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馆
参观安徽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安徽博物馆的观后感一直都听闻安徽博物馆的大名,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自去一探究竟。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宏伟的建筑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庄重又大气,让人忍不住对里面的宝贝充满了期待。
走进博物馆,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老的文物,它们安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组精美的陶瓷器具。
这组陶瓷器具形态各异,有的像个胖乎乎的罐子,肚子圆滚滚的,上面还绘着精美的花纹,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有的则像个细长的瓶子,线条流畅,优雅得不像话。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花纹的细节简直让人惊叹。
每一笔每一划都那么细腻,颜色也搭配得恰到好处,不浓不淡,就像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般。
我忍不住想,当年制作这些陶瓷的工匠们,得花费多少心思和功夫啊!他们或许在一个安静的小屋里,专心致志地一笔一笔勾勒着,心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幅古老的字画。
那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可上面的字迹和画作依然清晰可见。
字写得龙飞凤舞,透着一股洒脱劲儿,仿佛写字的人当时正心情畅快,一挥而就。
而那幅画呢,画的是一片山水,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那云雾就跟真的在流动似的。
我都能想象到画家站在山脚下,抬头望着眼前的美景,满心欢喜,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想要把这美景永远留住。
在另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一套古代的服饰。
那衣服的料子摸起来一定很舒服,上面的刺绣简直巧夺天工。
一朵朵小花、一只只小鸟,活灵活现的。
我不禁想,古代的女子穿上这样的衣服,该是多么的美丽动人啊!她们或许会在某个重要的节日里,穿着这身华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古代兵器的区域。
那些刀剑、盾牌啥的,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锋芒,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们曾经的威力。
我盯着一把剑看了好久,那剑身修长,剑柄上还镶嵌着宝石。
我就琢磨着,这剑当年在战场上,是不是跟着它的主人冲锋陷阵,杀敌无数呢?说不定还成就了一段英雄的传奇故事。
安徽博物馆新馆介绍

安徽博物馆新馆介绍安徽博物馆新馆介绍(上)安徽博物馆新馆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座全新建筑,于2019年正式开放。
这座新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它集合了安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了安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下安徽博物馆新馆的特色和亮点。
安徽博物馆新馆分为七个展区,每个展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和风格。
首先是“安徽的历史与遗产”展区,展示了安徽历史的重要节点和重要人物,例如黄山革命根据地和徽商文化。
这个展区通过精美的文物和场景还原,让观众仿如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
接下来是“安徽的自然与生态”展区,该展区以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为主题,介绍了安徽的山川、水域、植被和动物资源。
通过展示多媒体和互动设备,观众可以了解安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
第三个展区是“古徽州文化与文人墨客”展区,以徽州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徽州古镇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文人墨客的生活。
观众可以欣赏到徽派建筑、徽派绘画和徽州丝绸的精美展品。
“徽商与徽州工艺品”展区是安徽博物馆新馆的另一亮点。
徽商是安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群体之一,他们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展区通过展示徽州工艺品,例如徽州砚台和徽州丝绸,让观众了解到徽商的商业智慧和徽派工艺的精湛技艺。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展区是“安徽的节日与民俗”展区。
安徽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这个展区介绍了安徽各地的重要节日和传统习俗,例如庐剧、油炸糍粑、祭祀、婚俗等等。
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设备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安徽人民的日常生活。
此外,安徽博物馆新馆还设有“儿童探索乐园”,专门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互动、探索的环境。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验和互动设备学习安徽的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安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建筑材料和装饰都选用了环保材料,能够节能降耗。
馆内还设置了节能照明和智能管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
安徽省博物馆老馆观后感

安徽省博物馆老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安徽省博物馆老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穿越”之旅啊。
一到门口,就感觉这老馆特别有韵味儿,那种古老的建筑风格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馆内,就像一下子跳进了安徽历史的大怀抱里。
先看到的是一些远古时期的文物,那些石头做的工具啊,看起来虽然简单又粗糙,但你一联想,就会觉得老祖宗们可太牛了。
在那个啥都没有的年代,就靠着这些简陋的家伙,硬生生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简直就是荒野求生的超级大佬啊。
再往里面走,有好多精美的青铜器。
那些花纹,我眼睛都快看花了。
细细看,有龙啊、凤啊,还有一些奇奇怪怪但又特别神秘的图案。
我就想啊,以前的工匠肯定都是艺术家,而且是超有耐心的那种。
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在这些硬邦邦的铜器上刻画出这么细致的图案啊,他们是不是都有一双“神来之手”?然后就是那些陶瓷展品啦。
有一些瓶瓶罐罐的,颜色可好看了,而且造型也特别别致。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能有这么几个罐子放在家里,肯定超级酷。
不过估计价格也是个天文数字,我就只能在这儿过过眼瘾了。
有的瓷器薄得感觉都像纸一样,我都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把它们给吹破了,这古人的手艺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字画。
虽然我对字画也不是特别懂,但看着那些笔触,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就像是那些字啊画啊,都有自己的小灵魂在里面,在纸张上欢快地跳舞。
有一幅画里画的山水,我感觉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都能闻到那山水间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就站在那画里的小船上,在河上慢悠悠地飘荡着。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那些关于民俗文化的展品。
有以前人们结婚用的花轿模型,还有各种传统服饰。
那花轿,做得可真是精致,红红的,喜气洋洋的。
我就想象着以前的新娘子坐在里面,心里肯定又紧张又兴奋。
还有那些衣服,花花绿绿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好像缝进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过呢,这博物馆老馆也有点小缺点。
可能是因为年代久了,有些地方看起来有点旧旧的,灯光也不是特别亮堂。
安徽博物馆藏品介绍

安徽博物馆藏品介绍
安徽博物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收藏和展示安徽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各个时期的文物、艺术品及其他与安徽历史文化相关的珍贵物品。
以下是安徽博物馆的一些藏品介绍:
1.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陶器、殷商青铜器:这些文物反映了安徽地区早期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形态,包括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安徽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书画大师,如黄山派、徽派等,安徽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名家书画作品。
3.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徽商文化:安徽是徽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安徽地区的徽商在商业、手工业及文化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徽商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
4. 民国时期的近现代文物:20世纪初,安徽地区的诸多学者、政治家、文化人物等在近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博物馆收藏了相应时期的文物,反映了安徽在近现代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安徽博物馆的部分藏品介绍,它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反映了安徽省悠久的历史文化。
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位于省会合肥市安庆路中段,占地面积约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
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安徽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继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首先视察我馆之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陈云、陈毅、彭德怀、聂荣臻、彭真、乔石等领导同志先后来馆视察。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馆时指示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这一指示不仅对我馆,也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而确立了安徽省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界独特的历史地位。
1961年11月陈毅同志在视察我馆时亲笔题书的馆名,更使安徽省博物馆倍添光彩。
多年来,安徽省博物馆一直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
1978年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古生物陈列室建成并对外开放,1985年新建4156平方米的文物库房投入使用;1993年1257平方米的新办公楼落成;1995年展线为1800平方米的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正式向社会推出;2000年对原古生物陈列室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古生物陈列馆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并采用了现代化的陈列设施和技术手段。
安徽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她位居全国文物大省之列。
经过多年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安徽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23万件,其中以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等最为突出;在现代艺术品中,著名旅法女画家潘玉良的4000余件作品珍藏于我馆,为国内外所瞩目。
安徽博物馆介绍

安徽博物馆介绍安徽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安徽省级重点文化单位,也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博物馆建筑宏伟壮观,展示了安徽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受游客和学者的喜爱。
安徽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具有现代感和传统韵味。
博物馆内部分为不同的展厅,展示了安徽的历史文化、艺术品和自然资源。
其中,最受欢迎的展览包括安徽历史文化展览、艺术品展览和自然资源展览。
安徽历史文化展览展示了安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古代的商代文化到近代的革命历史,通过展示各个时期的文物和图片,让人们了解安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观众可以欣赏到商代的青铜器、宋代的瓷器、明代的书画作品等珍贵文物,感受到安徽独特的历史底蕴。
艺术品展览展示了安徽的艺术瑰宝和传统工艺品。
这些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各个艺术门类。
观众可以欣赏到明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清代著名陶瓷家郭松龄的作品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安徽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水平,让人们领略到安徽的艺术魅力。
自然资源展览展示了安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安徽的山川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图片和实物来了解安徽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
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安徽的自然美景,也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除了常设展览外,安徽博物馆还定期举办特展和文化活动。
这些展览和活动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如艺术、历史、科技等。
这些展览和活动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也使游客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和文化。
安徽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研究中心为学者提供了深入研究安徽文化的平台。
教育中心则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和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安徽的历史文化知识。
安徽博物馆是一座富有艺术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安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也呈现了安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自然资源。
安徽博物馆介绍

安徽博物馆介绍
安徽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安徽博物馆创建于1956年,原名安徽省文物陈列馆,是安徽省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安徽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占地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省级博物馆之一。
安徽博物馆的馆藏品种类丰富,包括了历史文物、艺术品、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陶瓷、书画、甲骨、古钱币、石刻、民俗文物等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安徽博物馆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古代铜器展览,展示了从商代到汉代的铜器,其中包括了许多国家一级文物和珍贵文物。
安徽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
固定展览主要包括了安徽历史文化展、安徽自然展、安徽艺术品展等,临时展览则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时间不断更新。
此外,安徽博物馆还开设了多个主题展览室,如“古代铜器展览室”、“民俗文化展览室”等,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徽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展览外,安徽博物馆还开设了多个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等功能,如“文物科技实验室”、“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务。
同时,安徽博物馆还举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如“安徽博物馆文化节”、“安徽博物馆夜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安徽博物馆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不仅保护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服务,是了解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旧馆观后感

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旧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旧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涨知识的小冒险呢!刚到博物馆旧馆的门口,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过去。
那建筑风格就很有年代感,就像一位静静伫立在那儿的老智者,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就等着我们这些好奇的小毛孩去发掘。
一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文物,那简直就是宝藏大集合。
我像个刚闯进魔法世界的小巫师,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有那些看起来就超级精美的青铜器,它们身上的花纹细致得不得了,感觉每一道纹路都是古人在跟我们悄悄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就站在那儿想,这得是多有耐心、手艺多高超的工匠才能打造出来呀。
说不定当时打造这些青铜器的时候,旁边还有个小徒弟在那儿一边流口水一边看,心里想着自己啥时候能有师傅这么厉害呢。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
我对这些书画那是又爱又恨啊。
爱的是它们真的太有韵味了,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带着古人的情绪。
恨的是自己没什么艺术细胞,看不太懂那些高深的意境。
不过呢,我就假装自己是个大艺术家,站在画前摇头晃脑地欣赏,心里默念着“嗯,这笔法真妙啊”,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妙在哪里,就是觉得看起来很舒服,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魔力吧,就算不懂也能被它吸引。
还有那些古陶瓷,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有的造型特别奇特,感觉古人的想象力一点都不比我们现代人差。
我就盯着一个像小葫芦一样的陶瓷瓶看了半天,心想这古人是不是也跟我们现在一样,喜欢把东西做得又实用又有趣呢。
说不定这个小葫芦瓶当时就是用来装一些特别的香料,主人每次拿起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像是个仙人一样,浑身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说有些文物的介绍牌旁边,会有一些小朋友写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他们对这个文物的理解和想象。
那些天真无邪的话语可有意思了,让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就像是一个跨越年龄的大课堂,大家都在这儿学习和分享。
不过呢,在参观的时候也有点小遗憾。
有些地方的灯光有点暗,感觉那些文物都有点被埋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博物馆
——建筑分析
姓名:李腾飞
学号:12202920115
班级:城建景观(1)班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一,合肥文化类建筑概况:
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四大科研教育基地。
因此在必须承担起传承安徽优秀文化的重任,文化类建筑正是最直接的宣传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终身学校,是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总枢纽、总阵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虽然合肥有着众多的文化类建筑,但由于用地限制
和经济制约,特色鲜明的
不多。
下面就选择安徽
博物馆(老馆)来进行分
析。
(实物照片)
二,安徽博物馆介绍: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集合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在合肥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
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多年来,安徽省博物馆一直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
1978年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古生物陈列室建成并对外开放,1985年一座建
筑面积达4156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建成使用;1993年一座面积达1257平方米的新办公楼落成;1995年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正式向社会推出;2000年对原古生物陈列室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古生物陈列馆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并采用了现代化的陈列设施和技术手段。
三,建筑选址分析:
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交
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三
孝口附近,稍南方是合肥另一交通
主干道长江路,交通方便,途经博
物馆和起始点为博物馆的公交车
多,而且离市中心较近,方便游客
到达。
(谷歌地图截图)
四,总平面布置:
安徽省博物馆采用了三面围合的方式,主体建筑,中轴对称,中间为宽阔的活动广场,广场两侧设有小树林,给游客提供了室外休息的空间。
博物馆内的停车场分布在总平面的东北和西南,位于西南位置的停车场,临近入口,易于被驾车旅客发现,而且停车方便,而位于东北的停车场则叫隐蔽,不易于被外来人员发现,因此只为内部工作人员停车。
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北侧建有古生物馆和贵宾接待中心,贵宾接待
室位于博物馆的中轴线上,虽然从博物馆门厅内能看见,但其建筑形式普通,而且,易被视为内部办公场所,让旅客望而却步,而忽略了后院的古生物馆。
因此,主馆的门厅应设为开敞式,在中轴线的后院位置布置特色景观,来引导游客参观后院。
五,建筑平面分析:
博物馆平面为对称式布局,一层分为徽建馆、青铜馆和元瓷馆,左右两侧通过门厅连接。
二层为五十年图片展和建国六十周年考古图片展。
中间通过商店连接。
主馆入口两侧设有楼梯,游客可以直接上二楼参观。
(手绘草图)
这种对称式布局使建筑外观协调均衡,但不利于游客游览,游客一般从主入口进入,参观完左侧或者右侧展馆,得原路返回参观另一
侧。
博物馆内游览路线应为流线
型,能让游客依次参观完各个展
馆,而且单个展馆太长,有些挑
战游客耐力,在展馆中间插入些
休闲设施和景观,可以环境游客疲劳。
(手绘草图)
位于西北侧的古生物馆分为三部分——恐龙展厅、大象展厅和活体恐龙展厅。
展厅呈L形布局,其流线清晰,方便旅客依次游览。
展厅的空间尺度大,能让人感觉到在恐龙与大象骨骼前的渺小。
六,无障碍设计:
博物馆有无障碍设计,由于博物馆建馆较早,无障碍设计有所欠缺,有待完善。
(现场照片,简单模型)
博物馆入口处无障碍设计坡度均较大,不符合规范1:12的规定,上面右图更是成了车行坡道。
七,造型分析:
博物馆由于建造年代较久,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中轴对称式的苏式建筑特征,在用色上选取了红色,建筑庄重。
八,总结:
此次分析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肯定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分析到位,其中不妨有一些文字的摘抄,但都是自己的一些拙见。
希望能够还有这样的机会锻炼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