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

合集下载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_初三读后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_初三读后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历史长河滚滚而逝,风云变幻,一切那个时代的东西,随浪远去,皆归尘土。

不逝的,便是波浪冲刷后留下的一道道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董仲舒独尊儒术,天人三策;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好奇,我在家里观看了《百家讲坛》之王立群讲《史记》。

说起《史记》,不能不提这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太史令,但因李陵事件,司马迁受到牵连,自愿受了宫刑(死刑的替代),又耗时十余年完成《史记》。

《史记》不仅是二十四史之首,中国史书的典范,更是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品如此辉煌,司马迁背后的痛苦又有何人理解?“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帝从刘彻出生讲起。

刘彻原本不是太子,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太子的位子八竿子都打不着他。

但是经过长公主、栗姬、窦太后、王娡、薄皇后的有意无意的帮衬,再加上景帝的决策,刘彻成为了太子,又顺利地在十六岁那年当上了皇帝。

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然罢黜百家,是除了法家的,自古以来,没一个朝代皇族不钟爱法家,无法不成国嘛。

之后汉武帝任用尊儒的窦婴为相,成就了大汉王朝的鼎盛时代。

我们都知道,汉朝对匈奴的关系在武帝之前都是以和为贵的,但到了武帝,他一改过去的和善面孔,派飞将军李广、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经过几次大战,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大快人心。

两位大将大家都熟悉,不用介绍。

武帝时期风云变幻,无数人出出入入历史舞台,出演属于自己的那一幕戏剧。

王立群读史记观后感

王立群读史记观后感

王立群读史记观后感王立群读史记观后感《王立群读史记》开播了。

作为一个历史好者,位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我是必看的,我当然要看看“解读史记”的节目喽!这中间最令我有感触的是司马迁的生世。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家庭,他在父亲死后接替了父亲的官位,成了汉武帝身旁的一个起居注官。

一次,汉武帝派了李夫人(他最宠爱的嫔妃)的弟弟李广利和名将李陵去攻打匈奴,好让李陵护卫,李广利得胜封侯。

可李广利投降了匈奴,道出了李陵只有五千步兵的弱点,李陵战败被俘。

汉武帝很生气,大家都说要严惩李陵,惟独司马迁一言不发,汉武帝问他是态度,他认为李陵是诈降。

汉武帝听了很生气,将他打入死牢,罪名为“诬上”(欺骗皇上)。

当时,“诬上”有三种惩罚方式:1、死罪,2、罚钱50万,3、接受宫刑。

接受宫刑是莫大的耻辱,很多人宁肯死也不愿这样活着,可司马迁已开始写《史记》,为了写完《史记》,他开始了忍辱负重的。

是什么造就了司马迁呢?是挫折,是人生中的磨难,多一些磨难就多一些阅历,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

正因为遭受如此磨难,司马迁对死亡看得淡,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正因为受到如此耻辱后,他才对历史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在《萧相国世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诛灭韩信后,封萧何五千户,萧何很高兴,大宴宾客,他手下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劝他:“你还是把家财都送给皇上吧!因为皇上是猜疑心很重,他会怕您谋反的,这样他就不会猜忌您了。

”萧何忍痛捐出了财产。

司马迁用五个字来形容“高祖乃大喜”。

如果他不惹怒皇帝,不受到劫难,是很难用五个字这么准确地揣摩帝王心思的。

果然,萧何没受到打击,其余功臣如彭越、韩信等不是被杀,就是被贬。

有挫折,才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现在有大学生因为之间闹矛盾,工作太累而自杀,这都因为没有经过磨练,这些温室中的花朵从未经过困难,在家里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自然会受不了困难。

“有挫折才有成功”这就是我对挫折的理解。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1.3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多边形的内角和.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先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任意四边形内角和.这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环节的铺垫及学生的现有知识,把未知的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解,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再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找规律探求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例题2的处理:得出六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2.教学目标解析(1)学生能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感悟类比方法的价值.(2)引导学生能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出发,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通过多种转化方法能深刻体验化归思想,以及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通过作对角线探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数据的关系得到边数n与分割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边数与分割三角形个数是n与n-2的关系,从而得到n边形内角和为(n-2)×180°,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易懂.这里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是通过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来达到分割为三角形的目的.从边上、五边形内、外的任意一点出发,与顶点连接,来分割三角形.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在学案上自主探索,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小组汇报展示探索方法.这么做,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入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2.多边形的内角和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ABD的内角和+△BDC的内角和=2×180°=360°.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五边形六边形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分法一: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2×180°=(5-2)×180°=540°.图1 图2 分法二: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180°=(5-2)×180°=540°.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2)×180°.3.例题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80°,求∠B与∠D的关系.分析:∠A、∠B、∠C、∠D有什么关系?解:∵∠A+∠B+∠C+∠D=(4-2)×180°=360°又∠A+∠C=180°∴∠B+∠D= 360°-(∠A+∠C)=180°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例2 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如图,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1+∠2+∠3+∠4+∠5+∠6的值.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解:∵∠1+∠BAF=180° ∠2+∠ABC=180° ∠3+∠BCD=180°∠4+∠CDE=180° ∠5+∠DEF=180° ∠6+∠EFA=180°∴∠1+∠BAF+∠2+∠ABC+∠3+∠BCD+∠4+∠CDE+∠5+∠DEF+∠6+∠EFA=6×180°又∵∠BAF+∠ABC+∠BCD+∠CDE+∠DEF+∠EFA=(6-2)×180°=4×180°∴∠1+∠2+∠3+∠4+∠5+∠6=2×180°=360°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课堂练习课本24页练习1、2、3题.5.课堂小结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3第1,3,5,7,10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十边形的内角和为( ).A.1 260° B.1 440°C.1 620° D.1 800°【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掌握程度,要特别注意对公式的理解记忆.2.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度,外角和是__________度.【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要注意审题.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 440°,则它的边数为__________.【设计意图】本题是告诉内角和求边数,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整体运用.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分别是∠BCD和∠BAD的邻补角,且∠B +∠ADC=140°,则∠1+∠2等于( ).A.140°B.40°C.260°D.不能确定【设计意图】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与邻补角问题,解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或许有更好的方法.。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收录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记载。

在《史记》中的《汉武帝本纪》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通过阅读《史记》之汉武帝本纪,我对汉武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帝王,也是西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皇帝。

从《史记》中得知,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内外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他勇于面对困难,坚持改革,使得国家逐渐冲出困境,走上了强盛的道路。

汉武帝追求广泛知识,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同时还注重实践与实践相结合。

他非常勇敢,曾经亲自迎击匈奴,威震边疆。

他还特别重视农民的生产,通过减税、放宽劳役等一系列措施,让农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汉武帝政绩卓著,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的传世之帝。

读了《汉武帝本纪》,我被汉武帝的伟大事迹所震撼。

他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险,带领国家走出了困境。

他注重读书学习,重视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他对待农民友好,无私地为民着想。

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好,人民安居乐业。

汉武帝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可以从史实中学到很多东西。

人要勇敢面对困难。

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们都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只有真心关注他人,才能使他人快乐,也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戴。

通过读《史记》之汉武帝本纪,我受到了很多的启示。

我们应该向汉武帝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学习,关心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

读完《史记》之汉武帝本纪,我深感汉武帝的伟大和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史记》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对汉武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会继续学习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们的智慧和贡献,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2024年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
1、历史记录: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
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史记·汉武帝本纪》,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有卓越才能又具人性矛盾的历史人物形象,也能从中领悟到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这对于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4
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的篇章,不禁让人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产生深深敬意与复杂感慨。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对他的文治武功充满敬意。在文化上,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军事上,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开疆拓土,使汉朝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袤,彰显了大汉民族的威严。
然而,汉武帝晚年因连年征战导致民力凋敝,以及对太子巫蛊案的误判,也暴露出他在决策上的失误和人性的弱点。这让人深思权力与责任、辉煌与代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醒我们应以史为鉴,既要赞赏其伟业,也不忘反思其过失。

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

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

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情商低,好运也无法长久 - 王娡和栗姬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

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

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

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

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

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

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就是汉武帝。

我在读《史记》中有关汉武帝的史料时,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智慧。

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恢复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繁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汉武帝非常注重教育。

他下令建立国子监,选拔优秀的人才,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

他还让年轻的皇子们读书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继承者。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他还下令开展水利工程,修筑了很多大型水库和灌溉渠道,为农民提供了充分的水源,使农田得以充分利用。

汉武帝注重发展经济。

他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降低了税收,为商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他还修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如官道、运河等,使商品交通更加便利。

这些措施使经济繁荣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汉武帝还改革了军队制度。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组织和训练体系,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还开辟了新的战场,征服了很多原来的外敌,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我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团队,有他的皇子、大臣和将领们,他们共同努力,才使汉武帝的各项政策得以实现。

我深感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读《史记》之汉武帝的史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武帝的伟大和智慧。

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国家得以繁荣和统一。

他的一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教育。

我将以汉武帝为楷模,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一年级作文】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2000字
我最近读了《史记》,了解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有趣的事件和伟大的人物。

其中让我最
印象深刻的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非常有才干、有胆略、有气魄的皇帝。

他在位时间长达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期间,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积极推动了经济、
文化、科技的发展。

汉武帝最有名的政绩就是推行“开疆拓土,与匈奴战争”的政策。

汉武帝认为匈奴是
中国的威胁,因此他下令调兵遣将,多次向匈奴发起进攻。

这期间,汉武帝亲自率军,千
里出击,最终击败了匈奴,扩大了汉朝的领土。

汉武帝还非常注重经济的发展。

他下令开辟了新的农田,发展了农业生产。

同时,他
还鼓励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汉武帝还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

他建立了太学,为天下士人提供了求学的机会。

同时,他还下令编纂了《史记》等重要的历史著作,保留了中国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领袖,他领导下的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他不仅有智慧和才干,还有勇气和果敢。

他的治国思想和行政能力对
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在读完《史记》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强大的国
家才有自主权和尊严。

汉武帝的事迹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集中全国之力
则可以有所作为。

因此,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我要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祖
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导读: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一)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

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

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

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

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

因为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蚡,结果导致自己被抓。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

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首先,田蚡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

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

最后一个人,汉武帝。

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二)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情商低,好运也无法长久- 王娡和栗姬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

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

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

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

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

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

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 汉文帝和汉景帝他要面对的是后宫里机关算尽的几代人,包括窦太后,他的姐姐长公主,他宠爱的美人们,他的儿子们;还有前朝有着各自价值观和打算的大臣们。

他默默地看着后宫,朝臣等一切的明争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机应变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他手里这盘大棋局的棋子,可见他是个深谙权术的人。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腾,四处亲历亲为的,你要学会用脑子,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懂得如何经营,比使蛮力要重要的多。

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离你的目标就越近。

选择,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汉景帝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只做不说,他按照自己的谋划去做事,但是不会轻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他可以忍耐很久,但是一旦动手就很果断。

比如他在离刘荣为太子的时候没有立他的母亲栗姬为王后,就说明他是看出了这个女人并不配得上做这个位置,他只是不反映,默默观察。

而在他病重托付的时候栗姬出言不逊的时候,他的忍耐到了爆发的点,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把栗姬打入冷宫,并且杀了栗姬背后的外戚势力。

还有对废太子刘荣,他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用了天下闻名的酷吏来处理废太子的事情,逼死了刘荣,清楚了太子刘彻等级道路上的障碍。

琢磨做事与琢磨做人- 公孙弘,周亚夫,李广周亚夫属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就是说他只专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是不善于洞察人心,说白了就是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

所以在他屡次立功的过程中,也得罪了包括窦太后,汉景帝等等的很多关键人物。

虽然他有功,有能力,但是在汉景帝的心目中,周亚夫是他难以驾驭的人,恃才傲物,并不认为当权者给予的机会是他建功立业的基石,并不对当权者心服口服,没有谦卑之心,没有顺应当权者之心。

对于难以驾驭的人,有战争的时候他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在不需要他立功的时候他的难以驾驭可能给当权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在晚年汉景帝的心目中,周亚夫是不能辅佐新太子登基的人,是必须清除掉的障碍。

而大器晚成的公孙弘是个既会做事,也会做人的人,虽然他的道德品质受到诟病,但是他依然能够善终。

公孙弘也属于那种在不幸运中度过了漫长岁月而历练出看人看事的本领。

公孙弘是个形象气质很好的帅哥,但是出生贫寒,年轻的时候做监狱里的一个小办事员,后来犯了事这个工作也丢了。

后来只能放猪为生。

于是不甘心的他在40 岁的时候开始走读书做官的道路。

他后来两次被举荐做官,是因为他对后母很孝顺,也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或者任何专业素养。

第一次被举荐的时候,他已经60岁了,但是因为一篇报告而得罪了汉武帝,于是主动辞官,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并没有抓住;第二次被举荐的时候,写的文章被判为最后一名,不过汉武帝很赏识他的文章,点为第一名,这一次他已经70岁了。

最后以80岁的高龄在丞相的位置上寿终正寝。

公孙弘死后家无余财,他的钱财都用来接济老朋友和养门客。

公孙弘的处事之道:(1)外儒内法:他看出了汉武帝的推崇儒术只是政治需要,汉武帝是个热爱权利,控制的人。

所以他的做法正得皇上没有说出来的心里的真实想法,恰如其分地投其所好。

(2)善于察言观色:不会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汉武帝,而是列出好几个方案给皇上,通过试探发现汉武帝比较欣赏那一个方案,防止自己的意见和皇帝相左。

别的大臣在汉武帝面前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他默默地在一旁察言观色,如果汉武帝同意的他就表示支持,对汉武帝不同意的他就也不支持。

从小,爸妈教育我们“好人有好报“,长大一点之后我们开始发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就明白了”好人没好报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就是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非常着名的那句“李广难封”的李广属于那种专业技术强,但是有点恃才傲物,恃才而爱冒险,性格耿直,并且在与当权者的相处中并不谨慎的人。

有的人是只琢磨做事,不琢磨做人;有的人是只琢磨做人,不琢磨做事;而更厉害,能走得更远的人是既琢磨做事,又琢磨做人的人。

这样的人通常知道进退,知道屈伸,知道应对。

能够成熟,理智地应对遇到的人和事。

悉心思考,不诚惶诚恐,不患得患失,不过激反应。

被动谦卑和主动谦卑- 卫子夫和卫青卫子夫和卫青姐弟经历了从最卑微的歌女和家奴到权倾朝野的皇后和大将,后来卫青还娶了他从前的主人-平阳公主。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在拜托了卑微的地位之后,还能保持谦卑的态度,谨言慎行地躲过了很多年。

卫子夫没有像栗姬那样因为得宠和儿子被立为太子而任性猖狂,吃醋争宠,出言不逊;卫青也从来没有因为立下大功,姐姐是皇后或者自己是驸马而张扬跋扈。

在卫子夫刚得宠怀有皇子的时候,当时的皇后陈阿娇的母亲长公主陷害卫青,差点让卫青丧命,不过在他脱险之后,终生都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也没有因此而报复任何人。

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过卫子夫或者卫青在得势后报复任何人。

在汉武帝不仅给他封侯,还给他的3个孩子封侯的时候,他坚决拒绝,反而为他手下的将领争取皇帝的奖赏。

在他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显露出色的军事才能的时候,此时他已经是大汉倚重的重臣,并且他也是皇后和太子背后的外戚,这时候汉武帝对他的态度就比较微妙了,防备之心渐长。

于是汉武帝开始提拔年轻,才华横溢的将才霍去病来压制卫青,卫青不得不面对事业每况愈下的处境,但是他也没有任何怨言或者过激的举动,而是宠辱不惊,默默地承受皇帝对他的恩宠或者不公。

他迎娶了平阳公主以后,也没有小人得志的无耻嘴脸,而是和公主相处得很融洽,最后寿终正寝,与公主合葬在一起。

虽然卫子夫最后因为巫蛊之祸没有得到善终,但是从始至终她并没有做过任何迫害后宫嫔妃,迫害皇子,参政弄权的事情。

我想在老年汉武帝的心中,对卫子夫和他们的孩子的悔恨是一直陪伴着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