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气象气候1至8章复习题

气象气候1至8章复习题

⽓象⽓候1⾄8章复习题⽓象学与⽓候学复习题第⼀、⼆章⼀、选择题1、300千⽶以上⼤⽓层⽓温达1000℃以上,其中运⾏的⼈造卫星不会烧毁,原因()a 卫星与⼤⽓处于相对静⽌的状态b 卫星在⼤⽓中⾼速运动,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的热量有限d该层⼤⽓密度很⼤,有利于卫星散热2、关于⼤⽓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a 只有臭氧层有臭氧b 臭氧在⼤⽓层中均匀分布 c臭氧能⼤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类关系很密切3、当地⾯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a 太阳辐射最强b 地⾯辐射最强c ⼤⽓辐射最强d ⽓温最⾼4、层具有⽆线电波的反射能⼒。

()a 中间层 b平流层c暖层 d散逸层5、关于等温线与等⾼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等⾼线数值越⼤,等温线数值越⼤b 等⾼线数值越⼤,等温线数值越⼩c等⾼线数值越⼤,等温线越稀疏 d同⼀海拔⾼度上,⽓温相等7、当天空出现青蓝⾊时,说明⼤⽓中的微粒直径是()a⼤于⼊射波的波长 b⼩于⼊射波的波长c等于⼊射波的波长 d与⼊射波的波长⽆关8、“⼤⽓保温效应”中起作⽤的是()a⽔b⼤⽓逆辐射c⼆氧化碳d尘埃9、关于⽓温空间分布,正确的说法是()a ⽓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 ⽓温从⼭麓向⼭顶降c 夏季⼤陆⽓温⽐同纬度海洋低d 冬季⼤陆⽓温⽐同纬度的海洋⾼10、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

a.⾚道b.20°----25°Nc.30°N----25°Nd.副热带11、在⼲洁空⽓中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体成分是:()A、氮⽓;B、氧⽓;C、臭氧;D、⼆氧化碳。

12、在低纬度对流层顶的⾼度是:()A、8-9公⾥;B、10-11公⾥;C、11-12公⾥;D、17-18公⾥。

13、⼀天中⼤⽓逆辐射最强的时刻在:()A、太阳⾼度最⼤时;B、12-13时;C、⽓温最⾼时;D、云量最多时。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大气压力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百帕(hPa)C. 千帕(kPa)D. 标准大气压(atm)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D3. 热带气旋在哪个气压带形成?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低压带D. 极地高压带答案:A4. 以下哪种云属于低云族?A. 高积云B. 层积云C. 卷云D. 雨层云答案:B5.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太阳辐射增强B. 大气污染C.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 地球轨道变化答案:C6.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什么?A. 风的起点B. 风的去向C. 风的来向D. 风的速度答案:C7.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A. 霜冻B. 龙卷风C. 火山爆发D. 雷暴答案:C8. 世界上最长的纬向气候分类带是什么?A. 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气候系统?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10.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什么?A.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的比值B.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总气体含量的比值C.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露点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气温的比值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________。

答案:日出前后12. 根据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会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会________。

答案:向左偏13.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的深度。

答案:无渗漏条件下,水平地面上降水的14. 气象观测站通常将一天分为四个主要观测时段,分别是02时、08时、14时和________。

答案:20时15. 气候类型中,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干夏。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1. 什么是气象学和气候学?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长期变化规律的学科。

2. 气象常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气象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 什么是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由地球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冻层、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4.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向地面放散的过程,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

5.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地球轨道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业发展、森林砍伐、能源消耗等行为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6. 什么是全球变暖?
答: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7.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高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完整word版)《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干空气:2.水汽压:3.降水:4.大气逆辐射:5.位温:6.雾:7.气团:8.温带气旋:9.赤道辐合带:10.气候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气温直减率的数值是 ,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

2.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mm水银柱高度,等于 hpa.3.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由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两部分构成的。

4.干绝热直减率的数值是 , 等温大气的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为。

5.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只能改变空气运动的 , 而不能改变它的运动。

6.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 , 另一类是。

7.饱和水汽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的。

高温时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 低温时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8. 是我国有名的辐射雾区;我国高原地区迎风坡上,常见的雾属于雾。

9.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 , 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

10.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的热力因子形成的, 白天形成风;夜间形成风。

二. 读图解答: (10分)读下面的图, 回答如下问题:1.此锋是暖锋还是冷锋?2.在当地, 此锋来临时是什么天气?在当地, 此锋过境时是什么天气?在当地, 此锋过境后是什么天气?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

)1.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2.霜和霜冻有什么区别?3.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5.气候系统的结构分哪几部分?6.气团按照地理原地分为哪几类?四、论述题(共20分。

)针以当前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当采取何种对策? (从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当前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干空气: 大气中除了固、液态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2.水汽压: 指大气压强中的水汽分压。

3.降水: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者固态水。

4.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方向指向地面的这一部分大气辐射。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课后题目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课后题目

课后题目1、什么是气象学?什么是气候学?它们有哪些主要分支?2、气象学和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1、为什么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3.2、什么是气候系统?它由哪些因子组成?4、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什么意义?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6.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6.2、比较:绝对湿度与水汽压;饱和水气压和水汽压:温度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饱和差。

7、如果两个气团温度不同,但相对湿度相等,它们的绝对湿度和比湿是否相等?为什么?8、写出气象上常用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状态方程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9、何为辐射?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

10、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1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12、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13、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不同?14、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1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露)?16、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17、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18、写出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气系统辐射差额的表达式。

19、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学中的表达式。

20、什么是干绝热过程?什么是湿绝热过程?21、为何湿绝热直减率(rm)小于干绝热直减率(rd)?rm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2、如何通过rm rd r判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23、设山高为1000m,rm(湿绝热直减率)=0.65℃/100cm,一团未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

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24.1、什么叫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是如何形成的?逆温对天气有何影响?24.2、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25、地面与大气,大气与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26、为什么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而气温年较差正好相反?27、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28、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pB329、霜和露是如何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和区域。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 气象学研究的是()。

A. 气候现象的起因和变化规律B.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C.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和过程D. 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2. 下列哪个是气象学中用来描述大气热力状态的重要物理量?()A. 气压B. 温度C. 相对湿度D. 风向3. 气象学中用来量化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是()。

A. 温度B. 风速C. 露点温度D. 气压4. 气候学是研究()的科学。

A. 短期天气变化B. 中期气候变化C. 长期气候变化D. 季节气候变化5. 咸阳地区的气候属于()。

A. 寒冷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 大气温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也会升高。

()2. 雨量是指单位面积内降水的量,常用单位为毫米。

()3. 露点温度是指空气饱和时的温度。

()4. 在副热带高压区,空气下沉,天气晴朗,湿度较低。

()5. 季风是由于气压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常见于近赤道地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题)1. 请解释什么是台风,并简要描述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2. 什么是气候变化?列举至少两个气候变化的迹象。

3. 简要解释气压和风力之间的关系。

4. 简述温暖前线和冷锋之间的天气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5. 什么是反气旋?它的气象特征是什么?6. 请解释什么是静稳天气,它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影响?7. 什么是云核?它对云的形成有何重要作用?8. 请解释什么是电闪雷鸣,并简要描述其产生的原理。

9. 简述地球自转对风的产生和风向的影响。

10. 简要解释什么是洋流,列举至少两个重要洋流,并描述其运动规律。

四、应用题(每题20分,共4题)1. 某地一天的气象数据如下,请根据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25°C相对湿度:80%风速:6米/秒降水量:无降水a) 请计算出露点温度。

b) 请判断当前天气可能是晴朗、多云、阴天还是雨天。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答案: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1、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 %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2、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 表示。

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

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

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 p RT)(其中R=R*/md)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

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

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6、当气温为25 °C,气压为1080hPa,相对湿度f=65 %时,求e (水汽压)、E (饱和水汽压)、d (饱和差)、a (绝对湿度)、q (比湿)。

(答案)6、25 C 时,饱和水汽压E=31.668,f=e/E, _则e=fE=65%*31.668=20.5842d=E-e=31.668-20.5834=11.0838,a=289*e/T=289*20.5834/(25+273)=19.9625 q=0.622*e/P=0.0119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答案)7、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E要增大,而f不变,所以水汽压e 也要增大,q 是比湿,q=0.622e\P ,P 不变,e 增大,所以q 要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名词解释1.气温直减率: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P13)2.行星边界层:在对流层内,顶部为1~2km高度的摩擦层也叫行星边界层。

(P14)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P21)4.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暖作用或温室效应。

(P46)5.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发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因而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

(P46)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P46)7.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

(P59)8.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P66)9.冰晶效应: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P82)10.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P113)11.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P114)12.地转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P120)13.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P121)14.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P153)15.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

(P159)16.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P160)17.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锋。

(P160)18.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曲线,是发生在850hPa或700hPa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P169)19.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移动。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h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春季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上3个大行政区有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

(P174)20.梅雨: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

(P180)21.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也称赤道辐合带。

(P182)22.季风: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引起的风,具有①盛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夹角大于120°,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②这两种风的性质(主要指湿润程度)有明显差异;③所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差别等特点。

(P205)23.海陆风:沿海地带昼夜热力状况的不同引起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有规律的气流。

(P204)24.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P216)25.温室气体:大气中有一些微量气体和痕量气体对于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却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它们对地面的气候能起到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温室气体。

(P225)26.大气窗口:地气系统向外长波辐射主要集中在8~12um波长范围内,这个波段称为大气之窗。

(P225)27.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极地海洋气团(西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旋、锋面活动频繁,盛行Pm(极地海洋气团),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P156、265、268)28.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10°~25°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受海洋副高西缘信风影响,盛行Tm(热带海洋气团),雨热同期。

(P156、267)29.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盛行Tc(热带大陆气团)和下沉的Tm(热带海洋气团),冬季温和多雨,盛行Pm(极地海洋气团)。

(P156、268)二.问答题1.南亚气候与东亚气候、城市气候?(P207、241)答:①南亚季风以印度半岛表现最为明显,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南亚的冬季风,带来干燥少雨天气。

夏季,亚欧大陆为热低压控制。

同时,北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此时,亚洲南部位于赤道低压带内,南半球东南气流越过赤道到南亚,变为西南气流,这便是南亚的夏季风。

②东亚(我国东部、朝鲜、日本等)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热力差异比其他地区大,所以季风最强盛。

冬季,亚欧大陆为冷高压控制,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是东亚的季风。

③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局地气候。

其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浑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和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3)答: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5℃(气温直减率)。

②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冷锋降水的特点是什么?(P162)答:冷锋降水在锋后或附近,雨区范围较窄。

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4.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P46)答: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有保暖作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形成有何影响?(P205~206)答: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所引起。

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冬季陆上空气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海洋上情况相反,气压较低。

于是在地面上大陆高压和海洋低压之间,气压梯度指向海洋,空气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陆地流向海洋;夏季地面上的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气流方向和冬季相反。

6.何为极冰的正反馈作用?答:气温升高会使冰面融化,导致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减小,海冰越少,反射率就越小,地表温度提高,使海冰融化。

7.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及特点是什么?(P249)答:赤道多雨气候即赤道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于南美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地为典型)。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8.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P212~215)答:(动力作用)①对冷空气的屏障效应。

冬季,青藏高原阻挡住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纬度相当的印度半岛北部低;夏季,青藏高原对北上暖湿气流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就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阻滞作用还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②气流遇山绕流形成冷暖平流。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碍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在背风坡汇合。

③(动力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气温偏低,是冷源;夏季,青藏高原的地气系统是热源。

④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青藏高原季风。

9.比较北半球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答:西岸,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最冷月大于0℃原因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

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因: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gǔ)岭更可达2529mm。

东岸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原因: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10.试述暖锋过境时的天气过程和天气现象。

(P161~162)答: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为云雨天气,可能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11.简述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P174)答:冬半年进入中国的寒潮,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风、温度剧降常达10℃以上,可引起霜冻、结冰。

冬季寒潮南下后,西北和内蒙古有风沙现象,其他地区较为少见;淮河以北少雨,偶有降雪;寒潮冷锋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

春、秋两级的寒潮除大风和降水外,北方常有浮尘、沙尘暴现象,尤其以春季最为严重;华北、长江流域可有零星短暂少量降雪,长江以南常在寒潮南侵时产生降水,但不致引起长时间的云雨天气;当寒潮到华南,特别是当冷锋转为准静止锋时,常引起大范围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云雨天气。

12.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阐述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气候现象和过程随纬度变化而呈水平带状分布规律,其原因是热量条件的东西趋同和南北分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