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总结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总结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单元总结(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3.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4.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5.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6.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7.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8.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三、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沙皇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四、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尝试答题] (1)基本现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取 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国家:英国、 法 国。矛盾: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之 间 的矛盾。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 矛 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形成 了 分别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 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____奥__斯__曼_____帝国的 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 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交战,保 加利亚战败。
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 卫 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 俄 政策……给予帮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高中历史选修3

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时间:1914年——1918年主战场:欧洲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影响:际组织---国联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1、美国的参战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

第1单元_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单元_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个“ ”)
第1课
山雨欲来
英、法、德、美四国经济、政治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 的发展程度不一致:
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 为健全;
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的色彩较为浓厚。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殖民地占有与工业位次比较
1、欧洲的相对衰退;
2、美日迅速崛起;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国际格局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受到挑战 国际联盟建立
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3、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具有决定意义 (转折点)
时间最长
未分胜负
规模最大
德国损失小, 英掌握制海 最大的一次海战 权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1)
一战英军的坦克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2)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3)
思考: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 武器?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
使战争更加惨烈; 使战争的规模更大; 使战争的范围更广。
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
二、交战双方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
德国: 施里芬计划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速决战
协约国: 法、俄两国同时在陆上对德国展开进攻
迫使德国分兵,东西两线作战
三、一战的第一阶段———1914年的战斗
马恩河战役
巴黎
三、一战的进程———1914年的战斗
西线: 1、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

1916.5
德军 - 英军
英国海军仍掌握着
制海权
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 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 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
的 “
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

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
得的机会。”

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这样做 ”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战 役 1916.12
德军 - 法军
索姆 1916.6 德军
河战 -

役 1916.11 英法联军
德国计划失败,
德军使用飞机、飞艇、
法军站稳了脚跟, 毒气弹;
德军兵力、士气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开始衰落
一战。
未能决出胜负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海 战
日德 兰海 战
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一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国
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的对比
参战国 德、奥
英法
经济所占 军队数量 人力资源 可利用 世界比重 资源地 19.2%
27.9%
623万
873万
1.45亿
2.88亿
本国和占 领国资源
本国, 殖民地, 附属国
美国战争后期的给协约国以巨大的经济援助
2、军事战略方面
腐朽落后的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 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对德战争的屡遭败绩激化人民 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苏维埃 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 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70 年
美国 23% 其他 22%
1913 年
美国 35% 其他 29%
德国 13% 英国 32% 法国 10%
英国 14%
德国 法国 16% 6%
3、俄国退出一战
材料一: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步兵团吧,他们中1/3 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的榴霰弹中耐心等 待,等待拾起倒下同伴的步枪„„ ——[俄] 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材料二: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战士了他 们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 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国)有大炮和毒气,我 们只有胸膛!” 材料三:俄国„„无视科技进步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化„„ 仍然死抱着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 弹„„ ——毛元佑 《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历史选修三

历史选修三
评价:1进步性: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使整个世界从整体上走向稳定2局限性:是建立在战胜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及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它在调整帝国主义原有矛盾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矛盾,如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1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争2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抗日3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4世界上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争5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绥靖政策的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牺牲小国利益以维护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
第六单元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相同: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2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3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4成立之初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5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不同:
1国联是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2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普遍性,权威性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发生动摇;欧洲强国英法德奥遭受重创⑵苏俄建立并成为欧洲政治中的重要因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2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欧洲重建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3日本:
获得发展和扩张的良机,大大扩大了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利益;海运业和工业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旷日持久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爆发1、一战爆发的客观条件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一战爆发的原因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⑵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①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②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①同盟国集团——德、奥、意②协约国集团——英、俄、法⑷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战爆发二、一战进程和结果1、三条战线⑴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V德(“施里芬计划”)⑵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V德、奥匈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奥匈2、四年战事及结果⑴战况及结果:年代战况战役战役特点新式武器1914 东西两线计划破产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战略破产1915 重心在东东线僵持东线僵持1916 重心转西战事惨烈凡尔登战役决定意义,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首次使用毒气弹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英国首次使用坦克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1917 阵营变化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布列斯特和约》1918 战争结束盟国崩溃,奥匈投降,德国投降请问:美国参战的原因?有何作用?①原因:A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为了保障美国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

B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②目的:A协约国能归还贷款;B插手欧洲事务;C争夺世界霸权。

③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⑵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劣势:德奥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不占优势。

②战略失误: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③国内矛盾:一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

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奥匈帝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④国际力量对比: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所以,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三、一战的性质1、整个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注意:判断战争的性质,看作战双方的目的。

一战作战双方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2、局部:塞尔维亚、比利时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战。

但这并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

四、一战的影响1、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战争催生了新世界:①一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②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使英法受到重创;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④美国和日本乘大战之机崛起;⑤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⑥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国际联盟。

3、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发展);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③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体系1、历史背景——巴黎和会的召开①概况:时间:1919年1~6月,地点:巴黎的凡尔赛,与会者:27个战胜国,除战败国和苏俄共同目的:凭借国家实力,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②操纵和会的三巨头:A. 美国威尔逊—建立国联,称霸世界B. 英国劳和乔治—欧洲均势,扶德抑法C. 法国克利蒙梭—肢解德国,欧洲大陆霸主③和会上的勾结与争斗A. 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激烈争夺(疆界问题、殖民地问题、军事问题、赔款问题)B. 在处理中国山东问题上互相勾结(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④和会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巴黎和会的内容⑴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①领土划分:重划疆界、归还阿洛;萨尔煤矿、法国控制;莱茵西岸、协约军管;莱茵东岸、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委任统治”、实则瓜分;注意: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③军事:废除义务兵役制,10万陆军,武器限制④赔款:巨额赔款,总额未达成一致请问:拒签的国家是谁?美国+中国⑵起草国际联盟盟约。

⑶会后签订对奥、保、匈、土的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包括的条约有:《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后签《洛桑条约》;国际联盟盟约。

3、实质:一战后,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掠夺战败国、相互妥协、其矛盾得到暂时缓和的基础上,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评价:学习延伸探究:列宁说:“《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他还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也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⑴积极①维持了欧洲二十年代短暂的和平环境;②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国家获得独立;⑵局限:四对矛盾存在并继续发展,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即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法德矛盾)土耳其(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分赃不均)③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策划武装干涉;苏俄(联)长期遭排斥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的矛盾: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二、国际联盟的建立——战后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国际联盟的成立①大战期间,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首先提出;②巴黎和会,成立国联被列入会议日程;③ 1919年4月,国联盟约在和会全体大会上通过;④ 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2、国联的宗旨、机构、盟约①国联的宗旨:“促进国际间合作”,“保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②国联的组织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③国联的盟约内容:A. “维护和平”的原则。

手段是: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B. 实行“集体安全”的原则。

措施:经济制裁,建议有关政府出动军队维护盟约。

C.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实质:仍是殖民统治。

3、成员国:成立第一年23到42个,以后会员国数量有所增加①会员包括战胜国及中立国;②苏俄和战败国都被排斥在外;③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请问: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原因是什么?①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②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③他们控制参议院不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没有加入国联。

4、实质:由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了解: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⑴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

⑵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放任二战的爆发:⑶ 1946年正式宣布解散。

5、评价:①性质: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②进步性: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③局限性: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全体一致”原则和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三、华盛顿体系1、背景①根本原因: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②直接原因: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③美国方面:美国要改变日本独霸亚太的局面;④中国方面: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调整和维护在中国的利益,是列强急需解决的问题。

2、概况:时间:1921.11-1922.2,参加国:西方列强和中国共九国,地点:华盛顿。

议程: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关键问题是中国问题)。

3、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条约:⑴《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美、英、日、法①内容:相互承认既得利益,遇有侵略协商解决;这样,英日同盟解散。

②影响:美国消除了在亚太地区称霸的一个障碍,是外交的胜利;英国对日本的妥协;日本双重影响,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⑵《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美、英、日、法、意①内容: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的限额。

但是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②影响:是美国的胜利,英美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③评价: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只是暂时缓和,并不能根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⑶关于中国问题:①《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A.内容: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力归还中国,同时保留在山东的一些特权。

B.评价:这是对《凡》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中国人民坚持外交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②《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