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解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1、了解从(州市、县、镇)至矿山的里程(km)。
2、调查进入矿山区域的道路情况,道路路基和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坍塌滑坡现象(拍照)。
3、调查矿山周围村庄情况,几户、人口数、经济收入、外出人口数,人均收入、经济作物、动植物等等(列表)。
4、调查村庄房屋情况,询问村庄里有没有房屋开裂、塌陷等若有做仔细描述,询问村庄附近山体有没有发生过开裂、蹦塌、滑坡,村庄附近的冲沟、泥石流等情况(拍照)。
5、调查村庄和矿山饮用水情况,村庄的河流、溪沟其水流量、流向、河流宽度、水质(拍照)。
6、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坡度、高差、排水情况),矿山植被(覆盖率、物种)等(拍照)。
7、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年最高和最低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区域属哪个水系支流有几条。
8、调查矿山周围有没有古(新)滑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滑距、滑向、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9、调查矿山道路边坡和平硐口是否有崩塌、不稳定斜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大小、坡度和产状、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10、调查矿山周围是否有泥石流沟,其物质来源、冲沟两岸地层和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沟两岸的植被情况、坡度和坡降比、流向、形状“U”或“V”、对下游的危害情况(拍照、列表)。
11、调查矿山区域内岩溶是否发育,是否有溶洞、溶槽、溶蚀洼地等,其高度、宽度、长度,上覆地层、植被、稳定情况(拍照)。
12、调查矿山岩土体风化情况,岩土体风化程度描述、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3、调查矿山各个老硐和新硐位置,洞口岩层稳定性、洞口植被、围岩体、涌水量(拍照)。
14、调查矿山地表采空区和地下采空区,露天采空区的大小,周围岩性、采空区深度,采空区周围植被,地下采空区大小,地表是否开裂或塌陷,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5、调查矿山工业场,地层岩性、周围的排水设施和拦挡设施。
16、调查矿山排矸场、堆渣场,其高度、宽度、堆放位置、稳定程度、周围排水设施、拦挡设施、危害对象等。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0509d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8.png)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山西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恢复治理方法对策分析

172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地质灾难频频发生,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1]。
山西省五台县某矿由于开采活动造成了不少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方面问题,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发展,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建设及矿山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矿山地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1 概况1.1 矿山基本情况该矿位于五台县城北21公里处,豆村镇上苇地村北西,行政区划隶属五台县豆村镇管辖。
矿区地处五台山中西段南麓,区内地势陡峻,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多呈“V”字型沟谷,地貌类型为中山-高中山区。
矿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矿区西北部的坡盘梁,海拔2096.3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海拔1540m,海拔最大高差556.3m。
井田内植被较发育,无大的河流。
1965~2017年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7℃,七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最高温度21℃,最低温度-10℃;雨季为七至九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90mm左右,年蒸发量平均为1873mm,年平均风速为2.8m/s;无霜期130天左右,冰冻期为10月至次年4月下旬,冻土深度1.2~1.5m。
矿区内无村庄,距离矿区最近的村庄为上苇地村,位于矿区外东部约1.2km。
目前矿山开采水平在1688标高,对原有的PD1部分进行利用,平硐出口西南侧的山沟布置有废石场。
目前正在开采Ⅰ-1号铁矿体,设计服务年限为4.5a。
1.2 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五台群台怀亚群柏枝岩组(Ar 3b)以绿泥片岩、绿泥钠长片岩夹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及绿泥绢云片岩为主、第四系上更新统(Q 3)由冲、洪积亚砂土,砂砾石层组成。
构造较简单,出露地层呈单斜层状,总体岩层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8~43°。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指对矿山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以期了解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风险,为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调查区划范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覆盖全部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采矿区、选矿区、尾矿库、矿山废弃物堆存区等。
二、调查内容1.地质情况调查:包括矿山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化类型、矿床赋存特征等。
2.地貌条件调查:包括地势、地貌类型、河流分布、水系状况等。
3.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包括地下水位、水源供应、水质情况等。
4.大气环境调查:包括气象要素、大气污染源点、气象条件等。
5.土壤环境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6.生态环境调查:包括野生动植物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物资源等。
7.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综合上述调查结果,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并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采样、观测等方式获取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土壤、生态环境等的详细信息。
2.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地质样品的岩相分析、地层分析、矿物组合分析,水样的水化学分析,土壤样的理化分析等。
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信息。
4.信息采集与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等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处理,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
四、调查结果应用1.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矿山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2.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对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指导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3.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变化情况,提前预警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各项能源矿产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人们日常居住环境和矿山开采的程度。
在这一前提下,绿色矿业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合理开发矿山地质资源,并减小其不利影响,是我们现在急需考虑的内容。
本文不但提出了要保证矿山地质资源的有序开发,同时也以注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今后调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由此推动矿山地质环境研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和谐进步。
一、什么是矿山环境地质学在我们的认知中,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环境保护工作一般都相对薄弱,并由此还会产生一些地质问题。
并且,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与地质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一般是地质环境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产生更大的环境伤害,使得地质变化过程更加复杂。
矿山地质资源具有的双重特点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它的双重特点是什么?即资源性与环境性。
如果,这两点比较好的地方则会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反之,则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到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
纵观历史,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矿山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人们有效开发的问题,另外,矿山地质环境产生的变化一旦超出当地的合理容量,将会产生更多的次生灾害或者环境污染等,这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活动。
正因如此,矿山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
在人类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由此产生很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程,这些破坏过程的出现最终将导致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相互矛盾。
就如同矿山地质资源一样,由于其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而矿产资源又是我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样。
使得我们在对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用注重矿产资源的利用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得到发展,只用注重环境的保护才能更好的利用矿产资源。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一、矿山地质环境特征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裸露和破坏: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表裸露和破坏,使得原本绿树成荫的山川变得光秃秃,山体裸露,土壤流失加剧,可供植被覆盖的土地减少。
2. 水土流失: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地质环境。
3. 土地沉降和河流改道: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挖掘,可能导致土地沉降和河流改道的现象,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农田耕作。
4. 土壤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废渣、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5. 地下水位下降:由于矿山的开采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现干涸的地下水井。
1. 地表绿化:绿化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绿化带、种植植被等措施,可以恢复和改善地表的植被覆盖,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地表裸露和破坏的现象,恢复生态平衡。
2. 土地整治:针对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沉降和河流改道等问题,可以通过土地整治的方式进行修复和恢复。
比如采用土地平整、河道整治等手段,恢复土地的原有形态,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3. 废弃矿山治理:针对已经停止开采的废弃矿山,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包括对废弃矿山进行整治、修复和复绿,减少废弃矿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高矿山的综合效益。
4. 污染物处理: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尾矿处理、废气治理等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保护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5. 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和优化开采方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地质环境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标准版)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矿山企业(盖章):重庆市南川区柯壁煤炭有限公司板桥煤矿填表单位(盖章):重庆美高科技有限公司填表人:填表日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下面是诗情画意的句子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6.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7.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8.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9.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1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1.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
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2.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15.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16.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17.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18.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19.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22.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23.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24.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5.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完整版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一、总则为了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目的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摸清全国矿山基本现状及其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查明已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料、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任务1.基本查明矿山基本情况;2.概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背景;3.查明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具体包括:(1)矿山开发对土地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2)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3)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损失及危害;(4)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废石、尾矿、煤矸石)堆放和废水(矿坑水、选矿废水、洗煤水、堆浸废水等)排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和生态资源的破坏等。
4.调查与评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效果:(1)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地质环境建设成效;(2)矿业废水、废渣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与效果;(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效果。
5.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作出初步评估;6.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7.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在建矿山、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
(四)组织形式1.成立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主管领导任组长、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的实施;2.在领导小组协调下,由承担调查任务单位和各地(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调查工作组开展工作;3.承担调查任务单位成立项目组,组长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为员承担,成员由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包括至少一名信息系统技术人员,项目组不能得少于6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泥石流诱发因素调查
• A、调查水动力类型:暴雨型、水体(水库、 塘坝等)溃决型、冰雪融水型等 • B、降雨型调查: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 次最大降雨量等 • C、水体溃决型调查:水库、塘坝等溃决时 外
A、无文字记载:调查残留遗迹和堆积物特征, 推断活动历史、期次、规模、发育阶段等 B、有记载:调查危害对象、危害形式,初步圈 定危害范围,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 危害 C、防治情况调查:勘查情况、监测方案、工程 治理措施、防治现状、治理效果等
6、地面沉降
• (1)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 • (2)大量开采其它液体、气体矿产资源法 (石油、天然气、地热等)
四、资料收集主要内容(三方面)
• (一)、矿山概况 • 1、本矿山概况(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 (1)相关证件、文件
• 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等
• • • • •
(2)矿山地质勘查资料、储量核实资料等 (3)开发利用方案及批复文件 (4)开采现状 (5)开采历史 (6)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
3、崩塌
• (1)调查崩塌及崩塌堆积体造成的经济损 失 • (2)分析预测危岩体、崩塌堆积体失稳可 能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圈定危险区 • (3)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损失程度。
(1)危岩体调查:
• A、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体积、重量 等); • B、危岩体及周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坡体产状、 地层产状、组合关系等); • C、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赋存特征; • D、工程地质特征; • E、危岩体变形发育史; • F、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 • G、分析预测崩塌的稳定状态、发生的可能性; • F、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 i、可能引起的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培训班演示材料 2014年1月 泰安
一、调查范围
• • • • • 1、采矿登记范围 2、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 (1)、地下采矿 (2)、露天采矿 (3)、其它矿山活动(工广、选矿、尾矿库、排 土(渣)场等 • 3、可能影响到采矿活动的范围 • (1)崩塌、滑坡、泥石流 • (2)周边采矿活动
(2)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 A、崩塌时间及崩塌源调查 • B、崩塌堆积体分布、形态、规模及物质组 成,地层产状 • C、评价稳定性,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滑 坡等的可能性
4、滑坡
• (1)滑坡区调查 • A、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相对高度、河沟 发育、河岸冲刷、植被发育、地面堆积地 表水等; • B、滑坡体周边地层构造 • C、水文地质条件
二、调查方式方法
• • • • • • (一)主要采用 1、资料收集 2、现场调查 3、照片、录像 (二) 根据需要补充 地形测量、物探、钻探、坑(槽)探、取 样测试、遥感等工作
三、调查的精度
• 1、所有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 • 2、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提高精度 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5、泥(渣)石流
• • • • • • • • • • (1)地质条件调查 A、流域调查 B、地形地貌调查 C、岩(土)体调查 D、地质构造调查 E、气象水文条件调查 F、植被调查 G、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H、地震分析 6、地面沉降等
(2)泥石流特征调查
• A、确定泥石流类型:根据水动力条件 • B、调查泥石流形成区范围面积、自然条件、 物质来源及数量等 • C、调查堆积区的分布、范围、形态、变迁、 形成历史、一次最大堆积量等 • D、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发生次数、发 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降水情 况、成灾情况等
2、地裂缝
• (1)构造地裂缝: • 分布、发生时间、规模(长度、宽度、深 度)、形态、数量、危害对象、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小、生命及财产损失、稳定状态、 发展趋势、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等 • (2)非构造地裂缝: • 调查同上,补充调查产生的原因、自然因 素引起,人类活动引起(采矿、工程开挖 等)
(2)滑坡体调查
• • • • • A、形态与规模 B、边界特征 C、表部特征 D、内部特征 E、变形活动特征
(3)滑坡成因调查
• A、自然因素:降雨、地震、洪水、崩塌加 载等 • B、人文因素:各种人类工程活动 • C、综合因素:人类工程活动+自然因素
(4)滑坡危害及防治情况调查
• A、已发生滑坡危害情况调查:发展历史、 破坏地面工程、环境、人员伤亡、经济损 失等 • B、可能发生滑坡危害情况调查:分析预测 稳定性、滑坡发生后的可能成灾范围及灾 害情况 • C、滑坡防治情况调查:勘查情况、监测方 案、工程治理措施、防治现状、治理效果
(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七方面)
• • • • • • • 1、地层岩性 围岩情况 2、地质构造 断裂性质、透水断裂 3、水文地质 4、工程地质 特殊岩土 5、矿山地质 6、不良地质现象 7、人类工程活动等
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6+1条) (附录J(调查表))
• (一)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隐患(5+1) • 1、地面塌陷 • (1)岩溶塌陷:塌陷分布、形态、数量、发生时 间、塌陷深度、塌陷面积(总面积及各个塌陷面 积)、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生命 及财产损失、稳定状态、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 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等 • (2)采空塌陷:基本调查内容同上,补充调查塌 陷区的积水情况,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的范围 面积、深度等;采空区的形成、分布与塌陷的相 互关系
2、相邻矿山分布与概况
• (1)矿山种类及基本情况 • (2)周围矿山与本矿山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 (3)相似矿山发生(存在)的地质灾害及 地质环境问题情况 • (4)保护与治理措施与效果
(二)、矿山自然地理概况(四方面)
• • • • 1、地形地貌(地貌图) 2、气象资料: 时间序列、特征值、降水 3、水文资料: 河流、湖泊、海洋等 4、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状分布图):土 地类型、面积、植被发育情况,土地占压、 毁损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