,哇,那叫一个美!那红,红得鲜艳;那星,亮得耀眼。

从那以后,五星红旗就陪伴着我们,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和强大。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赛场上,只要看到它,心里就有一股劲儿,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咋样,亲,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更爱咱们的五星红旗?。

他们见证了开国大典

他们见证了开国大典

他们见证了开国⼤典2019-09-16忆往昔开国⼤典,看今朝翻天巨变。

历史永远记住了1949年10⽉1⽇下午3点这⼀庄严的时刻。

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今天成⽴了!”时间已经匆匆⾛过了60年。

本⽂撷取了当年参加过开国⼤典的9位⽼⼈的回忆,听他们重新拾起60年前那段难忘的记忆,重温60年前那激动⼈⼼的时刻。

罗浪:指挥军乐队演奏国歌1949年10⽉1⽇下午2时30分,北京天安门⼴场。

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提前半个⼩时就率领军乐团站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正前⽅。

下午3时,举世瞩⽬的开国⼤典在天安门⼴场隆重举⾏。

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曲》。

1947年底,经聂荣臻司令员批准,正式组建了华北军区军乐队,罗浪担任军乐队队长兼指挥。

1949年初,上级决定由罗浪负责组建⼀⽀200多⼈的联合军乐队。

直到1949年8⽉初,罗浪才知道组建的这⽀联合军乐队将要参加的不是⼀般意义上的阅兵,⽽是开国庆典。

1949年9⽉27⽇,在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次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曲》被确定为代国歌。

在政协⼀届会议开幕式上,军乐队穿着刚发的新军装站在前排的座位上演奏《中国⼈民解放军进⾏曲》,会议休息时,从主席台上⾛下来,与第⼀排军乐队队员们亲切握⼿。

当《义勇军进⾏曲》被确定为代国歌的时候,负责通知此事的⼯作⼈员却忘了通知罗浪。

两天后,罗浪接到了迟来的电话后,⽴即着⼿配器,他挑灯夜战,凭着⾃⼰对乐曲的理解和顽强的毅⼒,在很短的时间内拿下了对代国歌的总谱配器。

1949年10⽉1⽇下午3时,令世界瞩⽬的中华⼈民共和国开国⼤典拉开了序幕。

200⼈的军乐队⾯向天安门城楼,站成两个⽅队,各⾃以10⾏横队和10⾏纵队的宏伟⽓势奏响同⼀⽀威武雄浑的乐曲。

罗浪回忆说,我把⼤⼩军⿎都安排在第⼀排,这在当时是⼀种创造性的思路,是为了展⽰⼀种威武整齐的新⾯貌,是为了造成⼀种⿎乐喧天的⼤⽓势。

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的诞生笔记

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的诞生笔记

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的诞生笔记
【一、背景介绍】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那就是初心之光书第一面的军旗。

这面军旗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军旗的诞生】
军旗的诞生源于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我国革命领导人决定创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为了区分敌我,决定设计一面具有象征意义的军旗。

这面军旗以红色为底,象征着革命的火热激情;中间是五角星,代表着党的领导地位;星周围是麦穗和齿轮,象征着工农联盟;旗杆则是白色的,象征着光明。

【三、军旗的象征意义】
这面军旗不仅仅是一面战斗的旗帜,更是一种信仰的象征。

红色代表热血,五角星代表信仰,麦穗和齿轮代表力量,白色旗杆代表光明。

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它激励着无数革命者为信仰而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四、军旗在战争中的应用】
在战争年代,这面军旗始终飘扬在战场前线,激励着战士们勇往直前。

他们在军旗的指引下,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胜利,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五、军旗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它见证了我国革
命的发展历程,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它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六、总结】
初心之光书第一面军旗是我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革命的火热激情、党的领导地位、工农联盟以及光明的前途。

这面军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为信仰而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随着响彻云霄的国歌声,礼炮轰鸣,毛泽东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

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1.拆下“越南国旗”开国大典在即,新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国旗的确定和布置情况。

国旗是象征国家的旗帜。

国旗的式样、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国旗的式样、图案有其独特含义。

我国“五星红旗”的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有人认识到了旗帜的作用,从而出现了旗帜的雏形。

那时,原始部落逐渐扩大,围猎、战争、联系都迫切需要一种信号和标志,他们就用树杆或长树枝绑上一个东西,作为一个部落的象征和对部落神灵的崇拜。

旗帜在古代,曾是城邦的标志。

《周官·司常》中有“日月为常”的句子,疏:“天子之旗有日月星辰,诸侯旌旗无日月星。

故有开龙降龙。

”“旗五日、旗四日之区别,系爵秩、尊卑不同之徽帜。

”《说文解字》上说:“旗,旗有众羚以令众也。

”可见,旗帜在中国古代是册命诸侯、大夫的封物之一,是诸侯、大夫权力和封邑的象征。

按爵秩高低,旗帜又分为不同的等级。

到近代,国旗成为国家的象征。

它是指国家独立之后,作为国家或民族独立的一种标志。

国旗是与一个国家的尊严紧紧连在一起的。

但是,临近开国大典的那个凌晨,要不是周恩来的博识和细心,国旗问题差点造成国际性的影响。

10月1日凌晨,又是一个通宵未合眼的周恩来敲开了值班室的门,想再了解一下开国大典的准备情况。

值班员一下愣了,瞪着一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一个问题都讲不清楚。

看到值班员这副神态,周恩来不禁皱了皱眉,再没说什么,抓起电话直接打到天安门城楼,口气很严肃。

天刚蒙蒙亮,周恩来又登上天安门城楼。

在天安门城楼上值班的是苏凡。

他问了苏凡几句话,又在城楼上转了一圈,然后走下石阶,来到天安门广场,从远处观察天安门城楼布置的效果。

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

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 里展7F 着_件特殊的藏品,它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稿件, 纸质的稿件有部分红漆已脱落, 纸张已磨损并有些许折痕与裂 痕。

斑驳的藏品将我们带回五星 红旗诞生的峥嵘历史记忆中。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 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 开。

会后,根据工作安排,筹备会 下设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 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由马叙 伦任组长。

之后,第六小组起草拟 定《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 启事>,提出国旗设计应当以红色为主、体现国家的政权特征。

征 稿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 定后,于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 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载。

征 稿启事提出了国旗设计须注意的 事项:“国旗,应注意:(甲)中国特 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丙)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 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丁)色 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征 稿启事的发布,在全国人民和海外 华侨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海内外中华儿女抱着对新中 国的热切期盼,踊跃投稿,精心绘 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国旗 图案。

设计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 高级干部、将军、著名艺术家、知名 学者,有普通军人、工人、农民、学 生,甚至连朱德总司令也在日理万 机之中送来自己设计的作品。

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曾联松, 看到新政协筹备会在报上刊登的 征求国旗方案的启事后,欣喜不 已,内心无比激动,决心用实际行 动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作出自己 的_份贡献。

曾联松,1917年12 月17日出生于浙江瑞安一个普通 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代在瑞安 县小学读书。

少年时代醅爱书 画,写得一手好字。

1936年考入 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 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 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 社’’任秘书工作。

开国大典国旗升起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国旗升起背后的故事

国旗设计者匠心独运一举夺魁开国大典后不久,“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的设计者、在上海从事经济宣传工作的曾联松,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来信: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旧币,约相当于今500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征集国旗图案启事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登后,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在党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新中国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决心投身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后来他回忆说:“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回在我心头的愿望,一经看到她如旭日东升般展现在面前时,我能不为之兴奋吗?因此,当从7月报纸上读到全国政协筹委会关于征求国旗的通知后,即埋头于设计中。

我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艺术家,当时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大上海的7月,酷暑难当,烈日炎炎。

为设计国旗图案,曾联松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干得似痴如醉。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仰望群星闪烁的天空陷入沉思。

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党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吗?!闪亮创意产生了: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党,小星象征着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他还把五角星设计成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闪闪,色简而庄严,还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的小星应几颗呢?他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4颗小星来象征广大人民。

接着又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

为使整个图案更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伟大的党周围这一特征,他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结论显示在旗上。

一面五星红旗-教育

一面五星红旗-教育
传承文化
红旗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服务社会
红旗教育将更加积极地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 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如何持续推进红旗教育的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01
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创新精神
02 教育中的红旗精神
红旗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育中,红旗代表着爱国主 义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团结协作精神
红旗象征着团结和协作,教育 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为 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
奋斗拼搏精神
红旗代表着奋斗和拼搏的精神 ,激励学生勇于追求梦想,不 畏困难,积极进取。
奉献精神
红旗代表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育学生要有奉献社会的意识 ,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红旗精神对教育的影响
德育培养
精神引领
红旗精神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红旗精神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 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激发动力
塑造人格
红旗在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引入
在历史、政治等课程中,教师可 以使用五星红旗作为课堂引入,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五星红旗向学生讲解 国旗的象征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化 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五星红旗展 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旗与国家、 民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和表达能力。
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彭光涵:我亲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诞生
作者:黄丽巍
来源:《百姓生活》2009年第10期
现年90高龄的彭光涵老人曾参与新中国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见证了新中国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国都的诞生过程。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开幕。

筹备会设立了6个小组,分别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国都等方案。

彭光涵当时担任第六小组的秘书,他说:“当我知道自己被委任为第六小组秘书时,心情非常激动。


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等7家报纸开始刊登政协筹备会关于征集国旗、国歌、国徽等方案的启事。

国内解放区各报纸、香港及海外华文报纸也立即转载了这个启事。

征集启事刊登后,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热情应征,彭光涵和筹委会工作人员每天都加班加点拆封、审阅、登记、统计全国和国外各地群众寄来的来稿。

截至8月20日,仅国旗的应征方案就达1920件,图案2992幅。

第六小组经过认真初选、复选,最终确定了38幅图案,以“复字第×号”作为编号,编辑成一册《国旗参考资料》送交大会审阅。

1949年9月23日上午,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国旗方案。

各小组讨论十分热烈,也有很多争论,最终也没有就国旗方案形成定论。

周恩来在听取了彭光涵对第六小组推荐的38幅图案和当天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的介绍后问彭光涵:“你接触过很多图案,也听了很多反映,除了1、2、3、4号图案外,还有哪些图案有比较多的人喜欢,容易获大家一致同意。


彭光涵翻到《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拿出投稿人曾联松的原稿对周恩来说:“这幅图是在截稿前两三天才收到的。

当时马叙伦、田汉、郭沫若等人认为这个图案有新意,美丽大方、
简洁,但在五星内有镰锤不好,建议删去后可作为复选稿,印出来的图案是我根据小组意见重新画的图案。

对4个小星的说明词是:‘代表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民主人士’,第六小组认为这个说明不符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修改。

9月23日上午各小组讨论时,不少人对《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很欣赏,说旗面庄严美丽、制作简便、有中国新政权的特征,表示共产党领导下的四大阶级大团结。


周恩来听后很满意,拍着彭光涵的肩膀说:“好,你按《复字32号》图案画一张大一点的图样,还要做一面大旗,用绸料做,明天下午交给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