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操作流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输血治疗原则与方案
掌握不同疾病和病情的输血治 疗原则,能够制定合理的输血 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
输血伦理与法律责任
了解输血伦理准则,明确输血 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患者及家属宣教与指导
输血常识教育 输血前准备指导 输血后护理宣教 心理疏导与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输血的基本常识,包括血液生理、血型系统 、输血适应症、输血不良反应等。
03
临床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
失血性休克
由于外伤、手术等导致失血较多,循 环血量减少,出现休克症状时,应及 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或蛋白质含量较低 ,影响身体正常功能,需要输血以改 善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
患者红细胞破坏速度过快,需要输注 红细胞以缓解贫血症状。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不良 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等,
并及时报告。
不良反应处理
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紧急处 理,如停药、对症治疗等。
不良反应调查
对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 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输血质量评估与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指标
设定输血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 度等质量评估指标。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车祸、地震、火灾等现场,输血还 可以挽救伤员的生命。
输血的种类
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输注整个血液,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进行分离,然后输注给病 人,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全血输注和分输注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在一些情况下,全血输注 可能更为合适,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成分输注可能更为有效。
临床输血流程PPT

临床输血流程
目 录
• 输血前评估 • 血液申请与核对 • 血液领取与发放 • 输血实施 • 输血后效果评估
01
输血前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输血史 、传染病等,以及当前病情状况 和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以评 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和输血需求。
02
03
核对
在输血前、输血中、输血 后,对血液和患者的信息 进行核对,确保血液正确 地输给正确的患者。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 输血量,控制输血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并 发症。
监测生命体征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以及是否 有过敏反应。
输血后护理
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
核对内容包括:血液类型、血型、 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等。
若发现不符,应及时与血库联系, 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发放血液
确保发放的血液符合 质量标准,无破损、 无污染、无溶血等异 常情况。
发放血液后,应及时 记录,并跟踪观察输 血后的效果和不良反 应。
发放血液时,应遵循 先急后缓的原则,优 先满足紧急用血需求。
医护人员应核对血液的保存期限及质 量,确保所使用的血液安全有效。
03
血液领取与发放
领取血液
领取血液前,应确保库存血量充足,并了解所需血液类型、血型、血量等信息。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提交至血库,领取相应的血液。
领取血液时,应核对血液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无误。
核对血液
在发放血液前,应对血液进行核 对,确保所发放的血液与《临床
02
血液申请与核对
目 录
• 输血前评估 • 血液申请与核对 • 血液领取与发放 • 输血实施 • 输血后效果评估
01
输血前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输血史 、传染病等,以及当前病情状况 和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以评 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和输血需求。
02
03
核对
在输血前、输血中、输血 后,对血液和患者的信息 进行核对,确保血液正确 地输给正确的患者。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 输血量,控制输血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并 发症。
监测生命体征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以及是否 有过敏反应。
输血后护理
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
核对内容包括:血液类型、血型、 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等。
若发现不符,应及时与血库联系, 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发放血液
确保发放的血液符合 质量标准,无破损、 无污染、无溶血等异 常情况。
发放血液后,应及时 记录,并跟踪观察输 血后的效果和不良反 应。
发放血液时,应遵循 先急后缓的原则,优 先满足紧急用血需求。
医护人员应核对血液的保存期限及质 量,确保所使用的血液安全有效。
03
血液领取与发放
领取血液
领取血液前,应确保库存血量充足,并了解所需血液类型、血型、血量等信息。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提交至血库,领取相应的血液。
领取血液时,应核对血液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无误。
核对血液
在发放血液前,应对血液进行核 对,确保所发放的血液与《临床
02
血液申请与核对
输血护理安全ppt课件

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 尽快处理,尽快送检,确保在规定时间送达检验 科。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其安全性,采用加 盖容器,保证标本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怀疑有高 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4)血库接收标本过程控制
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
•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不收; • 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不收; •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时之凝结不收 •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
• 全血或红c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min内开始输注, 一袋血要在4h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 缩短时间) • 血小板收到后要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 20min内输完 •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 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 在20min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min之内输完
3.溶血反应
报输血科
严密观察血尿 量、尿色变化
护理记录
4.循环负荷过重
5.细菌污染
一、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
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
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血标本量少、溶血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
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 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渗漏,血液有无凝块、 变色等异常情况。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 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 问并让受血者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 记录在案。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其安全性,采用加 盖容器,保证标本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怀疑有高 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4)血库接收标本过程控制
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
•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不收; • 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不收; •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时之凝结不收 •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
• 全血或红c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min内开始输注, 一袋血要在4h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 缩短时间) • 血小板收到后要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 20min内输完 •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 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 在20min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min之内输完
3.溶血反应
报输血科
严密观察血尿 量、尿色变化
护理记录
4.循环负荷过重
5.细菌污染
一、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
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
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血标本量少、溶血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
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 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渗漏,血液有无凝块、 变色等异常情况。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 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 问并让受血者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 记录在案。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血液制品
血浆 成分血 红细胞 白细胞浓缩悬液 血小板浓缩悬液 其他血液制品
3
血浆
普通血浆
冰冻血浆
干燥血浆
血浆蛋白成分
分新鲜 血浆和 保存血浆
- 20℃~
-30℃低 温下保存
保存时 间为5年
白蛋白 球蛋白 凝血因 子等
4
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冰冻红细胞
5
采血注意事项
• 1.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标签及病人电 子信息。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病案号、登记号、血型、输 血品种,并查看输血协议。一位护士最好 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因为 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 2.核血试管为蓝色抗凝试管,核血小板悬 液需再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普通干试管) 。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使用 一个血液标本。普通核血者,血标本应在1 小时之内送血库。
7
6.因故需要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
先抽取的5ml血弃去,再取血标本;
7.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作标记说
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8.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再送
检;
8
取血
• 取血者与血库人员共同查对患者的科别、 床号、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包括 Rh性质)、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 血液质量。
输血中的注意事项
11
三查八对
一查血 液质量
三 查
二查 血液 有效 期
一对床号
三查输血 装置是否 完好
二对姓名 三对住院号
八 对
六对 交叉配血结 果
四对血 袋号 五对血型
临床输血ppt课件

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20×109/L,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40×109/L,可考虑预防性
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
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5
临床输血适应症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 血或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
20
输血申请
6.紧急情况下需大量输血时,因需要争取时间抢 救患者生命,可口头或电话向输血科主任或医教 科申请大量用血(红细胞悬液大于10单位,全血 大于1600毫升),事后要补办大量用血申请审批 手续。
7.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的相关内容。急诊输 血时,未做的检查,要抽血送检,并有检验科收 到相关检查申请的签名。(申请单)。。
13
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旦出现DIC,在早期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 血液制剂,以防血液的凝集加速。紧急输血时可直接选用 与受着相同血型的红细胞,亦可用O型红细胞,输血同时 应同步进行交叉配型,确认所输血液相合性。输血的同时 继续补充血容量,确保达到估计失血量的3倍,而且大量 输注库存血前要预温,必要时可加压输注。当PT或APTT延 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可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输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一般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输用血小板,一次性快速输 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临床效果较好。
14
临床输血适应症
妇产科的妊娠合并慢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 血,只有当Hb≤50g/L,持续时间<36周; Hb≤60g/L,持续时间>36周;Hb在50~70g/L 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或者 Hb在6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 氧证据时,才考虑选择红细胞输注。
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
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5
临床输血适应症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 血或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
20
输血申请
6.紧急情况下需大量输血时,因需要争取时间抢 救患者生命,可口头或电话向输血科主任或医教 科申请大量用血(红细胞悬液大于10单位,全血 大于1600毫升),事后要补办大量用血申请审批 手续。
7.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的相关内容。急诊输 血时,未做的检查,要抽血送检,并有检验科收 到相关检查申请的签名。(申请单)。。
13
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旦出现DIC,在早期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 血液制剂,以防血液的凝集加速。紧急输血时可直接选用 与受着相同血型的红细胞,亦可用O型红细胞,输血同时 应同步进行交叉配型,确认所输血液相合性。输血的同时 继续补充血容量,确保达到估计失血量的3倍,而且大量 输注库存血前要预温,必要时可加压输注。当PT或APTT延 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可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输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一般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输用血小板,一次性快速输 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临床效果较好。
14
临床输血适应症
妇产科的妊娠合并慢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 血,只有当Hb≤50g/L,持续时间<36周; Hb≤60g/L,持续时间>36周;Hb在50~70g/L 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或者 Hb在6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 氧证据时,才考虑选择红细胞输注。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输血的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
伦理决策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伦理原则进行决策,确保患者 的权益得到保证。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临床输血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血反应等。
一旦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医生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药物、
解热镇痛药等。
对于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医 生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通知相 关科室进行紧急会诊和处理。
医生应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症 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05
特殊情况下的临床输血
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血、改 良血液成分、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和治疗某些血液疾病。
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输血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 世纪才开始有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技术 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等。
输血的种类与方式
种类
根据血液来源和用途,输血可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大 类。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
血型鉴定
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 型相容。
感染筛查
检测肝炎、HIV、梅毒 等疾病,预防医源性感
染。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贫血、感染等 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
备血与血液储存
备血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 ,提前通知血站备血。
血液储存
严格执行血液储存标准和 规定,确保血液质量和安 全。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减少血液浪费和输血反应。
回收式自体输血
手术中回收失血,经过处理后再次使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课件

经济效益
THANK YOU
汇报人:XXX
Logo/Company 20XX.XX.XX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精确输血
临床输血操作应遵循精确、安全的原则,确保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的准确控制。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输血方案制定,避免因 输血过量或不足导致的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包括血液成分检测、输血反应监测等。通过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输血风险,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输血
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血液输注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03.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输血前对血液的再次确认
精确性 临床输血操作需要对血液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应而 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输血不准确导致的。因此,精确的输血操 作是至关重要的。 效率 在临床输血中,再次确认血液的操作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成本。 然而,这种额外的时间成本可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抵消。例如, 通过使用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可以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确定血液 的质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VIEW MORE
执行输血操作的详细步骤
正确输血
•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执行输血 操作的详细步骤,包括选择血型、采血、 输血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以确保输血安全。
THANK YOU
汇报人:XXX
Logo/Company 20XX.XX.XX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精确输血
临床输血操作应遵循精确、安全的原则,确保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的准确控制。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输血方案制定,避免因 输血过量或不足导致的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包括血液成分检测、输血反应监测等。通过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输血风险,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输血
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血液输注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03.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输血前对血液的再次确认
精确性 临床输血操作需要对血液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应而 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输血不准确导致的。因此,精确的输血操 作是至关重要的。 效率 在临床输血中,再次确认血液的操作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成本。 然而,这种额外的时间成本可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抵消。例如, 通过使用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可以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确定血液 的质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VIEW MORE
执行输血操作的详细步骤
正确输血
•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执行输血 操作的详细步骤,包括选择血型、采血、 输血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以确保输血安全。
医学课件临床输血指南课件PPT

种类
输血的途径通常是通过静脉输注,包括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途径
02
CHAPTER
临床输血前的评估与准备
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缺乏等。
如严重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01ຫໍສະໝຸດ 020403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目的
历史
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尝试将动物血液输给人类以治疗疾病。然而,早期的输血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有科学的输血方法。
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辐照输血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手段。
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将整个血液输给病人,而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输给病人。
防止感染
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避免血液凝固或空气进入血管导致危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03
02
01
VS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血型、配型结果、输血量、输注速度等。
回访患者情况
在输血后,及时回访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处理并记录。
记录输血过程
04
CHAPTER
儿童输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应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的途径通常是通过静脉输注,包括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途径
02
CHAPTER
临床输血前的评估与准备
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缺乏等。
如严重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01ຫໍສະໝຸດ 020403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目的
历史
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尝试将动物血液输给人类以治疗疾病。然而,早期的输血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有科学的输血方法。
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辐照输血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手段。
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将整个血液输给病人,而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输给病人。
防止感染
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避免血液凝固或空气进入血管导致危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03
02
01
VS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血型、配型结果、输血量、输注速度等。
回访患者情况
在输血后,及时回访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处理并记录。
记录输血过程
04
CHAPTER
儿童输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应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患者Hb <70g/L
有稳定心脏病的重症患者Hb <70g/L
-
10
输血指征
限制性输血
非手术肿瘤患者Hb <80g/L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b <80g/L
病情稳定的患儿Hb <70g/L
严重烧伤患者维持Hb100g/L
重度海洋性贫血维持Hb(95~105)g/L
原来健康的年轻患者,即使失血量达40%
-
16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五)、输血前病程记录 1、记录内容: 输血前讨论、分析评价输血适应证,就
是要记录患者为什么要输血(主诉、病因、 生命体征、失血量、血液检查指标等), 输血成份、输血量、什么时间输血。
-
17
输血前病程记录
2、记录时间:最好在输血申请前完成记 录,至少在输血前完成记录。
1、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 3、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 4、感染艾滋、梅毒
5、感染疟疾 6、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 7、输血引起的其他疾病
8、发生其他难以预料的,危及患者生命等意外情况。
二、自体输血治疗包括自体血液回收、自体血液储存和麻醉后手术前等容性稀释式自体输血。
1、自体输血是指临床上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用自体的血液抢救自己的生命。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钱永国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输血科 2013年5月16日
-
1
输血有风险
用血须谨慎
!
-
2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一、临床输血
二、临床输血流程
三、临床输血操作
四、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
3
临床输血
输血检查
输血治疗
血液治疗
-
4
临床输血
根据血液来源不同
输异体血
输血治疗
输血液制品
回输自体血液
-
19
二、签《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二)、知情同意输血签字
通过输血前谈话,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
或委托代理人知情后同意输血,请患者或 家属或委托代理人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上签名,医师随后签名并署上日期和 时间(到分钟)。
三)、无家属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
由主治医师申请,上级医师核准,临床
科室主任审核签字,报医务部或总值班或 主管院长同意、签字备案,并入病历。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三)、输血成分与输血量
1、血液缺什么就补什么
2、常用血液成份:
①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LPRC)
②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③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
④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PC-2)
手工分离血小板( PC-1)
⑤全血
-
14
输血成分与输血量
,只用晶体液复苏也能成功
-
11
何时使用非限制性输血?
胸痛
体位性低血压
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
12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二)、输血目的 1、补充红细胞提升血红蛋白,提高血液
携氧能力 2、补充凝血因子,预防出血或止血 3、补充术中失血(术前备血) 4、换血或血液成分置换
-
13
-
5
临床输血流程
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 Nhomakorabea6
临床输血操作
分析评估、输血申请与病程记录
交叉配血
床旁输血操作
术前自体血储存、术中自体血回收
-
7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二、签《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三、输血申请与审批 四、输血标本的采集与送交 五、输血申请的受理 六、交叉配血 七、血液发放与取血核对 八、床旁输血与输血过程记录 九、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与记录 十、输血治疗效果评价与病程记录
ALT: IU /L, 抗-HBe: 性, 梅 毒: 性,
临床输血及血液制品治疗包括异体输血、输注血液制品和自体输血。
一、异体输血及血液制品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及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抗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等,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 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
卫生部规定,输血前必须做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但输异体血仍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虽 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已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有限,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 染病。输血时可能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
2、自体输血存在一定风险,虽然我院均已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操作,但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情况发生。自体输血可能发生的主 要情况如下:
①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②溶血反应。
③细菌污染血袋导致菌血症的危险。
④循环系统超负荷。
3、血液制品:白蛋白、 球蛋白 、抗血清、细胞因子、凝血因子等
4、用血量 视病情而定,缺多少 补多少,不能过度输血。
-
15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四)输血医嘱
1、输血前病原学检查
2、血型鉴定
3、交叉配血
4、输血申请
紧急输血
备血(包括术前备血)
血液(浆)置换
自体输血(自体血储存、回收、等容性稀释)
3、记录标志:
输血前病程记录 这个病誌条目必须用
红颜色笔写,在病历中为显眼的记录标志 (所有输血病程记录条目均须红笔写)。
例如:
主任(治)医师查房记录+ 输血前病程记录
术前讨论+ 输血前病程记录
-
18
二、签《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一)、 输血前谈话
通过输血前分析评估,患者有输血指证 ,决定输血治疗,主治医师须向患者或其 家属说明输血治疗的必要性、输血治疗方 式选择、输血治疗次数选择及输血治疗的 不良反应或后果和感染经输血传播疾病等 意外情况的可能性。
-
20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临床输血及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临床诊断: 输血目的: 输血前检查: HBsAg: 性, 抗-HBc: 性,
性别: 年龄:
输血史: 有 、无,
输血成分:
Hb:
g/L, Hct:
抗-HBs:
抗-HCV:
科别:
床号:
孕: 产:
病案号:
%, 性, 性,
血小板: ×109/L, HBeAg: 性, 抗-HIV: 性,
-
8
一、输血前评估与病程记录
一)、输血指证 1 患者生命体征 2 失血量估计 3 实验室血液检查指标 限制性输血 非限制性输血
-
9
输血指征
限制性输血
非手术患者Hb≤70g/L
手术患者Hb<80g/L
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Hb <60g/L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 <70g/L
出血性休克患者Hb <7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