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慈欣文章阅读理解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之稔恶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 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经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的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架着说“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起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科幻作品是科幻的,又是现实主义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手法,讲求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事物进行一种复杂化、困难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拉开读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人们摆脱在机械化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麻木感、功利和物化的束缚,恢复对事物的原初感受。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与“陌生化”理论的联系还不局限于此,它还走出了中国科幻小说一直以来执着言说的民族自身的文化衰落和复兴潜力的焦虑主题,从而突破了英美科幻小说视角中的“他者”形象,并激起了全世界读者对于地球未来的共同想象。
1.民族性:“陌生化”的形式架构与内容选择科幻小说多是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去看旧的世界,立足于未来、科技的想象世界,提供给我们更好地审视生活的角度。
但这种基于想象的科幻文学的形式架构,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只是将故事抽离现实世界,放置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想象环境的变化会给我们及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变化,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在此过程中变与不变的思考。
因此,科幻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实。
《流浪地球》呈现的就是这种“熟悉的非现实”,同时还透露出中国独特的民族特性。
带着整个地球“出逃”——中国的“家园”情。
中国人自古与土地、家园有着紧密的情感联结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着重体现出了中国人对我们生活的家园的留恋与难以割舍。
于是,《流浪地球》中面对太阳爆炸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危急情况,刘慈欣选择将故事设定为人类带着整个地球从太阳系“出逃”,带着地球共同寻找新的“家园”。
2.世界性:走出中国科幻小说自我的“陌生化”设定由于我国科幻小说自身发展的一些历史缘由,我国的科幻小说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还带有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
如肖亨建的《蔬菜工厂》,展现了一幅自动化农业的景象,设备的运作全靠太阳能,作物产量巨大,需要的人工劳动力极少。
热衷于想象科学将给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带来哪些光明前景。
这与西方科幻小说中的自由想象不同,中国科幻作家的写作始终被一种民族国家发展的使命感所笼罩。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1-3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1-30)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史峰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
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
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
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
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
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l,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
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
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
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
“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
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专家说。
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
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材料二:[注]E,指预测。
(摘编自《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回顾、市场格局分析及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图]》,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1日)材料三: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
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
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
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
刘慈欣《水滴》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慈欣《水滴》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
水 滴刘慈欣①丁仪发出一阵冷笑,听起来有种令人寒战的凄厉,三名军官也同样知道这冷笑的含义: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
②“那……它来干什么?”中校脱口问道。
③“谁知道?也许它真是一个使者,但带给人类的是另外一个信息……”丁仪说,同时把目光从水滴上移开。
④“什么?”⑤“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⑥这句话带来一阵死寂,就在考察队的另外三名成员和联合舰队中的百万人咀嚼其含义时,丁仪突然说:“快跑。
”这两个字是低声说出的,但紧接着,他扬起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⑦“向哪儿跑?”西子惊恐地问。
⑧只比丁仪晚了几秒钟,中校也悟出了真相,他像丁仪一样绝望地大喊:“舰队!舰队疏散!”⑨但一切都晚了,这时强干扰已经出现,从“螳螂号”传回的图像扭曲消失了,舰队没能听到中校的最后呼叫。
⑩在水滴尾部的尖端,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光环,那个光环开始很小,但很亮,使周围的一切笼罩在蓝光中,它急剧扩大,颜色由蓝变黄最后变成红色,仿佛光环不是由水滴产生的,而是前者刚从环中钻出来一样。
光环在扩张的同时光度也在减弱,当它扩张到大约是水滴最大直径的一倍时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同时,第二个蓝色小光环在尖端出现,同第一个一样扩张、变色和减弱光度,并很快消失。
光环就这样从水滴的尾部不断出现和扩张,频率为每秒钟两三次。
在光环的推进下,水滴开始移动并急剧加速。
考察队的四人没有机会看到第二个光环的出现,第一个光环出现后,在近似太阳核心的超高温中,他们都被瞬间汽化了。
“螳螂号”的船体发出红光,从外部看如同纸灯笼内的蜡烛被点燃了一样。
同时金属船体像蜡一样熔化。
但熔化刚刚开始,飞船就爆炸了。
爆炸后的“螳螂号”几乎没有留下固体残片,船体金属全部变成白炽的液态在太空中飞散开来。
实用类文本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
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
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
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
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
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
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材料二:(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来源于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材料三: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
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
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
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
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刘慈欣微型小说阅读训练(两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刘慈欣微型小说阅读训练(两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训练(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胁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
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
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
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
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
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
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
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B)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答: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5. (6分)
观点一:不合理。
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种相对封闭的审
美惯性,不适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
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
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
等方面取长补短。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