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之一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特征
06-欧洲中世纪建筑 - 2

4. 由于结构轻巧,可开大窗。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建筑
二、内部空间
巴黎圣母院(11631330): 宽度:12.5m 高度:32.5m
夏特尔主教堂(1194-1220): 宽度:16.4m 高度:36.5m 长度:130.2m
韩斯主教堂: 宽度:14.65m 高度:38.1m 长度:138.5m
透视门: 基督教时期教堂 墙垣很厚,以致门 窗洞很深,为了减 轻建筑的沉重感, 将门旁的墙壁做成 一排排锯齿形装饰, 得名透视门。
罗马风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代表—— 比萨大教堂群
比萨主教堂 教堂平面为巴西利卡式。 洗礼堂在前,同一轴线上。 钟塔高50m,倾斜4m多
比萨主教堂平面
拉丁十字式
思考题:
• 西欧中世纪主要有哪几种建筑风格?
• 哥特式的教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在结构上有什么革新?
• 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 钢笔建筑画-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 •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成就是什么? •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为哪些?各有什么建筑特色?
巴 黎 圣 母 院 西 立 面 - 钢 笔 画
英国哥特式教堂: 四圆心拱、扇形拱 锤式屋架
舒缓 水平线条较多 设有钟塔
坎特伯雷大教堂 (1377-1498)
英国哥特式拱顶
伦敦韦斯敏斯特修道院
意大利哥特式教堂
米兰主教堂:(Milan Cathedral,1385-1485年)
西班牙:
瓦拉道立德圣格里高利 礼拜堂
穆达迦风格: 马蹄形券 镂空的石窗棂
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 其它花纹
哥 特 式 教 堂
维 也 纳 斯 蒂 芬 教 堂
斯 蒂 芬 教 堂 局 部
斯蒂芬教堂局部
欧洲中世纪建筑(1)拜占庭建筑PPT课件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1.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 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 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 大教堂。 2.集中式建筑,穹顶,室内无 柱。
• 主要特色:
–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 次井然
–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 中统一
–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 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构体系
拜 占 庭 建 筑
教
堂
室
拜
占 庭
拜占庭建筑 — 建筑发展历史
• 后期: 十字军的数次东征, 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 失。这时期建筑既不 多,也没有什么新创 造,在被奥斯曼帝国 灭国后大多破损无存。
拜占庭建筑 — 建筑结构
• 1. 屋顶造型,普 遍使用“穹窿顶”。
内部
拜 占 庭 建 筑
拜占庭建筑 — 建筑结构
• 2. 整体造型中心突 出,圆穹顶是构图
中心。围绕中心 部件,周围设置 一些小部件。高 大宽阔,采光充 分。建筑史上的 伟大发明。
圣索菲亚主教堂
拜占庭建筑 — 建筑结构
• 3. 创造把穹顶支 承在独立方柱上 的结构方法和集 中式建筑形制。 重量完全由四个 券承担,从而获 得极大的内部空 间自由。
格拉查尼茨教堂
拜 占 庭 建 筑
拜占庭建筑 — 建筑装饰
内
建
筑
室
内
剖
拜
视
占 庭
图
建
筑
玻
璃
室
马
赛 克
内
拜
装
占
庭
饰
建
筑
室内地面镶嵌画
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时间:公元9世纪至15世纪,基督教建筑特点:造型厚重坚实,有些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力量的体现。
屋顶、窗户、门和拱廊都是半圆形的。
整个建筑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穹顶状的天空与大地紧密结合,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与真实的大地分离。
代表建筑:罗马斗兽场、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罗马斗兽场意大利万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
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东罗马的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由于地缘关系,也吸收了波斯、梁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1.建筑类型: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
为了满足东正教仪式的需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教会形成了地方特色。
2.结构: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将穹顶支撑在四根或四根以上独立柱子上的结构方法,即利用帆拱来解决在正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过渡的问题。
3.空间:作为拜占庭的建筑特色,是利用小亚细亚的经验创造的新的中央集权式教堂,穹顶覆盖了很大的空间。
当一组这样的穹顶聚集在一起时,它们所覆盖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宽广多变的看似无限的空间。
4.平面: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教堂的平面发展为十字平面,即希腊十字平面。
自9世纪以来,希腊十字平面教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常见的形式。
5.外观:其实已经由内部空间决定了,缺乏表现力,不需要柱柱廊。
6.室内装修:豪华富丽,马赛克艺术和彩色马赛克达到较高水平。
7.技术:在罗马混凝土穹顶屋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自己的特色。
建筑实例圣索菲亚大数堂、圣马可大教堂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数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时间: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3—15世纪兴盛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高直型。
3拜占庭、早期基督教、罗马风、哥特

早期基督教建筑
梵蒂冈 圣彼得老教堂,早期基督教时期重要教堂,巴西 利卡式
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一度统一后又分裂成为法兰西、德 意志、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并正式进入 封建社会,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这 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 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 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 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 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巴黎圣母院室内装饰
兰斯 主教堂
1211-1290年建,位于巴黎以 北的兰斯市 历代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主 教堂是堂内设有主教座的教堂, 每个教区只有一所。 哥特式的各种特点在这里得到了 浓墨重彩的表达。 是法国哥特式建筑及内部设计发 展的顶峰。
兰斯主教堂
平面接近T形,三列长廊,环形殿处有五个半 圆形神龛。中厅宽14.6米,长138.5米,高 38米,空间狭而高,感觉深远。 室内一切似乎都高不可攀、轻灵浮动,好象 随时要拔地而起、飞上天去的样子。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以 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 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 窗棂等为其特点,精髓在于肋。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 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 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 不同跨度上作出高度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 推力,简化了施工。
欧洲中世纪建筑之一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特征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 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分裂) 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 1453年)
早期基督教建筑 (4-9C)
罗马风建筑(912C) 哥特式建筑(1215C)
欧洲何以成为欧洲
Carolingian period (C8-9)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法兰克文化比世界上其他重要地域的同时代的传 统文化显著落后(如法国南部,意大利南部,巴尔干半岛)。一些应当 知道的旧事:
2. 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pendentive)或抹角拱(squinch) 作为过渡,将穹窿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
3. 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 穹窿的形式灵活多样。
4. 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圆形或 多边形平面,中央有穹顶)和十字式(十字形平面, 中央有穹窿,有时四翼也有穹窿)三种。
望道者:门廊和中庭。 中庭中央:喷水泉——圣水钵的由来。 木结构,后殿除外。 水平伸展。 祭坛位于东面,正立面向西。
早期基督教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是指与早期拜占廷建筑同时期在西 罗马发展起来的建筑。东西罗马分裂后的三百余年 里,西罗马(西欧)奴隶制度瓦解,进入封建混战 时期。这时的建筑活动很少,仅限于少量基督教堂 建筑,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利用古罗马的旧建筑作为 教堂使用。有一些现存的早期基督教建筑就是利用 古罗马时期的陵墓改建而成的。
St. Vitale, Ravenna, 526-547
St. Apllinare Ravenna, Italy, c.533-549
St. Marco, Venice, 1063-1085
再说基督教早期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 Early Christian
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找到了现成形式:巴西利卡Basilica,加上了横向中殿。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各自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继承古罗马的建筑风以外, 两个新帝国的教堂建筑都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有哪些吧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一、拜占庭(Byzantine)建筑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主要有四个特点: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建筑特点: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建筑物:圣彼得堡的康斯坦丁堡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二、罗马风格(Romanesque)建筑古罗马的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简述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简述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拜占庭建筑是指拜占庭帝国时期(公元330年至1453年)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拜占庭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传承:拜占庭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继承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传统,融合了古代建筑的经典元素和创新技术。
2. 圆顶建筑:拜占庭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圆顶建筑。
拜占庭人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圆顶结构,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并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圆顶建筑在拜占庭帝国的教堂、宫殿和其他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3. 跨穹顶:拜占庭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是跨穹顶。
跨穹顶是由一系列半圆形穹顶组成,通过拱廊和拱顶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在不使用支撑柱的情况下实现大跨度的空间覆盖,使得内部空间更加开阔。
4. 彩色砖石装饰:拜占庭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砖石装饰而闻名。
建筑师们使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砖块来创造出复杂而美丽的图案和花纹,使建筑物更具装饰性。
5. 独特的建筑平面:拜占庭建筑的平面设计常常是复杂而对称的。
教堂通常采用十字形平面,中央圆顶居中,四个较小的圆顶位于四个角落。
这种平面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空间分布和视觉效果,还能够使建筑物在结构上更加稳定。
6. 装饰细节的丰富性:拜占庭建筑注重装饰细节的丰富性。
建筑物的外墙常常装饰有复杂的浮雕、壁画和马赛克。
室内空间也充满了壁画、马赛克和花纹地板等装饰元素,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华丽和庄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
首先,圆顶建筑和跨穹顶结构使得建筑物在承重和空间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种结构的创新性和稳定性使得拜占庭建筑能够建造更大、更高的建筑物,提供更宽敞、开放的空间。
拜占庭建筑对装饰细节的追求体现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砖石装饰和各种装饰元素的运用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和独特。
这种装饰风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反映了拜占庭文化的繁荣和复杂性。
拜占庭建筑的平面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复杂的平面结构和对称的布局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和视觉效果。
欧洲中世纪建筑-拜占庭

确的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施工过于匆忙,
质量不好,穹顶一度倒塌,修复后,增加了 扶壁。
空间自由
雕饰
马赛克装饰
华丽装饰的拜占庭柱头
拜占庭建筑的四个主要特点:
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高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 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 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 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 4.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 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式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 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奥斯曼国王穆罕默德率领20万大军包围君 士坦丁堡时,他在地中海的战舰上望着圣索 菲亚大教堂的巨大拱顶时,对臣下说,一定 要血战君士坦丁堡,要将教堂变成世界伊斯 兰圣殿的中心。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 终于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大教堂。他下令将豪 华的罗马宫殿艺术珍品化为灰烬,将大教堂 改为清真寺,并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清 真寺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教堂的 面貌。
聂耳利河, 波客洛夫教堂
弗拉基米尔 圣德米特里乌斯教堂
其它拜占庭建筑实例赏析
主要的新特点: (1)穹顶的外廓越来越饱满,以致被称为战盔式或葱头
式,穹顶成了教堂体形最重要的构图因素。 (2)穹顶下造了圆 柱形鼓座,把穹顶 高高托起,五个成 簇,而以中央的最 高最大,统率全局。
克里姆林宫的乌斯平斯基教堂
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它合法。 325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召 集,在尼西亚城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是基督教 历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会议确立了一些 为现今大部分基督教会采纳的基督教教义,影响极 其深远。 380年,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 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理曼的孙辈于843年签署《凡尔登条约》,将统一帝国瓜分为东、 中和西三个部分。秃头查理,西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法兰西; 罗退尔,中法兰克王国,主要包括今日的普罗旺斯,洛林和意大 利;路易,东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德国或神圣罗马帝国 。
先说拜占庭建筑
一、主要建筑类型
1. 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墙、城门、 道路、输水道、蓄水池等。
1. 宫殿、广场等。
1. 教堂(东西罗马分裂后基督教也分为两派,东罗 马的称为正教或东正教,西罗马的称为天主教)。
二、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1. 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 格的拜占廷建筑。
St. Vitale, Ravenna, 526-547
St. Apllinare Ravenna, Italy, -549
St. Marco, Venice, 1063-1085
再说基督教早期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 Early Christian
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找到了现成形式:巴西利卡Basilica,加上了横向中殿。
2. 中期(7-12世纪)外敌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 模也大不如前。建筑特征: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穹 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圣马 可教堂。
3.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挺帝国大受 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 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后来影响了东欧宗教建筑。
望道者:门廊和中庭。 中庭中央:喷水泉——圣水钵的由来。 木结构,后殿除外。 水平伸展。 祭坛位于东面,正立面向西。
早期基督教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是指与早期拜占廷建筑同时期在西 罗马发展起来的建筑。东西罗马分裂后的三百余年 里,西罗马(西欧)奴隶制度瓦解,进入封建混战 时期。这时的建筑活动很少,仅限于少量基督教堂 建筑,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利用古罗马的旧建筑作为 教堂使用。有一些现存的早期基督教建筑就是利用 古罗马时期的陵墓改建而成的。
Mosaic, Justinian and Attendants
查士丁尼大帝的四座教堂
1. Hagios Sergios and Bacchos. 方形平面,中建穹顶,双 层回廊,墩墙厚重。
2. Hagia Irene (532). 是一座有穹顶和楼廊的巴西利卡,后 经改建面目全非。
3. Holy Apostles(536-550). 希腊十字平面,中间周围共五 个穹顶。土耳其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时被毁。
城堡
修道院
城市教堂
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 Ravenna, c.425
Sant’ Apollinare Nuovo Ravenna, c.504
Mosaic, Miracle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 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分裂) 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 1453年)
早期基督教建筑 (4-9C)
罗马风建筑(912C) 哥特式建筑(1215C)
欧洲何以成为欧洲
Carolingian period (C8-9)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法兰克文化比世界上其他重要地域的同时代的传 统文化显著落后(如法国南部,意大利南部,巴尔干半岛)。一些应当 知道的旧事:
欧洲中世纪建筑
之一
早期基督教建筑和拜占庭建筑 特征
中世纪相关的历史背景
•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上升到合法地位 • 324年-皇宫迁至君士坦丁堡 • 330年-罗马帝国首都改为君士坦丁堡 • 395年-东西罗马分裂
(基督教兴起)
拜占庭建 筑 (4-16C)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
西罗马帝国 (476年灭亡)
2. 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pendentive)或抹角拱(squinch) 作为过渡,将穹窿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
3. 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 穹窿的形式灵活多样。
4. 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圆形或 多边形平面,中央有穹顶)和十字式(十字形平面, 中央有穹窿,有时四翼也有穹窿)三种。
4. Hagia Sophia (532-537). 工程项目交给了小亚细亚的两 位数学家 Anthemios 和 Isidorus。该建筑传统与古罗马 并不存在显著的继承关系。
St. Sophia , Constantinople, 532-537
各省进贡材料,用工巨万。至今保持城市天际线。邦克楼为改清真寺后所加。
5. 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 饰面。
三、拜占庭建筑分为三大阶段
1. 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 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建筑有城墙、城门、宫殿、广场、 输水道与蓄水池等。基督教是国教,教堂越建越大,越 建越华丽,大穹隆顶。如:圣索非亚教堂,圣维达尔教 堂。
1,古典传统磨灭殆尽。羊皮纸手稿改写经文和神学教义;罗马公私 藏书逐渐散失。
2,查理派人搜集、传抄古代抄本,理论无解,但字迹求工,称“加 洛林楷书”。 Etymologiae of Isidore of Seville C6-7
3,教会寺院兴办学校,以教士为师;课程用拉丁语,讲授七艺,文 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