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荧光分析法

合集下载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光分析法导论

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光分析法导论
一、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 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 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 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 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区代的地位;
2024/8/2
非光谱分析法
光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折 射 法
圆 二 色 性 法
X 射 线 衍 射 法
干 涉 法
旋 光 法
2024/8/2
原子光谱分析法 分子光谱分析法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原 子 荧 光 光 谱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分核 紫红子子磁 外外荧磷共 光光光光振 谱谱光光波 法法谱谱谱
法法法
原 原原 X
子 子子 射

吸荧
线 荧
射 收光 光
原子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原紫红核 子外外磁 吸可可共 收见见振
2024/8/2
光谱分析法
紫红分分核化 外外子子磁学 可可荧磷共发 见见光光振光
分子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原原分分 X 化
子子子子 射 学




线 荧

射光光光 光 光
四、各种光分析法简介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用旋 光法研究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光计测定 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具有不同衍射图。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物质 的内部组织结构。

仪器分析第9讲_分子发光-荧光(第12章 )

仪器分析第9讲_分子发光-荧光(第12章 )
OH O-
OH
O-
OHH+
OH-
H+
pH=1, 有荧光
pH=13, 无荧光
无荧光
有荧光
Modern Instrument Analytical Method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小结
(1)发光分子中要具有共轭π键体系 共轭的程度越大,π电子越容易激发,分子荧光越容易产生。 (2)具有刚性平面结构 分子有利于荧光发射
1880:Liebeman
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 应用铝—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提出“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的经验法则 为荧光技术的开发应用拉开了序幕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 才由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
§12.2 分子发光的基本原理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成 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
2.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H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
Modern Instrument Analytical Method
4. 各种散射光的影响
(3)荧光发射 处于第一激发 的最低振动能 级的分子,跃 迁回基态的各 振动能级,这 一过程称为荧 光发射。
Modern Instrument Analytical Method
(4)系间窜越 分子从激发单重态转至能量较低的激发三 重态的过程,称系间窜越跃迁。 (5)外转换 溶液中的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 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以热能 的方式释放。
F
λexmax(nm) λemmax (nm)
刚性平面结构
荧光物质的刚性和平面 性增加,有利于荧光发射。

药物分析3

药物分析3

第12章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一、单选题 (共14题)1测定磺胺甲噁唑含量,《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亚硝酸钠滴定法 B 、氢氧化钠滴定法 C 、非水溶液滴定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2与硫酸铜试液生成草绿色沉淀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磺胺甲噁唑 B 、磺胺嘧啶 C 、苯巴比妥 D 、硫喷妥钠 E、盐酸利多卡因3与硫酸铜试液生成黄绿色沉淀的药物是(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磺胺甲噁唑B 、磺胺嘧啶C 、苯巴比妥D、硫喷妥钠 E 、盐酸利多卡因4鉴别磺胺甲噁唑,《中国药典》采用的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与硝酸银反应B 、与三氯化铁反应C 、重氮化-偶合反应D 、水解反应E 、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5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UV 法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溴酸钾法D 、HPLC 法E 、亚硝酸钠滴定法6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基本结构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肾上腺素B 、硫喷妥钠C 、对乙酰氨基酚D 、磺胺嘧啶E 、盐酸利多卡因7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使用的滴定液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硫酸铈滴定液 B 、硝酸银滴定液 C 、氢氧化钠滴定液 D 、碘滴定液 E 、亚硝酸钠滴定液8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鉴别,《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高效液相色谱法 B 、红外分光光度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气相色谱法 E、亚硝酸钠滴定法9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溶出度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红外分光光度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E 、荧光分析法10《中国药典》测定磺胺嘧啶片溶出度,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高效液相色谱法 B、红外分光光度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E 、荧光分析法11能与硫酸铜试液反应产生草绿色沉淀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磺胺甲噁唑 B 、磺胺嘧啶 C 、盐酸利多卡因 D 、苯巴比妥 E 、司可巴比妥钠12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采用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D 、亚硝酸钠滴定法E 、溴量法13《中国药典》测定磺胺甲噁唑含量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氢氧化钠滴定法 B 、紫外分光光度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亚硝酸钠滴定法 E 、非水溶液滴定法14《中国药典》收载的磺胺嘧啶的鉴别反应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与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B 、芳香第一胺的反应C 、与硝酸铅试液的反应D 、与三氯化铁试液的反应E 、硫元素的反应二、配伍题 (共28题)【15~18】题A 供试品加0.1mol/L NaOH 溶解,制成适当的供试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 供试品加甲醇溶解后,在3%无水碳酸钠条件下,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C 供试品加流动相溶解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 供试品用0.1mol/L 盐酸溶液溶解制成适当的供试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 供试品用0.1mol/L 盐酸溶液溶解制成适当的供试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下药物《中国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ABCD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19~22】题C 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D 甲醛-硫酸反应,接界面显玫瑰红色E 与过氧化氢试液的反应以下药物的鉴别反应为分)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23~25】题分)A、B、C、D、E分)A、B、C、D、E分)A、B、C、D、E 26~29】题分)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 30~33】题分)A、B、C、D、E分)A 、B 、C 、D 、E 分)A 、B 、C 、D、E 分)A 、B 、C 、D 、E 34~38】题 34取供试品约0.1g ,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 ,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草绿色沉淀 (本题分数:0.5 分)存疑A 、B 、C 、D 、E 、35取供试品约0.1g ,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 ,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本题分数:0.5 分)存疑A 、B 、C 、D 、E 、36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紫色配合物;转溶于三氯甲烷显黄色 (本题分数:0.5 分)存疑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39~42】题 分)A 、B 、C 、D 、E 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43磺胺嘧啶的鉴别方法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呈现鲜黄色B、与香草醛反应,生成黄色产物,熔点为228~231℃C 、加稀盐酸和亚硝酸钠试液,再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橙黄色至猩红色沉淀D 、加水与0.4 %的氢氧化钠试液使样品溶解,加硫酸铜试液1滴,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E、加水溶解后,加硝酸,即显红色,渐变为淡黄色44《中国药典》检查项下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有(本题分数:1分)存疑A 、磺胺甲噁唑B 、磺胺嘧啶片C 、磺胺甲噁唑片D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E 、磺胺嘧啶45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鉴别方法有(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红外分光光度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芳香第一胺的反应 E、沉淀反应46磺胺甲噁唑的检查项目有(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有关物质B 、酸度C 、重金属D 、硫酸盐E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47《中国药典》使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磺胺甲噁唑B 、磺胺嘧啶片C 、磺胺甲噁唑片D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E 、磺胺嘧啶48《中国药典》使用在适当条件下与硫酸铜反应产生颜色来鉴别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磺胺嘧啶B 、磺胺甲噁唑C 、盐酸利多卡因D 、丙磺舒E 、苯巴比妥49《中国药典》收载的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磺胺甲噁唑B 、磺胺嘧啶C 、对乙酰氨基酚D 、肾上腺素E 、盐酸普鲁卡因50磺胺类药物的鉴别方法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芳香第一胺的反应B 、三氯化铁反应C 、与硫酸铜的反应D 、烯丙基的反应E 、红外分光光度法第13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1一、单选题 (共17题)1盐酸氯丙嗪需检查溶液的颜色,此项目检查的杂质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由于聚合而产生的杂质B、由于还原而产生的杂质 C 、重金属和铁盐D 、由于氧化而产生的杂质E 、游离的氯丙嗪2盐酸氯丙嗪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片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B 、原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片剂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C 、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片剂采用荧光分析法D、原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 、原料药和片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3《中国药典》异烟肼的含量测定采用方法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UVB、IR C、TLC D、HPLC E 、GC4与硫酸反应后,在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显黄绿色荧光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磺胺甲唑B 、磺胺嘧啶C 、地西泮D 、诺氟沙星E 、硝苯地平5鉴别异烟肼,《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与氨制硝酸银试液的反应B 、与三氯化铁反应C 、重氮化-偶合反应D 、水解反应E 、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6《中国药典》收载的异烟肼含量测定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气相色谱法B 、酸碱滴定法C 、溴酸钾滴定法D 、紫外分光光度法E 、高效液相色谱法7地西泮片含量均匀度检查,《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紫外分光光度法 B 、溴酸钾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薄层色谱法 E、铈量法8地西泮片溶出度检查,《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溴酸钾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铈量法E 、薄层色谱法9地西泮片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紫外分光光度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铈量法E 、溴酸钾法10地西泮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高效液相色谱法 B 、非水溶液滴定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铈量法 E 、溴酸钾法11地西泮注射液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铈量法E 、溴酸钾法12《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硝苯地平B 、氟康唑C 、盐酸氯丙嗪D 、左氧氟沙星E 、地西泮13《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地西泮B 、硝苯地平C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D 、左氧氟沙星E 、氟康唑14《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地西泮注射液B 、盐酸氯丙嗪片C 、硝苯地平D 、盐酸氯丙嗪E 、地西泮15《中国药典》用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来鉴别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地西泮B 、对乙酰氨基酚C 、盐酸氯丙嗪D 、磺胺甲唑E 、盐酸普鲁卡因16与AgNO 3试液反应发生气泡和黑色沉淀,并在试管壁上产生银镜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硝苯地平B 、异烟肼C 、地西泮D 、奥沙西泮E 、奋乃静17与硫酸反应,在365nm 紫外光灯下显黄绿色荧光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硝苯地平B 、异烟肼C 、地西泮D 、硫酸阿托品E 、盐酸氯丙嗪 二、配伍题 (共23题) 【18~20】题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溴酸钾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薄层色谱法 E 红外分光光度法下列药物检查有关物质,《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21~23】题 A 游离肼 B 间氨基酚 C 间氯二苯胺 D 对氨基酚 E 对氨基苯甲酸下列药物《中国药典》检查的特殊杂质是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24地西泮注射液 (本题分数:0.5 分)存疑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 28~30】题分)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分)A、B、C、D、ED 氟康唑胶囊E 盐酸氯丙嗪在《中国药典》中,使用以下含量测定方法的药物是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 分)A 、B 、C 、D 、E分)A 、B 、C、D、E分)A 、B 、C 、D 、 E分)A 、B 、C 、D 、E 多选题41《中国药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是(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复方磺胺甲唑片B 、布洛芬缓释胶囊C 、地西泮注射剂D 、左氧氟沙星E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42属于杂环类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地西泮B 、肾上腺素C 、氟康唑D 、盐酸利多卡因E 、硝苯地平43左氧氟沙星的鉴别,《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TLC 法 B 、UV 法C 、GC 法D 、HPLC 法E 、IR法44铈量法测定硝苯地平含量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B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滴定C 、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D 、2mol硫酸铈相当于3mol 硝苯地平 E 、还可以用于其中有关物质的检查45硝苯地平的鉴别方法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取本品约25mg ,加丙酮1ml 溶解,加20%氢氧化钠溶液3~5滴,振摇,溶液显橙红色B 、取本品适量,加三氯甲烷2ml 使溶解,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5μg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320~355nm 的波长处有较大的宽幅吸收C 、取供试品5mg ,加盐酸与水各1ml,加热至80℃,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数滴,即显深红色;放置后,红色渐褪去D 、取供试品约10mg ,加水1ml 溶解后,加硝酸5滴即显红色,渐变淡黄色E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46需要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有(本题分数:1分)存疑A 、氟康唑片B 、地西泮片C 、左氧氟沙星片D 、布洛芬缓释胶囊E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47《中国药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左氧氟沙星B 、氟康唑C 、盐酸氯丙嗪D 、地西泮E 、硝苯地平存疑A 、硝苯地平B 、地西泮C 、丙磺舒D 、对乙酰氨基酚E 、布洛芬49《中国药典》要求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有(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对乙酰氨基酚胶囊B 、布洛芬片C 、复方磺胺甲唑片D 、左氧氟沙星胶囊E 、氟康唑胶囊第14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1一、单选题 (共11题)1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硫酸奎宁原料药的含量,1摩尔硫酸奎宁可消耗高氯酸的摩尔数为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1B 、2C 、3D 、4E 、52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是利用了两者 (本题分数:1分)存疑A 、旋光性质的差异B 、溶解度差异C 、酸碱性的差异D 、紫外吸收光谱差异E 、吸附性差异3具有苯烃胺结构的药物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麻黄碱B 、奎宁C 、阿托品D 、可待因E 、吗啡4硫酸奎宁中其他金鸡纳碱检查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PCB 、GCC 、HPLCD 、TLCE 、UV5能发生绿奎宁反应的药物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盐酸吗啡B 、硫酸奎宁C 、盐酸麻黄碱D 、磷酸可待因E 、硫酸阿托品6盐酸吗啡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有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阿扑吗啡和罂粟酸B 、阿扑吗啡C 、阿扑吗啡、莨菪碱和其他生物碱D 、阿扑吗啡、罂粟酸和有关物质E 、阿扑吗啡和其他生物碱7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含量测定的《中国药典》方法是 (本题分数:1 分)存疑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有机溶剂提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双波长法E 、高效液相色谱法8取供试品约0.5g ,精密称定,加冰醋酸与醋酐各10ml ,加结晶紫指示液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滴定。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
[Y ] [NY ]
== Y (N)
[Y ]
因为[NY]==KNY[N][Y]
故:Y(N) ==1+ KNY[N]
(3)EDTA 与 H+及 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 + Y Y (H ) Y (N ) 1 (4)被测金属离子 M 的副反应系数αM: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 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 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 9 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 (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 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 nm 作为单位。σ是每厘米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 cm-1。υ 是每秒内的波动次数,单位 Hz。在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为:v=c/λσ=1/λ=υ/c (2)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 E 作为表征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它与频率、波长的关系为 E=hυ=hc/λ=hcσ 第 10 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Lamber-Beer 定律 A=-lgT=Ecl (2)摩尔吸光定律ε ε= E 1% * M
Cx=(Fx-F0)/(Fs-F0)*cs
第 12 章 原子吸收分光度法
主要计算公式
(1)波尔兹曼分布律

荧光分析法练习题

荧光分析法练习题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A型题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B、磷光光度法C、化学发光法D、X荧光光谱法E、原子荧光光谱法答案:A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答案:B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答案:B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C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B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B、激发光的波长C、温度D、溶剂的极性E、激发光的强度答案:A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B、苯C、硝基苯D、苯甲酸E、碘苯答案:A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E、激发光强度增大答案:D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答案:C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B、用做参比溶液C、用做定量标准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E、以上都不是答案:D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仪器分析课件12荧光分析法

仪器分析课件12荧光分析法
f = 0.29
ex = 356nm em = 404nm
f = 0.36
16
2. 分子的刚性
• 同样具有*跃迁的长共轭分子中,刚性分子 增加了共平面性, 越大, 长移。
f = 0.2
-O
O
COO-
C H2
f = 1.0
-O
O
O
COO- 荧光素钠
17
原来不发生荧光的,如:8-羟基喹啉
消除干扰,提高选择性、灵敏度
脉冲激光
样品
干扰 组分
44
3. 同步荧光分析
固定,同时扫描激光光谱和发射光谱 若: = em - ex
Fsp = KcFem Fex 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混合物的同步荧光光谱( =3nm)
45
4. 胶束增敏荧光
CH3(CH2)11OSO3-Na+ 非极性疏水基团 极性亲水基团 增加溶解度 增加荧光效率 增加荧光的稳定性
• 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高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
F=Kc
紫外法 A lg T lg I
I0
36
二、定量分析方法
1. 工作曲线法
用空白溶液调零 用标准溶液调满刻度
F cx
c1
c2 c3 c4 c5
20 40 60 80 100%
16 32 48 64 80%
37
2. 比例法(对比法)


荧光光谱 横坐标em, 度
纵坐标 发射光强度

400
500
(nm)
8
溶液荧光光谱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斯托克斯位移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的镜像关系

物理化学 第12章 光谱学简介

物理化学 第12章 光谱学简介

3. 振动光谱
一维谐振子模型Βιβλιοθήκη 双原子分子振动势能为V

1 kr
2
re 2
能级
Ev


v


1 2
hνe


v


1 2
hc

e
振动谱项为
Gv
Ev hc

v

1 2


e
v 0,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3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31
1. 光谱的种类
• 光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c =λν =ν/σ E = hν = h c /λ
c:光速 λ:波长 ν:频率 E :能量 σ:波数 h:普朗克常量(6.626×10-34 J•s)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31
1. 光谱的种类
物质吸收或放出电磁辐射的强度对频率所形 成的关系图称为光谱(spectra)或波谱。
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 能级寿命 电子的组态 分子的几何形状 化学键的性质 反应动力学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31
1. 光谱的种类
在化学分析中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拉曼光谱 …….
2020/1/31
2. 光谱项与能级图
光谱选律
(1)主量子数的变化 Δn为整数,包括零; (2)总角量子数的变化ΔL = ±1; (3)内量子数的变化ΔJ =0, ±1;但是当J =0时 , ΔJ =0的跃迁被禁阻; (4)总自旋量子数的变化ΔS =0 ,即不同多重性 状态之间的跃迁被禁阻;

第十二章 化学发光分析

第十二章 化学发光分析

500 nm
二、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relation between fluorescence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1)具有合适的结构;a. 具有π-π*电子跃迁类型的结构
b. 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
假如吸收时由S0的 V=0与第一激发态S1的 V=2 之间的跃迁几率最 大(即强度最大),那么 在荧光发射时,由S1的 V=0跃回S0的V=2的几 率也应该最大,如图所 示。基于上述原因,荧 光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之间显现镜像对称关系
荧光激发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2.荧光光谱(或磷光光谱)
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大激发波
长), 化合物发射的荧光(或磷光强
度)与发射谱,选择最佳激发 波长——发射荧光(磷光)强度最大 的激发光波长,常用λex表示。通过 发射光谱选择最佳的发射波长—— 发射荧光(磷光)强度最大的发射波 长,常用λem表示。磷光发射波长 比荧光来得长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escenceimmunoassay几种标记免疫技术灵敏度的比较几种标记免疫技术灵敏度的比较几种标记免疫技术灵敏度的比较几种标记免疫技术灵敏度的比较荧光荧光发光发光灵敏度灵敏度mollmoll101018181010151510101212101099临床应用广1甲状腺激素2生殖激素3肾上腺垂体激素4贫血因子5肿瘤标记物6感染性疾病7糖尿病8心血管系统9病毒标记物10骨代谢11过敏性疾病12治疗药物监测1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2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臵也一样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上的两个最主要差别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1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2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臵也一样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上的两个最主要差别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1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2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臵也一样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上的两个最主要差别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溶剂:
1)溶剂极性:极性↑→荧光波长↑,荧光强度↑ 原因:极性溶剂中,π→π*跃迁能量差ΔE小,使紫外 吸收波长和荧光波长均长移;跃迁几率增加,使荧光强度增 强。 2)溶剂粘度:粘度↓→荧光强度↓ 原因:溶剂粘度低,分子间碰撞机会增加,使无辐射跃 迁增加,使荧光减弱。 温度↑→溶剂粘度↓→荧光强度↓

(三)荧光试剂
弱/无荧光物质+荧光试剂→强荧光产物
1、荧光胺(fluorescamine): 特点:与脂肪族和芳香族伯胺形成高度荧光衍生物。 荧光胺及其水解产物均不显荧光。 荧光条件:λex=275/390nm,λem=480nm。




2、邻苯二甲醛(OPA): 特点:在2-巯基乙醇存在下,pH9-10的缓冲溶液中 能与伯胺类、特别是半胱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 外的α-氨基酸生成灵敏的荧光产物。 荧光条件:λex=340nm,λem=455nm。 例:测定磺胺类药物
内转换 S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系间跨越
S1
能 量 吸 收 T1 T2
发 射 荧 光
外转换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S0
l1
l2
l 2
l3


(二)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不同激发波长 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 绘制:固定发射波长,荧光强度(F)对激发波 长(λex)的关系曲线,其形状与吸收光谱相似。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在所发射的 荧光中各种波长组分的相对强度。 绘制: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荧光强度(F) 对发射波长(λem)的关系曲线。 荧光分析法通常采用λexmax与λemmax。

外转换及体系间跨越使荧光减弱甚至消失。

磷光发射
分子从单重态以体系间跨越跃迁到三重态后,再经 振动弛豫回到三重态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的各个振 动能级而发出光辐射,称为磷光。 特点: 1)发射光量子,磷光波长较荧光更长; 2)时间较长,10-4-10s,甚至更长; 3)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4)在室温下很少产生磷光。

溶液的荧光强度 该溶液中荧光物质吸收光能的程度 荧光效率
条件:极稀溶液
二、定量分析方法

1、校正曲线法:
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2、比例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荧光强度,对比。

3、联立方程式法:
用于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 和荧光分析新技术

2、荧光的产生
基态
光辐射
激发态
释放能量
基态

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exation)
处于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 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电子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 动能级。 特点:无辐射跃迁;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时间 约为10-12s;使大多数电子激发态处于其最低振动能级上。

外部能量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外转换
溶液中的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相 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 特点:无辐射跃迁;常发生在第一激发单重态或激发三重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的过程;降低荧光强度。

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
一、荧光分光光度计



滤光片荧光计:激发滤光片让激发光通过;发射 滤光片常用截止滤光片,截去所有的激发光和散 射光,只允许试样的荧光通过,不能测定光谱, 只用于定量分析。 滤光片-单色器荧光计:将发射滤光片用光栅代替, 不能测定激发光谱,可测定荧光光谱。 荧光分光光度计:两个滤光片都用光栅取代,可 绘制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5、散射光:
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在液体样品上时,大部分光线透过溶 液,小部分由于光子和物质分子相碰撞,使光子的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而向不同角度散射,这种光称为散射光。 瑞利光:仅运动方向改变,无能量交换。 拉曼光:运动方向改变,并有能量交换,波长较入射光稍 长或稍短。 对荧光测定干扰的主要是波长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拉曼光。 消除: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

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 荧光量子产率(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 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常用φf表示。 φf=发射荧光的光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一般物质的荧光效率在0-1之间。大小取决于物 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环境(温度、pH 、溶剂等)。 荧光效率越高,荧光强度越强。

2、分子的刚性-共平面性
分子刚性-共平面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越长。

3、取代基
1)给电子取代基,如-NH2、-OH、-OCH3、-NHR、-NR2、-CN 等,能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常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 波长长移。 2)吸电子取代基,如-COOH、-NO2、-C=O、-NO、-SH、NHCOCH3、-F、-Cl、-Br、-I等,减弱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 使荧光减弱甚至熄灭。 3)取代基对π电子共轭体系作用较小,如-R、-SO3H、 -NH3+等,对荧光影响也不明显。
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 发生变化的过程。如S1*的最低振动能级同T1*的最高振动能级重 叠,则可发生体系间跨越(S1*→T1*)。 特点:无辐射跃迁;发生在不同多重态之间(S1*→T1*); 含有重原子如溴、碘等的分子,或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顺磁性 物质容易发生;使荧光减弱。

荧光发射
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级的电子以辐射形式 发射光量子而返回至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发射的光量 子称为荧光。 特点: 1)发射光量子,且荧光波长总是长于激发光波长; 2)时间约为10-9-10-7s; 3)荧光谱线有时呈现几个非常接近的峰(电子返回到 基态不能振动能级,能级差不同,吸收波长不同); 4)处于基态不同能级的电子会通过振动弛豫返回到基 态最低振动能级。

3、酸度:
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酸度对其荧光强 度有较大影响,因为在不同酸度中分子和离子间的平衡改变, 因此荧光强度也有差异。 如苯胺:在pH7-12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发生蓝色荧 光;pH<2或pH>13的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不发射荧光。


4、荧光熄灭剂:
荧光熄灭:荧光猝灭,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 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 荧光熄灭剂: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如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 氧分子以及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和羧基化合物。 作用机制: 1)荧光物质分子和熄灭剂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 2)荧光物质分子与熄灭剂分子作用生成了本身不发光的配位 化合物; 3)溶解氧的存在,使荧光物质氧化,或是由于氧分子的顺磁 性,促进体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转变至三重态; 4)浓度较大(超过1g/L)时,发生自熄灭现象。 荧光熄灭法(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荧光物质在 加入某种熄灭剂后,荧光强度的减弱和荧光熄灭剂的浓度呈线 性关系,利用这一性质测定荧光熄灭剂的含量的方法。

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激发光源:氙灯、高压汞灯、激光 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前):光栅或滤光片 发射单色器(样品池后):光栅或滤光片 样品池:石英 检测系统:光电倍增管


2、仪器的校正
(1)灵敏度校正: 用被检测出的最低信号来表示,或用某一对照 品的稀溶液在一定激发波长光的照射下,能发射出 最低信噪比时的荧光强度的最低浓度表示。 (2)波长校正: 用汞灯的标准谱线对单色器波长刻度校正。 (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校正
基态+hv→激发态 光谱中电子能级可分为二组: 1)电子自旋配对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电子的净 自旋S=0,谱线多重性M=2S+1=1)称为单重态或单线 态,以S表示。 2)电子自旋非配对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其净自 旋S=1,谱线多重性M=3)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以T 表示。




激发单重态与相应的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 不同及三重态的能级稍低一些。 三重态寿命较长。
4、测定无机离子的荧光试剂 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配合物→直接测定荧光强度 加入无机离子(如CN-、F-等)
配合物荧光减弱或消失
荧光猝灭法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温度:温度↑→荧光效率↓,荧光强度↓
原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碰撞几率 增加,使无辐射跃迁增加,从而降低了荧光效率。



特点: 1)灵敏度高 2)选择性好 3)方法简单快速,用样量少 4)应用受限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二)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一、分子荧光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1、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

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内转换
两个电子激发态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小以致其振动能级有 重叠时,受激分子常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方式转移至低电 子能级的过程。 特点:无辐射跃迁;两个电子激发态具有相同的多重性 (都是单重态或都是三重态,如S2*→S1*,T2*→T1*)。

处于激发单重态的分子通过振动弛豫和内转换,均可返回到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基态分子跃迁到不同的激发态(如S1*,S2*), 吸收不同的波长(如λ1,λ2),所以吸收光谱可 能有几个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振 动能级后再发射荧光返回到基态,所以荧光发射光 谱只有一个发射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