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乐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西⽅⾳乐史中的古典主义时期通常指18世纪中叶⾄19世纪⼆、三⼗年代的⼀段时期。
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古典主义⼤师,他们的杰出⾳乐作品和⾳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乐艺术的“经典”。
古典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古典早期复杂的准备过程。
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命之前经历了⼀场⼴泛的思想⾰命——启蒙运动,它是以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化运动的⾯貌出现的,然⽽它的影响远远超出⽂化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科学乃⾄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
启蒙思想家反对传统的宗教,提倡⾃然神论;反对形⽽上学,提倡科学和常识知识;反对专制的权威和特权,提倡⾃由、平等和普遍教育的⼝号。
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法国百科全书派正是⾝体⼒⾏地要以先进的哲学⽂化知识的光辉照亮⿊暗愚昧的社会。
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们思想和⾏为的基础。
布⽡洛在古典主义⽂学理论经典《诗艺》中强调“良知”或“理性”,痛斥想象和飘忽⽆常的情感。
他认为,凡是天⽣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
⽂学家要爱理性,永远不能和⾃然⼨步相离。
启蒙时期流⾏的⽂体是更富于理智的散⽂,优秀散⽂的清晰、⽣⽓、得体、匀称和优美的品质,也成为评判其他艺术的准则。
⾳乐艺术中,古典主义的⼏代⼤师,则探索了富有理性和逻辑的庞⼤的⾳乐构思形式,最终使情感在其中得到适度的完满表现。
古典主义时期是知识⼤众化的时代。
哲学、科学、⽂学和艺术开始⾯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公众。
⼩说、戏剧描绘普通⼈的⽇常⽣活。
⾳乐家也⾛出宫廷深院的⼤门,为⾳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乐的愉悦性、易解性和动⼈等品质,成为⾳乐美的准则。
在启蒙运动的⼈道主义思想影响下,欧洲形成了⼀个开明君主的统治时期。
社会改⾰的同时,⽂化艺术获得发展。
欧洲君主的⼴泛联姻削弱了国家民族的界限。
艺术,特别是⾳乐的发展呈现出欧洲⼀体化的倾向。
然⽽这终究是⼀个⾏将灭亡的社会,法国⾰命敲响了旧社会政体的丧钟,也预⽰了新的⾳乐时代的开始。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

• 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 伴奏的地位。
• 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 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
作品简介:歌剧《 奥 菲 欧 与 尤 丽 狄 茜 》
歌剧《 奥 菲 欧 与 尤 丽 狄 茜 》 作 于 1 7 6 1 1762年,脚本由意大利诗人卡尔扎比根据 希腊神话所写。1762年首演于维也纳,由 格鲁克亲自指挥。
PART 2
古典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
一、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德国歌剧作曲家。原籍波希米亚。 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 剧院乐长,始作法国喜歌剧。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Raniero da Calzabigi, 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 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去巴黎,继续 其歌剧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 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 剧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伊菲姬尼在陶 利德》、《阿尔米德》等。
加隆·德·博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 1732.1.24—1799.5.18)原名彼埃尔·奥古斯旦·加隆。 《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 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 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 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古典主义钢琴曲六级曲目

古典主义钢琴曲六级曲目
古典主义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音乐时期,它的兴起大约在18世纪中叶,延续至1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精彩的钢琴曲。
以下是一些古典主义钢琴曲的六级曲目,以展示其多样性和代表性:
1.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五乐章,这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雄壮的主题和激情四溢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2.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这是莫扎特的一首轻快而活泼的钢琴曲,以其独特的节奏和东方风格的旋律而受到广泛喜爱。
3.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第59号《猎人》,这是海顿的一首充满活力和欢快的钢琴奏鸣曲,以其快速的音阶和跳跃的音符而闻名。
4.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这首曲子是舒伯特为钢琴四手联奏而创作的,充满了壮丽和豪迈的氛围。
5.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钢琴奏鸣
曲之一,以其柔和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要求而备受推崇。
6. 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这是莫扎特的一首优雅而富有情感的钢琴奏鸣曲,以其华丽的旋律和复杂的技巧而闻名。
这些曲目代表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它们展示了作曲家们在曲调、节奏、和声和技巧等方面的创新和表现力。
无论是威严庄重还是活泼欢快,这些曲目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值得一听。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是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始于18世纪末期,历经19世纪,在20世纪初期得到充分发展,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流行乐曲出现后才得以渐渐衰落。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的综合性、多样性、音乐体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演奏的华美性上。
首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声音的综合性为特点。
这种时期的作曲家往往善于从现存的曲调和节拍中以较大的自由度和音乐性,把握和表现其中的主题性和表情性,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统一的综合体。
其次,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多样性为特点。
它通过把多种不同的乐器合并在一起,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效果,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比如,作曲家有时会把交响乐和歌剧结合在一起,以增加曲子的多样化,使它们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音乐体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特点。
当时的作曲家们普遍采用多种不同体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比如柴科夫斯基作曲的《爱之乐章》就是运用了古典时期复杂的复式体裁,表现了其对爱情的追求。
最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演奏的华美性为特点。
当时的音乐家们常常运用复杂的演奏艺术技巧,营造出华美绚丽的音乐空间,充分展示出古典音乐的华丽美感。
比如贝多芬的G大调第五交响曲中采用的大量变奏技巧,就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精彩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声音的综合性、多样性、音乐体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演奏的华美性为特点,是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魅力不容小觑,一直被珍视和传承至今。
浅谈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及作品的认识

浅谈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及作品的认识1. 引言1.1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形式的追求和规范化。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追求对称、平衡和秩序的理想,强调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严谨控制。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包括形式的规范化,清晰的旋律和和声结构,以及对音乐表达的理性探究。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倾向于运用对称和反复的结构,如奏鸣曲形式和交响曲形式,来展现音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动态的控制和音乐表现力的平衡。
音乐家们开始运用动态的变化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同时注重音乐的整体平衡和和谐。
古典主义音乐的节奏感也比较明显,强调对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强调。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通常具有明快、清晰和优雅的风格,展现了音乐的对称美和逻辑性。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通过对音乐形式的规范化和对音乐表达的探究,展现了音乐的理性、逻辑和平衡美。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追求音乐的完美和精致,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影响了后世音乐的发展方向。
1.2 钢琴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在音乐界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比于其他乐器,钢琴的音色丰富、音域广阔,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旋律和和声结构,因此在古典主义时期成为许多作曲家创作的首选乐器之一。
钢琴音乐不仅在宫廷音乐会和社交场合中受到推崇,也被广泛运用于宗教音乐和戏剧音乐中。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风格和形式,反映了当时音乐家们对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探索。
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使得钢琴音乐逐渐成为当时音乐领域的焦点之一。
众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都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也成为后世音乐的经典之作。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对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奠定了基础。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也深刻影响了现代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8218608 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2、海顿共创作了交响曲108部,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的声乐作品中最突出的是清唱剧和弥撒曲《创世纪》和《四季》。
3、莫扎特创作的优秀的歌剧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4、18世纪,规范的交响套曲结构,经曼亥姆乐派和柏林乐派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
典型的古典交响曲包括四个乐章,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表情内容分别为: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充满活力,第二乐章三步曲式或变奏曲式旋律优美,第三乐章三步曲式诙谐的舞曲,第四乐章回旋曲式情绪高涨。
5、贝多芬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从他的第三交响曲开始,第三乐章用谐谑曲取代了宫廷气质的小步舞曲。
6、贝多芬共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较著名的有《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
7、古典主义音乐常用的音乐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歌剧等。
二、名词解释喜歌剧:喜歌剧又称“谐歌剧”,是与传统正歌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盛行于十八世纪。
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特点主要是: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
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
交响曲:器乐体裁的一种。
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创作出带有鲜明人 道主义思想和明朗、 奋进的乐观主义作 品,他们的音乐具 有无穷的魅力,从 而使欧洲古典主义 音乐达到一个顶峰。
巴洛克与古典音乐
弗郎茨·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弗郎茨·约瑟夫·海顿 (17XX-18XX)出生在奥地利东部边境罗劳的造车轮 的农民家庭,8岁去维也纳的教堂担任唱诗歌手的工 作。17XX年因变声被解雇,后来从师于意大利音乐家 波尔波拉并开始尝试作曲。17XX年海顿在莫尔津亲王 的乐队任乐长职务
巴洛克与古典音乐
钢琴音乐
17XX年任萨尔茨堡宫廷 管风琴师;完成一批世 界性的管弦乐作品 17XX年 辞去萨尔茨 堡宫廷的职务;在维也 纳开始演奏
教学和写钢琴音乐作 品的生涯17XX年 歌 剧《后宫诱逃》在维 也纳上演;与康斯坦 斯·韦伯结婚17XX年 专心致力于声乐
巴洛克与古典音乐
莫扎特短促动荡的一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他超凡脱俗的音乐境 界甚至使人产生“神性”的感觉。他对自由的追求反映了18世纪末知识分子 对光明、正义和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内容广泛
追求纤美轻巧,富于华丽的 装饰音。当巴洛克音乐走向 极端时,便出现了旋律性强、 清晰简洁、对称华美、音响 明亮、世俗性强的洛可可音 乐。由此,它带来了错落有 致、平衡对称、对比强烈、 通俗易懂的特点。
巴洛克与古典音乐
洛可可音乐
洛可可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库珀兰和拉莫,意大利的 斯卡拉蒂,德国的泰勒曼。甚至在巴赫晚期的各种组曲中 也受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响。西方一般的看法将巴赫去世的 17XX年至贝多芬去世的18XX年前后这段时期,称为“古典主 义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词语。一般认 为是具有持久价值而非风行一时的音乐,多指具有规则性 本质的音乐,在音乐中注重明晰、平衡的形式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潮是产生于法国并迅速波及欧洲的“启蒙运动”,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㈠对于18世纪新风格的构成要素:
①旋律:追求有没的歌唱性,倾向于方整性结构
②调性和声上升为结构作品的重要要素,段落和乐章有明显的终止式,和声风格简洁
③乐章中主题的对比变化取代了巴洛克单一主题模进展开
④通奏低音主见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替代
⑤当时常用的体裁是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奏鸣曲式的发展最为充分
㈡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可以概括为:理性主义,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追求二者平衡
第一节意大利政歌剧的改革与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㈠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代表作:《奥菲欧与尤丽迪茜》、《阿尔采斯特》、《伊菲基尼在奥里德》
改革主旨: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他提出:①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追求真实的表达人物的情感,把那些多余的,打断情节的装饰音去掉
②他的歌剧恢复了歌剧中合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他还认为舞蹈的表演必须要与剧情、人物和情感相符合一致,不能为炫耀场
景而随意增加
④此外,他除去了数字低音,把乐队的每个声部都记写得很清楚
⑤他认为歌剧的序曲应该来暗示剧情,使听众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㈡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opera buffa)
歌剧内容是日常生活场景,表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①意大利喜歌剧
从“幕间剧”发展而来的。
佩尔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最初便是作者自己的政歌剧《高傲的囚徒》中的幕间剧。
②法国喜歌剧
1752年引发的“喜歌剧之争”,导致了作曲家开始创作混合意大利和法国因素的喜歌剧,代表作:卢梭的《乡村卜者》
集市剧是法国喜歌剧的前身。
③德奥歌唱剧和英国民谣剧
德奥歌唱剧是一种有说白的喜歌剧
第二节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㈠奏鸣曲(sonata)和奏鸣曲式(sonato form)
①奏鸣曲:是一种体裁的概念,它到前古典时期已渐渐成熟,强调乐章之间在调性、
速度、情绪上的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②奏鸣曲式:是一种曲式概念,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㈡前古典时期协奏曲和交响曲的发展
①协奏曲:古典协奏曲是为一位器乐独奏家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三乐章作品,充满着丰
富的戏剧性和流动性的效果。
②交响曲:⑴曼海姆乐派:交响曲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歌剧序曲”,约·斯塔米兹
奠定了古典交响乐四个乐章的基本结构布局
⑵柏林乐派:受“狂飙运动”的影响,强调情感的戏剧性表达,力图用音
乐表现更为深刻、强烈的感情,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强烈情感特征,主题具备动机性质。
第三节海顿和莫扎特
㈠海顿(1732--1809)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⑴交响曲
①60年代初,他的三首交响曲“早晨”“中午”“晚上”,已明确采用四个乐章的结构
除了写四个乐章之外,吧各个乐章的不同性质和常用曲式确定下拉,他的特点是:
第一乐章戏剧性、第二乐章欢快活泼、第三乐章风俗性、第四乐章热烈
②在乐队编制上,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双管制的管弦乐队体制,在海顿手里定型
③在他的108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是:第45交响曲“告别”、第92交响曲“牛津”、
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12首“伦
敦”交响曲。
⑵弦乐四重奏
代表作品:《云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
⑶宗教音乐
代表作品:《创世纪》《四季》
⑷他的音乐特点:
他的音乐直率而充满活力,其间散发出健康的乐观主义,不少作品具有民歌风味,
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他是以为伟大的创新者和实践者,为交响曲
和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㈡莫扎特---→音乐神童、音乐巨匠
他的创作体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器乐小品等
⑴歌剧创作:歌剧是他创作的重要体裁,他是个喜剧天才,他把音乐的旋律和喜剧
情节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名符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
重唱在他的歌剧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他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
代表作品:①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
②意大利正歌剧《仁慈的狄多》
③德奥歌唱剧《魔笛》《后宫诱逃》
⑵宗教题材作品:《安魂弥撒》《c小调弥撒》《加冕弥撒》
⑶他的音乐特点:他的音乐富于歌唱性,表达了安逸、优雅和自然,以及平衡严
谨和匀称,同时神秘的和声与它的抒情性形成对比,融合了典雅和力量,他的
作品表达了18世纪晚期音乐风格的嘴完美境界。
㈢贝多芬(1770---1827)
⑴交响曲
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英雄”》、
《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
成功的表达了“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思想《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九交响曲“合唱”》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
⑵钢琴奏鸣曲(32首,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⑶钢琴协奏曲
他共创作了五部钢琴协奏曲,其中《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富丽堂皇、气势豪迈、庄严,富有英雄性格
⑷声乐歌剧
《费德里奥》唯一一部创作的歌剧,歌颂了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
神和坚贞不渝的爱情。
⑸庄严弥撒
《D大调庄严弥撒》是一部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他认为是他最伟大
的作品,光辉灿烂是这部作品的特点。
注意:晚期有6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成为舒伯特声乐套曲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