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物理名师专题训练试卷:光现象(含12-14年试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折射
C. 光的色散D. 光的反射
3.图所示的“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原因是( )
A. 光的反射B. 光的色散
C. 光的折射D. 光沿直线传播
中考物理《光现象》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小孔成像B.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海市蜃楼D. 风雨过后出现彩虹
A.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
B. 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
C. 将纸板NOF向后折叠,则反射光线会消失
D.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0.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B。
10.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D. 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答案】D
【解析】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解析】A.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晷针留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检测卷(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答案】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答案】只有在真空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B.【答案】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答案】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D.【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2.【答案】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机控制是利用()A.【答案】超声波B.【答案】可见光C.【答案】红外线D.【答案】紫外线3.【答案】如图,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答案】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向左移动B.【答案】稍稍垫高右侧杯底,则折射光线进一步偏向法线C.【答案】只增大入射角,则光斑向右移动D.【答案】杯底的光斑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4.【答案】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了一次月全食,同时伴随月掩天王星的景观,南通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本次月全食,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A.【答案】光的反射B.【答案】光的直线传播C.【答案】光的色散 D.【答案】光的折射5.【答案】疫情防控期间,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出示绿色的健康码才能进入公共场所。
用手机扫描健康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答案】二维码上白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B.【答案】二维码是光源C.【答案】二维码上绿色区域反射绿光D.【答案】二维码上黑色区域吸收所有色光6.【答案】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答案】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答案】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C.【答案】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D.【答案】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7.【答案】如图,在暗室里,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答案】A处为紫光B.【答案】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只含有七种单色光C.【答案】只有AB之间有光D.【答案】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8.【答案】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教室内的投影幕D.发光的萤火虫【答案】D【详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钻石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的投影幕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教室内的投影幕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发光的萤火虫可以自身发光,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答案】A【详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反射现象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详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所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当光照在叶片时,由于叶片不透光,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A.0°B.45° C.50° D.90°【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测试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燃烧,蜡烛A会变短,故B蜡烛也应该点燃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虽然人通过玻璃板看到像会变大,实际蜡烛A的像前后大小不变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为了多次实验,应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
2.下列四幅图片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红看到地上的书是镜面反射B.乙图中自制针孔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C.丙图中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可能叉到鱼D.丁图中演员画脸谱时,看到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鸟巢倒影C.水面折枝D.故宫日晷4.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C.海市蜃楼D.手影5.有关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则它辐射出的红外线也会增强B.为了促进骨骼的生长,人体需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遥控器利用红外线遥控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6.小亮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及他从镜中观察到景物的范围()A.变大,变小B.变大,变大C.大小不变,变大D.大小不变,变小7.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像8.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D.都有可能10.如图,下列现象可以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利用昆虫观察箱,观察昆虫的背部和腹部B.小猫没有插到水中的鱼C.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激光的径迹是弯曲的D.手影的形成二、填空题11.高层建筑常用石材作外墙装饰,太阳光照射在粗糙的石材表面会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选填“仍然”或“不再”)遵循反射定律.12.百米跑赛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选填“准确”或“不准确”),这样计时会使记录的成绩偏(选填“好”或“差”),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B.闪电、镜子、人眼C.火焰、发光的水母、发光的萤火虫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2.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速度变小B.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C.光年是长度单位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3.下列光现象可以解释“海市蜃楼”原理的是()A.树下阴影B.水中倒影C.筷子弯折D.手影影戏4.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A.反射角应为0°B.折射角应大于60°C.折射角为60°D.折射角应小于60°5.取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在杯底放一枚硬币。
从杯子上方看下去能看到杯底的硬币,然后向后退,当水到达一定深度时,刚刚看不见的硬币又看见了。
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后又看见硬币的光路图是()A. B. C. D.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雨后的夜晚,我们迎着月光走,地上水坑是暗的;背着月光走,地上水坑是亮的B.镜面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则反射角增加10°D.有的学生不能看清老师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黑板发生漫反射的缘故7.有关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平面镜中看到了像,则一定有光线从像上发出,且射入人的眼睛B.平面镜中有像,则一定有光线透过平面镜C.平面镜里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D.平面镜有时成实像有时成虚像8.如图所示是小月拍摄“库车东湖”时的情景。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光现象(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光现象(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
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
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答案】A【详解】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水面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便形成了水中月。
故选A。
2.(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平面镜成像B.海市蜃楼C.池水变浅D.小孔成像【答案】D【详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密度不均匀的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池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D.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答案】C【详解】A.根据光的知识可知: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根据光的知识可知: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C.根据文段描述可知:“虹霓”指的就是光的色散,故C正确;D.根据光的知识可知: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4.(2022·内蒙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
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答案】A【详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①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②符合题意;③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④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专项测试卷(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专项测试卷(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会议室上举行“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B.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2.在岸上看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以下四个情景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3.太阳光通过一个“△”形小孔后垂直入射在一光屏上,在光屏上产生的光斑的形状是()A.圆形B.正方形C.倒三角形D.三角形4.“烟花映昆池·弄潮秦创原”,2月5日元宵节,一场绚丽的焰火晚会在西咸新区昆明池拉开帷幕,昆明池上空一片流光溢彩、焰火璀璨(如图)。
有关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灿烂的焰火不是光源B.人们看到灿烂的焰火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焰火属于自然光源5.一束白光通过绿色透明玻璃片以后照射到一颗带有绿叶的黄色橘子上面,大家看到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A.绿叶黄橘B.黑叶白橘C.绿叶黑橘D.黄叶绿橘6.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从侧面看可看到被照射部分()A.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镜子和墙都发生了镜面反射7.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B.C.D.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
下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A.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下B.小红同学能看见镜中的“E”,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m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m9.北京故宫建成于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中考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D. 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 的速度运动【答案】 D【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A不符合题意;B.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C不符合题意;D.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在异测,像距与物距相等,故运动速度大小也相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平面像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3种基本色光合成的,这3种基本色光是()A. 红、橙、黄B. 黄、绿、蓝C. 橙、靛、紫D. 绿、红、蓝【答案】D【解析】【解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4.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反射到了空气中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答案】B【解析】【解答】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正确,不符合同意;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B 初物,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C正确,不符合同意;D、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桥在水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3)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5.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6.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C.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D. 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答案】 D【解析】【解答】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反射时,遇到障碍物,反射到原来的介质中,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7.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 1mB. 1.5mC. 2mD. 2.5m【答案】 C【解析】【解答】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因为视力表距平面镜3m所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所以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计算解答本题 .8.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A. B. C. D.【答案】 D【解析】【解答】解:用左眼看右边的,用右眼看左边的.如图所示(绿橙部分的长度即所求的平面镜宽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AM=BM,AO=BO,CQ=DQ,CN=DN,BD=AC,由图可知,四边形BDAC为矩形,过点F作ED的平行线,与平面镜所在直线交于点P,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G,则四边形EFGD、EFPO是平行四边形,则EF=QP=DG=d,OP是△BFG的中位线,OP=BG=(BD+DG)又因为OP=OQ+QP,AC=BD=L,所以OQ=OP﹣PQ=(BD+DG)﹣PQ=(L+d)﹣d=故选D.【分析】要使平面镜宽度CD最小,必须:左眼看的是C,右眼看的是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AM=BM,AO=BO,CQ=DQ,CN=DN,BD=AC,过点F作ED的平行线,与平面镜MN交于点P,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G,则四边形EFGD、EFPO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答.9.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 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 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 B【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等大,A不符合题意;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B符合题意;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要熟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对称,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10.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的形成B. 豹子在水中的倒影C. 放大镜将字放大D. 水中的铅笔“弯折了”【答案】 B【解析】【解答】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豹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和透镜第1讲光现象
1.(2014年南京)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2.(2014年河南)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D.一叶障目
3.(2014年宁
夏)如图2-1-9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1-9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4.下列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5.(2014年福州)如图2-1-10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图2-1-10
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制成如图2-1-11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图2-1-11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7.(2014年天
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
8.(2014年泰
州)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9.(2013年广东模
拟)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在岸上看到湖中的金鱼位置变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0.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
1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__
__________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2.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
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________的缘故.13.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
于光的____________引起的.
1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
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_像.
15.(2012年肇
庆)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________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______ __镜.
16.(2012年茂
名)茂名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中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所形成,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花________(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缘故.17.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__可吸收紫
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____________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18.一盏探照灯自东向西斜射入原来装有水的泳池中央,在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
的光斑将( )
A.向东移动,最后静止B.始终在原地不动
C.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动,最后静止D.向西移动,最后静止
19.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的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
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
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20.小明同学用如图2-1-12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
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1-12
21.如图2-1-13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填度数),MN右方的物质是________.
图2-1-13
22.(1)(2014年河
南)如图2-1-14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光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图2-1-14
(2)(2014年昆
明)请在图2-1-15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图2-1-15
(3)(2014年南京)在图2-1-16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MN的像M′N′.
图2-1-16
23.(2014年桂
林)图2-1-17甲所示的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图2-1-17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
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
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4年广
州)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2-1-18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的树.图2-1-19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的树的位置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
图2-1-18
(1)在图2-1-19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图2-1-19
(2)车向前行驶时,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与乘客的距离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在______________(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
1.A 2.B 3.C
4.B 解析: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和日全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面“折”枝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
5.C 6.B 7.B 8.C
9.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10.直线3×108慢
11.光的漫反射各种
12.红光
13.反射直线传播
14.浅水空气折射虚
15.平面凸面解析:
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就是家用镜子,是平面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有缩小物体像的功能以使得能看到大的范围,因此应该是凸面镜.
16.反射反射折射
17.太阳光臭氧层臭氧层氟利昂
18.A 19.D
20.(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21.60°30°空气
22.(1)如图6所示.
图6
(2)如图7所示.
图7
(3)如图8所示.
图8
23.(1)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24.(1)如图9所示.
图9
(2)不变变大向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