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固废资源现状调研

致公党攀枝花市 委
1 前 言
成了富钛料 5 8 . 5万 吨 、 钛 白粉 3 l 万 吨、 四氯
四川攀 枝 花 钒 钛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园 区依 化钛 1 5万 吨 、 海绵钛 2 . 7 5万 吨、 钛材 2 0 0 0 托攀枝 花丰富 的钒 钛磁 铁矿 资 源于 2 0 0 1 年 以钒 钛命 名 的特 色产业 园 区 , 位 于攀枝 花 吨生产能力 , 是 国内最大 的钛原料供应基 地 , 已成 为我 国规模最大 、 产业链最长 、 产 品种类 成立 , 是 国家 发 改 委 2 0 0 6年批 准 的全 国唯 钛 白粉 、 富钛料 、 海绵 钛产能 均居全 国第 一 ,
Fe 2 O3:4 0 % 一5 0% ,Si O2:1 0% ~ 3 0% ,
3 硫 酸烧渣 A 1
2
O3 : 5 % ~1 0% , Ca O: 5%
对环境 影响较 J。
4 硫 酸亚铁 F
e S O4: 8 5~95 %
易溶 于水 , 必 须建 防雨库房堆存 , 企 业压 力 大, 对环境 影响显著 。
白粉 , 钛 矿一钛 精 矿一 富钛 料一钛 白粉 , 钛 矿企业 副产 大量 选矿 尾矿 , 钛 白生 产企 业 副
矿一钛精矿一 富钛料一 四氯化 钛一海 绵钛一 产 大量钛石 膏 、 硫 酸亚铁 、 氯化残 渣 、 酸解渣 钛材~钛铸锻件 三条完 整钛 产业 链 ; 二是 集 等 , 产 钒企业 副 产提钒尾 渣、 废硫 酸盐 等 , 黄
业规模不断扩大 , 园区固废产生量不 断增加 , 势, 同时结合 目前开展 的研究工作 , 提 出园区 不仅给企业带 来 了一定 的经济 负担 , 更对 环 固废资 源的综合 利用 思路 与对 策 , 以期 提高 境产 生危 害 , 已经对攀枝花的城市建设 、 经 济 园区固废资 源综 合利 用水 平 , 实 现 园 区资源
中国钛资源状况

中国钛资源状况原创邹建新等中国钛资源以钒钛磁铁矿为主。
中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探明有钛铁矿资源,矿区达110多个。
主要产区为四川、海南、河北、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
资料显示,总保有储量9.65亿t(以12% TiO2含量的原矿计),表内储量6.3亿t,其中钛铁矿占99%。
钛铁矿中岩矿占93.7%,砂矿占6.3%;金红石矿中岩矿占98%,砂矿占21%。
拥有钛资源较多的几个省是四川(攀西地区)8.7亿t,占全国的90.54%;海南0.26亿t,占全国的2.7%;河北0.20亿t,占全国的2.7%;云南0.11亿t,占全国的1.19%;广东占全国的1.76%;湖北0.59%,广西0.37%。
相关专业资料显示,我国钛资源主要是原生钒钛磁铁矿岩矿,可供开采的TiO2储量46522万t,占全国钛资源TiO2总量49344万t的94.28%;其次是外生钛铁矿砂矿(TiO2储量1829.61万t)占3.71%;第三是金红石岩矿(其TiO2储量750.86万t)占1.52%;第四是金红石砂矿(其TiO2储量241.45万t)占0.49%。
根据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7.22亿t,比2005年增加2.32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在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以上数据说明,随着探矿技术进步,钛资源储量是随时间变化的。
我国主要产钛区资源如表3.2所示,典型钛矿床如表3.3所示。
表3.2 我国主要产钛区资源情况表(以TiO2计)地区钛矿类型储量/×104t 比率/% 原矿品位/% 精矿品位/% 四川钒钛磁铁矿87349 86.36 5 >47河南金红石岩矿5000 4.94 2.02 ≥90海南钛铁矿砂矿2556 2.53 7 ≥54河北钒钛铁磁矿2031 2.0 8 ≥47云南钛铁矿砂矿1146 1.13 7-10 ≥49广西钛铁矿砂矿708 0.7 ≥54 金红石砂矿0.3 1.5 ≥90广东钒钛磁铁矿1062 1.77 ≥47 钛铁矿砂矿629 ≥54金红石砂矿91.1 1.5 ≥90 高钛金红石砂矿11 ≥90湖北金红石砂矿565 0.56 2.31 ≥90表3.3 中国典型钛矿床一览表矿床名称类型品位规模利用情况黑龙江虎玛县兴隆沟-北西里铁矿区钛铁矿原生矿TiO2 8.36% 中型未利用新疆哈密市尾亚钛铁钒矿区钛铁矿原生矿TiO2 9.73% 中型未利用河北承德大庙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7.17% 中型已利用陕西洋县毕机沟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3.5%-8.5% 中型未利用山西左权县桐峪钛铁矿床钛铁矿原生矿TiO2 2.55% 中型未利用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金红石原生矿TiO2 1.92% 中型未利用河南舞阳赵案庄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1.04% 中型未利用河南方城县柏树岗金红石矿金红石原生矿TiO2 1.88% 大型未利用河南方城县五间房矿段金红石砂矿TiO2 2.23% 大型未利用山东莱西县南野石墨矿刘家庄矿区金红石原生矿金红石1.96kg/t 中型已利用湖北枣阳大阜山金红石砂矿金红石砂矿金红石18.32 kg/m3中型已利用四川红格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9.06% 特大型已利用攀枝花兰尖山-朱家包包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11.68% 特大型已利用四川白马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5.46%-6.51% 特大型已利用四川太和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原生矿TiO2 11.76% 特大型已利用广西合浦县宫井钛铁砂矿区钛铁矿砂矿钛铁矿21.69 kg/m3大型已利用广西藤县塘村钛铁砂矿区钛铁矿砂矿钛铁矿42.62 kg/m3大型已利用广西藤县东升钛铁砂矿区钛铁矿砂矿钛铁矿32.97 kg/m3大型已利用云南禄劝-武定钛铁矿砂矿区钛铁矿砂矿钛磁铁矿66.98 kg/m3大型已利用云南宝山板桥钛铁矿钛铁矿砂矿钛磁铁矿12.04 kg/m3大型未利用广东化州平定钛铁矿砂矿钛铁矿砂矿钛铁矿31.5 kg/m3大型未利用广东紫金县临江钛铁矿砂矿钛铁矿砂矿钛铁矿36.08 kg/m3大型未利用海南万宁长安钛铁矿砂矿钛铁矿砂矿钛铁矿33.5 kg/m3大型已利用海南文昌辅前钛铁矿砂矿钛铁矿砂矿钛铁矿5.1 kg/m3中型已利用海南琼海沙老钛铁矿砂矿钛铁矿砂矿钛铁矿29.7 kg/m3中型已利用——《钒钛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01(攀枝花学院)。
钒钛资源分类及储量

钒钛资源分类及储量成都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邹建新攀枝花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彭富昌根据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攀枝花钒钛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等资料显示,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
其中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其中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
其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近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除含铁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铬、钴、钪、镓等元素,均达到相应元素的特大型矿山储量。
其中:钛的潜在资源量为19.8亿吨(以TiO2计,下同),探明资源储量约7.22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39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3%,为全球的32%,居世界第一位;钒的潜在资源量为4463.8万吨(以V2O5计,下同),探明储量4290万吨,保有储量102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3%,居世界第三位;伴生的铬、钴、钪、镓等元素,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均属海量。
其中:铬(Cr2O3)保有储量为696万吨;钴(Co)保有储量为152万吨;钪保有储量为23万吨;镓(Ga)保有储量为21万吨,仅攀枝花、红格、白马三矿区伴生在表内矿中的镓储量就相当于55个大型镓矿床的储量。
参考文献:1. 邹建新,彭富昌.钒钛概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2. 邹建新,崔旭梅,彭富昌.钒钛化合物及热力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3. 邹建新,周兰花,彭富昌.钒钛功能材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2.01.04•【文号】工信部规〔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为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组织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现状和趋势(一)产业现状(二)发展趋势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发展重点(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三)先进高分子材料(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五)高性能复合材料(六)前沿新材料四、区域布局五、重大工程(一)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二)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三)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四)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五)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六)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七)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八)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九)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十)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六、保障措施(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二)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六)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附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略)前言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钒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钒钛的采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采矿的能耗和成本也较高。
对钒钛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存在问题:1. 技术水平较低:目前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在处理钒钛废料时仍采用传统的焚烧或填埋方法,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缺乏统一规范: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各地区的处理方式不一,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 治理成本较高:由于钒钛二次资源的复杂性,其治理成本较高,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资源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4. 市场需求不足:目前钒钛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市场需求较低,很多废料处理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发展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加大对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降低治理成本: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入到钒钛二次资源的治理中,降低企业的治理成本。
4. 拓展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拓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市场,推动资源利用企业的发展。
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虽然存在,但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相信钒钛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钒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材料、电子等领域。
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钒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钒钛矿石中的钒、钛资源主要通过矿山开采和选矿等方式进行利用,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朝阳市钒钛磁铁矿简介

1朝阳市钒钛磁铁矿简介朝阳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钒钛磁铁矿以贫矿为主,储量巨大,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为朝阳县全力打造有色冶金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和化工等行业,大部分作为合金元素和添加剂使用,可再生能力弱。
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 年,钒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设可持续发展钒钛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总目标,提出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主要共伴生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同时对钛铁矿、高钛渣、海绵钛、含钒石煤等提出了具体的综合利用指标要求。
2我国钒钛磁铁矿的性质及应用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及河北承德地区,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
这两个地区矿体性质是岩浆矿床超基性岩体。
辽宁朝阳是在2008 年发现钒钛磁铁矿后,2011 年进一步查清了当地钒钛磁铁矿的矿藏与性质,发现 6 处钒钛磁铁矿(见下图)远景储量在200 亿吨以上,风化矿床残坡积矿体。
图 1 现有勘探出钒钛磁铁矿地点3钒钛磁铁矿的开发与利用选矿:攀枝花与承德通过多年实验与改造选矿基本采用磁选、重选及浮选联合工艺。
世界上消耗的钒主要是从钒钛磁铁矿生产出来的。
从钒钛磁铁矿提取五氧化二钒主要有两种工艺流程:(1)先提钒工艺流程,即直接用钒钛磁铁精矿配加钠盐进行氧化钠化焙烧,提取五氧化二钒;提钒后的铁精矿进一步铁、钛分离,该工艺可回收钒钛磁铁精矿中80%左右的钒,铁和钛也能得到充分回收;不足之处是物料处理量大,大规模化生产困难。
(2)髙炉工艺流程,即通过高炉炼铁,使钒随同铁进入铁水,之后再吹炼成钒渣,从钒渣中提取五氧化二钒。
该工艺优点是以炼铁为主,附带回收钒渣,五氧化二钒生产成本较低;不足之处是经过高炉还原——转炉提钒——钒渣钠化提钒处理后,钒总收率较低,仅有45%〜47%;钛在髙炉冶炼过程中进入高炉渣,含二氧化钛20%~22%的高炉渣暂未得到合理利用。
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应用技术路线图方法制定“十二五”规划

处有关领导和攀枝花市有关部 门、 区县分管负责人 以及部分企事业 单位、 各 多家新 闻媒 体出席
白粉 、 钛金属以及伴随产业七 大领域 , 拟定 了未来 1 5年要完成 的产业 目标 和具体发 展的战 略
任务 , 进而明确 了关 键技术 重点 、 阶段 性 目标 以及实 现路 径 , 并对 相关政 策措 施 、 新资 源配 创
置、 产业链 延伸和核心竞争力 的提 升作 了阐释 , 为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绘制 了清晰 的技术
和创新平 台 , 政府管理部 门可 以借此制定 相关政策 措施 ; 相关 行业和企业 能够 以此 为平 台 , 制 定产业技术路线 图和企业技术路线 图, 一步 明确 自己所处 的地位 , 导制定产 品开发策 略 ; 进 指
科研事业单位和产业创新联盟能够借此 明确总体研 发思路 和产学研联合 目标 , 同利用这一 共
21 0 0年
・
第3 5卷
第 4期
攀枝 花科 技与 信息
( 总第 13期 ) 0
科 技信息 ・
攀 枝 花 在 全 省 率 先 应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 路 线 图 方 法
制 定 “ 二 五 " 划 十 规
21 年 1 月 2 00 1 0日, 四川省 首个产 业技 术路线 图—— 《 攀枝 花钒钛 磁铁矿 资源综 合开发 利用技术路线 图》 在攀 发布实施 。攀枝 花市 委常委 、 副市长赵辉 主持发 布 , 枝花市科 学技术 攀
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以及《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涵盖范围为攀枝花市全境,实施期限为2013~2017年。
一、发展基础与意义矿产资源富甲天下。
全市共发现矿种7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39种。
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据最新整装勘查工作表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超200亿吨,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20%,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并伴生有钴、镍、铬、钪、镓、铂金等稀贵金属。
煤炭保有储量3.3亿吨,宝鼎煤矿深部勘探预测储量达3.2亿吨。
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及花岗石、石灰石、粘土矿、石墨、汉白玉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铁矿石天然含钒,使攀钢钢轨在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全国60%的高铁、地铁轨道采用攀钢钢轨,攀钢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钢轨生产企业。
2012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08亿元。
钒产业已开发出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FeV80、FeV50)、含V2O5达99.99%的精钒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钒渣30万吨、钒产品3万吨(折合成V2O5)的能力,钒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约20%,初步形成以攀钢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钒产业集群,成为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
钛产业已开发出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钛铁、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钛精矿160万吨、高钛渣48万吨、海绵钛2.75万吨、钛白粉50万吨的能力。
钛精矿、钛白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20%,海绵钛也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一二年七月目录前言1一、规划基础和背景2(一)发展基础2(二)主要问题3(三)发展形势4二、指导方针和目标5(一) 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6三、重点任务 8(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8(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8(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9(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0(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10(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11(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11四、规划实施 11(一)严格市场准入11(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13(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13(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13(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13(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14(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14名词解释 15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
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
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
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也是钒钛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到2015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冶炼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储量分布进一步探明。
截至2010年底,探明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4290万吨,比2005年增加19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1%;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下同)7.22亿吨,比2005年增加2.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
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
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
钛铁矿中钛资源约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产业基地雏形初步形成。
长期以来,国家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攀钢、承钢为主的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了攀钢钒钛、河北承钢、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遵义钛厂、宝鸡钛业、宝钢特钢等一批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钒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靠自主研发,创新了超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钙法焙烧制取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复合磁选-高效浮选分离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
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2010年,我囯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产量6.5万吨、表观消费量4.9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3.6万吨和3.34万吨;钛白粉产量147.2万吨、表观消费量14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77.2万吨和69.9万吨;海绵钛产量5.78万吨、表观消费量5.7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4.83万吨和4.72万吨;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3.83万吨、表观消费量3.6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2.82万吨和2.36万吨,钒钛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二)主要问题我国钒钛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
资源开采仍存在一矿多釆、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甚至还有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
石煤提钒、钛铁矿提钛水平较低,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
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
攀西、承德及滇中等钒钛资源优势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全国的95%,但深加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的产量仅占全国的17%和3%。
国内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布局分散,物流成本高,产业链短。
产品档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钒钛产品多属中低档次,附加值较低。
钒功能材料、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钛白粉、大飞机用钛及钛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至今没有引领全球钒钛产业的龙头企业。
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还在大量使用敞口式高钛渣电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和半流程海绵钛生产线,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三)发展形势从国际看,世界其他国家钒钛产品生产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我国钒钛生产大幅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2010年,我国钒制品、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27%、15%、9%、11%提高到45%、28%、37%、33%,钒制品、硫酸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
同时,国际竟争曰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氯化法钛白粉、钛及钛合金冶炼、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等尖端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我国合资、独资建厂,扩大在我国钒钛产品市场的份额。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发展迅速,对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高档钛白粉、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关键品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迫切要求钒钛产业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钒钛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控制开发总量,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增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钒钛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由钒钛资源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立足国内市场,控制资源开发总量,依法合规建设产能,严禁以开发钒钛资源为名,扩大钢铁产能。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坚持市场引导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的引导,依法整合矿山资源,支持符合先进生产力条件的市场主体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
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满足高端领域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合理开发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
钒钛资源开发要与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同步,切实做好资源封闭保护和战略储备。
注重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实现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坚持国内开发与“走出去”相结合。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形成参与国际产业竟争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钒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设可持续发展钒钛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产业布局形成集聚效应。
结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四川攀西、河北承德等产业基地的深加工产业发展,基地内钛白粉、海绵钛和钛材产量占全国消费需求的50%以上,培育1~2个集资源开发、冶炼、深加工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钒钛生产平稳增长。
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内外资源供给能力,到2015年,全国形成钒制品9.5万吨、钛白粉210万吨、海绵钛15万吨、钛材6万吨生产总量。
产业基地形成钒制品9万吨、钛白粉104万吨、海绵钛8.5万吨、钛材4.5万吨生产能力。
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
钛铁矿钛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高钛渣冶炼钛回收率达到93%以上,海绵钛生产钛回收率达到89%上,含钒石煤钒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自主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氧化钒清洁生产、高钛渣冶炼、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海绵钛生产、含钒石煤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上取得新突破,在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上有重大进展。
高档产品比例大幅提升。
钒铝合金、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产品实现自主化,关键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占钛白粉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5%以上,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减少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到2015年,企业环保设施配套完善,污染物100%达标排放;能效水平大幅提高,万元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
三、重点任务(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严格执行钢铁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在不新增加钢铁产能的前提下,依托产业基地内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企业,统筹规划发展周边提钒钢铁企业。
提钒炼钢产能保持在2800万吨规模,其中:攀西基地保持1500万吨提钒钢规模,承德基地保持1300万吨提钒钢规模。
严禁借提钒名义新增炼钢产能。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产业基础、技术水平、资源、能源、物流、环境、市场等条件,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整顿开发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适度开发滇中地区钛铁矿资源;择优在湖北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含钒石煤提钒清洁生产试点。
推进钒钛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扶持部分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做精做强。
攀西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攀钢集团、重钢集团西昌矿业公司、四川达钢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60万吨、钒制品4.65万吨、钛精矿240万吨、钛白粉80万吨、海绵钛4万吨、钛材1.5万吨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