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答案---cuit

合集下载

气象气候学复习内容+答案(综合各版本)解读

气象气候学复习内容+答案(综合各版本)解读

气象气候复习题---一些要点概念和问答内容一、概念1.为什么可以把90公里以下的干洁大气看成为有固定分子量的单一气体成分?90km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氮和氧,但平均从80km开始,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氮和氧已有不同程度的离解,在100km以上,氧分子已经全部离解为氧原子,到250km以上,氮也基本上离解为氮原子。

2.大气成分中哪些成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水汽与气象关系最为密切。

在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内,水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云致雨,落水降雹,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

水的相变水分循环不仅把大气圈、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得能量转化和变化,以及对地面和大气温度都有重要影响。

3.大气中悬浮颗粒的种类,作用和分布规律?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按形成: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按来源:天然来源、人为来源)分布规律:多集中于大气的低层。

作用:对云雾形成起重要作用。

固体微粒能散射、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也能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

液体微粒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中,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的形式出现,使能见度变坏,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4.大气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污染物是哪些?其中哪一种含量最多?它们产生的主要来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等。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5.气象要素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各主要气象要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是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含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含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锋面属于()尺度的天气系统.A、大B、半球C、中D、洲际正确答案:C2、关于青藏高原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OA、地球的第三极地B、以上都对C、气温日、年较差大D、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正确答案:B3、海洋是巨大的()贮存库。

A、S02B、N02C、C02D、02正确答案:D4、就整个地-气系统来讲,辐射差额的多年平均值()。

A、为正B、为0C、为负正确答案:B5、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并且由()。

A、垂直、低压指向高压B、平行、低压指向高压C、平行、高压指向低压D、垂直、高压指向低压正确答案:D6、平流层中的温度升高是因为OA、臭氧多B、空气运动快C、氮、氧分子多D、水汽多正确答案:A7、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A、华北平原B、台湾岛、海南岛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正确答案:A8、北半球台风发生最多的季节是()月.A、7-10B、7-8C、6-8D、5-8正确答案:A9、海洋上的降水绝大多数属于()Λ^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与气旋雨正确答案:C10、晴天夜晚至清晨,低层大气的垂直湍流运动通常将热量向输送。

A^上B、A和B都错C、A和B都对D、下正确答案: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夏季为冷源B、海洋冬季为冷源C、海洋夏季为热源D、大陆冬季为冷源正确答案:D12、“大气的温室效应”中起作用的是()A、尘埃B、水C、大气逆辐射D、C02正确答案:C13、北半球冷气团南下变性时,不仅使所经之地降温,同时冷气团逐步升温,气温直减率,气层趋于。

A、增大、稳定B、增大、不稳定C、减小、稳定D、减小、不稳定正确答案:B14、“大气窗”的能量占地面总辐射量的()%A、30B、15C、10D、20正确答案:D15、冰雪覆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OA、降低降低B、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D、升高升高正确答案:A16、北半球夏季副高的强度比冬季().A^小B、不一定C、大D、一样正确答案:C17、对太阳辐射平均反射率最大的圈层物质是()A、森林B、海洋C、冰雪D、岩石正确答案:C18、()的降水是阵性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课后题目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课后题目

课后题目1、什么是气象学?什么是气候学?它们有哪些主要分支?2、气象学和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1、为什么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3.2、什么是气候系统?它由哪些因子组成?4、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什么意义?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6.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6.2、比较:绝对湿度与水汽压;饱和水气压和水汽压:温度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饱和差。

7、如果两个气团温度不同,但相对湿度相等,它们的绝对湿度和比湿是否相等?为什么?8、写出气象上常用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状态方程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9、何为辐射?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

10、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1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12、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13、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不同?14、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1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露)?16、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17、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18、写出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气系统辐射差额的表达式。

19、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学中的表达式。

20、什么是干绝热过程?什么是湿绝热过程?21、为何湿绝热直减率(rm)小于干绝热直减率(rd)?rm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2、如何通过rm rd r判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23、设山高为1000m,rm(湿绝热直减率)=0.65℃/100cm,一团未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

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24.1、什么叫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是如何形成的?逆温对天气有何影响?24.2、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25、地面与大气,大气与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26、为什么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而气温年较差正好相反?27、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28、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pB329、霜和露是如何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和区域。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29.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10.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11.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1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14.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16.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Rsb坡=;17.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18.太阳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5×108公里,太阳直径为1.392×106 公里,太阳常数为 1367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13. 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14. 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析直接辐射的影响因素。

15. 计算武汉(30°N)和北京(40°N)冬至和夏至日晴天真太阳时10、12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6. 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 Rsb坡=Rsc?am sinα(其中α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试分别计算武汉冬至和夏至正午时,在坡度为30°的南坡和北坡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7. 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800瓦?米-2 ,设这一天天空晴朗,透明系数不变,试计算透明系数和下午16时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18.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各受哪些因素影响?19. 晴天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根据分子散射规律解释)。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天气和气候考点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天气和气候考点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天气和气候考点(2015·上海卷)(十一)下图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1. 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2. 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 受沿岸寒流影响C.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 受高峻地势影响(2015·上海卷)(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3. 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4. 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5-6题。

甲乙5.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30 20 100 -10 -2030024018012060降水量(mm)气温(℃))))①②③④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2015·新课标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7~9题。

7.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 大气湿度增高B. 大气降水增多C. 近地面风速增大D. 气温变率增大8.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土壤质量B. 节省劳动力C. 促进生态循环D. 提高经济收入9.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5·新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气象与气候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1题,每题1分,共41分)1.南半球赤道信风的方向是()A、NWB、NEC、SED、SW正确答案:C2.土壤、植被、人工铺彻的道路等等都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空气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这种表面称为( )A、活动面B、调节面C、辐射面D、吸热面正确答案:A3.我国南海附近海面,冬季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正确答案:B4.南半球海冰面积以9月为最大,___月最小。

A、3B、2C、4D、1正确答案:B5.北半球夏季副高的强度比冬季( ).A、一样B、大C、不一定D、小正确答案:B6.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线位于( )°NA、20-25B、25C、20D、30正确答案:A7.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气流辐散区中气压()A、降低、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升高D、升高、降低正确答案:A8.北半球冷气团南下变性时,不仅使所经之地降温,同时冷气团逐步升温,气温直减率,气层趋于。

A、减小、稳定B、减小、不稳定C、增大、不稳定D、增大、稳定正确答案:C9.通过大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为()%A、55B、45C、50D、40正确答案:C10.对太阳辐射平均反射率最大的圈层物质是( )A、海洋B、岩石C、森林D、冰雪正确答案:D1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正确答案:D12.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地区是()A、黄河流域B、青海C、新疆D、西藏正确答案:D13.地面温度的升或降主要决定于()A、太阳高度B、太阳辐射C、有效辐射D、辐射差额正确答案:D14.()槽位于140°E附近,强度最大。

A、北美大槽B、贝加尔浅槽C、东亚大槽D、欧洲浅槽正确答案:C15.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实际大气环流模式中常形成所谓的大气活动中心,其中夏季活跃于北半球大洋上的活动A、极地高压B、冷高压C、热低压D、副热带高压正确答案:B16.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植被对气候的影响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答案:D17.中央气象台规定,寒潮来临时,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 )℃.A、9B、11C、10D、8正确答案:C18.平均而言,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区是A、热带B、极地附近C、副极地D、温带正确答案:A19.辐射逆温常形成于()A、大风多云的傍晚B、晴朗、微风的夜间C、晴朗的早晨D、晴朗、大风的夜晚正确答案:B20.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粒子直径()A、小于λB、>λC、=λD、与λ无关正确答案:A21.印度的乞拉朋齐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正确答案:D22.反厄尔尼诺现象又叫( )A、拉尼娜现象B、沃克环流C、哈德莱环流D、南方涛动正确答案:A23.对流层中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

气象学习题+参考答案

气象学习题+参考答案

气象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机场跑道方向的能见度标为A、平均能见度B、跑道能见度C、有效能见度正确答案:B2.下列何种地区最容易出现山地背风波A、高大山脉的背风面上空B、山谷风盛行的地区C、孤立山峰的后面正确答案:A3.当风速达到40节或以上时,以下哪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地形波颠簸?A、与山峰平行,气流稳定B、穿过山脊,气流稳定C、沿山谷下行,气流不稳定正确答案:B4.在锋线附近的雨层云中飞行会遭遇A、轻度积冰B、中度积冰C、强积冰正确答案:C5.暖湿气流流到冷的地面上,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A、层状云B、平稳气流和平流雾C、暖锋云系正确答案:B6.航路重要气象情报由()发布A、局方B、空中交通服务单位C、气象监视台正确答案:C7.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CAT”表示A、碧空B、晴空颠簸C、满天云正确答案:B8.在日常航空天气报告中,电码“SHRA”表示的意思是A、强雷暴B、阵雨C、积雨云正确答案:B9.飞行员在飞行中发现远处的云由云条和云块组成,云条和云块底部较平,在有的云块上有云塔突起,层次不齐,这种云应是A、层积云B、浓积云C、堡状云正确答案:C10.在下面各种情况中,能最快形成地面逆温层的是()A、晴朗而相对平静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B、在山区有暖空气快速上升C、日出后,地面有雾或低云正确答案:A11.若飞机在飞行中遭遇到微下击暴流,飞机的飞行性能常常是A、先变好,后变坏B、先变坏,后变好C、急剧变坏正确答案:A12.飞机表面出现的冰珠说明A、在较高高度有逆温现象,伴随冻雨出现B、冷锋过境C、本地有雷暴正确答案:A13.在雷暴的生存周期中哪一阶段的特征是云中充满下降气流A、消散阶段B、积云阶段C、从云下有降水开始正确答案:A14.在北半球,一个飞行员作一次由西向东的长途飞行,在下面何种情况下,他将有可能因气压系统而形成的顺风A、在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南侧B、在高压系统南侧和低压系统北侧C、在高压系统北侧和低压系统南侧正确答案:C15.雷暴消散阶段的特征是A、内部都是上升气流B、出现强烈的湍流、积冰和闪电C、云中充满下降气流正确答案:C16.若飞机进入雷暴云下的下冲气流中,将会碰上A、逆风切变B、飞机乱流C、垂直风切变正确答案:C17.能降暴雨和冰雹的云是A、雨层云B、高层云C、积雨云正确答案:C18.飞机在雨层云中飞行时一般会遇到什么程度的积冰A、重度积冰B、中度积冰C、轻度积冰正确答案:C19.地面天气图上的蓝色实线所表示的是A、冷锋B、等压线C、静止锋正确答案:A20.在对流层,大气乱流形成的原因A、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C、气流经过粗糙不平的地表或地面受热不均正确答案:C21.位于对流层上层成平流层下层的高空急流,中风速不小于A、30米/秒B、50米/秒C、60米/秒正确答案:A22.乌鲁木齐的四字代码是A、ZSSSB、ZGGGC、ZWWW正确答案:C23.若在海平面1000英尺高度上地面空气湿度为70℉,露点为48℉,那么积雨云云底端大概在什么高度A、海平面以上4000英尺的高度B、海平面以上5000英尺的高度C、海平面以上6000英尺的高度正确答案:C24.卷云在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上的颜色分别是A、白色、灰色B、黑色、白色C、灰色、白色正确答案:C25.YUCCAIRMET4VALID181015/181600YUDO-AMSWELLFIRMODMTWOBSAT100524DEGN110DEGEATFLO80STNRNC=根据上述AIRMET报,可知该情报区的天气是怎样的?A、从10:15到16:00,山地波的强度在增强B、在海拔2400米,北纬24度,东经110度,出现中等强度颠簸C、出现强度稳定的山地波正确答案:C26.METARZSSS120500Z32006MPSCAVOK30/26Q1008=依据上述METAR报,ZSSS站报告的地面风是A、东南风6m/sB、东北风6m/sC、西北风6m/s正确答案:C27.飞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形成厚度为9cm的冰层,说明其遇到了A、弱积冰B、中度积冰C、强积冰正确答案:B28.下面何种特征描述的是热雷暴?A、与天气系统一起移动B、在陆地上晚上增强,白天减弱C、范围小,孤立分散,雷暴云间有间隙正确答案:C29.在我国,下列何种天气系统是由于特殊的地形造成的?A、热带风暴B、西南低涡C、锢囚锋正确答案:B30.某次飞行的高度是9000米,飞行前,飞行员要了解航线高度上的气压和风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A、200百帕等压面图B、300百帕等压面图C、500百帕等压面图正确答案:B31.飞行时,霾对能见度或观察地形地物的能力有何影响?A、在霾中,眼睛容易疲劳因而不容易发现相对移动的航空器B、所有航空器的活动或地形地物显得比实际距离远C、霾使视力集中在远处正确答案:B32.在地面天气图上可以看出,近地面的风A、由高压向低压斜穿等压线吹B、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C、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后正确答案:A33.在高空逆温层下,能见度也常常变差,除了云之外,还可碰上的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是A、吹雪B、烟幕C、霾正确答案:C34.涡旋状云系天气系统是?A、台风B、反气旋C、锋面正确答案:A35.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形成辐射雾?A、在海岸外的冷水面上有潮湿的热带气团移动B、晴空、平静的夜晚,露点温度很低C、在晴朗微风的夜晚,低洼和平坦的地面上有温暖潮湿的空气正确答案:C36.飞机在雷暴云下进近着陆可造成严重飞机事故。

气象学习题部分答案(修改).doc

气象学习题部分答案(修改).doc

1-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环境气象学:研究与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气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科学。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

(138 2瓦/米2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

昼长: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昼长)+曙暮光时间可照时数:指昼长,日出至日没的时数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又叫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

即:Pm=Sm/Sm-l。

P随大气中所含水汽、杂质的量增加而减小。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称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太阳总辐射强度:直接辐射强度和天空散射辐射的强度之和。

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H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投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紫外线指数: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一般是在中午前后,即从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

容积热容量Cv: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量单位:卡•度-1 •克-1 温度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为温度日变幅,也称温度日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引论
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 (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
(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

(4)本站历史最高温度为43摄氏度; (5)成都明天天气阴有阵雨。

答: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1)概念不同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间
大气的一般状况,既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极端状况。

(2)变化周期不同
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 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判断:属于天气的为(1、2、5),属于气候的为(3、4)
2、(1)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
(2)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是25℃,探空资料给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
答:(1)已知:T 0=10℃, γ=6.5℃/km ,T=-55℃, 根据T= T 0 +γZ → Z=10km
(2)已知:T 0=25℃, γ=6.5℃/km ,Z=16km , 根据T= T 0 +γZ → T=-79℃
3、已知在0℃、10℃、20℃、30℃和40℃时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6.1hPa 、12.3 hPa 、23.9 hPa 、42.3 hPa 、73.9 hPa 。

假设一教室内气温为30℃,经测定其露点温度为10℃,那么该教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多少?
答: 4、已知空气温度在13.4℃时,饱和差为4.2hPa ,那么空气要冷却到多少度时才达饱和? 答:已知t=13.4℃
5、已知相对湿度f=40%,气温为15℃,大气压为p=1000hPa ,求实际水汽压e 、比湿q 和水汽混合比γ。

答:
6、某湿空气气块的P=1000hPa ,e=25hPa , t=32℃,其中干空气为3000g ,试问: 17.2717.2713.4237.313.4237.36.11 6.1115.4t t s e e e hPa ⨯⎛⎫⎛⎫ ⎪ ⎪++⎝⎭⎝⎭=⨯=⨯=12.342.3
100%29.1%a s e RH e = = ⨯=s a a s d e e e e d hPa =- ⇒ =- = 15.4-4.2=11.217.276.11exp()8.63237.3a t e hPa t t =11.2=⨯ ⇒ =+℃17.271540% 6.11exp() 6.8215237.3a a s s e RH e RH e e ⨯= ⇒ =⨯=⨯⨯ =+hPa 36.820.6220.622 4.2410/1000a e q g g P - = ==⨯36.820.6220.622 4.2710/1000 6.82a a e g g P e γ- = ==⨯--
(1)该气块中含有多少克水?
(2)若保持温度不变,气压增加到1020hPa ,需要增加多少克水汽刚好使其达到饱和? 答:思路1 (1)
(2)达到饱和时的比湿为:
所以 89.647.3942.21w m g ∆=-=
思路2
(1)
(2)达到饱和时的比湿为:
250.6220.6220.015551000300047.39a w w d w w w e m m q P m m m m g = == ==++⇒ = 6.11exp((17.2732)/(237.1532))0.6220.6220.0291020300089.6a w w d w w w e q P m m m m m m g ⨯⨯+ = == ==++⇒ = 250.6220.6220.0159100025300047.7a w w
a d w e m m P e m m g
γ = == ==--⇒ =(32) 6.11exp((17.2732)/(237.1532))47.5647.560.6220.6220.03042102047.56300091.2691.2647.743.56s a w w
d w w
e t e m m P m m g m g γ ==⨯⨯+== == ==- ⇒ = ∴∆=-=
第二次作业
1、未饱和气块的起始气压P0=1000hPa ,温度T0=280K ,比湿q=2.5×10-3g/kg ,试计算在多 元大气中(γ=0.6℃/100m ),该气块绝热上升到600m 处的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

答:根据多元大气压高方程,计算出600m 高空处大气的压强为:
思路1
由于大气一般处于准静力平衡状态,
也为929.0hPa 。

由于气块做干绝热过程,故依据泊松方程可得出600m 处高空气块的温度T :
故气块的饱和水汽压为: ( 1.05) 6.11exp((17.27 1.05)/(237.3 1.05)) 6.59s e t hPa ==⨯⨯+=
根据比湿q 的计算公式:
2、气压为950hPa 、温度-3℃、水汽压为3.62hPa 的未饱和湿空气的位温是多少? 答:未饱和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是: 3.62 6.11exp((17.27)/(237.3))7.0s e t t t ==⨯⨯+⇒=-℃
3、初始温度为27℃的干空气微团,从1000hPa 绝热上升到500hPa ,它的终止温度为多少度 答:依据泊松方程得到:
4、近地层一气块的气压、温度和比湿分别为1000hPa 、25℃、16.3g/kg ,受热影响作绝热上升,假如水汽含量不变,计算其凝结高度(即气块中水分发生凝结高度)。

在实际情况中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绝热过程中水汽含量是减少的,因此要依据凝结高度公式来计算。

设T 0和T d0分别为起始高度气块的温度和露点,则气块干绝热上升的凝结高度Z c 为: ()0123c d Z T T =-
起始状态时气块的水汽含量为:
依据饱和水汽压公式可计算出气块发生凝结时的温度(露点温度)为:
26.21 6.11exp((17.27)/(237.3))21.85s e t t t ==⨯⨯+⇒=℃
依据凝结高度公式计算可得凝结高度为:
()0123123(2521.85)387.45c d Z T T m =⨯-=⨯-=
9.80.287*1000*0.6/100000.6/100600(1)1000(1)280929.0g R Z Z P P T hPa
γγ⨯=-=- =0.2860.28600929.0274.2 1.052801000T P T T K T P ⎛⎫⎛⎫= ⇒ = ⇒ =≈ ⎪ ⎪⎝⎭⎝⎭℃630.622 2.5100.622 3.7310929e e q e hPa P --= ⇒ ⨯= ⇒ =⨯0.2860.2860010001000==950T P θ⎛⎫⎛⎫ = 270.15⨯ 274.14K =0.99 ⎪ ⎪⎝⎭⎝⎭℃0.2860.28600500246.17=-26.98273.15+271000T P T T K T P ⎛⎫⎛⎫= ⇒ = ⇒ = ⎪ ⎪⎝⎭⎝⎭℃30.622.3100.62226.211000e e q e hPa P -= ⇒ 16⨯= ⇒ =
5、有一未饱和湿空气经一座高3000m 的高山,已知湿空气在山脚处的温度t 0=20℃,露点t d =15,湿空气爬坡上升过程中可视为绝热过程(假设湿绝热直减率γm=0.5℃/100m ,凝结出来的水全部下降掉),试问:
(1)凝结高度等于多少?
(2)在山顶处的温度等于多少?
(3)在背风山麓处温度等于多少?
答:
(1)依据凝结高度公式可得:
()0123123(2015)615c d Z T T m =⨯-=⨯-=
(2)未饱和湿空气从地表上升到615m 处属于干绝热过程,故根据干绝热直减率可得615m 处的气温为:
从615m 处到山顶3000m 过程认为气块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属于湿绝热过程,依据湿绝热直减率可得山顶处的温度为:
(3)从山顶往下运动属于干绝热过程,故背风山麓处的温度为:
6、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米,测得气压为988hPa 、温度-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温度-13℃,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
答:依据等温大气压高方程
得:
7、某日登山活动中测得山脚、山顶的气压和温度分别为1000hPa 、温度10℃和955hPa 、5℃,试估算山有多高? 答:依据等温大气压高方程 6150200.98/10061514.0T T z γ=-⨯∆ =-⨯=℃0140.5/100(3000615) 2.1top m T T z γ=-⨯∆ =-⨯-=℃0 2.10.98/100300031.5bottom T T z γ=+⨯∆ =+⨯=℃1
21218400(1/273)log P Z Z t P -=+22111398820018400(1/273)log 2980
262.1Z Z m
---=+⇒ =1
21218400(1/273)log P Z Z t P -=+221051000018400(1/273)log 2955Z Z m +-=+

= 37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