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物理学对哲学的影响

物理学对哲学的影响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千变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理学对哲学的影响,阐述物理学对哲学的启示与挑战,以及哲学如何对物理学进行反思和批判。
一、物理学对哲学的启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它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的手段,对自然世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哲学思考提供了启示。
首先,物理学对哲学的启示在于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
无数杰出的物理学家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和规则,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物体的运动、变形,到电磁、弱核力、强核力等最基本的自然力,都被揭示出来。
这些规律和秩序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界是没有任何偏袒和不公的,充满了秩序和规律,需要我们以谦卑的态度去感受和探索。
其次,物理学还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和普遍性。
从相互作用到能量转化,所有自然现象都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物理学规律和原理下的变形。
这些规律和原理在自然界中适用于任何物质和任何场景,可以说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这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现象都有其本质和规律,物理学是可以从宏观到微观来解释自然现象的。
此外,物理学还在哲学思考中启示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来寻找自然界的规律和原则,这也是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物理学家通过这一方法来减少对假设和臆想的依赖,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来描绘和解释自然现象。
这给了哲学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表明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和思考世界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二、物理学对哲学的挑战虽然物理学可以为哲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但也对哲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物理学是形而上学的重要基础,使得哲学无法再像以前一样把一切抽象的、疑难的、存在的东西根据推理组合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体系。
在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没有关键实验结果的物理学推理只是空话。
牛顿科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牛顿科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牛顿科学革命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牛顿所创立的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理论的推动和应用,标志着现代科学的诞生。
牛顿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结合,即通过实验证实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
牛顿科学革命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牛顿科学革命推翻了以前的世界观,尤其是亚理士多德的古典哲学和托勒密的地心说。
牛顿的理论表明,宇宙是运行有规律的,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理解和解释。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神秘主义和信仰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次,牛顿科学革命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范围。
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质运动和交互作用的规律,使人们对宇宙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认识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以往的直观和表面现象扩展到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
最重要的是,牛顿科学革命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和方法,即实验验证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使科学研究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牛顿的定律和引力理论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框架,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深远的影响,还对其他学科如天文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牛顿科学革命不仅推动了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哲学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观念,提出了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的科学方法,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范式。
这一革命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对人们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启示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启示回顾百年前发生的物理学革命是令人激动不已的,那一段时期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既深刻又发人深省的.19世纪末,人类完全掌握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的梦想、似乎已经到了实现的边缘.1894年美著名科学家迈克尔逊兴高采烈的宣称:“尽管谁也不会轻率断言,未来物理科学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使人惊奇的东西来,未来物理学的真理将在小数点后第六位寻找.”然而物理学大厦却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1900年4月27日,开尔文勋爵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以“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乌云”为题的长篇演讲中指出:“动力学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第一朵是地球如何通过本质上是光的以太这样的弹性固体而运动的,第二朵是麦克斯韦一玻耳兹曼关于能量均分的学说.”经典物理出现的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使被某些人认为已经完美无缺的经典物理大厦摇摇欲坠.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凭他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个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天衣无缝的公式.随后的两个月工作,普朗克描述为:“经过一生中最紧张的几个星期的工作之后,我从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一个以前完全意想不到的崭新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终于在12月14日,普朗克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为题的演讲中提出了能量只能以“能量子”.为最小单元作不连续变化.物理理论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跃变.过了5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闪亮登场,立即震惊世人.在1905年,他所完成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的杂志上.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指出了“电动力学与光学定律也一定适用于对力学方程适用的坐标系.此外论文又列出了另一重要原理,即光速不变性.同年,爱因斯坦又在利用了两列反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的假想实验作为开头,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由此狭义相对论成功地建立,以大学说被无情地抛到了历史尘埃之中.同年,爱因斯坦在著名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成功解释了1887年赫兹就已经观察到的,经典物理无法理解的光电效应现象.进一步阐释了,不仅吸收或发射辐射时能量是一份份的,而且,辐射本身是量子化的.由于此项重大发现,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又过了8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三部曲”题名“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1、fi、Ill的3篇论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满地解释了30年之谜——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元素周期表.把量子观念引人了原子.玻尔理论提出了一个动态原子结构轮廓,揭示了光谱线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在他发表论文3个月后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召开的年会上对玻尔的理论作出了肯定.称赞它为“对光谱线规津的一种最发人深思的……令人信眼的解释”.玻尔由于这一杰出的工作,获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此同时,爱因斯坦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他认为狭义相对论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刚刚经受住考验的狭义相对论,为什么一用到引力场中就遇到了矛盾?他感到极大的疑惑,他坚信自然界的和谐和统一.终于,有一天,他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正自由下落,他决不会感到有重量.由此新的引力理论诞生了.又经过了几年,爱因斯坦又用柔性度规代替直线度规来度量时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创建.让我们再次回到玻尔.在玻尔获奖后一年,为庆祝玻尔的成就,世界物理学中心之一的德国哥丁根举行了玻尔节,玻尔应邀发表演讲,在听众中一位年仅20岁的大二学生海森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演讲厅.一方面他体验到大师的演讲每个字都经过精推细敲,而且背后隐藏着深邃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物理大师,居然敢提出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玻尔立刻感到问题击中要害,而且还包含一种不寻常的概念.会后他邀请海森伯外出散步,作颇为深入的讨论.后来,海森伯不止一次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散步,决定他命运的散步.“我的科学生涯从此散步开始.”不久,玻尔邀请海森伯去哥本哈根工作一段时间,并让他住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1965年改名为玻尔研究所)的阁楼上.从此诞生了海森伯的名言:科学扎根与讨论.在海森伯与玻尔相遇10年后因创建量子力学而一人获得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随后又经过了泡利.薛定谔、狄拉克、波恩等一批人的努力,终于发展成了一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抛弃了绝对的时空观.量子力学又否定了因果性和决定论.在物理学历史上堪称一场重大的革命.物理学不仅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领域不断推向更基本、更深层次,而且不断从中孕育新的科学思想和新技术,对于人类文明的昌明以巨大推动.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告诉我们:科学的每一次崭新境界的开辟,都必须要有敢于向旧理论旧思想说“不”的勇气.玻尔说过:“一个正确陈述的对立面是一个错误的陈述,而一个深刻真理的对立面则有可能也是一个深刻的真理.”爱因斯坦(1905年时26岁)、玻尔(1913年时28岁)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代.年轻的心、沸腾的血和活跃的头脑使他们走了出来,带领海森伯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勇敢地向旧理论旧思想挑战.在此期间每一个“不”字的出现都响彻云霄,宛如春雷一般.普朗克提出能量是“不”连续的;爱因斯坦不仅更深人地提出辐射也是不连续的;海森伯更是提出了量子力学中最关键的一个关系式即“测不准关系式”;此外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又向守恒说出了“不”,提出了“宇称个守恒”,每一个“不”字都带给物理学以飞跃,可见挑战孕育着创新,勇气孕育着力量,信心带来了成功.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和突破的背后都隐藏着激烈的争论.其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爱因斯坦和玻尔旷日持久的世界性论战.爱因斯坦拒绝把量子力学接受为终极理论,并对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正统解释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场争论使世人明白,量子力学的理论是非局域性的理论.它涉及到类空关系,即比光速还快的信号传播;而狭义相对论则是局域性理论.这场世界性和世纪性的科学争论,无疑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玻尔和海森伯的散步、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争论都对20世纪的物理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讨论并没有完,现在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科学怪杰霍金和彭罗斯的讨论还在继续着,物理学还将有着重大发展,因为“科学扎根于讨论.”科学神奇之树的每一次萌芽、成长、开花、结果都有孕育着它的科学土壤.1871年建立的卡文迪什实验室、1921年成立的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1925年成立的贝尔实验室等等,都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孕育之地.在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这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31岁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有作为“上帝的鞭子”不断地指出他人论文缺陷的泡利,有开玩笑不讲分寸的朗道,还有“几乎把画漫画和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而把物理当成副业”的伽莫夫.哥本哈根大学的氛围使人感到繁忙、激动、活泼、热血沸腾、无拘无束、和蔼可亲、充满着挑战.在那里能聆听到大师们的演讲,在实验室、办公室、餐厅都有机会和大师们接触,在几次交谈讨论后,他们对你的水平、努力程度、业绩就一清二楚,你自己也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新的想法和努力方向就印在脑海中.哥本哈根大学的精神已成为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那漫长、艰辛、曲折的道路上不无年轻人的贡献和创举.爱因斯坦26岁提出光量子和狭义相对论;玻尔28岁提出原子量子论;薛定谔、海森伯.泡利创建量子力学时分别是37岁、24岁和25岁;狄拉克25岁完成相对论量子力学;汤川秀树28岁建立核力基础理论;朝永振一朗36岁、施温格28岁.费曼29岁完成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李政道30岁、杨振宁34岁发现宇称不守恒;格拉肖29岁.温伯格34岁统一了电磁作用与弱作用.可见青年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年轻人那活跃的头脑、年轻的血液、开拓的精神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中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无不需要年轻人的力量.21世纪的钟声已离我们远去,作为世界上仅存的文明古国的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化已不能使我们傲视诸国.50多年的奋发与图强,还掩饰不住科技的落后,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两弹一星、长征火箭发射、神州号升空、a磁谱仪的建造、基因组的测序,我们正在努力着.面对新世纪,我们惟一的对策便是“科教兴国”,“创新、创新、再创新”.。
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及意义

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及意义第一章:引言现代物理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探索和认知,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推动了人类科技、工业、医药、农业等各行业的进步。
本文将从现代物理学的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及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等角度,为读者全面阐述现代物理学在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价值,以及其对人类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第二章:现代物理学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极为激动人心的阶段。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和引力的起源,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理论研究的先河;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玻恩、海森堡等人发展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和反直观的性质。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物理学已经覆盖了微观粒子、宏观天体、能量传递与转化等各个方向,并且不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理论家,如费曼、霍金、朱棣文等,他们为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思想和成果,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三章: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和宇宙学等。
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光速为界限,揭示了时间、空间和引力的本质,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包括GPS卫星定位在内的诸多实际应用。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其核心是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等。
在信息和计算领域,量子计算机可大幅提升计算速度和效率,为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统计物理:统计物理是研究大量物质的宏观规律,包括热力学、热学和凝聚态物质等。
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领域,研究大规模能源系统和材料的物理性质,可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结构和组成,包括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
在天文观测和空间探测领域,研究宇宙学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本身和地球所处的环境,以及大量星际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
【实用版】
目录
1.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2.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主要内容
3.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
4.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重要性
正文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现代物理学,以其深奥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科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 20 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到后来的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哲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一系列哲学问题也随之产生。
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涉及到对量子态的解释以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争论;相对论中的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概念,引发了对宇宙的本质和物理实在的探讨;粒子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宇宙学中的暗物质、暗能量等问题,也促使我们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本质。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
对于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探讨,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方面,他们尝试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解决或解释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对科学方法和科学哲学的反思,来寻求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重要性
现代物理哲学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探索科学真理以及深化哲学思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理学中的哲学思考

现代物理学中的哲学思考现代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探索并解释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
然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的深入,一些哲学上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对于物理学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物理学中的哲学思考,包括物理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物理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宇宙的起源与意义等。
一、物理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哲学的影响。
在经典物理学时期,牛顿力学采用了一种经验主义的方法,即基于观察事实和实验数据来建立理论,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预测。
这种方法论被认为是一种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即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
然而,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物理学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量子力学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这使得物理学界开始重新反思经典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哲学家们开始思考物理学如何认识自然界,以及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一些哲学观点,如构造主义、实证主义、认识论等开始被引入到物理学中,以帮助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方法。
二、物理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但物理学是否能够完全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成为一个哲学问题。
科学哲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些科学实证主义者认为,物理学只能描述和预测自然界的现象,而不能解释其本质。
物理学的理论模型只是对现实世界在数学上的一种近似描述,它们只有在经过实验证实时才能被认可。
因此,物理学不能直接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只能提供一种表征。
另一些科学务实主义者则认为,物理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最可靠描述。
虽然物理学的理论可能只是一种模型,但它在实践中的精确性和预测能力表明物理学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理论模型虽然可能不完美,但它们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最佳认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三、宇宙的起源与意义宇宙的起源和存在意义一直是人类思考的课题,而现代物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线索。
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然而,在原子范围内,事情是极不相同的。
原子粒子的性质,如它们的运动、能量和自 旋,并不总是显示出类似的连续变化,而是 可以相差一些离散的量。经典牛顿力学的一 个假设是:物质的性质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当物理学家们发现这个观念在原子范围内失 效时,他们不得不设计一种全新的力学体 系——量子力学,以说明标志物质的原子特 征的团粒性。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1、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广义协变原理 2、等效原理: 在1、2、基础上,借助了黎曼几何,爱因斯坦在
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大厦,进一步揭示 了时间,空间的根本属性及其物质分布,物质运动 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 引力场是物质产生的,引力场以外的一切物质。 根据广义相对论观点,“引力”不过是时空弯曲的 效应。 例:1919年,观察到日全食时候,经过太阳的星光 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光的波动理论的确立,
科学家相信一种叫“以太”的连续介质充满 了宇宙空间,就象空气中的声波一样,光线 和电磁信号是“以太”中的波。
然而,与空间完全充满“以太”的思想相悖
的结果不久就出现了:根据“以太”理论应 得出,光线传播速度相对于“以太”应是一 个定值,因此,如果你沿与光线传播相同的 方向行进,你所测量到的光速应比你在静止 时测量到的光速低;反之,如果你沿与光线 传播相反的方向行进,你所测量到的光速应 比你在静止时测量到的光速高。但是,一系 列实验都没有找到造成光速差别的证据。
原子的量子性发现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
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 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 “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 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与革命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与革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在众多的科学学科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的学科。
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革命了旧有的思想观念。
19世纪时,物理学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从牛顿力学的经典物理学逐渐向电磁学、热力学和能量守恒等基础理论的发展。
当时最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是电学,正是在这个领域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式,把宏观电磁现象与微观电荷运动状态联系在一起,彻底地推翻了亥姆霍兹于1820年建立的电流原理。
这样,磁场和电场不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形成了电磁波的概念,“光是电和磁的波动”。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物理观念,并成为近代物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相对论是一种全局统一的理论,它连通了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干的独立事实之间的联系,使世界上的各种物理规律都融为一体。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了物质对世界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提出了“质量-能量平衡”的概念,也就是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一种“固然的能量”。
相对论还证明了所有物理规律都必须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
20世纪的物理学是一个富有成果和变革的时期,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是原子核物理学,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核能的基础并产生军事应用。
鲍尔的量子理论、居里的放射性和钱伯斯的十字射线贡献了很多的突破。
尤其是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费米、玻尔、拉瑞等众多物理学家通过核反应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取代了传统的“稳定性”和“可分性”观念。
这种变化不仅革命了物理学,在原子核物理学中更是打开了一扇令人着迷的“奇妙世界”的大门。
此外,在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还涌现了许多其他的重要理论和实验成果,如波恩和海森伯的矩阵力学、薛定谔方程和量子力学等,它们的出现使得物理学从古典物理学变为量子物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政法学院 11政本一班何玲 1102010113【摘要】到19世纪末,经典力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功。
当科学家们陶醉于这种“苦善尽美”的境界之中的时候,物理学的万里晴空却飘来了两朵乌云,物流学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发现。
这些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新发现,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
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空前的物理学革命,把物理学由经典物理学推到现代物理学阶段,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
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
物理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使物理学基本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引发了一些系列关于物理学哲学问题的激烈争论,这些论争的哲学探讨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它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现代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哲学意义经典物理学的完美阻挡不了时代的发展和物理学家认识的脚步,不断涌现的物理学新发现引发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场物理学革命。
这场革命先后延续了30多年,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性等基本的认识,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带动了20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新纪元。
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世界的发展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指导践我们的实践活动。
一、对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基本回顾。
(1)、过程伊始由G.伽利略和I.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到了19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海王星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M.法拉第、J.C.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辉煌成就以及分子运动论的建立,而包罗了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原子、分子的物理世界。
这一理论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中所向披靡,使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理论已接近最后完成,今后只需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发展,在小数点第六位上做文章。
(2)、危机开始正当古典物理学发展到了顶峰的时候,它本身却开始出现了危机和革命。
危机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到19世纪末出人意料地发现了X射线和放射性,接着又发现了电子和镭等等。
这就使一向被看作天经地义的原子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变性、物质不灭性和能量守恒性、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运动的连续性等等,都产生了动摇,物理学领域中许多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都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
法国数学家J.H.彭加勒于1905年指出,物理学处于危机之中,并酝酿着一场革命。
(3)、物理学革命爆发物理学革命发轫于量子论和相对论的诞生。
M.K.E.L.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同古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在辐射的发射或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单元即量子。
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说,它直接违背了G.W.莱布尼茨的“自然界无飞跃”的论断。
因而在1911年以前,老一辈物理学家几乎全部拒绝接受它,就连普朗克自己也惴惴不安,曾于1911年和1914年两度提出以古典概念取代量子假说的新理论。
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1、相对论的建立(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光速不变原理和力学相对性原理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与数学论证,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认为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与经典力学的矛盾,根本问题在于经典力学的“绝对同时性”。
为此,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对于任何惯例系,自由空间中的光速都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表明,在这些惯例中,光速与光源和光的接受者的运动状态无关,这叫意味着必须对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进行修改。
二是相对性原理,即对于任何惯例系,一切自然定律都同样适用。
它表明,绝对静止的参考系是不存在的,没有一种在一个系统中所做的实验能够确定这一系统的“绝对”运动,这些实验对于运动的描写只有相对意义。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内容是洛伦兹变换。
但是,在洛伦兹那里,洛伦兹变换仅仅是由猜测得到的具有纯粹形式意义的假象,他根本无法理解运动参考系中的坐标的真正含义而将其称为“虚时空”,而在物理学的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则是两条基本原理必然的逻辑推论,因此有充分理由将其视为时空内在属性的变化。
以这样的思路去理解洛伦兹变换,就十分自然地得到以下一些结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收缩,即空间间隔的“尺缩效应”;运动时钟的延缓,即时间间隔的“钟慢效应”;物体的质量随速度变化。
(2)、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必须进一步推广,即自然定律对于任何参考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这一思想被爱因斯坦提升为广义相对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广义协变原理。
等效原理是指在一个有限大小的体积范围内,万有引力和某一加速系统的惯性力相互等效,或者说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而广义相对论是把现对论推广到非惯例系,广义相对论建立在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基础之上,按照这两个原理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论述了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证明现实存在的空间不是平坦欧几里德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空间的曲平取决于引力场的强度。
相对论的建立,深刻地揭示出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的统一性,从而改变了人们所习惯的绝对时空观,并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相对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量子力学的建立(1)、量子假说的提出面对“紫外灾难”,普朗克认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这些“振子”吸收和辐射电磁波的规律。
于是决定放弃经典的能量均分原理,于1900年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说明振子吸收和辐射能量的过程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整数倍即一份儿、一份儿跳跃的方式进行的,从而揭示了微观领域中新的奥妙,迫使人们思考:在微观领域里是否存在着与宏观规律不同的规律?但是由于它与物理学几百年来信奉的关于自然界的连续性的观念直接矛盾,因此受到当时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的拒绝和反对。
(2)、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在19世纪末,光被认为是一种波而不是粒子流。
但是,由于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的出现,使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之间又重新展开了争论。
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光电效应具有如下实验规律:①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是都存在一极限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
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
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
②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③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实验发现,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
④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即只影响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面积是逸出的光电子数目。
在光电效应中,要释放光电子显然需要有足够的能量。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能量决定于它的强度,即只与电磁波的振幅有关,而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而实验规律中的第一、第二两点显然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第三条也不能解释,因为根据经典理论,对很弱的光要想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逸出,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而不可能瞬时产生光电子。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所有这些实际上已经曝露出了经典理论的缺陷,要想解释光电效应必须突破经典理论。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子被电子吸收,电子把这部分能量中的一部分用来克服物体表面对它的束缚力,另一部分则离开物体表面后的动能。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的这种特征被称为波粒二象性。
(3)、关于原子结构问题1913年波尔为解决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按经典理论,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要辐射能量,导致轨道半径缩小直到跌落进原子核,与正电荷中和),提出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并不像行星一样可在任意经典力学的轨道上运转,稳定轨道的作用量必须为h的整数倍。
玻尔又提出原子发光过程不是经典辐射,是电子在不同的稳定轨道态之间的不连续的跃迁过程,光的频率由轨道态之间的能量差确定,即频率法则。
这样,玻尔原子理论以它简单明晰的图像解释了氢原子分立光谱线。
(4)、物质波概念的提出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微观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的假说。
实物粒子的波称为物质波。
(5)、量子力学的建立1925年,海森伯抛弃了电子轨道的概念及其他相关的不可观察的经典运动学的量,根据可观察到的辐射频率和谱线强度,建立了新的力学——矩阵力学。
薛定谔把德布罗意波推广到非自由态粒子上,于1926年创立了波动力学。
量子力学建立以后,1927年,海森伯发现了不确定原理;1928年,狄拉克得出相对论波动方程;后来,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从而使量子力学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物理学革命的历程使人们认识到,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科学实验的发展,理论必须不断发展,甚至要彻底更新。
这场革命也带动了其他各门科学的革命,使整个20世纪成为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
物理学革命也带来了自然观的革命,使几个世纪以来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终于让位给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哲学意义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物理学革命的一系列新发现,否定了经典物理学的传统的哲学观点,对经典物理学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
2、我们应当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是人们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
关于无知无限可分的思想, 不过是人们对物质可分概念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 是人们对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误解, 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造成的。
人对世界的认识,从目前所能达到的成果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终极的、绝对的真理,只能无限地接近真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知论是正确的,因为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对世界的认识的成果都是相对的,这是从思维按其在每个人和每个历史阶段上来说的。
但是,思维按其本性、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无限的,能达到绝对真理,不可知论只看到思维的非至上性,而没有看到思维的至上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其必然会滑向唯心主义。
3、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