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动作扣分点及其对套路发展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新规则难度动作对套路编排的影响

浅谈新规则难度动作对套路编排的影响

3
研究 结果与 分析 通 过对 难度 动作 在套 路中 存在 是否 合理 的 问卷 调
2小时 4 0 分 *难 度动 作训 练 时间 约 为 50 分 钟 *占 一堂 训 练课 总时间 的 28 .05% - 这 个所 占时 间比 率在一 堂课
训 练中 并不 高* 但 其中 并不 算运 动员 在 套路 中趋 向于 查 *得出 认为 合理 的有 3 7 人*占 总人 数的 55% *认为 不 � 练 难度 动作 的时间 *根 据本 研究 的调 查问 卷发 现 在你 合 理的 有 30 人* 占总 人数 的 45% - 认 为不 合理 的原 因
作者简介 1 . 席饼嗣 .1 97 9 )* 男 *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 中 趋 向于 多 练 难度 动 作 这 一段 的 统 计 是 数的 3 3 %
4. 4 结 构布 局的 失衡
成套 动作 的结 构 与布 局
的人 数 为 4 5 人 占 总 � 人数 的 % � 否为 2 2 人 占 总 人 竞 技武 术套 路应 依据 攻守 进退 动 静疾 缓 刚柔 虚 使难 � 度 动作 成 了训 练 的 重 中之 重 造 成 套 实 矛盾 的变 化规 律编 排成 套 路本 身的 技术 特点 与要 求得 不到重 视 要 有极 强的 合理 性 科学性 如套 路中 的通 常几 个快 速 � �
4 难 度动 作在 套路 编排 中存 在的 主要 问题 4 .1 注 重难度 动作 的完 成* 造成 全套 动作质 量的 下降
比 赛的 终极目 标是 为了 达到 最佳 观 赏效 果* 以期 争 分夺 牌* 使 各队 在训 练中 大部 分时 间 放在 了难 度动 作 的训 练上 - 各专 业队 在一 堂课 的训 练 平均 时间 约为

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表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45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平衡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腿法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45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步型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标准研究

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标准研究

o I l ae T e rs l c I p i a rlf dy s i t c rfrn efrte s ot n ae p 唧I d. h u t al mv& e i r e a v ce i ee c p r nf e i o h s协l l g a d tln ee t n. i i n e t lc o In a s i Ke o d : ,l; yw r s f A Wmh o l e B e il e o t q ai ; v la o ; tn ad  ̄ e u rui ; p cai d s r u l y e au t n s d r n z p s t i a
行 了研 究, 确定 了测量指标 , 建立 了评 价模 型, 并制订 了评价标准。 关键词 : 女子; 武术套路 ; 专项运动素质 ; 评价 ; 标准 中图分 类号 .r 44 C 0 .9 8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6 o620 )3 06—0 A 10 —27 (060 一O 6 3
参加 2O 年全 国武术 女子套 路锦标 赛 的部 分优秀女 子武 O2
术套路运动员, 其中武英级运动员 3 人, 6 一级武士5 人。 0
12 研究 方法 .
12 1 文献资料法 ..
查 阅了大量 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 资料。
1 . 专家访谈法 .2 2
湖北 、 、 广西 福建 、 甘肃 、 云南 、 陕西、 解放军等 2 支武术队 的部 0
分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进行 了现场测量 , 同时获得 了各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 。 12 5 数理统计法 .. 1运用斯皮尔曼 (pa a) ) SeI n等级相 关法【对 调查 问卷进行 m J 信度检验 , 对测量结果进行正态分布的检验 。 2运用 SS I . 软件瞳对 原始数据进行 主成分分析 、 ) T SO 0 因子 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 处理 。 3运用离差法制定专项运动 素质综 合发展水平、 ) 发展均衡

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编排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编排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身体 和技 术 能力 才 可 能 完 成 的动 作 ,它 是 适 应竞 技 武 术 套
路竞 赛 发 展 需 要 而 产 生 的 。 它 的 实 施 有 效 提 高 了竞 技 武 术 可 比性 、 区分 度 以 及 裁 判 员 评 分 的可 操 作 性 。 规 则 中关 于
长 拳 自选 套 路难 度 动 作 的选 编 内容 包 括 动 作 难 度 和连 接 难
2. 动 作 难 度 1
动 作 难 度 是 难 度 动 作 指 标 中 的基 本 评 价 因 素 ,它 主要 体 现 运 动 员 对 动 作 的掌 握 能 力 。 一 方 面 , 动作 难 度 越 大 , 对 人体 要 求 越 高 ,对 人 体 机 能 潜 力 的 挖 掘越 深入 。另 一 方 面 ,人 体 完 成 的 动 作 难 度 越 高 ,说 明 人 体 的 活 动 能 力 越
度 两 部 分 。难 度 动 作 是 必 须具 有 较 高 专 项 身 体 素质 与 专 项 技 能 的运 动 员 才 能 完 成 的 动 作 、组 合 和衔 接 。也 就 是 说 , 运 动 员难 度 动作 的 技 术 水 平 是 通 过 完 成 参 赛 套 路 中所 选 编
的难 度 动 作 展 现 出来 的 。
价 值 的依 据 。然 而 ,难 度 动 作 的 内容 、结 构 和布 局 是 通 过
难 度 动 作 的 编排 展 现 出来 的 ,故 编排 既反 映 了 该项 目所 要 达 到 的 技 术 水 平 ,又 突 出 了对 自选 套 路 动 作 的 规 格 化 要 求 。本研 究 在 了解 我 国高 水 平 女 子 长 拳 自选 套 路 运 动员 难 度 动 作 编排 现 状 的基 础 上 ,总 结 经 验 ,发 现 问题 ,并 由 此 探 索 相应 的对 策 ,为 我 国女 子 长 拳 自选 套 路 难 度 动 作 编 排 的 进 一 步 发展 提 供 理 论 参 考 。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一)竞赛类型分为:1、个人赛2、团体赛3、个人及团体赛(二)套路竞赛运动员年龄的分组:1、成年组:18周岁(含)以上;2、青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3、儿童组:不满12周岁。

(三)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1、单练2、对练3、集体演练成绩分为:甲、乙组。

注: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决定(四)武术竞赛项目(wushu comptitive events)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其中剑术长度一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

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九、其他器械。

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一、集体项目(集体拳术、集体单器械、集体双器械、集体软器械)。

其他拳术又可分为四类:一、形意、八卦、八极。

二、通臂、劈挂、翻子。

三、地躺、象形拳。

四、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等。

其他器械又可分为三类:一、单器械。

二、双器械。

三、软器械。

(五)武术竞赛时裁判员服装(referee\'s costume)(1)裁判员应着赛会规定的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的裁判标志(2)武术竞赛运动员服装(competitor\'s costume)一. 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二. 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三. 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六)竞赛场地:——个人项目的场地为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为16米,宽14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60厘米。

——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比赛通则及评分标准:1、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开始计时;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计时结束。

2、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新规则实施后对竞技武术对练项目的影响及其相关对策的研究

新规则实施后对竞技武术对练项目的影响及其相关对策的研究

高 度 相 关 ,r 098 (< . ) 说 明 新 =. 2 p 0O , 1 规 则 实施 近 两 年 后通 过 20 的 比赛体 04年
现 出的 问题 ,运动 队 的训练具 有很 高的针 对性 ,很 快地减 少 了在动 作质 量方 面的扣 分 并在 十运会 的 比赛 中体现 出较高 的综合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对 象 .
的影 响情 况作 为研 究对 象 。
部分 由评判 演练 水平 的裁 判 员评 定 。在 对 或 防守落 空 、等待 、误 中对 方 )每 出现一
练 中凡 出现 击打 动作 落 空,每 出现 一次 扣 以新 规 则 对 竞 技 武 术 对 练 项 目产 生 0 . 2分;配 合 中 出现 “ 等待 ” ,每次 扣 01 .;
124 逻 辑分 析 法 根 据 结 果 及 相 关 数 .. 据 ,并结合 本人 多 年来 的训 练体会 进 行归
纳、分 析 。
表 1 20 0 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男子对练最后得分与各项得分统计
2 结果 与 分 析
21 新 旧武 术 套 路规 则 对 练项 目 . 评 分 方法 的对 比分 析
21年 9 总第2 期 警 部 4 01 月 6 5
{ 7
表 7 十运会男子对练最后得分与各项得分统计
竞 技 体 育
贯 ,与 攻击 方法 衔接 密切 、配 合合 理 。
3 结 论 与 建 议
31 结 . 论
311 通 过 对 所 有 数 据 的 统 计 和 分 析 , ..
( . 津 中医药 大学 体 育部 ,天津 1天 30 9  ̄2 宁 夏体 育运 动训 练管 理 中心 ,宁夏 01 3 . 银川 7 00 ) 501

新竞赛规则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影响

新竞赛规则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影响
课程, 是 使受教育者 在校里规定 的期 限内 , 循 序继续得 着各种应得 的智识和 训练, 以求 达到一 种贺 满生活的精密计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一观点也日渐其不 足, 要想 对学校体 育课程有一 个深刻的 认识, 就先 要对其 有一 个 全 面 的 认 识 。 要 认 识 到其 内 容 、目 标 和其 价 值 。
( 作者简介: 张 炎 山 东省菏泽 市第一 中学体 育教师 ; 王安东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5 级体育人文
社会 学研究生 。)
- 78 -
也有明 确地 规定和 具体 的实施 方法 。( 6 ) 修订 了 1996 年 中 仲裁 有改判 的权 利。 对于裁 判员 的错 误, 仲裁委 员会可 以申 请竞赛监督委员会对犯错误的裁判员进行处理的权利。( 7) 允 许套路演练过程配合音乐, 放宽了对比赛服装的要求。
动作 演练 的水平 、动作 难度评 判三 个组 成部 分。 裁判 员的 工 作也 相 应的 分 成了 三个 部 分, 每 一部 分 都 有相 应 的评 判 工 作。裁 判组设 有两 名副裁 判长 , 裁判长 参与 B 组裁判 员的 评 分, 第 一副 裁判 长参 与 A 组 评分 , 第二 裁判 长参 与 C 组评 判 评判 工作 。A 组裁 判一 般有 3 名 裁判 组成, 主 要负 责 动作 演 练的 质量 和错误 动作 规格扣 分。B 组裁 判一 般由 3- 5 名裁 判 组成 , 主要 负责整 套动 作演练 水平 的评 分。C 组裁 判由 3 名 裁判 组成 , 主要负 责难 度动作 的加 分。 裁判 分工 的细 化使 武 术套 路竞 赛规则 评判 更加科 学化 。其次评 分分 值发生 重大 变 动, 其中 动作质 量的 分值为 5 分, 演练水 平的 分值为 2 分, 难度 的分 值为 3 分 。( 3 ) 设 置了难 度动 作加 分( 包 括动作 难 度和 连接 难度 以 及器 械抛 接难 度) 并 对 难度 动作 进 行了 量 化 , 确定 难 度等 级和 分 值, 制 定 了相 应的 难 度动 作 难度 等 级 记分 值确 定表。 新的 竞赛规 则将 难度 动作分 为 A、B 、C 三 个 等级 又将 连接难 度分 为 4 个分 数段 。根据 连接 动作 的不同 给 予 相应 的加 分 , 并 对难 度 动作 完 成的 具 体 状况 有 详细 的 规 定。 套路 动作演 练水 平划分 为 3 级 九挡进 行评 分, 这 样评 分 标准 更加 细化, 评 判更 加规范 。( 4 ) 设置 了无 难度加 分的 规 定和 自选 项目的 评分 方法与 标准 。( 5) 对 于创 新动 作的加 分

从1996年至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探讨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风格的发展

从1996年至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探讨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风格的发展

规则中的指定动作在 2002 年规则中叫难度动作, 场上的观赏性 提高了。难度分与节奏分互换( 3 分值与 2 分值互换) ; 其次, 运 动员在体现自我技术风格上有所提高, 不再拘泥于指定动作, 而 是可以自己搭配难度, 在大家都能完成难度动作的基础上, 还要 比运动员的动作规格、演练水平( 精、气、神等) 。
因比赛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定动作, 所以很 大程度上, 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方针也就不自然地侧重于指定 动作的练习, 在指定动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 在 练习指定动作时由于急于尽快地、较好地完成指定动作, 所用方 法不当, 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而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竞技运动生 涯, 使很大一部分优秀的新老运动员过早的退役, 使得竞技武术 套路比赛失去一些耀眼的光彩。 3.4 2002 年《 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 》( 试 行 ) 实 施 时 期 竞 技 武 术 套路技术风格的发展趋势
还不够具体、详细, 文章以此类相关研究文献作为参考依据, 对竞赛规则影响下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风
格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武术套路 竞赛规则 技术风格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643( 2007) 04—0042—03
1 前言 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堪称国粹。当今的竞
文 献 资 料 法 : 查 阅 有 关 竞 赛 规 则 方 面 的 文 献 30 篇 , 并 进 行 整理分析。
专家访谈法: 访问刘同为老师收集相关资料。 逻辑分析法: 对原有、现有规则影响下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 风格的发展进行现状分析。 2.2 研究对象 1996 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实施 时 期 的 全 国 武 术 套 路 锦 标赛实况录像中的运动员。 2002 年《 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 》( 试 行 ) 实 施 时 期 的 全 国 武 术套路锦标赛实况录像中的运动员。 3 分析与结论 3.1 竞技武术发展的由来 随着武术套路的不断发展, 由打擂及献艺的形式逐步发展 成为演练及具有相对欣赏性, 人们对武术套路认识不断的变化, 武术的竞技价值同时也得到了相对的肯定, 习武热与武术竞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扣分在其他项目中均有多次出现, 各专业队的教练和运动员 都把它作为头号的难关来攻克, 可是仍然在比赛中频繁出现, 主 要是由于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后落地时缓冲幅度小, 缓冲时身体 重心不稳造成的。
扫转腿类动作中, 近年前扫腿很少有运动员在套路中出现, 由于扫转过程中脚掌容易离地, 且地毯场地摩擦力较大容易被 扣分, 在本次比赛中仅出现 1 次, 扣分编码 为 20, 即 支 撑 腿 大 腿 高于水平或扫转腿脚掌离地 或扫转腿弯曲, 所占比例为 0.8%, 扣分次数不高并非说该动作成功率高, 而是鲜有运动员做此动 作 , 这 对 提 高 套 路 的 多 样 性 来 说 无 疑 是 一 个 障 碍 ; 代 码 为 31 的 扣 分 点 出 现 一 次 , 占 比 例 为 0.8%, 主 要 是 运 动 员 在 保 证 上 踢 腿 的高度且身体直立的情况下, 很难控制悬垂腿而造成弯曲被扣 分; 其它的如代码为 51、71、72 的扣分点均在长拳比赛中出现 一 次, 说明赛场瞬息万变, 演练的稳定性是关键。 2.1.2 太极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长拳项目 A 组动作质量扣分点较多, 几乎 涵盖了其它拳 种 所 有 常 见 的 扣 分 项 , 达 10 项 之 多 , 这 可 能 和 长 拳运动起伏转折、跳跃难度多的特点有关, 而且大部分的动作质 量扣分项并非是运动员在单独做此项动作时出现失误, 而是在 难度后的连接时出现的动作变形。如跌竖叉后, 后腿明显弯曲 ( 含 前 脚 内 侧 扣 着 地 , 编 码 为 22) , 此 次 长 拳 比 赛 中 共 出 现 29 次, 比例高达 22.8%。我们认为, 除了由于女 子自身弹跳能力的 不足而导致腾空时间短落地时来不及展开腿之外, 还有一个因 素是需要考虑的, 即运动员自身的生理保护机制, 运动员在空中 把竖叉展开不很完整的一部分, 落地时后腿的膝关节先着地, 条 件反射的需要收缩肌肉, 因而造成了部分运动员在此动作连接 上扣分; 又如, 编码为 52 的动作是马步间距过小或者上体前倾, 在长拳比赛中共出 现 19 次 , 占 比 例 的 15%, 马 步 动 作 本 身 简 单, 鲜有扣各 种 步 型 的 扣 分 点 , 如 编 码 为 51 的 步 型 扣 分 项 在 长 拳比赛中仅出现 1 次, 占扣分总数的 0.8%, 且扣分是因为虚步, 应该是在套路的第四段由于体力的缘故造成虚步过高、屈蹲腿 未达水平, 所以极少扣分在步型上, 大都是由于难度后的连接稳 定性不够, 而运动员既要在保证 540 度或 720 度不差分毫的情 况下, 又要力保落地后的稳定性, 造成了落地后马步潜意识的身 体前倾; 长拳比 赛 中 扣 分 最 多 的 动 作 晃 动 或 跳 动 、移 动 脚 碾 动 , 编码是 70, 占比例的 24.4%, 出 现 次 数 为 31 次 , 统 计 表 明 , 该 动
查 阅 国 家 体 育 运 动 委 员 会 审 定 的 《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 ( 1996) 、《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 2003) 和 2005 年国际武术联合
会 出 台 的《武 术 套 路 竞 赛 规 则》以 及 相 关 文 章 。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 看 比 赛 录 像 , 将 所 有 长 拳 、太 极 拳 、南 拳 项 目 运 动 员 动作规格的现场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1.2.3 数理统计法
搏击·武术科学 【专家论谈】
2007 年 10 月 第 4 卷 第 10 期
2007 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动作扣分点及其对套 路发展影响的研究
刘同为 (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 上海 200438)
摘 要: 文章通过临场的评判和录像观察, 运用数理统计法, 对 2007 全国女子武术锦标赛参赛运动员
统计显示, 太极拳演练水平的稳定性最好, 其标准差为 0.11049; 长 拳 次 之 , 其 标 准 差 为 0.10344; 南 拳 演 练 水 平 的 稳 定 性最差, 标准差为 0.09525。太极拳由于自身的运动特点, 较为缓 慢柔和, 且女子自身柔韧素质较好, 运动员在演练的时候较少出 现失误, 所以各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较为接近, 因而各运动员争取 好成绩的关键在于难度后连接动作的稳定性, 可以说对太极拳 而 言“ 得 稳 定 者 得 天 下 ”; 长 拳 运 动 的 特 点 决 定 了 其 演 练 水 平 的 稳定性较太极拳为次, 长拳的大部分动作是在跑步行进间完成, 演练注重步法的条理性, 虽然定势较少, 但是定则稳如泰山, 于 动静之间体现“功夫”的深厚程度, 还有, 太极拳和长拳 比赛中由 于配进了音乐, 音乐与套路的契合程度也对运动员的演练水平 有着深刻的影响, 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自然能为运动员的演练增 色不少, 同时, 有研究表明太极拳的音乐较长拳易配, 这也可能 是太极拳演练水平分值较为接近的一个原因; 南拳由于自身演 练时需要发声助力的风格特点, 所以在演练时候不能配以音乐, 女子在演练南拳时需要极强的爆发力, 水平较差的运动员难以 表现出南拳的风格特点, 这和女子自身的肌肉骨骼特点有关, 由 表 2 可以看出南拳的标准差最小, 说明女子南拳比赛中运动员 的演练水平的分差较大。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对决, 最后比的就 是 B 组的演练水平分值, 所以, 在比赛中, 很多高水平运动员的 动作质量( A 组) 和难度( C 组) 分值 都是满分或者相 差 不 大 的 情 况下, 演练水平的分值就是最为关键的“一锤定乾坤”。
的长拳、太极拳、南拳的动作质量扣分点和演练水平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同时分析了规则对武术套路发
展趋势的影响, 并进一步对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规则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扣分 发展 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643( 2007) 10—0001—03
众所周知, 竞赛规则是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风向标, 竞赛规 则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积极应对, 从而调 整训练计划。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至今, 竞赛规则先后经历过 8 次 修 订 , 通 过 观 看 比 赛 录 像 , 不 难 看 出 套 路 编 排 、布 局 等 方 面 的变化。2003 年的《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中把裁判分为 A、B、C 三组, 分管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的评判, 规则上这样的变化 使得裁判在评判过程更易统一评判尺度, 减少主观印象, 如演练 水平的评分标准用三档九级的方法前后对比对运动员进行评 判 , 增加了竞赛的公 平 性 、公 正 性 。 但 是 , 纵 观 新 规 则 实 施 后 近 年来的全国性武术套路比赛发现, 大部分运动员的扣分项大抵 相同( 尤其是 较 高 水 平 的 运 动 员) , 包 括 在 动 作 质 量 和 动 作 难 度 两方面, 这样, 比赛的结果就会发现众多运动员都是在比难度和 几个常被扣分的动作; 另外也发现, 以往经常在套路比赛中出现 的动作, 因为怕被扣分, 所以各队的运动员基本不做或者少做, 这样的弊端使套路动作缺乏新鲜感, 雷同的套路太多, 有千人一 面之感。
以 2007 年 全 国 武 术 女 子 套 路 锦 标 赛 长 拳 、太 极 拳 、南 拳 项 目比赛临场裁判长对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的评判情况为主要依 据,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拳、太极拳、南拳动作质量扣分点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2.1.1 长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南拳的扣分点相对于长拳来说较少, 其扣分主要集中在晃 动或跳动、移动脚碾动上, 代码为 70, 比例高达的 59.3%, 共出现 51 次 , 主 要 原 因 同 长 拳 类 一 样 , 即 动 作 难 度 完 成 后 未 处 理 好 落 地重心缓冲问题; 编码为 52 的扣分点是马步过小或上体明显前 倾, 在比赛中出现 15 次, 占总数 的 17.4%; 腾空飞脚、旋风脚、腾 空摆莲击响脚未过肩或击响落空共出现 15 次, 比例 为 17.4%, 说明运动员腾空动作的基本素质仍有一定欠缺; 其他扣点为附 加 支 撑 扣 分 编 码 71, 比 例 为 3.5%, 倒 地 扣 分 编 码 为 72, 占 扣 分 总数的 2.3%; 统计表明, 南拳的基本步型和其他基本素质较好 , 没有出现由于步型身型错误而被扣分的情况。 2.2 长拳、太极拳、南拳 B 组演练水平得分统计分析
以参加 2007 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的运动项目( 包括 长拳、太极拳、南拳 类) 中 各 个 省 、市 、自 治 区 代 表 队 的 所 有 参 赛 运动员的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长拳有效参赛人数 45 人, 太 极拳有效参赛人数 39 人, 南拳有效参赛人数 39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 文 对 2007 年 全 国 女 子 武 术 套 路 锦 标 赛 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竞赛项目( 长拳、南拳 、太 极 拳) 进 行 研 究 , 分 析 运 动 员 现 场 比 赛 中扣分点和新规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套路动作编排的影 响 , 希望从运动员 最 后 的 得 分 能 力 找 出 动 作 质 量 、演 练 水 平 、难 度得分的基本规律, 避免常见的动作失误扣分点, 为教练员和运 动员的今后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作者简介: 刘同为( 1953 ̄) , 男, 教授, 国际级裁判。研究方向: 竞技武术理论与方法。

表 1 长、太、南拳动作质量扣分点统计分析 动作质量扣分点
项目 扣分代码 长拳 频 数
百分比 太极拳 频 数
百分比 南拳 频 数
百分比
20 21 22 24 30 31 33 51 52 70 71 72 总计 1 16 29 0 21 1 6 1 19 31 1 1 127 0.8 12.6 22.8 0 16.5 0.8 4.7 0.8 15 24.4 0.8 0.8 100 0 0 0 3 12 21 0 0 0 93 3 0 132 0 0 0 2.3 9.1 15.9 0 0 0 70.5 2.3 0 100 0 0 0 0 15 0 0 0 15 51 3 2 86 0 0 0 0 17.4 0 0 0 17.4 59.3 3.5 2.3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