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导师简介(非官方)

合集下载

晚霞映满天——记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司勋

晚霞映满天——记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司勋
“ 05 13 ”工程 ,现 已完成临床 前研 究,并 已 八届全 国政协常委 。 他认真学习有关政协和 申请 国内外专利 ;化合物 C U 2 ,为具有 统战工作 的文件 、资料、围绕党 、国家和省 P .3
降压活性的新钙拮抗剂 ;另一化合物 B H 的中心工作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积极参政 TP
苏省 教书育人优秀研 究生 导师 。他 曾任 南 方 向为心脑血管药, 重点为作用于钙、钾离 京药学院药物化 学教研室、 研究室主任 , 教 子通道 的化合物。 根据上述设想 , 以多种 他
务长 , 副院长, 江苏省药 品检验所所长,国 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物进行研究 , 在原小
务 院学位委员会学科 评议组第一 、二届成 蘖碱和粉防己碱离解衍生的四氢异喹啉化合 员药学组召集人,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 。 物 以及关附甲素柔性结构类似物 中发现多种
他们安心完成学业 。19 9 9年他捐资 1 万元 喃 地 平 ,二 者 均 已投 入 生 产 ;后 研 究 胃肠 道
作 为助 学金 资助贫 困学生 。迄 今他 已培养 副反应小的非 甾体消炎镇痛 药, 发现 N1 和 4 硕士研究生 4 余人 、 0 博士研 究生 l 人 。 5 他 N2 2具有较好的抗 炎作用, 而对 胃肠道刺激 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 的已成为教授、 有 博 较小 。 他认 为除应继续研究合成的靶 向药物
14 9 8年彭司勋教授获得联合 国世 界卫
在马里兰大学和哥伦 比亚大学药学院就读 。
彭司勋教授 回到母校,他 以 “ 诚恳、勤
工作中。他先后讲授 《 药物化学》 有机分 、《
生组织 ( O wH )奖学金去美 国深造 ,先后 奋 、奉献”为座右铭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 他如饥似渴地学 习新 的药学科技知识 , 节假 析》 药品鉴定》 毒物分析》等多门课程 , 、《 、《 日几乎都是在 图书馆 、 实验室度过 。 9 0年 为研究生开设 《 15 药物分子设计》 《 、 药化选论》 6月获哥伦 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 。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10. P Zhang, H Ye, T Min, C Zhang*, Water Soluble Poly(ethylene glycol) Prodrug of Silybin: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07:3230-3235. (IF 1.008)
9. X Zhu, C Zhang, XY Tang, XL Wu, QN Ping, Prepar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Gambogic Acid-loaded Micelles Based on Chitosan Derivatives. Drug develement and Industial Pharmacy, 2008,34:2-9. (IF 1.049)
11. XY Tang, P Zhang, H Ye, C Zhang*, Wenbin Shen, Qineng Ping, Water-soluble Gambogic Acid PEGylated Prodrug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in vitro Hydrolysis. Pharmazie, 2008,63:711-717. (IF 0.775)
14. C Zhang, Y Ding, LLYu, QN Ping, Polymeric micelle systems of hydroxycamptothecin based on amphiphilic chitosan derivativ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7,55:192–199. (IF 2.019)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资料导师刘静涵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考研资料导师刘静涵

刘静涵,1955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生药学专业,现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化专家。

“尽管这么多年就出了一个成果,但和很多人比起来,我仍然算是很幸运的。

”74岁的刘静涵在评价自己的成就时,语气中流露出的是由衷的知足。

一年前,她也是这么说的,那是在她的研究成果——一类原创新药盐酸关附甲素上市的新闻发布会上。

一副眼镜、一身简单得体的套装;说话语速不快,严谨而有条理,她给人的印象和人们标记在脑海中的科学家形象出入不大。

关附甲素是从中药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中提纯的有活性的化学单体,是我国在抗心律失常领域第一个自行研制并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

从分离并鉴定其结构,到最终完成三期临床上市,刘静涵为之倾注了25年的心血。

在一般人看来,25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要做到心无旁骛的代价是必须忍受内心的极大寂寞。

问她做够了没有?她笑着回答:“没有,我还要接着做。

”40出头,不晚!说刘静涵大器晚成,是限于历史原因:1955年从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生药学专业毕业以后,她一直留校任教。

此后便遭遇了那个特殊的动荡时期,那是一个让整整一代人不得不放弃梦想的年代。

回忆起那段日子,刘静涵的惋惜溢于言表,毕竟“那么长时间,我什么都没做,损失太大了”。

文革之后的刘静涵已经是40出头了,而且专业也从以前的生药学转到了天然药物化学,这对她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

从客观上讲,现实条件似乎已不利于她在科研上能有所作为。

但是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文革的损失补回来,为祖国医药现代化做些贡献。

”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了,刘静涵的机会也来了。

时任南京药学院天然药化教研室主任的赵守训教授对文革后药学人才的断档颇感焦急,于是将手下的人才派往各处深造。

刘静涵被派到了上海药物所朱任宏教授处进修。

朱任宏是著名植物化学专家,一辈子都在研究乌头属的植物,取得了很多成果。

这位老人除了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令人感动外,更神奇的是,他总是能把一锅锅黑黑的中药汤最终变成结晶。

中国科大准备新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准备新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 1.慢性疼痛相关的情绪疾病 2.慢性疼痛产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3.药物成瘾
特色: 1.临床与基础相结合 2.多手段应用 3.多层次研究
代表性成果简介
1)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的GABA神经环路参与慢性疼痛 的产生和维持,为理解慢性疼痛的顽固性首次 提供了表观遗传修饰的理解; 2)慢性疼痛异化吗啡渴求和奖赏效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为研究慢性疼痛并发情绪疾病的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 域; 3)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Delta阿片受体迁移上膜后产生镇 痛功能,并阐述了其镇痛的突触机理;上述研究成果发表 于Nat Med.、J Neurosci、Cerebral Cortex、Mol Pharm.和 FASEB J.等杂志,并分别被Nat Rev Neurosci.和Nat Rev Drug Discov.杂志评述。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申请人将利用光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 等方法研究慢性疼痛及其相关情绪功能的GABA神经环 路调控机制,为发展新途径预防和治疗慢性疼痛相关疾病 如情绪功能障碍奠定基础。
科 研 情 况(近五年来情况,应与申请表相同)
主要论文名称、收录情况
Epigenetic suppression of GAD65 expression mediates persistent pain
作者 排名
发表刊物、时间
A Nature Medicine,
2011
应用、鉴定成果、专利(专利号)
A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0
A Molecular Pharmacology, 2012
本人目前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仅限于主要负责人)
项目名称、来源、经费指标卡号
总经费 (万元)

导师简介—李铁军

导师简介—李铁军

导师简介—李铁军李铁军,男,1971年10月生,山东省邹县人,中共党员。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留校任药理学教研室助教,2004年获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和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药效学评价等。

从事《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教学工作。

负责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负责上海市科研基金4项, 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5项国家中药二类新药的申报工作,其中4项获新药临床研究批件(药效学实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

参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15篇。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华航海医学会分会第七届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1)上海市科委2016年度“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防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一类新药MLIF的临床前研究,50万元。

16431901600,2016.7.1-2019.9.30》2)2012年度“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部重大专项(民口部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活性肽临床前研究,104万元。

2013ZX09102011,2012.1-2015.12.》3)201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炎五肽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10万元。

12ZR1437600. 2012.7-2015.6》4)抗低剂量辐射损伤的先导化合物研究,军队“十二五”课题,2011.01-2014.01课题负责5)2009年度“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部重大专项(军口部分)《战场抗抑郁症防治药物-特郁通的临床前研究,120万元。

刘建勋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建勋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建勋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建勋,河北衡水人,1955年3月24日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中草药(药理药化)专业,2004年获日本药科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主编2部,副主编5部,编委7部;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6项,第一完成人14项,其它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1996年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2002年被评为入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中药新药研发。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医院与企业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及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中医药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审评专家。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 基于病证结合的气血相关理论研究(2015CB554400), 2015.1-2019.8, 750万元, 首席科学家2)国家自然基金课题:AMPK介导的细胞自噬炎性反应信号通路对痰瘀互结证AS的调控机制及化痰祛瘀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 (81573650), 2016.1-2019.12, 73.2万元,主持人3)中国中医科学院院级课题: 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功效与评价, 2015.1-2016.12,40万元,主持人4)北京市科技计划“十病十药”研发课题:祛瘀化痰通脉颗粒的临床前研究(Z131100002513006), 2013.4-2015.4, 110万,主持人5)重大新药创制课题:朝向国际注册的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组分配伍新药维脑康胶囊的临床前研究(2012ZX10004301-608), 2012.1-2015.12, 390万元,主持人6)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及化痰祛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81073085), 2011.1-2014.12,33万,主持人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1.Jianxun Liu*, Hua Zhu, Yongqiu Zheng, Zhaobin Xu, Lei Li, Tao Tan, Ki Ho Park, Jincai Hou Cuixiang Zhang, Dan Li, Ran Li, Zhenguo Liu, NoahWeisleder, Desheng Zhu, Peihui Lin , Jianjie Ma. cardioprote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mg53 protein in a porcine model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J Mol Cell Cardiol. 2015,80:10–19.2.Cuixiang Zhang, TianLan, JincaiHou, Juan Li, Rende Fang, Zhicheng Yang, Min Zhang, Jianxun Liu*, and Bing Liu.NOX4 promot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through posi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PI3K/Akt signaling. Oncotarget. 2014, 5: 4392-4405.3.Yanyan Bao, Chengren Lin, Junguo Ren, Jianxun Liu*. MicroRNA-384-5p regulates ischemia-induced cardioprotection by targeting 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elta (PI3K p110d). Apoptosis, 2013,18(3):260-70.4.Xiaodi Fan Jun Wang, Jincai Hou, Chengren Lin, Alan Bensoussan, Dennis Chang, Jianxun Liu*,and Bing Wang. Berberine alleviates ox-LDL induced inflammatory factors by up-regulation of autophagy via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 13(1):1-115.刘建勋主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近年来获省级以上奖励情况1)2014年,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2014年,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3)2013年,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4)2012年,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5)2011年,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药药效学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6)2009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发展奖突出成就奖,个人奖7)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个人奖5、指导研究生情况自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后15人,博士20余人,硕士30余人。

制药工程专业认证专家名单

制药工程专业认证专家名单

制药工程专业认证专家名单
- 宋航:四川大学教授,担任台州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

- 张珩: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担任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制药工程分教指委委员。

- 尹双青: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担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家组成员。

- 宋恭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担任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药学类教指委制药工程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

- 章亚东: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担任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制药工程分教指委委员。

年度总结1。

中国药科大学导师简介——谭树华

中国药科大学导师简介——谭树华

谭树华目录职业履历科研职业履历科研展开编辑本段职业履历男,1965年7月生。

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药学博士(1994~1997年),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后(2003~2007),教授。

先后曾担任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主任,现担任江苏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审评专家,国家核心刊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物生物技术》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审稿专家。

2000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编辑本段科研科研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及江苏省“八五”科技攻关酶工程领域项目2项,主持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师奖励基金项目1项(光明日报2002年3月6日表彰),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1项,主持中国药科大学人才引进项目1项,主持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多项。

在国外SCI及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级鉴定成果3项(主持1项,参加2项),试生产批文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均获授权)。

荣获第七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新华日报2002年1月31号表彰)、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轻工业厅科技进步特等奖、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杰出表现津贴奖(FY2005~06)等奖项。

教学教学方面,主要讲授本科生“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课程、硕士生“生物工程”课程、博士生“生物药物研究与技术进展” 课程等。

其中为本科生讲授的“生物工程”课程荣获江苏省高校I类优秀课程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的科技作品曾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导师简介(非官方)
药理专业及临床药理、药代动力学
鉴于版里朋友询问药理导师情况的较多,我现在集中介绍一下,有些我也不太了解,希望大家积极补充,说的不对的予以更正。

王广基老师和刘晓东老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这边的了,已经不和药理统一招生,王友群老师是临床药学的,也
不和药理统一招生了.戴老师明年招的最后一年,钱老师明年招不招了不清楚.戴
老师去年是全校sci发文章最多的老师,7篇,王老师第二,4篇,刘老师第三,3篇.
戴老师研究方向是心血管药理,高风亮节,很少做横向,有点穷,不过科研思路是一等一的棒,因为很少做横向,所以做的东西水平比较高,所以发sci发的多.王广基老师和刘老师都是药代动力学的,王老师主要做吸收,caco-2细胞小有成就,刘老师做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药代这边这两年火的要命,前一阵王广基老师发狠,说
药代这边硕士要发一篇sci,博士两篇,否则不让毕业,我还不知道怎么毕业呢.钱老师和王友群老师那边就是药理,没什么特点好说。

王秋娟老师是博导,主要方向是心血管药理,大老板,是我们学校生理教研室的带头人,生理教研室还有丁启龙和李运曼老师还有傅继华老师和吴玉林老师。

张陆勇老师是新药筛选中心的负责人,很有钱,而且风头也很盛。

季晖老师是抗衰老药理,不过现在主要在做女性避孕药等计划生育药品。

郭青龙老师是抗肿瘤药理,但现在主要做些小横向,比如帮哪个厂家做做什么急毒常毒一类的药理毒理实验。

陈真老师是钱之玉老师的博士,明年钱老师恐怕要占陈老师一个名额,因为明年钱老师好象不能招了。

于锋老师在我们学校做的是标准的临床药理,主要是临床实验的设计,编盲,统计之类的,至于王友群老师和陈丁丁老师是挂着临床药理的名字,实际做的还是药理的东西,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于锋老师有些实验是到医院上人的,而王友群老师和陈丁丁老师好象就没有做过上人的实验。

至于各个老师谁有前途,我实在是不好说,我先问问你,什么叫有前途?恐怕连你自己也说不清,其实前不前途关键在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导师在人才培养中占重要作用但也不是绝对作用,个人努力还是不可少的,好了,先说到这里吧,哪位还有具体问题请跟帖。

另外,我也希望其他专业的朋友都来介绍一下自己专业的情况,我会帮你置顶的,说的不对没关系,大家帮你更正。

老大来说说中药学院的情况啊,还有可可j,来说说药剂的情况啊,liu呢?药化靠你了,药分情况哪位能说说,大家单开一帖,我来置顶。

中药学院
生药学
李萍教授、博士生导师,每年分数都很高,是生药学科的带头人,她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可以讲严师出高徒吧。

王强教授、博士生导师,也不错,也是每年高分很多,有实力,比较和蔼,对学生也不错。

王峥涛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是生药学科的第一人,但是身在上海中医药,南京这边可以说是分身无术了。

余伯阳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人在药大,但是身为中西医结合(复方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处副处长,又是什么民主党派江苏省的重要人物,对学生的学业上
的关心……。

秦民坚刚刚由副教授升了教授,和蔼可亲,对学生不错的。

其他新生代的一些老师也正在崛起,但本人不是很了解,就不多评价了。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天然药化、中药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化方向)
梁敬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院副院长兼天然药化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天然抗肿瘤药物、天然抗糖尿病药物和保肝药物等研究,是紫杉醇专家。

叶文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皂甙专家),并在药用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药用植物化学系统学和生态学、天然药物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绩。

现在在广州暨南大学,还在我校招生。

孔令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院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

谢宁,1962年12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1年获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曾赴日本近畿大学作为客座研究员在从事研究合作工作。

专长:二萜类和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

蒋建勤: 女,出生年月1960年11月,副教授。

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天然产物全合成工作。

•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丽红豆杉素A和B的全合成”(已完成)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药用蕨类植物化学及化学分类研
究”(已完成)的大部分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降血糖活性成
分仙人掌素A构效关系的研究”就从老院长开始说吧,吴梧桐老师我觉得至今还
是我们院学术最强的,曾经两度获院士提名,不过据说是因为在转让阿尔法苹果酸时得罪了人,所以不能成为院士,他有个癖好,就是特别喜欢外面大校的学生,比如复旦了,天大,南开之类的,从来不收我们本校的研究生,而且他招的研究生都是博士帮带的.新院长王旻老师是老院长的博士生,学术方面也很棒,但毕竟院长加身,可能也没什么时间带研究生.刘景晶老师学术也很棒,但就是今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两个月前刚切除了1/3的肝脏,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身体还是不怎么好,他实验室本来就40多口子人,大家还是别去添乱了.高向东和姚文兵老师是夫妻,他们的学生一般都是一起带的,高向东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是做多糖方面的,而我们学院大部分老师都是做蛋白的.奚涛老师现在主要在做转基因动物方面的东西,人很不错.叶波平老师是北大的博士,在我们学校读的博士后,现在风头很盛,学校花了不少钱挖过来的,主要是做海洋药物方面的东西,人也不错,三十多岁,象个大男孩.沈子龙老师也是博导,好象做的就是很基础的蛋白表达等基因工程,
分子生物学的东西.周长林老师原来是我们学校唯一做微生物的老师,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做,不过周老师可是被评为我们学校四大抠门之列的.倪孟祥老师当初是教我们抗生素课的,我毕业时他还不能带研究生,现在可以了,研究方向我还
不太清楚.先说这些吧,其他的大家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