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法及其运用

、
这 种 训 练 形 式要 注 意 培养
有 意 识 培养 互 教
、
互 相监 督 的 良好作 风和 纪 律
。
分 组 训 练要 相对 固定 场 地 范
围
,
注 意 运 动 负荷 和 节 奏 的 整 体 控制
(三 )
个别训练
。
个 别 训 练 是教 练 员 直 接 对 一 个 或 几 个 运 动 员 进 行 单 独 训 练的 一 种 形式
一
(一 )
来确 定 训 练 法 的 运 用
力 求有 的放 矢
,
行之 有 效
武 术 套路 运 动 训 练 的 组织 形 式
集体 训 练
。
集体 训 练是 将 运 动 员 集 中 进 行 训 练 的 一 种 形 式 亦 可 根据 特定 的任 务需 要
路 动作 组 合
、 ,
一 般 运 用 于 训 练课 的 准备
突 出 重 点地 解决 这
技术 上 的某 些 难点
小
、
教练 员 可 针对某 些 技 术 环节 中的 共 同 性 间题
又 可 控 制 运 动 负 荷 的大 小
。 。
及 时进 行 提 示 和 纠 正
样 即 节省 精 力 和 时 间
集体 训 练 队形 的组 织要 根 据 训 练 场 地 大
、
人数 的多 少 而 定
, ,
。
多 人 进 行 个 别训 练 时
应 与 自我 体 会 相 结 合
要 求 运 动员 在
,
教练 周 围 进 行 自我 练 习 的实 际效 果 大
, ,
再 对 第 二 个 运 动员 进 行 个 别 训 练
。
依 次 轮流 进 行
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研究

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武术套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武术套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围绕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展开研究,以期为武术套路教学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教学手段。
目前,关于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型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提升武术套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清晰的教学方向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途径和指导,从而促进武术套路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其在提高学生武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为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一、分析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效果;二、设计符合武术套路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三、实施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模型,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和技术进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四、通过评估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效果,总结改进经验和方法,提出未来教学改进的建议,促进武术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为提升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武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武术套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于学习武术的人来说,掌握套路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而针对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的教学模型研究,则意义重大。
这项研究可以为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课的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通过对教学模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有效地传授套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术水平。
浅谈课堂武术教学方法[共五篇]
![浅谈课堂武术教学方法[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4aeb8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浅谈课堂武术教学方法[共五篇]第一篇:浅谈课堂武术教学方法浅谈课堂武术教学方法古老的武术。
在长期的传授过程中,师父带徒弟,师父怎么教,徒弟怎么练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武术教学和传播,时至今日,有些民间拳师,普通学校等,教学方法仍然陈旧单一,为此,我们根据武术传统教学法、实践体会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谈谈武术教学方法:一、讲解:传统武术教学中,历来重视“口传”、拳谱中有“入门引路须口授”的古训,所谓“口传”、“口授”其实就是讲解,但是,具体怎么讲,不得而知,那么,如何讲解才好呢?1.讲的原则要遵循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十二字原则,根据学习者情况和所授内容,采用通俗语言使对方能听懂,同时,要抓住动作关键,简明讲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产生想听的效果,这是讲解的基本原则。
2.讲的内容明确了讲解原则,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讲什么。
(1)讲规格,俗语讲“把式把式全凭架式”,这里的架式实指规范漂亮的拳势。
可见,规格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所谓武术规格,指完成某一武术动作时,人体各部分在一定时间,空间所应遵循的动作标准,讲武术规格应把握动作的点、线、型三点。
点,指动作的起止点;线,指动作过程中肢体移动路线;型,指动作中身体姿态。
同一动作,相对讲其规格时,点、线、型是相对固定的,如冲拳,起点在腰间,止点在体前对鼻尖一臂处,路线为直线,型固定为拧腰、送臂,身体挺拔,拳面平齐等。
进一步深究,规范与否,受攻防方法的规范和制约。
冲拳时,若拳背与小臂不平行;所谓翘腕则不符合攻防方法,即动作就不规范。
(2)讲规律,在武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众多的规律可遵循。
比如发力的“稍节起,中节随,根节催”的三节规律;向前出拳时,总是拳背或拳眼向上,收拳时拳心向上,这就是规律。
讲规律可以使学员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3)讲错误。
对初学某个动作易出现的错误,事先讲明。
如冲拳易耸肩,学练前先提醒练习者注意,可以很好避免错误动作出现。
浅谈武术套路教学

浅 谈 武 术 謇 路教 学
张 家界 航 空. _ ̄ _技 术 学院体 育部 z l Hale Waihona Puke , ., Il -k k 康 雕
[ 摘 要] 当前学校体 育教 学 中, 武术教学 大多数是 以套路 形式而进行的。 而在其套路教 学时, 由于套路 动作复杂 , 线 、 路 方位的 变化 较 多, 学生在 学习之初 感觉难度较 大, 因此对教 师合 理运用教 学方法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领做示范 ●示范 与讲解结合运用 2 多媒体教学 、 多媒 体教学是现 代教学训练 的手段之一 , 它有助于学 生建立正确 的动 作概念 , 能充分 显示动作 的结 构 、 过程 、 键 、 关 要领与细节 , 特别是 对 结构复 杂 、 腾空 技术 、 度较大 的动作 , 难 能提供 生动 、 形象 的直 观方 法, 同时还可 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动作的要领 , 领会单个动 作至全套 的演练 风格。恰 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 可以丰富教学 内容 , 对 于调节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 二 完整 与分解教学法 武术套路是 由单个 动作组 成 , 每个动作的困难程度不一 , 以武术 所 教学 常用完 整与分解 的教学方法 。 ( 1 言 法 三 语 1讲解 、 讲解 是语言法 中最主要 的一种形式 。讲解 要有明确 的 目的 , 要通 俗易懂 , 明扼要 , 简 富有启发性 , 并且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教学 中一般 需要讲 解的内容有 : 动作的规格与要求 ; 动作 的基本规 律; 动作 易犯 的错误 ; 动作 的关键环节 ; 动作 的攻防含义等等。 讲解 的方法有 : 象化讲解( 形 指将武术动作的形态 比喻成 自然界常 见 的某种现象 ) 术语化讲解 、 、 口诀化讲解 、 单子化讲解 ( 对武术动作 指 的某个环节或关 键进行提炼 、 归纳 、 总结成 一个字进行提 示 , 以若 干 或 个单 子提示 动作 的若干个环节 ) 等等 。 2、 口令 的运用 口令是组织学 生 、 指挥学 生的重要手段 。根据教学 的需 要可运用 不 同的 口令 。 ( ) 防 与 纠 正错 误 法 四 预 学 生在学 习和掌握动作 的过程中会 出现各 种错误 , 师应及时地 教 发 现错误并 提出纠正错误 的方法 。 纠正错误 的动作 时 , 教师要 善于抓住 共性错 误 , 织学 生集体会 组 诊 , 发学生分 析错误 的因果关 系, 启 以点带面地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
武术套路教学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 和基础套路的教学。基础套路教学一般以拳术为主, 要求学生学会动作,明确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 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套路教学训练的要 求。
第二阶段:主要在巩固第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 教学拳、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及传统项目, 要求掌握套路的动作规格和不同套路的技术特点与 技术风格,并进一步加强身体训练,以适应更高的 技术要求。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 和难度动作质量,学习对练套路,根据学生的身体 素质与技术特点,形成学生个人技术特长与风格。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一)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 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缺点是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学生 不易正确掌握动作细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因此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运用完整教学法。 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 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一) 直观教学法
一、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 一种方法。它是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 直观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 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 作全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 学习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示范 的动作,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示范 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示范位置的选择 2、示范面的运用 3、领做示范 4、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分解教学法不宜 将动作分解得过碎, 教学中应尽快地过 渡到完整动作,以 免影响动作的完整 性。一般可采用完 整——分解——再 完整的原则。
(三)语言法
正确地运用语言法进行讲解、启发、提示,能 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 维,因此,对于正确理解动作、加速掌握技术要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教 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讲解 讲解是语言法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讲解要有 明确的目的,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 ,并且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武术套路练习技巧教学讲解

武术套路练习技巧教学讲解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包含动作的方向路线,架式结构、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素。
要使学生学会动作套路,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完整动作。
A、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慢速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手型、步型的变化。
B、要求姿势准确、工整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示范速度可逐渐加快至正常速度,并进一步改进动作细节,使动作姿势准确,工整。
C、学习完整动作通过正常速度的、连贯的、完整的示范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完整动作,体会完成完整动作时,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
要求动作之间衔接自然、;连贯。
用力顺达、恰当。
D、通过分析体会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师对学生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的分析,可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体会精神与动作呼吸与劲力之间的配合,逐步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结合起来,进一步达到神形兼备的要求。
A、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有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拳术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围绕重点选择相应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例如选择“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则可选择前俯压腿、前拍脚、交替摆跳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作为一般练习,为飞脚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B、首先传授难动作或复杂动作难动作是指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高,必须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
复杂动作是指动作的路线、方向变化大,对身体协调要求较高的动作。
在套路教学中的动作确定为最好安排在每次课套路教学之前,在学生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传授。
这样既能为套路教学辅平道路,节省教学时间,又能保证学生对难或复杂动作的多次重复练习和前后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C、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
浅析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动静节奏

( ) 合规 律 . 3 顿 .顿是 指两组 或两 小段动 作之 间停 顿时 间的长 短 ,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 ,顿就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号 , 往往给 人以雕
塑感 , “ 虽不着一字 ,但 得风流” ,使j众 、 判员引起赞 美的心 ! j I 裁 【 感应 当然 ,这个停顿时间的长短 ,要根据 前面动作堆积 的多少及 其速 率来决 定 一般 前面完成 的动作少 ,停顿时 『则短 ,完成动作 H J
武术中的动静节奏是指定势的动作 与 贯动作在 时间、空 间上 的 连 转换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运动和秩序的关系。从动静节奏的变化 中可 以
演化出动作的怏慢 、虚实等节奏的变化 , 动静节奏 的变化 是整 个套 故 路演练节奏变化的根本 。 () 1 动迅静 定。动迅静定是 武术 演练中对动静 节奏规律的简练 概括 。 深刻地 反映在各种技 术特 点之 中 : 它 武术 手、眼、身 、法 、步 都要求 “ 动” 。拳谚日 : “ 快 出手似闪电 , 手似火燎 ” 、 “ 贵神 拳 速 ,劲发宜 促 ”等等部 具体反映 出 “ 快动 ”的特点 。身 法 上也 辨究 “I I一转 .J身动 ” , “ l 乏 古 I 身动如 风 ,腰 似蛇行 ” .任何迟 疑都有悖 ” ”的原则 , 么不动 .一动 无有 不动,迅 如惊雷 :腿 、 动 要 步也离 不 开 “ 迅速 ”二字 ,如 “ 如箭 ,落如风 , 起 追风赶 片不放松 ”是 i腿的 井 “ ”。脚步更重要 ,拳理 中常说 : “ 动迅 步到身随 ”,身法既要怏 , 步法更要怏 总之 ,f展腾挪 全在脚下功夫 ,手胀变 化有赖 步法迅疾 ^ 】 快 速 脚 步不仅要 “ ” ,而 且要 “ ” ,这个稳 也就是 对静的要 怏 稳 求, “ 足稳 身不 摇 ” 怎 样才 能傲到 “ 稳 ”呢? 谱载 : “ 不 足 拳 趾 仰 ,I不拔 ” 、 “ j I { 五趾抓 地头顶天”。单腿支撑 的动作要膝盖坚挺 , 如树生根 ,也有 形容 为 “ 立如鸡 ”的 十趾抓地 的马步要 “ 扣足 展 膝 ,稳 如泰山” ,大凡 两足桩功 都有 “ 如铁塔坐 如山 ”的要求 , 稳 “ 子站 , 比山” ,正是这个意思 .只有 “ ”了 , 步 好 . 稳 才能做到 “ 静 定” . 才能在活动性动作 向静止性动作过渡 的一瞬 『,由激 烈运动转 H J 变 为纹丝不动的定势 、 f 动韵静势 . 2) 对 “ 动迅 静定”不能仅从简单 意义上去理解 , 而应 该有更 深一层 的认识 . “ , 动迅”不是一味 的 “ ”,而是快慢对 快 比之下显 示出来的 “ ” ,所悄 “ ”也是 “ 中有静 ”之 “ ”。 怏 动 动 动 “ 静定 ”,虽然要求 动作 曼然而 止 、纹 丝不动 ,但 却又是 “ 静中有 动”, 即所 耐 ” 中寓动 机” ,表现 出战斗 的意 r。拳法 阴阳i揭 示 静 u J 兑 的 规律 : “ 动则生 阳 ,静则生阴 ,一动 一静 ;互 为其根 ”是所 滑 “ 中有阴 , 中有阳” ,正道 明 “ 阳 阴 动不舍 静 , 中含动 ”之理 长 静 . 拳理 论在 以形喻势时将 “ 动如涛”置于 十二型之首 , 要求运动之势像 江海的波涛那样激荡 ,滔滔不绝 波 涛的此起彼伏就是节奏 , “ 两波 之『有一伏 ”就是相对的 “ ” , 涛的汹涌激荡就是 力度 ,节奏 和 H J 静 波 力度组成了韵律 。凶此 , “ 动迅”的含义就是 “ 动要有 韵” “ 静定 ”不仅是 “ 静要有 势”,而且其 “ ”是 贯注 了精神 ,充 势 满了活 力的 也就是 说,静止定 势时 但要合其四肢手足 ,且要合 其 全体之神 。 “ 静如岳”是形容静 止之势犹如大 山那般巍峨 ,似乎任何 强大的力量也推它不动 。静止定 势很 多,如 “ 立如鸡”是形容单腿独
武术套路教法探究

前; 下蹲臀部靠脚跟 , 左拳冲 出要有力 , 右掌变拳收腰问 。又如 : 太极拳 中的“ 左野马分 鬃” 的 口诀 : 屈膝左点左抱球 , 左 脚上步拔
球走 , 左手面前右手胯边。 口诀 的运 ,教师应将每个动作 的攻
与防的技击要领分析给学生 , 让学生明 白动作的方向 、 作用及应
武术套路 的种类繁多 , 最 为普及 的应是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 作特点除了“ 三多” 外, 它最显 著特点就是动作缓慢无停顿。 这对 义务 教育 阶段 的学生来讲 , 学好太极拳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 因为
敌。
组成 。 不同动作 的命名方法 , 遵寻相 同的规律 , 先下肢后上肢 。 如 虚步亮掌 、 弹踢冲拳 、 弓步 冲拳等 。 因此 , 我们可将相 同步型( 法) 不 同手 型( 法) 的动作结 合起 来记忆 , 不 同步 型( 法) 相 同手型 ( 法) 的动作区别开记忆 。 如: 弓步冲拳 、 弓步推掌。又如 : 二十 四
武术套路 的动作复杂需手脚并用 , 学生时常顾 手顾不到脚 。 借助 于 口 诀 的运用 , 及 时提示学生 出手 、 出脚 和向左 、 向右 , 帮助 学生分清方 向记住路线 。如 : 五步拳 中“ 歇步冲拳 ” 的 口诀 : 左脚
插在右脚后 , 上动不停转 9 0度 ; 左掌变拳收腰间 , 右拳 变掌按腹
教学 内容 。武术按 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 : 功法运动 、 套路 运动和
的身心特点 , 在太极拳 的教学 中可采用“ 慢拳快教法” , 让学生用 最短 的时间掌握太极拳动作的路线 和方 向,使学生逐渐产生成
就感 , 享 受学 习太极拳 的快乐。在掌握太极拳套路 的基 础上 , 规
范学生 的动作 , 要 求学生沉肩缀肘 、 气沉丹 田。同时降低练 习的 速度 , 要求学生缓慢 的协调 的完成动作 。 在学生熟练掌握动作的 基础上 , 要求学生 的每个动作与呼吸和眼神协调配合 , 做 到内外 合一 , 形神兼 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套路教学方法探析
一、武术运动特点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的内容, 以功法、 套路和搏斗 为主
要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动作 具有攻防技
击含义, 具有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的特点和民族风格, 武术运动的内容
丰富, 适用范围比较广, 少年儿童可以练习节奏 鲜明的套路,年轻人可
以练习攻防性较强的对练、散打等项目, 老年人可以练习柔和缓慢的太极
拳。
二、武术套路特点
武术套路特点主要是套路的组成动作多、 方向变化多、 路线 和结
构复杂, 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 比如手、 眼、身、法、 步的协
调配合, 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的相互结合, 套路前后动作 之间的衔接连
贯,不同的拳种套路有不同的特点和演练风格。
三、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
(一)武术套路学习初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
示范讲解教学法 示范法是教师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 使学生了
解所要学习的 动作结构、路线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准确到位,不
仅可 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表象,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能让学生看清每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变换, 教师在示
范动作时应注意示范面的运用和示范位置的选择。
2.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结构简单、 难度不大的 动作
从动作开始到动作结束, 不分部分与段落, 完整地教授某动 作的方法。
采用完整教学法时应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要 点、路线讲清楚。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结构复杂、 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合理的分 成几个
部分逐个进行教授, 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后再指导学生进行 完整动作的练
习。采用分解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动作细节, 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技
术动作。
3.
正误对比法 对于武术专业术语以及武术动作,学生需要一个熟悉
的过 程,在初学动作时,由于不清楚动作的要领和细节,容易忽视动 作
之间的差异出现错误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反复运用正 误对比法
进行讲解示范, 讲清动作的要领和细节, 达到帮助学生 纠正错误的目
的。
(二)武术套路学习中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
分动教学与分段教学
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 由于武术动作复杂多样, 而且套路 动作
数量多,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有时会 因为忘记动
作而放弃完整套路的演练。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教 学中可以把动作复
杂、 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掌握的动作分解出来 进行分动教学。
分段教学是指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以整段套路动作为教 学单元进
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运用分动教学使学生掌握单个动作 后应将单个动作
按顺序串连起来进行分段教学, 以免破坏套路动 作的连贯性,这样学生
就能更轻松的学会全套动作技术。
2.
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教学 每一个武术套路都有一定的重点动作,
在学生基本掌握套路 动作后,教师应该把重点动作分解出来指导学生进行
反复练习, 提高动作质量, 待学生掌握重点动作后, 围绕重点动作分节
教学。
(三)武术套路学习高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
表演法
在整套武术动作教学完成之后,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同 学分成
单人表演或多人一起表演, 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 使 学生能尽量完
成所学套路动作。 在表演的学生演练套路时, 可以 让没有表演的学生观
看表演的学生演练套路, 并让他们找出表演 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优缺
点,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2.
多媒体教学法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电
视、电影、 幻灯片、 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武术动
作的 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
套路结构分析及节奏、风格的掌握
在一个套路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分析套路结构, 使 其了解
套路的编排、路线的设计以及场地的占用, 领会武术套路 动作的特点。
武术套路的演练节奏,是通过动静、快慢、刚柔、 虚实、起伏相互之间的
变化来表现的, 是武术动作自身运动变化 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武术
套路教学的高级阶段, 教师应该向 学生分析讲解动作的性质、劲力、节
奏和风格,指导学生掌握好 套路的演练节奏和风格,并逐步使形体动作和
心志意向结合起 来,进一步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境界。
四、结语
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地进行
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因此,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 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
学阶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