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最新)

合集下载

《蜀道难》导学案 3篇

《蜀道难》导学案 3篇

《蜀道难》导学案3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雄放飘逸的诗风。

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诵读。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

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黄鹄()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峥嵘()崔嵬()咨嗟()万壑()趑趄()吮吸()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崔天梯石栈扪参历井千沟万壑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壁立千仞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一夫挡关D.磨牙吮血抚赝长叹鹤汀凫渚协从不问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D)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D)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学生新蜀道难导学案

学生新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姓名:班级:小组:【学习内容】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法,整体感知课文,熟读成诵,感悟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合作探究法,掌握作者描写蜀道难的手法,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喜爱壮美的景物,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一、学习情境他在花间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在天姥梦游,“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他在桌边畅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在盛唐,他屹立在诗词的顶尖,发出了日月的光芒,用诗词让我们梦回唐朝。

世人赞他“谪仙人”,他却自谑“楚狂人”。

他的诗词,注定会让山河咆哮,让天地换颜。

他衣袂飘飘,从天而降,用浪漫的笔调写出了一份潇洒,一份猖狂。

即使面对穷途,他内心依然在高唱;即使处在低谷,他依然激情满怀。

今日,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李白,学习他的名篇《蜀道难》。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参考《聚焦课堂》)2.作品简介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

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

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版

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版

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蜀道难》这首古代文学名篇;2. 掌握《蜀道难》的背景和主题;3.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曾经在西南地区旅行时经过蜀道。

《蜀道难》是李白以自己旅行经历为背景写的一首诗,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奈。

2. 诗歌主题分析:a. 通过诗歌描写的西南旅行,诗人抒发了自己对险恶环境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困难的思考。

b. 诗歌反映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尽管蜀道艰险千难万阻,但诗人仍然鼓励自己要坚持前行。

c. 诗歌中带有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河的敬畏之情。

3.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a. 通过对蜀道的描写,诗人运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b. 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排比等,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c.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通过描绘蜀道的险阻、山川沟壑等景象,展示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认识。

4. 学生欣赏和理解:a.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b.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主题和人生哲理;c. 分析诗歌中的词句、修辞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三、导学过程:1. 分享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写作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介绍《蜀道难》的背景和主题,并与学生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学生朗读《蜀道难》,体验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情感。

4.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包括修辞手法、艺术特点和意象等。

5. 引导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导学延伸:1. 了解其他李白作品,比较他们的风格和主题。

2. 阅读其他古代文学名篇,体验不同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分析现代诗歌作品,探讨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变化。

五、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蜀道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提高对诗歌和文学的欣赏能力。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案《蜀道难》导学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案《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 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学习方法】反复诵读【相关知识】1 、走近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

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

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

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

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

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4 、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5 、李白《剑阁赋》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

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

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

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

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

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精品教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精品教导学案

《蜀道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学习重难点: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2.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预习出示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了解作者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5)五、读文感知 (7)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8)一、学习目标掌握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蜀道艰险与神奇,体会作者李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次,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欣赏到诗歌中运用的大量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其磅礴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

此外,还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蜀道的艰险与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通过学习《蜀道难》,我们要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蜀道难》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2.诗中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来说明蜀国的开国历史悠远,难以详述。

3.“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极写蜀道之难。

二、选择题1.下列对《蜀道难》的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B.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仅仅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与神奇。

D.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中“横绝”的意思是()A.横穿而过B.绝妙无比C.阻断隔绝D.横跨飞越三、简答题1.请简述《蜀道难》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四、名句默写1.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

3.________,使人听此凋朱颜!4.所守或匪亲,________。

三、全文翻译《蜀道难》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连接。

蜀道难 导学案1

蜀道难 导学案1

1《蜀道难》李白 姓名 班级 课型 新 授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 一课 时一、自主学习解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

’”《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

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疏通文意1.正音:噫吁嚱... 鱼凫. 石栈. 猿猱. 扪.参. 抚膺. 巉.岩 喧豗. 砯.崖 崔嵬.. 咨嗟..2.关键字词:噫吁..嚱.: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 /.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颠: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扪. /.参. /.历 /.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使人闻此凋. /.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砅.崖转石万壑雷: 所守或.匪亲: 侧身西望长咨嗟..: 二、新课讲授(一) 课文感知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蜀道难》导学案 4篇

《蜀道难》导学案 4篇

《蜀道难》导学案4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一、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2、诗题及教材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二、课上导学(一)总体把握结构1、主旨句出现了三次,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据此为该诗划分层次。

2、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二)鉴赏诗歌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2、“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三)主题探究----------------------------------------------------------------------------------------------------------------------------------------------------------------------------------------------------------------------------------------------------------1、主旨句三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种主题探讨:第一,行蜀道难,劝诫朋友早还家;第二,蜀道难,人生之路坎坷崎岖;第三,对社会的忧虑关切。

你认为哪一种,说明理由。

三、课后导学阅读《在西域读李白》(见《成才之路》),完成1—4题。

1.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5分)2.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3.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二、知识检测1、请给加点字注音A噫吁嚱...()鱼凫.()秦塞.()萦.绕()B. 石栈.()猿猱.()扪参.()峥嵘..()C. 抚膺.( ) 巉.岩()飞湍.( ) 咨嗟..()D. 喧豗.()砯.崖()崔嵬.()吮.血()2. 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开国何茫然!③西当太白有鸟道④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⑥猿猱欲度愁攀援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⑧使人听此凋朱颜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⑩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⑿所守或匪亲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⒂侧身西望长咨嗟!3、默写噫吁嚱,危乎高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课文分析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四、课外练习: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6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检测参考答案1、请给加点字注音A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萦绕(yíng)----------------------------------------------------------------------------------------------------------------------------------------------------------------------------------------------------------------------------------------------------------=---------------------------------------------------------------------------------------------------------------------------------------------------------------------------------------------------------------------------------------------------------B.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shēn)峥嵘(zhēng róng)C.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ān) 咨嗟(zī jiē)D. 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ún)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危:高。

于:比。

何:多么。

当:挡。

钩连:沟通相连。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度:越过。

但:只。

从:跟随。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去:离。

盈:满。

倚:靠,。

湍:急流。

砯:拟声词。

夫:人。

当:挡。

匪:同非。

朝……,夕……:互文见义。

虽:虽然。

⑥长:深深。

3、默写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课文分析参考答案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