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肝癌的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通过利用超声波技术来破坏人体内部异常组织。

这些系统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心脏手术、神经外科和妇科手术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在未来几年里有望以每年超过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及全球老龄化人口增加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应用领域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治疗中,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癌症,包括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

其优点包括非侵入性、低风险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此外,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在心脏手术中也有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脏瓣膜疾病等。

此外,神经外科和妇科手术等领域也能见到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的应用。

技术创新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近年来,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的技术不断进步,使其在治疗效果、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一些新的技术特点包括实时成像引导,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消融效果,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治疗结果。

此外,一些厂商还致力于开发可穿戴式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以便在临床外进行远程监控和患者管理。

市场竞争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领先厂商。

其中一些领先的公司包括美敦力(Medtronic)、弗若伊德(Johnson & Johnson)、Abbott和辉瑞(Pfizer)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和临床合作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其市场份额。

此外,亚洲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许多亚洲公司也加入了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竞争。

市场前景超声波组织消融系统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2024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分析现状概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它通过在体外制造血管内部支架来恢复和增加血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是用于执行该过程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对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预计该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将以稳健的速度增长。

该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心脏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改善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市场竞争格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制造商,其中一些企业在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这些制造商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提供优质客户服务以及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保持市场优势。

主要产品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类型: 1. 冠状动脉支架:用于恢复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金属支架。

2. 球囊导管: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恢复正常血流。

3. 引导丝:用于将治疗器械引导到目标血管位置。

4. 闭塞物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血栓和粉碎物。

市场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的趋势包括: 1. 技术创新: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市场的增长。

新的产品和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

2. 外科手术替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开放性外科手术。

3. 个性化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装置正在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的装置和治疗方法。

市场挑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包括: 1. 高昂的费用:治疗装置的高昂价格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使用,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

2. 风险和并发症: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

3. 法规限制:某些国家和地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装置的市场准入采取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施,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肝癌的现状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肝癌的现状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l o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h e r a p y o f h e p a t i c c a r c i n o ma i s a t u me r t r e a t me mt , w h i c h c a n ma k e d r u g s , b i o l o g i c s ,
i n t e r v e nt i o n
F AN S h u h u a L I Mi n g x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Ul t r a s o n i c , t h e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 L u z h o u 6 4 6 0 0 0 , Ch i n a
重 的三 大 主要 肝癌 治疗 方 法之 一 。达到 了有 效 治疗 肿瘤 或 者是 减瘤 , 减轻 症 状 目的 , 提 高 了患 者生 活质 量 , 延 长 了生存 时 间 。 随 着超 声技 术 的发 展 和人 们对 生 活质 量要 求 的不 断提 高 , 超 声 引导 微创 介 入治 疗 已成 为肝 癌治 疗 领 域最 为 活跃 、 具 有 广 阔发展 前 景 的一个 新 兴专 业领 域 , 必将 在 人类 肝 癌 的治 疗 中发 挥 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未 来 的超 声介 入 治疗 必将 对 传统 的 医学 模式 产 的深 远而 重 大 的影 响 , 在现 代 医学 中的地位 将 越来 越 重要 。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肝癌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中肝癌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手段,但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且对于微小转移灶清除及术后复发也不能得到满意解决,而化疗与放疗均不能达到较理想目的。

随科技的发展,微创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其中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1]。

本文就国内外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目标及优势尽可能杀灭全部或大部分癌灶的肿瘤细胞,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完整性,达到根治或姑息水准;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其优势有: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②适时引导、定位准确、靶向性高,并发症少而轻;③操作治疗及随访复查简单、经济实惠;④对小肝癌及部分中期肝癌可达到根治效果, 对晚期肝癌则可减轻肿瘤负荷;⑤联合应用传统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方法当前超声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已有10余种,据其机理可分为两大类:肿瘤间质内与肿瘤血管内超声介入疗法。

2.1 肿瘤间质内超声介入疗法2.1.1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剂注入肿瘤内,通过化学或物理效应使肿瘤坏死。

目前临床使用的注射剂多为无水乙醇、乙酸、化疗药物、鱼肝油酸钠及生物制剂等[2]。

其中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PEI)与乙酸注射(PAI)是常用疗法。

①自1983年杉浦等首先报道应用PEI治疗小肝癌成功后,迄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PEI机制是主要通过细胞的脱水及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部分通过血栓栓塞作用破坏肿瘤组织。

该法用于<3 cm左右的小肝癌,尤适用于对严重的肝硬化,或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或肿瘤位置不当,或因病灶多发不宜切除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PEI如何更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尤其是大、中肿瘤边界的残存癌细胞及控制肿瘤复发等有待进一步研究;②1994年Ohnishi等首先报道应用PAI治疗肝癌取得良好的效果,PAI机制是利用乙酸不仅可使蛋白质干燥,且能溶解脂质和胶原,较之乙醇有着更强渗透肝癌组织中纤维膜和隔膜的能力。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热化疗治疗大肝癌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热化疗治疗大肝癌疗效观察

点, 确定穿刺定位点与肿瘤的距离及穿刺路径 , 以肿瘤为 中心点 , 避开肝 内大血 管及肝 内外较大 的肝 管 , 可能达 尽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比较 ( ) 例
注: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 > .5 具有可 比性 P 00 ) 作者单位 :2 20 陕西汉中市城 固县医院功能科 730
表 3 两 组 治 疗 后 累 计 生存 率统 计 ( . 例 %)

组另 U ≥6 ≥ 1 2

率 ( 月)
≥ 1 8 ≥2 4 ≥ 3 6 ≥4 8
经 L GR N O — A K检验 X= .4治疗前后瘤周及瘤内血 流变化 P 00 ; 23 8 < . 两组对 比有显著性差异 5 表 4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下降变化情况
3 穿刺原则 ; . 以肿瘤 为中心 、 多角度 、 先血管后肿 瘤、 先外后 内、 以肿瘤周 围及瘤内滋养动脉 、 瘤体弥散
度最佳为准每 5 7天 1 ,患者出现副反应症状可适 ~ 次 当延长 为 7 l ~ O天 1 , 7 l 次 以 ~O次为一 疗 程 , 以瘤 体周
围血流 消失 , 瘤缩 小为 目标 。 肿 三、 术后 随访
每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一次 ,由超声诊断科主 治医师独立盲法进行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 瘤体 大小 、 肿瘤 周 围及 瘤体 内血 流变 化 , 每月 复 查 甲胎 蛋 白( F ) 次 。 录 治疗 前 后 的变 化 , 察有 无 出现 A P一 记 观 并发症并按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根据 以上两组经介入治疗 后介入剂弥散情况 、 血 流分布 ( 减少或消失 )肿瘤大小、 F 、 、 A P 治疗后的生存率 等项 目, 以统计学处理 , 检测有无显著性差异。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
余小华;高志华;杜兴邦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04(14)4
【摘要】介入疗法治疗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治疗(PMCT)肝癌,也正在推广。

我院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行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42-243)
【作者】余小华;高志华;杜兴邦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湖北,十堰,442000;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湖北,十堰,442000;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湖北,十堰,4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肝癌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J], 李新慧;冯志强;张洪义;吴迪;赵刚;汪鑫;刘洋
2.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 [J], 李丽珍; 钟秋红; 黄昌辉; 陈成彩
3.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时间节点研究[J], 张明;黄君;肖华旭;易礼俊
4.全程护理干预对进展期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J], 任海棠
5.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J], 高白;姚胜银;王岩青;王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手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介入手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介入手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言:近年来,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创新性的设备和手术方法正在被广泛运用。

其中介入手术技术的成功应用,正逐渐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主要介绍介入手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介入手术技术的发展历程介入手术(Interventional Surgery)是指通过血管、导管、纤维镜等工具进入人体内部,实现疾病的治疗和检查的一种手术方式。

它相比传统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青睐。

介入手术虽然在近几十年才得到广为应用,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最早的介入手术是用导管将药物或碘剂注入到人体内部,以达到治疗或检查的目的。

直到20世纪,更先进的介入手术技术才逐渐成为现实。

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展,目前已经能够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病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检查。

第二部分:介入手术的现状当今,介入手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医疗领域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以下是介入手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心血管病领域: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介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等疾病的首选方案。

2.消化道病变:包括肝硬化、胆管结石、胰腺炎等。

介入治疗在约30%的肝癌患者、90%的胆囊癌患者和25%的阑尾炎患者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3.泌尿系统病变:包括肾结石、前列腺癌等。

介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流手段之一。

4.重症病患的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介入手术在急救场合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肿瘤治疗:包括消融、介入化疗等。

该技术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介入手术作为医学领域的创新性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疼痛和恢复时间。

同时,它也给医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完备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第三部分:介入手术发展的未来方向虽然介入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但是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还在不断变化。

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以往认为乙醇渗透能力有限,对较大的非均质性肝癌可
能存在残余病灶,因此传统PEI多限制于治疗病变直径<3
cm、病变个数<3个的初发或者复发肝癌。由于临床上PEI
治疗缺乏规范化,其疗效常依赖于临床经验,导致各家对疗效
的报道不尽相同,并有学者认为射频消融等其他新兴疗法优
于PEI[6]。然而射频消融所使用的电极套管或穿刺针较PEI
导下PEI治疗肝癌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其适应证也因此
被拓展,开始应用于直径为3~5 cm甚至>5 cm的肝癌的治
疗。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应用材料上,以往使用二维超声引
导,现多采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它不仅提供了血流信
息,而且使肿瘤显像更为清晰;近期有学者使用超声增强显像
引导乙醇注射[10],杨龙等[11]的研究指出肝癌超声造影的增强
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82·1%和39·0%~60·3%,
3年内原位复发率为10%;Yamamoto等[9]认为对于直径<3
cm的肝癌PEI可取得与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PEI的应用原理是只要无水乙醇能够准确充分地注入瘤
·29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第24卷第2期 Chin J Med Imaging Technol,2008,Vol 24,No 2体,即使是较大的病变亦可以作为治疗对象。近年来,超声引
综述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in treatment for hepatic carcinoma
YANG Jia-jia, LIN Li-w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的局部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影像设备和技术进行精确引导定位,将药物、生物制剂、基因治疗制剂以及高新医疗科技材料等注入肿瘤内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超声引导技术具有实时监控,引导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和可重复性等优点,现已成为与外科手术治疗,区域性血管介入治疗并重的三大主要肝癌治疗方法之一。

达到了有效治疗肿瘤或者是减瘤,减轻症状目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超声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领域最为活跃、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新兴专业领域,必将在人类肝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超声介入治疗必将对传统的医学模式产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肝癌;超声检查;介入性;治疗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措施。

但由于其起病隐匿,我国肝癌患者约70%在发现时已为晚期,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仅20%左右能手术切除。

因此,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就变得非常重要。

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区域性血管介入治疗和局部间质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下的局部介入性治疗作为一种局部原位杀灭肿瘤的方法有了较大进展,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

目前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治疗方法有两大类数十种,即超声引导化学消融治疗和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

本文就将这些技术作一综述。

1 化学消融治疗超声引导局部间质化学消融治疗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剂注入肿瘤内,通过化学或物理效应使肿瘤坏死。

目前常使用的注射剂包括无水酒精、醋酸、热盐水或高温蒸馏水、放射性核素、生物制剂、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溶液等。

1.1 超声引导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消融治疗(PEIT)无水酒精的作用机制是利用无水酒精的蛋白凝固作用,脱水作用以及血管栓塞作用达到肿瘤的局部消融。

Sugiura等首先将PEIT 治疗肝癌应用于临床,日本学者杉浦信之等亦曾报道用于治疗小肝癌。

国外Livraghi 等报告直径≥5 cm 也可用PEIT 治疗,并观察1066 例的治疗效果,总的3、5、7 年生存率分别为72.3%、43.2%和27.0%。

国内林学英等对746 例患者PEIT 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

罗长庚等对60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组,手术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虽均高于PEIT 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以PEIT 接近临床上的肝癌手术治疗效果。

有学者通过对40 例肝癌患者PEIT 和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治疗对比得出,两者治疗肝癌疗效稳定可靠,且各有优缺点。

在PEIT 量化治疗方面,国内学者林礼务等研究较多。

而吴永梅等在PEIT 治疗中计算出无水酒精注射量与肝癌弥散范围的相关系数。

目前,PEIT治疗肝癌在技术上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专用针具的使用,无水酒精加热,与其它方法联合治疗等。

PEIT 是如今世界范围内化学消融中应用最广泛的,但由于酒精的弥散不均匀性和不可控性,且对较大肿瘤治疗次数较多等缺点,主要还是用于小肝癌的治疗。

1.2 经皮醋酸注射治疗(PAIT)醋酸的作用机制是使癌细胞脱水固定,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

醋酸属弱酸性,穿透性好,理论上在用量,疗程上比无水酒精要好。

Ohnishi 等研究表明,当醋酸浓度为40%~50%时,肿瘤的治疗效果最理想。

刁雪红等认为,PAI 的适应证主要用于直径不超过3 cm,病灶不超过3 个的小肝癌,也可用于3~7 cm 肝癌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大量腹水者,或是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无绝对禁忌症。

有研究用肝动脉温热化疗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0%醋酸治疗原发肝癌两个周期后甲胎蛋白(AFP)下降程度和肿块缩小程度较单用一种方法明显要好。

目前国内外PAIT 应用的少,可能是醋酸的取得、处理不如无水酒精方便,且并发症较无水酒精治疗多等缺点。

临床报道的也少。

1.3 经皮热盐水注射治疗(PSIT)或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治疗(PHDT)PSIT 的作用机制是利用热盐水的高温效应直接杀死癌细胞,而PHDT 除了利用高温效应外,还可依靠其低渗特性引起细胞肿胀和崩解死亡,即高温作用和低渗作用。

Honda 等用PSIT 对于瘤体直径小于3 cm 的肝癌患者疗效与PEIT 相似。

何文等利用PHDT 治疗肝癌时发现,蒸馏水的低渗作用进一步使肿瘤细胞崩解坏死,在一周后使坏死区仍进一步扩大。

同时机体抗体及C3、C4 均升高,活检坏死区周围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说明治疗后机体免疫反应增强。

黄进等用PSIT 加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提高免疫功能。

PSIT与PHDT 的缺点是瘤体内温升受推注速度影响,当推注一定剂量后,瘤体内压力升高,注入速度减慢,肿瘤边缘温度不能升高,影响疗效。

另外,大量推注液体所产生的高压是否引起癌细胞扩散尚无定论。

1.4 经皮瘤内置入放射性核素治疗目前报道最多的放射性核素是釔-90 玻璃微球(Y-90glassm icrosphere,Y-90GM)。

其机制是将放放射性核素Y-90密封于玻璃微球注入肿瘤内,利用其释放β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

朱鹰等对22 例共28 个肝癌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入核素90Y-GTMS 后2~30 个月的随访显示,有89.3%的肿块缩小,3 例停止增大。

放射性核素也表现出许多并发症,如肝肺、肝胃等分流及骨髓抑制等,而其半衰期短,仅64 h,药源供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5 经皮穿刺基因治疗其作用机制是应用理化或病毒介导的DNA 转移方法,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缺陷基因或将新的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使其表达而发挥作用。

常见的基因疗法有: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基因载体等。

Pietersen 等报道将带有表达凋亡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射入瘤内,结果显著限制了肿瘤的生长,表明瘤内注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给药途径。

国内贡雪灏等运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 腺病毒治疗晚期肝癌,即控制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能对基因药物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RNA 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一种基因沉默技术,能高效且特异地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希望。

目前在基因治疗中,靶基因的选择和载体的有效性、安全性、导向性等方面是重点。

肝癌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①多基因联合治疗。

②降低机体对腺病毒载体的免疫排斥作用。

③使用增殖腺病毒载体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

④基因治疗与放疗、化疗、热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⑤使用免疫增强因子。

⑥寻找新的肝癌特异性转录调控元件,或新的肝癌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表达蛋白。

⑦寻找新的病毒表达载体。

⑧进一步明确肝癌的细胞信号传递机制。

⑨目前microRNA 是基因诊断与治疗的热点,有可能是打开基因治疗难题的一把新钥匙。

1.6 经皮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溶液注射治疗(PMAI)抗肿作用机制除了无水酒精的蛋白凝固和脱水作用,血管栓塞作用外,鱼肝油酸钠有改变细胞内外环境和增强免疫作用。

使用方法为鱼肝油酸钠与无水酒精按5∶95 重量比制成,主要适用于小于3 cm 的小肝癌,PMAI 疗效优于单纯PEIT,可视为PEIT 的联合治疗。

超声引导局部间质热消融治疗是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将能量导入肿瘤内部,对肿瘤细胞进行原位灭活。

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及聚焦超声消融等。

2.1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RFA 的工作原理是将电极针置入肿瘤组织内,接通射频发生器,当电子产生器产生RF 电流的工作频率为460~500kHz 时,电流向接地板传输,激活了电极针周围组织中离子成份,正负离子在射频电场中高速振动的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产生高热,而电极针本身不发热,其热能随时间逐渐向外周传导,导致局部肿瘤组织热变性及凝固性坏死。

国外学者早在1891 年首次进行了活体肝组织射频消融实验。

Rossi 等首先报道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取得了与PEIT 类似的效果。

陈宝定等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 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术后1、3 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90.0%;患者术后1、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有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

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方面研究表明:RFA 可作为大肝癌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对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可选择RFA 治疗。

肝癌组织内HSP -70表达水平、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灭活、AFP 表达均与大肝癌RFA 治疗效果有关。

有学者将射频消融与肝动脉栓塞联合运用治疗肝癌取得较好成果。

吴薇等对大样本446 例肝癌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长期随访证实,肿瘤的灭活率及 5 年生存率均优于或接近国内外报道,并提出规范化治疗的意义。

有关专业委员会制定了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

近年来,超声造影发展迅速,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局部治疗的治疗区域形态以及残存肿瘤表现,并确定将此作为靶治疗区域,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是评价肿瘤治疗后近期疗效的有效手段。

RFA 是所有消融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早在1996 年就通过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认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被公认为首选的肝癌消融术。

相对于PEIT 治疗次数明显减少,且对较大肝癌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治疗费用较高。

2.2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PMCT 的机制是利用电子器件产生微波场,微波场内的分子剧烈运动与碰撞摩擦,从而产生热量,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凝固肿瘤滋养血管,提高宿主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扩散转移率。

PMCT 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其具有热疗效率高、创伤小、原位灭活肿瘤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目前的微波消融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小肝癌这个范围,完全消融一般用于单发肿瘤直径≥6.0 cm,多发肿瘤≥3 个且每个肿瘤直径≥4.0 cm,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者。

刘英俊等报道,PMCT 治疗肝转移癌,首次消融后患者的l、3、5 年累计生存率分别达到为78.7%、53.6%、42.2%。

而与大血管或肝周器官紧邻且无明显间距的特殊部位病灶PMCT 治疗方面,30 例患者微波消融治疗操作均顺利完成,消融后,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局部复发率为5.1%,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超声造影是PMCT 治疗肝癌术后随访和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PMCT 目前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应用较多,可望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2.3 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ILA)ILA 的机制是将光能转变为热能杀灭肿瘤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