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

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
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论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 曹敏 [摘要]学业拖延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业拖延研究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方面介绍学业拖延的含义、类型和性质;从实证研究方面分析当前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新近研究成果。本文以新的思路综述该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学业拖延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业拖延性质影响因素 前言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童年》这首歌描述了在校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学业拖延。它不仅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和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伤害自尊,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因此,学业拖延研究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学业拖延的理论研究 1.学业拖延的含义 学业拖延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界定。Solomon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应感的行为。Steel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个体尽管预期到拖延会导致恶果仍拖延学习任务的行为。相反的,Ferrari 等人则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理性行为。他的研究结果发现回避型拖延者拖延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唤醒型拖延者则是为了体验到学习冲刺带来的快乐。[1]接受程度相对较广的是Senecaletal等的定义: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 2.学业拖延的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学业拖延划可分为不同类型:从成因角度,学业拖延可分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前者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后者是在计划完整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完成计划的行为。从应对方式的角度,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前者害怕失败,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后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通,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擅长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2]从主观意愿角度,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学习,有意图的拖延,能够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对结果感到满意。被动拖延者在压力下学习会紧张,常不自主的延迟学业任务,任务常无法及时完成,对结果感到不满意(Chu,2005)。[3] 3.学业拖延的性质 学业拖延一直被视为不良的、消极的行为。它容易造成考试焦虑和不良的学业成绩。如R. Ferrari (2000)研究发现高拖延者报告有更多的焦虑。王灵芝(2007)认为学业拖延会导致学业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学业表现不佳、错失良机。严重的学业拖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易患免

大学生拖延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531-53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10.12677/ap.2014.4407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Peipei Zhang, Weihong W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wangwh@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 Received: May 19th, 2014; revised: May 23rd, 2014; accepted: May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crastination and perfectionism of 218 college students, using 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 (API) and The 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irl’s scores of procrastina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but there isn’t any difference among grades. Procrast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con-cern over mistakes and doubts about actions,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organization was negative. Organization and doubts about actions are predictors of procrastin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Perfectionism 大学生拖延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张培培,王卫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wangwh@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19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23日;录用日期:2014年5月30日

分析公平现象和不公平现象

分析公平现象和不公平现象 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公平和不公平现象,我们一般会用边沁的功利主义、罗尔斯的公平理论、和纳什公平。 功利主义法学思想并不是一个原始意义的法学思想流派的产物,它渊源于古希腊的快乐主义,以十九世纪的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直至十九世纪边沁将哲学的功利主义应用到立法学和法理学的领域形成了个人功利主义法学思想。 从广义上看,功利主义思想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如德谟克利特宣扬过快乐主义,认为人生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快乐,要求节制的享乐和和心灵的快乐。伊壁鸠鲁学派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苦与乐的标准是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快乐是生命和行动唯一可以想象的完全正当的目的” 到了近代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丛蒙昧主义解放出来,准球人性的解放,提出人的道德来自于人的感性,来源于人的自然属性。利己主义、物质享受和现实的享乐是这个时期的口号。斯宾诺莎说“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认识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这条规律是深入人心的,应该列为永恒的真理和公理之一”二贝卡利亚的《论犯罪和刑罚》则对边沁的功利主义有着直接的影响,“制定法律的人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贝卡利亚的思想直接影响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边沁将贝卡利亚计算快乐和幸福的原理加以改造和发展,创立了完整的功利主义学说,并最终运用于法学之中。边沁提出了独特的苦乐计算法他首先提出了苦乐计算的七个条件,即“强度、持久性、确定性或不确定性、迫近性或遥远性、丰度、纯度、广度。” 边沁认为,可依据这些条件,对某个行为首先产生的快乐或痛苦的价值进行计算;然后对那个行为的初次快乐或痛苦以后产生的每一快乐或痛苦的价值进行计算;最后,总计所有快乐的一切价值和所有痛苦的一切价值,并加以比较,人们便会知道每一行为所致的苦乐的价值的大小,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成分占优势,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则是恶的,不道德的。 边沁的苦乐计算法是一种创见,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它至少为分析行为结果提供了客观可测的依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运用于行为预测和行为选择。然而,这种方法在实践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边沁的苦乐计算法只强调快乐的数量,而否认快乐的质的差别,这使得其理论无法解释这样的情况:当一些恶人欺负一个无辜的弱者时,恶人作恶所得到的快乐的总量可能大于势单力薄的弱者所受的痛苦的总量,但如果称这种行为是道德上许可的行为,显然是荒谬的。可见,边沁的快乐观是比较狭隘的。事实上,快乐不仅有量上的区别,也有质上的区别,我们在估计一切其他东西的价值的时候,都要把品质和分量加以考虑。所谓快乐的品质的差别,是指人不仅有肉体感官上的快乐,而且还有精神上的追求,人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比嗜欲更为高尚的心能。较高等的快乐主要是理智的、情感的和想像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操的快乐。而且,精神快乐是第一位的,肉体快乐是第二位的,精神快乐比肉体快乐更高尚、更纯洁。边沁虽然提出了计算快乐的方法但是这种计算的方法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判断性,因此也就失去了这种快乐计算方法本身所追求的价值。

浅述拖延行为的理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 浅述拖延行为的理论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1期 ◆摘; 要:“算了,今天我很累了,明天再把今天的事情补上吧。”“我要去舒服的睡个觉,作业的事情再说吧。”“小组作业还不着急,还有时间。”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寻找着各种不同的借口和理由来推辞你原本的计划。这样推后原有计划的心理过程,研究者称为:拖延。本文通过对拖延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等进行简单探讨,并提出通过提升自我内部动机、创设合理环境等方式帮助个体减少拖延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拖延;拖延分类;影响因素 一、拖延的概念及分类 拖延一词原本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赋予了拖延道德的含义:本应该做的事情或是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及时完成。在已有的研究中,拖延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发现拖延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层次:①原计划与个体行为的差距;②拖延的行为表现;③心境变化。本研究认为:拖延是个体有意回避原有计划且已经预见拖延的不良后果,并伴随实施相应的拖延行为,并在行为过程中出现主观上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等负面感受。 拖延可按照对象、性质、目的、效果等进行分类。就拖延的对象而言,拖延可分为学业拖延和生活拖延;就拖延的性质而言,拖延可分为情景性拖延和特质性拖延,其中特质性拖延又称为长期特质拖延,是个体长期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拖延状态;就拖延目的而言,拖延可被分为主动型拖延和被动型拖延,被动型拖延这类个体在解释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时,常常会找很多外部借口,而不提及个人能力的问题;主动型拖延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有意识、有计划地拖延,旨在拖延后期能唤起个体的高峰体验,在有压力和挑战的环境中进行任务,并且能以良好的结果结束任务。就拖延的效果而言,拖延分为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 二、拖延的理论研究 目前对拖延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整合动机理论、特质论观点、认知心理学理论观点。例如,精神分析理论在将人的本能划分为生本能与死本能基础上,认为拖延者在面对原本计划或任务时,因为对自己的否定而处于不安或焦虑当中,这样的不安和焦虑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拖延者即刻启动了自我的防御机制,采用逃避或者放的的行为方式来应对自身不平衡状态。行为主义的强化学说认为,拖延者在拖延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等良好的心理体验以及在拖延中身体的舒适感等强化了个体的拖延行为,就像学生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文档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拖延人格动机自尊 论文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两类,相应地,拖延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内部的原因,也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讲,低严谨性、低自尊、低能力和缺乏动机是主要因素,而任务厌恶和奖惩时限较长是影响拖延的情境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干预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 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2]。为了弄清拖延的实质,帮助人们摆脱拖延带来的困扰,西方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介绍,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借此带动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拖延的概念与类型 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 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decision avoidance)不同,后者的最初意图就是延迟[3]。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4],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trait procrastination)也称长期拖延(chronic procrastination),是一种人格特质。特质拖延者在任何情境中都会表现出一种拖延倾向,并报告有更多的拖延行为。特质拖延者又分为三类[5]: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arousal types);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avoiders);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decisional procrastinators),状态拖延(state procrastination)是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拖延行为,如大学生在写论文、考试复习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3]。 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对方式,并把拖延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6]。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tense-afraid type),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pleasure seeking),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小学生拖延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专业:小学教育班级:10小教一班:庞雅楠 〔摘要〕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了xx名小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比较了小学生学习拖延在性别、年级、班干与非班干等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并结合访谈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拖延对策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Pang Yanan Abstract: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refers to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time and energ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non rational behavior tendency one must complete the task of learning constantly delayed by the. This article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of XX pupils situa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compared the pupil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in gender, grade, class and the difference of non class dry and ot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ex,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reason analysis. Keywor d: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词“pro”和“crastinus”的组合,“pro”指的是“向前、朝向,喜欢,赞同”,“crastinus”指的是“明天”,说明在拖延的概念中必定要包含“推迟、延迟、耽搁、迟滞”的意思。 虽然说拖延行为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由来已久了,但是对拖延开始关注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是近二十年的事情[1]。我国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更多

心理学研究方法-拖延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研究计划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拖延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末,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有学者已经关注到拖延原因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拖延与自尊有关,有学者认为与可能自我效能有关。 拖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的也十分明显。国内外对拖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2、概念 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原本的含义是:在明天之前把事情做好。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就拖延的定义达成一致。通过阅读与理解,我所认同的拖延的概念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有学者将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情境拖延。前者主要集中在与拖延行为相关的个体差异 ,这种拖延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 后者是指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拖延,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六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六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也能致病”。药品本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临床上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经过笔者对临床的观察分析,经常性发生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不分时间服药 硫糖铝、尿囊素铝、胃舒平、丙谷胺。 分析:由于疾病的种类、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等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取得理想的药效,服药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由于各药的生物利用度、血液浓度、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所以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治疗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临床本应在餐前服用的药物,但实际很少在医嘱上见有交待。硫糖铝为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须在三餐前1 h和睡前服用。胃舒平为抗酸药,应在饭前0.5 h或胃痛发作时嚼碎服用。丙谷胺为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应在餐前15 min服用。尿囊素铝临床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但应餐前服用。 二、重复用药 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对药物不甚了解而重复用药的现象。例:氯化钾溶液+补达秀;硝苯地平+拜心同;复方胃友+胃康U。

分析:补达秀为氯化钾控释片,作为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药物的缓慢吸收能保持较稳定的血钾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避免短时间内补钾所致血钾浓度过高而产生不良反应。而氯化钾溶液亦为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口服补钾药物。如果长期合用则很容易过量,会引起高血钾症。硝苯地平是属于二氢吡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其作用快而强,但易造成血压的不稳定,而拜心同属硝苯地平控释片,其长效作用控制药物的峰谷波动,能保持稳态血液浓度,但两药长期合用剂量过大,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和出现外周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复方胃友其通用名是维U颠茄铝镁片,属复方制剂。其组份含有维U,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等。而胃康U又名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属双层胃药。其成分亦含有维U,氢氧化铝,颠茄流浸膏。临床上与复方胃友作用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胃康U是双层片,其有比复方胃友更优秀的作用。其进入人体胃内,外层的强力制酸作用迅速崩解,内层的药物逐渐溶化而发挥其药理作用。所以这样的伍用显然是不合理的,是医生不了解药物组成所致,属重复用药,等于加大药物的服用剂量,二者合用毒副作用可能增强,严重可导致便秘,引起肠梗阻,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且经济上又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又如:小儿咳糖+非那根糖浆+复方甘草合剂。 分析: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常用一些止咳祛痰药。但这样的处方配伍是明显的不合理应用,盲目地用药。非那根糖浆主要用于感冒或过敏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多痰咳嗽。复方甘草合剂属祛痰性镇咳药,而小儿咳糖亦有祛痰、镇咳作用。常用于小儿感冒咳嗽,且成分中的甘草流浸膏相同。由此可见,这样的配伍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成分超量,增加不良反应。 三、儿童用药问题 不满2岁的小儿服用肠虫清,易蒙停,氟哌酸胶囊。 分析:由于小儿的器官较稚嫩,肝功能发育还不够健全,易损伤,对药物的分布、吸收和代谢与成人有显著的区别,易积蓄中毒。所以有些药物是小儿少用和禁用的。例如肠虫清为一个广谱驱虫药,但临床就规定2岁以下的小儿禁用。易蒙停为一止泻药,临床广泛应用,但就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用。氟哌酸胶囊属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疗效较好,但对于婴幼儿及18岁以下的患者安全性尚未确定,有可能致幼龄动物关节病变和影响软骨生长。故规定不能用。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就在下面,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相信大家也是有感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1】 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两三年前,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书,现在基本达到了每月3本以上,如果某一周忘了看书,感觉就像缺了点什么。 虽然类似于信用卡到最后一天才还的事情还时而有之,但是只要不影响心情,拖延一点又何妨,谁没有点坏毛病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2】 在翻开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 张锦坤,陈 璐,黄育艺

第31卷第4 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1 No.4 2009年8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Aug. 2009 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 张锦坤,陈璐,黄育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以大一和大四学生为被试,考查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在年级和性别上的不同变化,以及年级、性别、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完美主义等变量对学业拖延的预测力。结果发现:(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样本中存在学业拖延现象的大学生占较大比率(48%);(2)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存在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大四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大一男生,而女生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自尊、完美主义和性别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自尊的预测力最大。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预测变量;回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9)04﹣0054﹣06 已有研究发现,相当比率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现象,即总是或几乎总是拖迟完成作业,并因此而体验到消极的情绪。[1]例如,Solomon和Rothblum早期的一项针对342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46%在写论文时、27.6%在准备考试时、30.1%在完成每周阅读作业时会拖延。[2]Milgram经调查发现,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拖延现象。[3]从国外各时期的调查研究来看,大学学习中的学业拖延现象似乎是日趋严重的。学业拖延不但使大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失去许多完成任务的良好机会。另外,这种优柔寡断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拖延者的心理健康,容易使其产生自我怀疑、内疚、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分析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最终帮助大学生纠正这一行为(倾向)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拖延问题,促进其积极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国外较早时期就已对学业拖延现象做了调查研究,但国内研究者于新近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且多为综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4~7]从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多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动机等方面对学业拖延展开探讨。如Beswick等的研究发现,不论是自我报告的学业拖延还是实际的拖延行为本身,都与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8]Haycock等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的缺失是产生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9]另外Onwuegbuzie等关于动机与拖延关系的研究表明,学业拖延主要是由惧怕失败以及任务难度引起的。[10]Lee的研究发现,高拖延与缺乏自我决定的动机相关。[11] 此外,新近有关完美主义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完美主义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表现或行为设置高标准的人格特质,即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倾向。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高标准的追求却伴随着与任务完成有关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低自尊。例如Eerde通过元分析发现,拖延与完美主义之间有一定的相关。[12]Pullen研究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发现,完美主义与拖延、完成学期论文相关显著。[13] 综上,学业拖延是一种与多维因素相关联的消极行为,现有研究分别从若干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了学业拖延的有关因素和特点。本研究将结合国外关于学业拖延的新近研究结果(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综合考查自尊、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性别、年级等各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 收稿日期:2008–12–1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ABA060004)。 第一作者简介:张锦坤(1979-),男,福建永定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运输不合理现象的分析

运输不合理现象的分析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通过转移货物的空间位置,创造了空间效用,是最重要的物流活动之 一。 运输合理化既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关键问题。 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管理时,实现运输合理化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如下: 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无效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运输商选择不当。 以下是某一公司在运输业务中的一些情况,其中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不合理成分。 情况一: “运蔬菜的过程中,空车去郊区,满载后运回市区。 ”空车去郊区,属于空驶,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同时,也增加了车由于损耗造成的维修费、司机劳力成本等问题,这是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的。 公司职员可以查询本公司最近的业务,在同一天的业务可以同一辆车来回运送,达到满载去郊区,同时也能够满载会市区的情形。 这样减少了运输成本,减少了运输时间,合理分配劳动资源。 情况二:

“两批一模一样的钢材,我们把一批从上海运到无锡,一批从常州运到苏州。 ”属于对流运输,这种运输方式使得彼此在运输路程中的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汽车磨损增加,维修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上海距离苏州较近,无锡距离常州较近,所以合理的运输选择应该是把钢材一批从上海运到苏州,另一批从常州运到无锡。 情况三: “运蔬菜的过程中,司机为了探亲访友,绕道而行并耽搁半天。 ”这属于迂回运输。 司机为了探亲访友,放弃了较短的路程,而选择了绕道而行,从一个较长的路程来运输。 运输的货物是蔬菜,这种情况造成了蔬菜易损,从而减少了实际所应获得的利益,增加了车由于损耗造成的维修费,增加了汽油费用等。 所以,司机应该严格按照指定的最短路线来运送蔬菜至指定地点。 情况四: “从广州到南京市本有直接航线,但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没有订到直接航线,鲜花从广州先运到上海,再转机运到南京。 鲜花由于多次搬运,新鲜度和完好性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属于重复运输。 货物从广州先到上海,再转机运到南京,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此外,因为运输货物是蔬菜,鲜花由于多次搬运,新鲜度和完好性大打折扣,这就使得预期中的利益减少了。

关于中学生拖延症研究综述

关于中学生拖延症研究综述 摘要:拖延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应该了解拖延症的特点、拖延症人群的类型、引起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危害、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前因后果,才会对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解决的办法,战胜拖延症。 关键词:拖延症中学生成因克服 前言: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比如刘文静的“关于拖延症的思考”[1],讲了拖延症的研究,有关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如何克服;岑文华的“和拖延症说再见”[2],讲述如何克服拖延症;顾琳珺的“拖延及其应对方式”[3],讲了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原因,应对方式;孙萌的“对付拖延” [4]中,关于职场中的拖延现象,等等。 一、拖延症的特点。 1、自信心不足。每次完成任务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失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就越来越低,下次再有任务,就拖着不想去做。 2、总是推脱自己太忙。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用,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做。 4、喜欢操控他人。别人急也没用,只有等我准备好了才可以进行。 5、抵制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时期一直被拖下来。 6、抱有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却做不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 作者:肖蓉, 骆云锋, 林倩, 楚翘, XIAO Rong, LUO Yun-feng, LIN Qian, CHU Qiao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广州,510515 刊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年,卷(期):2010,19(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4条) 1.Harriott J.Ferrari JR Prevalence of procrastination among samples of adults 1996 2.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学位论文] 2007 3.Tuckman BW The development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procrastination scale 1991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311163.html,y CH At Last,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 1986 5.彭芳.张静平.杨冰香医学研究生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2) 6.Costa PT Jr.McCrae R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Professional manual 1992 7.张红梅.张志杰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 8.Ellis A.Knaus WJ Overoming procrastination 1977 9.McCrea SM.Liberman N.Trope Y Construal level and procrastination 2008 10.Effert BR.Ferrari JR Decisional procrastination:Examining personality correlates 1989 11.康靖.章军建拖沓心理与大五人格因素 2007 12.Piers S.Thomas B.Catherine W Procrastination and personality,performance and mood 2001 13.Watson DC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a facet level analysis 2001 14.Wendelien VE A meta-analytically derived nomological network of procrastination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曼.张庆林.Wang M.Zhang QL拖延行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 2.李晓东.关雪菁.薛玲玲.LI Xiao-dong.GUAN Xue-jing.XUE Ling-ling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期刊论文]-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3.包翠秋.张志杰.Bao Cui-qiu.Zhang Zhi-jie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 4.彭芳.张静平.杨冰香.谢丽琴.焦娜娜.PENG Fang.ZHANG Jing-ping.YANG Bing-xiang.XIE Li-qin.JIA Na-na 医学研究生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 5.陈小莉.戴晓阳.董琴.CHEN Xiao-li.DAI Xiao-yang.Dong Qin 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 6.庞维国.韩贵宁.PANG Wei-guo.HAN Gui-ning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6) 7.张红梅.张志杰.ZHANG Hong-mei.ZHANG Zhi-jie 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 8.刘桂荣国内关于拖延研究的现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9(2) 9.张锦坤.陈璐.黄育艺.ZHANG Jin-kun.CHEN Lu.HUANG Yu-yi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

儿童拖延行为

论文编号: 论文题目 作者单位 科目 作者姓名 联系电话 邮箱

小学生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作文书面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师生之间探讨写作规律、展开心理对话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今天我将从作文书面评语的重要性、作文书面评语的功能、作文书面评语中存在的问题、作文书面评语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作文书面评语对策研究 一、作文书面评语的重要性 一条精彩的评语对优秀生写作文来说,是一种鼓励,会激起孩子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欲望。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修改他们的文章,但是错字和病句这一定得改,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来说是很重要的,小学生毕竟还小,对于纠错的文字和语句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看了老师的修改后,他下次也就会引起注意了。 对差等习作来说,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差生分析作文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要读通文章的语句,多给他一些鼓励,让他们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他们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让他们乐于写、敢于写。差生的文章再怎么面目全非,也是他们的心血之作。改太多了会挫败他们的兴致,伤他们的自尊,因此在改的时候还要适度。 作文书面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间接地指导和评价,书面评语一般分为写在作文的旁边或者结尾部分两种,作为教师我们最好做到两者皆有。 作文书面评语,它的内涵分为评人和评文,也就是说,作文评语不仅要赏析、评价学生的作文,而且还要评价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道德、态度等因素,也就是评人。评语要“评文”,首先要考虑两个方面,即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构成,二者缺一不可。作文的内容主要是看他们用词、用句的能力,以及逻辑的严密或情节的生动等等。形式包括文章的结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是评文,如果单纯评价作文,会出现“就文评文”的形式主义评语,就会忽视、丧失作文评语的沟通、交流、教育作用,因此评人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作文书面评语的功能 (一)反馈作文写作的情况

《拖延心理学》解读

《拖延心理学》解读 今天为您解读的是《拖延心理学》,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 这本书中文版有3.8万字,我会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拖延症既是敌人又是朋友,学会与它相处,学习将会有更多捷径。 这本书,旨在通过对拖延症的讲解,助你克服拖拖拉拉的习惯;同时又能利用拖延的好处,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你一定听过或见过这样的事情: 在得知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时,有些学生除了能大大松一口气,还会这么想:这次一定要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 可现实却是这些同学一直没有行动,今天想着时间还很多呢,明天再复习吧;明天想着,心情不好,后天再复习吧; 可后天来了依旧没有学习,心情这么好,何不让自己更开心呢? 就这样,一直到了考试前一天,明天早上八点就要开始考试了,今天晚上才开始心急火燎地复习,结果可想而知…… 你看,这些人只是想着把事情往后推一推,但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拖延的陷阱,讲到这里你可能深有感触; 因为你同样是拖延症患者,你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和身体重新组装一遍,

好让拖延症从根源上根除,但是彻底解决拖延症就是个完美的计划吗? 在这里,作者有话要说了: 你只看到了拖延症有害的一面,其实拖延症有益的一面也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了:想要识别真正有害的拖延是什么,关键在于事后你是否后悔、烦恼于它,它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 这么说的话,你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呢? 好了,关于拖延症的谜题我们暂时说到这儿,后面我们一点一点讲解。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她们经常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著名出版物的专访对象。 从1979年开始,她们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后期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拖延症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上。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就让我来为你来详细解读书中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