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1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概况本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包括舞蹈、音乐和美术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艺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品鉴能力。

2.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包括舞蹈、音乐和美术方面。

3.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能够在有关的领域中有所创作。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舞蹈本单元主要包括舞蹈的基本功训练、舞蹈的表现技巧和舞蹈创作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舞蹈的基本理论,了解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舞蹈的表现技巧和舞蹈创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

2.音乐本单元主要包括音乐的基本理论、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并了解到音乐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学生还将学习到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能够在有关的领域中进行创作。

3.美术本单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了解基本绘画和雕塑的技巧和理论,学会观察和描绘周围的事物,并了解到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学生还将学习到雕塑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欣赏和创作等。

其中,实践和创作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评估方法本教材的评估方法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作品评价。

学生的舞蹈表演、音乐演奏和美术作品等都将被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将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比赛和展览,自我提高,实现自我价值。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3周的时间进行教学。

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周,安排相应的复习和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三课 行进_音乐长廊_欣赏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三课 行进_音乐长廊_欣赏

课题:《行进》——进行曲执教教师:戴玮教材与年级:八年级《艺术》第一单元第三课《行进》班级:初二(4)班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内容】1、欣赏《军队进行曲》2、拓展:节奏型的击打3、艺术小辞典:进行曲、舒伯特【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军队进行曲》,领略用整齐匀称的步伐节奏写成的进行曲。

在规整的结构与鲜明的节奏中感受音乐的力量美,从而鼓舞斗志,振作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辨练习,能准确判断出“进行曲”体裁;通过欣赏、模唱和对比分析《军队进行曲》的三个音乐片段,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通过吹奏、拓展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进行曲”的音乐色彩与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习“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能准确判断出“进行曲”体裁的音乐作品;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知道舒伯特。

【教学重点】欣赏器乐作品中的进行曲,从音乐要素中感受进行曲规整的结构与鲜明的节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听辨练习:仔细聆听,选择属于“进行曲”体裁的音乐片段,并说出曲名。

二、欣赏《军队进行曲》1、聆听三个音乐片段,选择出音乐片段所对应的图片。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模唱“引子”、“主题1”与“主题2”的旋律3、完整聆听《军队进行曲》,说出听到的主题名称4、乐曲的结构:“ABA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5、简介【奥】舒伯特三、拓展1、展现《军队进行曲》低音部分小军鼓的节奏型节奏击打练习2、分小组练习:小军鼓节奏与铃鼓节奏型的组合练习四、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进行曲”的特点2、教师补充、归纳。

沪教初中美术教案

沪教初中美术教案

沪教初中美术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教材:《沪教版初中美术教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景物描绘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身边的景物描绘方法解析2. 景物描绘技巧与步骤3. 实践练习与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幅身边的景物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景物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景物,引发对身边景物的关注和兴趣。

二、身边的景物描绘方法解析(10分钟)1. 教师讲解身边的景物描绘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表现手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身边景物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方法表现景物。

三、景物描绘技巧与步骤(10分钟)1. 教师示范景物描绘的步骤,包括构图、线条、颜色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描绘身边的景物,掌握描绘技巧。

四、实践练习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身边的景物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身边的景物描绘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展示学习成果。

二、深入描绘与创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描绘作品的细节,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2. 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对作品进行改进和提升。

三、团队合作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较大的身边景物画作。

2. 教师组织作品展示,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技能。

2.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品的表现力3. 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积极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身边的景物描绘,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一课 乡韵_音乐长廊_欣赏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一课 乡韵_音乐长廊_欣赏

(一)教学目标1.感受艺术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了解艺术作品风格受地域文化影响,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

2.听赏歌曲《故乡是北京》,了解北京的京腔京韵和北京建筑风格点,感受北京大气多元的皇城韵味;欣赏歌曲《上海本是好地方》,感受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韵味,并在上海乡韵作品的创编、表现中,懂得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道理。

3.在欣赏、讨论、交流、表演、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中,领略艺术作品的民族风格及浓郁乡情,锻炼主动感悟、乐于表达的学习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感受与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知道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三)教学难点:体会地域文化对于艺术作品风格的影响,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欣赏感悟法;演唱表演法;小组创编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山东民歌《包楞调》,猜猜老师的故乡是哪里?2.师生交流乐曲的风格特点:风趣、粗犷。

3.师生交流感悟:山东人民朴实爽朗的人文性格,蕴育了山东民歌质朴粗犷的风格特点。

4.出示课题:”乡韵”说明:此环节是本课的导入部分。

通过教师演唱山东民歌,到学生猜故乡,再到概述山东民歌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目的是给学生传递一种认识: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乡韵”主题做铺垫。

二、《故乡是北京》(一)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了解歌曲的旋律及语言的特点。

1.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视频片段。

2.交流旋律特点:京剧拖腔、京胡伴奏。

3.用北京话朗读歌词,感受北京人讲话字正腔圆的特点。

4.交流歌词中描述的北京特色:四合院、京腔京韵。

说明:本环节通过欣赏具有京韵风格的旋律,字正腔圆的朗诵歌词,引出四合院和京剧,激发学生了解北京文化的兴趣。

(二)感受京韵:北京名胜古迹1.欣赏北京各名胜图片。

2.师生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寓意:四方形的合院式建筑,体现了儒家长幼尊卑的传统思想。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一课 乡韵_音乐长廊_欣赏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一课 乡韵_音乐长廊_欣赏

第四课心灵的呼唤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本单元《酒干倘卖无》等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
表现的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表现的人间
真爱,用流畅的语调和欢畅的情绪演唱《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圆》。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通俗音乐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酒干倘卖无》
二、欣赏与体验:
1、艺术小词典:通俗音乐:又名流行音乐,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种音乐品种门类。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形式轻松活泼,风格清新抒情,娱乐性强。

2、欣赏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1)歌曲介绍:此曲在1999年11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被入选为艺术节节歌。

歌曲富有时代气息,采用4/4拍,二段体的曲式结构携程。

歌词形象生动、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简洁的歌词很好的表达了世界各国的艺术使者传播友谊的愿望。

2)听赏歌曲,完成填空。

3)观察乐谱,找出附点节奏
三、欣赏并学唱歌曲《常回家看看》
2、听赏歌曲,填空:
歌曲为()调式(大调式小调式);歌曲由()个乐段组成(1个、2个、3个);此曲旋律酣畅淋漓,宽广舒展,很能表现歌曲的主题,偶尔出现()处()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让人感觉青春的活泼与感情的涌动。

3、观察乐谱,找出附点节奏。

四、欣赏并跟唱歌曲《常回家看看》、《祝你平安》及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

第 1 页共1 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八年级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形象创作:通过素描、绘画和雕塑等形式,让学生研究表现对象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 色彩运用:教授学生使用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他们能够运用色彩创作,并欣赏色彩在艺术中的表现力。

4. 图形设计:教授学生基本的图形设计原则和技法,让他们能够运用图形元素进行创作。

5. 素材运用: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素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支持和灵感。

6. 艺术欣赏:介绍学生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让他们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眼光。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艺术知识。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创作活动,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观摩讨论:组织学生观摩和讨论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眼光。

考核与评价1. 创作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巧、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

2. 研究笔记评价:对学生的研究笔记进行评价,包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总结等方面。

3. 参与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主动提问、与他人合作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制图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剪刀等。

3. 艺术作品:印刷品或电子版的艺术作品图片。

4. 素材资源:各种适合学生创作的素材,如照片、报纸图片等。

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共安排10周,每周两节美术课,共计20节课时。

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旨在激发八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成果,并终身受益于艺术的魅力。

策划-沪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策划-沪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基础的美术知识,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并能在此基础上画出自己的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增强对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元素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以及艺术创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2.1. 素描基础通过初步的绘画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观念,使学生掌握下列技能:•掌握素描用具的使用方法。

•熟悉素描的构图原则和画面的设计要点。

•掌握线条的基本结构,体验轮廓线、表现线、阴影线、明暗对比的使用。

•能够用素描技法表现不同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2.2. 作品创作在素描技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华丽的色彩和具有魅力的构图,让学生通过创作个性化的作品,体现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探讨色彩、光影和构图的关系。

•学习正方形的概念,并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感受正方形的特点和魅力。

•结合素描基础,让学生用色彩和构图创作自己的作品。

3.教学流程本单元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和品味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通过感性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例如,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观看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欧洲绘画名作《蒙娜丽莎》等各种经典绘画作品。

3.2. 基础技法训练通过教学的和现场演练,让学生掌握素描用具的使用方法,熟悉素描的构图原则和画面的设计和绘画,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观念。

3.3. 作品创作在掌握素描基础技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华丽的色彩和具有魅力的构图技法,让学生通过创作个性化的作品,体现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

3.4. 总结和评价对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共同提高美术教育水平。

4. 教学亮点•强化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完整的技能和知识体系。

上海初中美术教案

上海初中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上海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现代绘画艺术名作的欣赏和评述。

教学难点:1. 现代绘画艺术名作的欣赏和评述。

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现代绘画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绘画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现代绘画艺术的看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抽象画、印象画、野兽派等。

2. 教师举例介绍现代绘画艺术名作,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莫奈的《睡莲》等。

三、欣赏和评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创新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新实践的要求,如运用现代绘画艺术的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名作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3. 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和表现。

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沪科版八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4. 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演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艺术史与欣赏- 研究不同艺术时期的代表作品,了解艺术历史的发展;- 研究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绘画与造型- 研究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创作简单的静物、风景和人物画作;- 研究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3. 音乐与声乐- 研究音乐的基本知识和乐理;- 研究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练简单的声乐技巧,合唱和独唱小合唱曲目。

4. 舞蹈与表演- 研究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探索不同舞蹈形式的表演风格;- 研究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舞台礼仪。

5. 剧本创作和表演- 研究剧本创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创作简单剧本,进行小组表演。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或表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 欣赏评析: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进行评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评价方法1.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音乐创作、舞蹈和表演作品等;3. 实践技能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4. 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沪科版八年级艺术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 美术工具:绘画颜料、画笔、画纸等;4. 音乐乐器:键盘乐器、口琴、打击乐器等;5. 舞蹈服装:舞蹈鞋、舞蹈服装等;6. 剧本材料:纸张、笔等。

初中艺术_沪教版(音乐)_八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 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三课 行进_喻英_第一课时

《行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进行曲风格的体验,形成积极、振奋的精神面貌,并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与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创作、表演等活动过程中,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感悟进行曲的风格与情绪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通过吹奏、欣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进行曲体栽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一二三四歌》主题旋律及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及各种打击乐器。

2、学生课前自主选择所熟悉的进行曲作品,并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欣赏、歌曲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艺术天地
第三课时创造与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迎送进行曲》片段
2.请学生说说对这段音乐的理解、乐曲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话题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欣赏《军队进行曲》
1.介绍进行曲的概念
2.请学生谈谈作曲家舒伯特
3.根据书上的提示欣赏乐曲
4.分小组欣赏、理解乐曲,并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乐曲的行进
5.分组上台进行表现
6.教师讲评
(三)歌曲《一二三四歌》
1.完整欣赏歌曲
2.分小组说说对歌曲的整体感受
3.以跟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4.注意节奏的把握
5.很多的“一二三四”单独作为节奏、试奏的练习
6.合唱部分可用跺脚、拍手等方法来丰富伴奏效果
7.全班同学完整、整齐的配合、演唱歌曲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进行曲的表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1第一单元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主题构思本单元选取了几组描写生活场景的艺术作品构成主题内容,旨在使学生以感性方式认识到:艺术作品能反映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从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艺术,粗浅地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本质特征。

这对于“艺术”第一课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一答案历来不同。

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告诉我们: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

正因如此,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只能于实际的社会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也就不存在。

然而艺术不是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头脑的加工制作,并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

以上这些艺术的基本特征,在本单元的构建中是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品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潜意识中对艺术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不是通过理论性的说教阐述这些观点。

本单元在“课”的主题选取及内容的选择上有以下意图:.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与音乐、艺术作品。

如第一课《乡韵》中《故乡是北京》与《上海本是好地方》反映了北京与上海的民俗风情,南北呼应,相映成趣,同时也反映了本土文化,上海地方特色。

2.选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

如《故乡是北京》的京腔与《上海本是好地方》中的小调说唱,一听就感到非常贴近生活。

又如第三课中的《收获》,选取了一组反映丰收的民族舞蹈,风格性很强。

3.选取各时代较经典的作品,尤其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如歌曲《中国娃》、《一二三四歌》。

4.选取具有综合性艺术文化价值的作品。

如大型服饰舞蹈《金舞银饰》,它融音乐、舞蹈、服饰、模特表演于一体,是比较典型的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同时具有民族的风格。

第一课乡韵教学目标.通过听、唱、看、演等实践活动,领略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及浓郁乡情,体会到音乐是历史的写照,生活的反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故乡是北京》、《智斗》等歌曲与戏曲,感受音乐民族气息与地方色彩,准确表达歌曲《中国娃》民谣风格,做到自然、亲切、愉快、明朗,充满童趣;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加深对民族音乐在产生、发展、曲韵风格表演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3.了解戏曲、京剧的形成发展,对戏曲行当、脸谱及角色特点有个初步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一、音乐长廊(一)欣赏:.内容介绍:《故乡是北京》创作于1988年,并于1989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元旦晚会上由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首唱。

歌曲由著名歌词作家阎肃作词。

歌曲运用中国曲艺中的“不说那……”、“只看那……”这类排比句,展现了北京种种具有中国古典特征的景致风貌,表现了故乡人对北京深挚的情感。

旋律以京剧曲调为素材,与歌词完美结合,民族风格浓郁,像一杯浓烈的醇酒,沁人心肺。

歌曲分为ABA三部分。

头、尾是一个类似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散板段落,自由、豪放,也有点类似引子与尾声的作用。

中间部分运用了流水板体的节奏及委婉的拖腔,跌宕起伏、潇洒流畅,如在向人们娓娓诉说,亲切而自然。

这首歌词问世后,相继出现了许多用戏曲曲调写的歌曲,俗称“戏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歌开拓了歌曲创作的新途径。

《上海本是好地方》这是一首用沪语演唱的歌曲。

创作于1997年。

歌曲旋律采用了上海及江南地区的小山歌、小调等音乐素材,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风格。

在许多乐句中的旋律接近口语化,叙说性较强,类似上海的说唱。

整个歌曲篇幅较长,共有四个部分,中间有两次转调,它像一位音乐导游,罗列了上海的各旅游景点及特色产品。

本教材选取了第一部分。

(附歌谱)2.教学建议:(1)可用“你去过北京吗?”、“你认为上海有哪些变化?”等问题作导入,让学生认识生活。

可以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谈谈对北京的感受。

通过独特北京文化来加深对此曲内涵的理解。

(2)听歌曲后可引导学生仔细听辨歌曲中描绘了什么景色及生活场景?哪些是你所熟悉的?(3)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音乐素材是什么?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素材。

词曲的特点如何。

(4)可从《我是中国人》等大家熟悉的京歌或现代京剧导入本课内容。

(5)引导学生从伴奏乐器、节奏节拍及频繁的短过门等特点感受此曲的京韵风格。

(6)带领学生哼唱其中几句好听的旋律,以增强对歌曲的感受。

(二)歌唱:《中国娃》.歌曲分析:这是一首带有中国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通称为“民通”歌曲。

歌词纯朴、直率,真诚地表露了华夏子孙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的热爱。

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的素材,但有很大的创作成分,有歌演体的风格,其中装饰音、儿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的韵味十分具有乡土气息。

歌曲的主要部分是“主唱”段。

头与尾的“童谣”是伴唱,这是流行歌曲的常用手法。

主唱部分为展开性的二段体结构,调式是六声徵调式,旋律明朗,流畅。

2.教法建议:(1)为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可放送一下通俗歌曲《黄土高坡》或一些有名的陕北信天游。

(2)尽管歌曲具有“黄土高坡”的粗犷,而且音域较宽,调性较高,但高音部分还是要避免大喊大叫。

(3)歌曲中的倚音、波音、滑音是很具地方色彩的装饰音,尽量要把它表现好。

(4)歌曲的节奏清新明朗,内容很具生活化,故可把歌曲处理成有简单动作和情景的表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5)由于调性关系,伴唱部分可由老师弹奏或听录音,学生可不唱。

二、艺术天地(一)音乐与戏剧:《智斗》.内容介绍:唱段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

剧情:抗战时期,新四军某部在转移时,留下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18名伤病员,在地下党联络员阿庆嫂的掩护下,隐蔽在芦苇荡中养伤,汉奸部队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和参谋长刁德一勾结日本侵略军搜捕新四军,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身份与他们周旋,进行机智的斗争。

郭建光等18名战士伤愈后。

在地下党的配合下,一举消灭了敌人。

2.教学建议:(1)《沙家浜》是现代京剧的典范之作,其唱腔、伴奏等风格与京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融会贯通地来体味戏剧音乐的特点。

(2)《智斗》是《沙家浜》中著名的唱段,可让学生先听、看,并有条件可分角色学唱几句。

分清行当,体验韵味。

(3)在欣赏了解现代京剧的同时,可拓展欣赏传统京剧。

(二)音乐与舞蹈:《金舞银饰》.内容介绍:大型服饰舞蹈,由上海歌舞团创作并演出。

这是一个十分有创意的舞蹈,编者把中国传统的服装、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在赴法国演出时共有演员100多名,展示服装1200多套,优美的舞姿、多彩的服装、壮观的布景、绚丽的灯光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美不胜收,折服了以“时装之都”著称的巴黎。

全剧分为:序幕——亘古回音;第一章唐朝——琼宫神韵;第二章宋朝——市井风情;第三章戎马生涯;第四章乐舞升平;第五章清朝——礼仪华章。

2.教学建议:(1)《金舞银饰》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各种艺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艺术品种,是理解音乐通融性、相关性典型体裁,教学时,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上,而应以一带面,告诉学生综合性艺术的特征。

(2)可让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介绍一下历代文化,以更好地理解服饰文化,让擅长舞蹈的同学学跳影象中的舞姿;让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比较一下历代音乐的风格。

(3)可自编自演有简单背景的,融音乐、舞姿与现代服饰于一体的《时装秀》。

三、创造与拓展题(一).答案唱段剧种剧目流传地域旋律特点越剧《红楼梦》浙江优美舒展、诗情画意2黄梅戏《打猪草》安徽柔美婉转2.教学建议:(1)两段唱段均为著名剧目的戏曲唱段,可收集此类资料给学生看看、听听、唱唱。

(2)组织不同籍贯的学生用“大家唱”的形式娱乐,要求不能定得太高,只求活跃课堂气氛。

(3)与“创造与拓展”中的《智斗》结合起来,点明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4)可让学生列举一些他们所熟悉与喜爱的戏曲品种(有条件的可哼唱几句),以此加深他们对音乐与戏剧之关系的理解。

题(二).内容介绍:《枫桥夜泊》诗意:月亮西斜,乌鸦哀啼,满天霜花悄悄飘降。

江边幽暗的枫树与泛舟上的灯火遥遥相对,一如愁绪满怀的游子,昏昏欲睡。

在这夜深人静之际,故苏城外寒山寺敲起的钟声,飘到我这艘来自外乡的小船之中。

说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行旅中的孤寂心理和夜泊时的冷落景色。

首句从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身上所感三个角度,描绘了夜泊枫桥的感受。

次句又将夜卧舟中,被客居异地的孤寂心理所包围的旅人推入反面。

细密的景物编排使读者仿佛显身于幽冷寂寞的水乡秋夜中,心头笼罩上了一层凄凉的愁。

然而诗人并未觉得语意已尽,又用疏朗的笔调叙写寺院敲响的夜半钟声,那钟声仿佛打破了夜的宁静,但又令人想见钟声过后更加沉寂的气氛,而这气氛又使诗人在更寂寞的感受中难以入睡。

诗篇意境深远,情味隽永,情思与景物交融无闻,历来被人传诵推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西湖水被浮动,银光闪耀,显得分外美好,细雨霏霏时,湖面上烟雾迷茫,山影隐约,又是一种奇丽的景象。

想把西湖比作绝世美女西施,那真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它不论是秋冬淡雅的装束,还是春夏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恰倒好处,惹人喜爱。

说明: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杭州西湖风光的诗。

起首两句,诗人用“潋滟”、“空”二词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西湖盼雨两种天气下的湖光山色,意境优美,令人神往。

末两句更以古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施形象形容西湖的天然之美,使西湖变得生动可爱,风韵迷人。

这一比喻,构思奇巧,独具匠心,成为西湖诗中的名句,西湖也因而被称作西子湖,名传天下。

2.教学建议:(1)如同配乐朗诵,诗歌的意境要与音乐相吻合一样,这里,古诗的意蕴应与戏曲曲调的氛围相投。

根据这两首诗的诗意,所选配的戏曲曲调速度宜慢不宜快,节奏宜稀不宜密,旋律宜悠扬不宜激昂,力度宜弱不宜强。

(2)剧种以南方戏曲为好,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江苏的锡剧等。

(3)因两首古诗均为七言绝句,所选配的戏曲曲调最好是以两乐句或四乐句为一个乐段的结构,最后要有终止感。

题(三).答案:(1)周信芳:二堂放子(2)梅兰芳:霸王别姬(3)梅兰芳:贵妃醉酒(4)周信芳:2.教学建议:(1)可借助于这些剧目音响(演员嗓音与剧情)来辨认剧照内容。

(2)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戏曲了解甚少,故在做这个练习前,老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剧,戏曲行当、角色、脸谱及流派演唱、表演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音响再来辨认会大大减低难度。

关于戏曲知识方面的书籍,可参阅《中国戏曲音乐》、《京剧唱腔》、《辞海•艺术分册》等。

题(四).答案:(1)张飞(豹头环眼)戏出《三国演义》。

见京剧《瓦口关》。

剧中张飞勾画三块瓦脸。

其谱里通天纹上的菱形墨块勾画的很大,眼窝造型十分讲究,呈现豹头环眼之态,具有勇猛大将的神韵。

属夸张性脸谱。

(钱金福先生笔意)(2)关羽(忠勇双全),见京剧《古城会》,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