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治疗失眠52例
失 眠

七、预防与调摄
(一) 本病属心神病变,应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
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二) 睡眠环境宜安静,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咖
啡等兴奋刺激品; (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打太极拳、气功锻炼。
八、近年来本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龙氏辨证治疗神经衰弱107例,心脾亏损型用党参30g、 茯神20g、黄芪20g、淮山药20g 、远志10g 、白术10g 、枣 仁10g 、龙眼肉15g 、夜交藤15g 、甘草6g ;阴虚火旺型用 生地20g 、山萸肉20g 、茯苓20g 、泽泻15g 、知母15g 、淮 山药15 g、丹皮10g 、枣仁10g 、参须10g 、黄柏8g 、 麦冬 12g 、远志6g ;脾胃不和型用半夏10g 、枳实10g 、川厚朴 10g 、太子参10g 、陈皮6 g、 茯苓12g、 竹茹5g ,水煎送服 保和丸或五积散。治愈5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2. 52% [湖南中医杂志.-1994,10(5).-38]
归纳
病位: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与肝脾肾胆胃有关。
病性:有虚有实,以虚证居多, 久 病多虚中夹实。 基本病理:心神失养 心神不安。
四、诊断要点:
(一)主症: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 连续三周以上,甚至彻夜难眠。 (二) 伴随症: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神疲乏力 心神不宁,多梦。
(三)排除妨碍睡眠的器质性病变。
五、辨证论治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木通、车前子—利小便、清热; 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生地—滋阴柔肝;
甘草—和中。
五、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胸胁胀闷,加香附、郁金。
头痛甚,当归龙荟
五、辨证论治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养生之家导读:方中主药龙胆草既能泻肝胆之实火,又能除下焦之湿热、黄芩、栀子协助龙胆草泻肝胆火。
那么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下面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下。
【组成用量】生地15g,黄芩、车前子各12g,龙胆草、当归、泽泻、栀子各9g,柴胡、木通各6g,甘草3g。
【服用方法】水煎服。
丸剂每服9g,日服2次。
【功效作用】方中主药龙胆草既能泻肝胆之实火,又能除下焦之湿热、黄芩、栀子协助龙胆草泻肝胆火。
泽泻、木通、车前子助龙胆草增强清利湿之力。
生地、当归滋养阴血。
柴胡疏达肝气。
甘草和中解毒以防胆草黄芩之苦寒伤胃。
全方有泻肝胆实火,清化湿热之功效。
主药龙胆草有中枢抑制作用,能镇静,降低体温,松弛肌肉。
能促进胃液和胃酸分泌,增进食欲,有健胃作用。
本方具有退热、抑菌、消炎、解毒、利尿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目赤、胁痛、耳聋、耳肿、口苦、溺赤、舌红、脉弦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附件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遗精、阴疮、会阴脓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动脉硬化、急性非根性坐骨神经痛、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官出血、习惯性流产、青光眼、结膜炎、内耳眩晕症、神经性耳聋、中耳炎、百日咳、夜游症、带状疱疹、磺胺药中毒、白血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柯兴综合征、尿道炎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胁痛、头痛、口苦、小便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上消化道出血(肝火犯胃型)治宜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以本方去车前子、泽泻、木通,加白茅根15g,茜草、藕节、侧柏叶各10g为主治方。
若口干燥者,加北沙参、麦冬各12g。
胁痛、胃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2g。
2.流行性腿腺炎(邪毒内蕴肝经型)治宜清泻肝胆,通络止痛。
以本方去生地、当归、木通,加玄胡索、夏枯草、川楝子各10g 为主治方。
若脘腹胀痛、呕吐者,加竹茹10g,黄连6g。
75.龙胆泻肝汤药方详解研讨

75.龙胆泻肝汤药方详解研讨75.龙胆泻肝汤药方详解研讨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龙胆泻肝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组成;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酒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加减;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现代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病,属于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者。
1.阴痒2.带下3。
经前瘾疹4.鼻衄5.血精6.不寐7.里急后重8.消渴9。
阳痿10.盗汗 11。
咯血12.腿缝肿痛一、内科 1.病毒性肝炎 2。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 3.面瘫4.腮腺炎 5.奔豚气 6.中风 7.甲状腺功能亢进8.急性白血病二、妇科 1.阴道炎2.倒经3。
妇女子宫脱垂4.取环后出血 5.多囊卵巢综合征三、男性科1.射精不能症2。
前列腺炎四、儿科口疮五、眼科 1.化脓性角膜溃疡2。
卡他性角膜炎3.病毒性角膜炎4.虹膜睫状体炎六、皮肤科1.结节性疥疮2.脂溢性皮炎3.带状疱疹4.阴囊湿疹功用]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1。
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脉眩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肝郁化火型不寐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门诊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52例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6.15%。
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7%。
结论:肝郁化火型不寐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型;不寐;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这一生理过程不可缺少,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失眠人群逐年增加。
长期失眠会导致肥胖、健忘、脱发、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患者工作、学习能力的下降。
对于失眠患者来说,采用西医治疗,即口服镇静催眠药物,容易发生过度镇静、睡眠反跳、情绪低落、戒断反应、日间活动能力下降等不良情况[1],临床应用受限。
中医学提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依据整体观念,辩证实施中医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收集时间2000年8月至2022年7月,随机选择52例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分组办法是随机号码表法,观察组患者26例,男女比例是14:12,年龄18-69(44.5±9.2)岁,病程7天到30年,均值(3.7±1.1)年;对照组患者26例,男女比例是13:13,年龄19-68(44.4±9.1)岁,病程8天到29年,均值(3.6±1.2)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观察组患者: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组方是:龙胆草10g、柴胡10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栀子15g、黄芩15g、白芍15g、生地15g,甘草6g、当归6g 、生牡蛎30g、生龙骨30g。
探究加减龙胆泻肝汤在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中的中西医结合效果

探究加减龙胆泻肝汤在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中的中西医结合效果发布时间:2023-02-28T07:35:52.30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作者:高峰[导读] 目的分析在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治疗中按照加减龙胆泻肝汤进行中西医治疗的效果高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治疗中按照加减龙胆泻肝汤进行中西医治疗的效果。
方法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70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35例,以加减龙胆泻肝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分析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对比两组夜间睡眠时间,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治疗中按照加减龙胆泻肝汤进行中西医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加减龙胆泻肝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失眠症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轻者有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时间短和睡眠深度浅;重者彻夜不眠为主要特征。
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
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多数患者属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
在临床治疗中,西医主要以镇静安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结合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中患者病症容易反复,用药周期较长[1-2]。
而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效果显著。
以龙胆泻肝汤为主要药方进行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本次研究就对加减龙胆泻肝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70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35例,以加减龙胆泻肝汤进行中西医治疗)。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孙竞婕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孙竞婕发布时间:2023-06-06T08:55:59.8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孙竞婕[导读] 摘要:目的:观察肝郁化火型失眠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每组有5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中,会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肝郁化火型失眠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每组有5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中,会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治疗效果失眠指的是睡眠质量不佳、夜晚难以入眠等表现,若患者长时间失眠,患者的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治疗失眠的主要方式为西药治疗,但是对病情反复发作的睡眠患者,长期用药虽然可控制住患者的病情,但是用药安全性难以保障[1]。
对此,建议让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把中医治疗法融入其中,提升用药安全性[2]。
从中医角度看待睡眠,常见类型为肝郁化火型,建议患者接受龙胆泻肝汤,在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睡眠症状。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方剂配伍①泻火祛湿药。
君药龙胆草大苦大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既泻肝胆实火,又祛肝经湿热,配伍苦寒的臣药黄芩、山栀协助龙胆草清热祛湿,导热下行;②利水渗湿药。
木通苦寒利水、清心火、下泄小肠热,泽泻甘寒,善泄下焦湿热,车前子甘寒利水通淋,三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之力,导肝火、湿热下行,使之从小便而解;③养血滋阴药。
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肝经实火内扰,易伤阴血,所用诸药苦燥、渗利亦会再伤其阴。
肝脏阴血受到损伤,阴不能制阳,使肝火更旺,故方中配伍了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滋阴以制约肝火,为方中佐药;④疏肝解郁药。
肝脏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则肝气不舒,《内经》“ 木郁达之” ,且方中苦寒降泄之品又易再抑肝气,故佐使柴胡舒畅肝胆之气,令郁火可散,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⑤调和缓急。
在龙胆泻肝汤中使用生甘草,取其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
《素问· 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故佐使甘草缓肝急,其又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使方中苦寒之品不伤胃气。
该方组药配伍严谨,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泻火而不伐胃。
诚如《成方便读》所云:“ 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实火。
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
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
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
《医方集解》n鲫亦日:“ 此足厥阴、少阳药也。
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
龙胆泻肝汤的证型主要是肝经湿热证及肝胆实火证。
本方主治肝胆本脏腑及肝胆经循行线上的病变,且病变常位于肌表,在辨证时可抓住湿热并重或实火上炎证的认证要点进行辨证。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广泛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
本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研究成果、适应症和禁忌症、剂型和用法、药效与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潜在价值仍有待挖掘。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清肝火、泻肝气、利胆调胆等方面,但也需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研究成果、适应症、禁忌症、剂型、用法、药效、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临床疗效、潜在价值。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具有泻肝清火、疏肝理气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情绪失调等问题。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后,肝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龙胆泻肝汤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罕见不良反应。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医生和患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龙胆泻肝汤的潜在价值还有待挖掘,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临床研究成果在肝胆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胆囊排石,治疗黄疸、脂肪肝等疾病。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疾病的患者,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症状得到缓解。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抗痉挛等作用,对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有一定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可以减轻痛苦感,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